不止读书,读书不止。大家好,我是温小和。最近因为开车听播客的时间变多了一些,也发现了一些新的播客,听了几期许致远的播客,因为他也是一个单口的播客,实际上在整个播客的生态当中,
一个人独自在讲的这样的单口播客还挺少的我自己做的就是单口所以看了单口播客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想要看一下他是怎么做的然后我听了几期许志远的播客我发现这个确实其实就是我最开始想要做的那种状态有一种独白 呢喃自语好像一种深夜电台充满了情绪和个人感受也许没有那么强的知识性但是有很多的体会
那种通过话语来表达一些及时的看法然后一些情感一些体验这些东西恰恰是声音更能够带给我们的一种感受吧就是和文字还蛮不一样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最早的一些播客的开头我还会讲一下自己最近的一些感受会随随念什么的但是最近这一年来好像受到了某种要求这种要求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就好像我得
赶紧把一本书的内容分享一下然后结束好像这就是我的这个节目的全部的一个要点然后大家收听节目就是为了来吸取一点这可怜的知识这种转述的知识到底有多少的真正的含量呢其实是非常需要打个问号的所以
到底我在这当中能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一直不觉得我是一个很好的能够传播知识的人我唯一想做的可能就是把我阅读书的时候的一些感受喜悦分享一下如果有同道中人可以也去读一下这本书这就是我的一个最开始的
大致的想法然后我也很少会去说一本我不喜欢的书或者说一本我特别讨厌的书这个我之前把它归因为我的性格就我不是很喜欢冲突但是我最近看了一篇张定浩老师的文章我发现了一个很好的说法他引用了奥登的一句话
奥登的《染匠之手》那本书里他说对评论家唯一明智的做法是对他认定的低劣作品保持沉默与此同时热情地宣扬他坚信的优秀作品尤其当这些作品被公众忽视或低估的时候攻击一本低劣的之书不仅浪费时间还损害人的品格如果发现一本书的确很差劲写文章抨击他所拥有的唯一乐趣只能源于我自身源于我自己的感受
愿与我竭力展示自己的学识才智和愤恨一个人在评论低劣之书时不可能不炫耀自己这个说的非常有道理啊然后把我内心的其实没有说出来的话也说出来了就是犯不着在你不喜欢的事情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去赞扬和去赞扬那些你喜欢的美好的事物可能会更加值得一点这周马上就要过完了昨天琼瑶去世了
我相信有很多人会谈到琼瑶她的电视剧她的书然后她的个人的价值但是呢我应该不会再做节目来谈琼瑶因为我确实没有读过琼瑶我好像没有赶上那个年纪不知道在听的各位朋友你的年龄多大
我是 90 年出生的在我十几岁开始大量阅读的时候最开始也是读一些武侠小说啊玄幻小说什么的但是那个时候基本上已经离开了金庸和这个穷尧统治时代的那个时候了我记得当时出租屋里读到更多的像我一开始读的一些武侠小说是苍月小段这些就在零几年的时候在金谷传奇杂志上开始啊
被大家所看到的一些年轻的作者所以我至今也没有怎么读过金庸所以我也无法谈金庸穷尤的书我也没有读过当然看过他的电视剧《还珠格格》《霍青生生与某某》我们这一代的人可能都看过
关于他的这个趣事确实没有什么可以多谈的但是我还是挺佩服的就是一个人可以这样的充满生命能量从始至终的保持他的这种生命力并且一以观之小时候看不管是《还珠格格》还是《金身神域萌萌》啊里面的角色特别是赵薇演的角色确实是有一种呃
不只是爱情啊很多时候是那种反抗体制反抗权威追求自由的这样的一种价值观在里面
我觉得这个东西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今天读了一篇压沙龙的文章谈穷妖我觉得还蛮有感触的一点是他提到说形塑我们大众心智的很多时候都不是我们在谈的那些重要的作品比如说八十年代不是那些先锋文学去影响了大众而是像一些流行音乐像一些流行的小说金庸还有穷妖
这确实是这样那今天的大众文化可能已经更多的是我们在抖音啊小红书啊这样的社交媒体当中的一种回音室同时要不然就是一些短剧或是网络小说那这样的大众文化其实我已经很不了解了我已经不太知道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这是一个问题啊所以我觉得戴景华老师还是很敏锐的他一直在看这个网络小说
我自己的一个感受不是一个准确的观察我觉得我们慢慢地变得没有那么的理想主义没有那么的一腔热血没有那么的纯粹甚至疯狂我们变得更加的失快更加的斤斤计较的工具理性人好像成为积粉无依无靠的可以被风吹散的而且还不是吹散到像树木森林草地这样的地方被自然接纳而是吹散在尘湿水泥还有玻璃这样的一些困局当中不断地旋转而没有终点
这是我整体对这个时代的一个感受啦啦咋咋讲了这么多其实没有什么目的啊就是说我好像可以在节目开始的时候讲这么多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就是我最近这一两年有点故意的去封闭自己的表达欲和这个
分享欲因为你会发现你的表达很多时候会引来争吵然后会引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是一种内置的越来越严格的一种自我审查就即使是我自己的博客即使是我自己的一个公众平台的账号我好像也开始没有那么的敢于去表达很多你会觉得可能会引起一些争吵的话题
这当然也不太好所以缩减表达空间去谈一本具体的书可能是更简单的事情但或许可以更开放一些当然我还没有想好未来的节目要往哪里发展但是这里呢这只是一个有感而发吧突然想到关于上一期节目还需要回应一下就是上一期节目是和李格老师的一个对谈
这个对谈呢其实我做完之后就觉得稍稍有一点不满足但还是把它剪出来然后还是上线了因为它毕竟是一场谈话然后里面有很多我觉得李格老师关于这个时代的一些诊断包括关于读书啊还有关于如何去就是建立自己精神风景的生活的一种可能
但是我看到有些评论也提到就是当李格老师在谈到他的女性经验谈到他独自带小孩然后就是这方面的内容的时候我没有深入下去我在聊天的过程当中也感受到了但是这一方面呢是因为我确实谈话的技巧没有那么好然后还有一点呢是有一种不安或者说是有一种害怕
如何更恰当地去进入一个人的私人领域如果进入之后我没有办法回应的话该如何是好这个实际上是非常及时的一些反应有时候我会不知道该不该去深入一些
私人的问题如何恰当的在一个比较自如的氛围当中去展开其实还蛮考验的另外呢我想说可能谈话确实在线下会比较好如果在一个更具体的空间大家能够互相面对面能够听到和看到大家的互相的表情和那个氛围可能谈话会更加的轻松然后更加的走向更开阔的地方
这是一定的所以以后有机会的话还是多做一些线下的这样的交流和对谈扯这么多下面呢还是要进入今天的主题啊还是来分享一本书啊毕竟咱们这个还是一个大体上来说是以读书为主的一个节目吧
今天要分享的这本书呢是一本很小的书大概只有 200 多页它叫做《自伤自恋的精神分析》是一个心理学相关的小书这本书呢我是首先看到它的这个书名就很有吸引力因为我会天然地感觉到好像它和我有些关系我天然地觉得我可能就有些自伤式的自恋嗯
因为我常常会有这种自我否定的行为也常常会自我打压常常会感到沮丧那这当然是一种自伤那这后面是不是浅尝的自恋呢或许有这样的一种可能所以我就把这本书找来看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齋藤环他是日本的一个临床心理医生也是诸波大学的教授他写过很多的书但我都没有看过这本书他不是那种理论性很强的书他就讲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自我伤害式的自恋
他怎么回事又该如何去应对在说到开头呢他提到了一种很典型的这种自伤是自恋的人物就是这种日本的简居者可能就是很宅的那种宅男在家里待着也不出去然后也不工作嗯
活得非常的空虚同时呢觉得自己毫无价值觉得自己是废物然后呢这种把自己当做一个废物的意识始终非常的在意别人是怎么看待自己常常的自我否定的这样的一种状态就是一种自我伤害式的自恋
自恋在日本的文化当中是一个类似于自大的自私的这样的一种比较负面的意思在我们的语义当中好像也差不多就如果我们说一个人很自恋的话大概不是什么好话而是一种比较批评的一个词会指的是他太过于关注自己了但这本书的作者首先想要说就是自恋它并不是一个负面的意思它并不是一个负面的词汇
甚至他也不是一个坏事他再三的强调说人不自恋则无法生存所以自恋是很重要的但是自恋呢也不同于自我认同感这一点后面他也做了很详细的分析我们之后再谈
他主要是去引用了这个科胡特的一个自体心理学就把人的一生看作是自恋成熟的过程根据科胡特的观点人的自恋发展的最理想的条件是自体能在青春期和成人期里得到持续性的支持特别是在青春期哪怕只有一个人无条件的支持你也极其重要如果欠缺这样的支持自恋很难健康地成长和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支持指的并不是在任何世界上都赞同更重要的是有人整体的接受你的存在有时表扬你有时批评你好友或者恩师可能就是这样的人与他们的交往和沟通有助于我们的自恋变得成熟我们可以说自恋的成熟就是为自己增加好的自体客体关系
那自我伤害式自恋显然就是一种不成熟的自恋就它没有往一种更成熟的方向发展而是一些扭曲有一些些的病态的这病态是有点打引号的因为作者一直在强调说即使是自我伤害式自恋它也不能算作是一种病症那关于这种自伤式的自恋的一种基本结构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就是高自尊低自信
这里的自信指的是无条件积极认同当下的自己无条件的积极认同当下的自己这种自信我确实很难有我们的自信总是要你做成了一件什么事情然后从外部获得的就很难无条件的积极认同自己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不知道你是不是那自尊呢是对我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执念
有自信的人不会执着于自尊而高自尊者实际上大多缺乏自信很有道理所以这种自尊其实是一种不自信的反应所以我一直记得就是公正的评价你自己这件事情是很重要的但是也是很难得的就是像这种高自尊低自信的人往往会过度的作贬低我自己也有这样的一种情况
那这种高自尊低自信呢高自尊就是过高的要求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导致只能否认现实中的自己因为你实际上现实中是达不到的他对自己审视的特别的严重导致他们在别人面前呢就不断的自我贬低来证明自己是清醒而理智的作者自己说他也有过这方面的体验就毫不留情的贬低自己
甚至有时候会有一种愉悦感,因为在那个时刻里,我全心全意地认为只要是自我贬低,无论我说得多么难听,他人也不会受伤,无人对此不满,我是此时的唯一存在。我通晓自己的全部弱点和缺点,哪怕我用利刃将自己伤害得体无完肤,也能尝到短暂的快感,甚至感觉到一种类似自伤行为的过瘾。
人的体内存在这样一种机制就是自伤的瞬间会分泌一种被称为内飞态的脑内麻醉剂有助于缓解内心的痛苦
另外自我否定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我控制的表现他们的自我否定表明他们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自己是一个不好的人由此不愿意把自我评估的权利让渡给其他人有两种对应的感受一种叫万能感一种叫无力感万能感可能就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到吧然后无力感就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到万能感是比较容易修正的但是无力感往往比较难
因为想去纠正个体的无力感需要周围的人给予称赞肯定性的评价即使周围的人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也需要这个人他能够接受要不然就不会起作用万能感是比较开放型的幻象而无力感是封闭的幻象
而自我伤害式的自恋就具有彻底封闭的特点那为什么这种自我伤害一边自我否定同时也是一种自恋呢这里作者有一段话很有启发他说他们并非不够自爱而是有着强烈的自恋这种发言就是一种彰显自恋的自伤行为理由之一是他们时刻在想着自己或在思考别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无法停止拿自己和别人做比较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始终把自身放在思考的最中心如果这样的话这意味着他们对自己有着过强的关心即使是负面的否定形式的关心也毫无疑问是属于自恋的一种形式那这里还是要特别强调一点就是作者一再强调自恋不是一个负面的词汇
而且他多次的指出自恋是我们活在世上不可或缺的情绪甚至是健康的标志承认并栽培潜藏在每个人心中的自恋比浅薄的自我认同要好得多那关键的问题就是在于这个自伤式的自恋它是没有那么健康的
并且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和弊端,比如说在人际关系方面这种可能就会有很多的问题,一个过分贬低自我的人会疏远人际关系,他会想说我这样的失败者和谁交往都会有愧,肯定会给对方添麻烦,我想我这种情况不是那么严重,但是也有一点就是,
比较容易和人保持距离就是比较害怕麻烦别人会觉得自己不值得比如说我想联系一个人的话我觉得我这样的去打扰他会不会麻烦到他自己值不值得对方花时间会有这样的一种感受在里面但实际上这样的一种感受也是来源于害怕被拒绝害怕被别人评价
所以其实这也是一种自我关心就像作者还提到说像设恐就是一种自恋的表现说这么多那么自我伤害式的自恋是怎么引起的呢引起自我伤害式的自恋它可能来自于家庭创伤可能来自于在学校或职场的长期霸凌在学校里的这种权力等级当中处于低位总而言之就是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没有获得足够的支持
就像我们刚刚提到的就是克胡特的观点人的自恋的发展的最终的理想条件就是要在青春期和成人阶段都得到持续性的支持他这句话刚刚提到了就特别的打动人他说特别是在青春期哪怕只有一个人无条件的支持你也极其重要就算后来有很多人很多人支持你认可你但是在很关键的阶段没有人能够给你提供无条件的支持的话
种子就已经被破坏了当然它是可以试图慢慢修复的但这就是它的一个成因的条件那除了这种个人的经历导致的作者还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做了分析有两个点我还蛮有启发的可以分享一下第一个就是新自由主义带来的一种负面影响这点其实上野千和子之前也提到过就总而言之在新自由主义的观念之下嘛
你每一个人都是要为自己负责的因为大家都是公平竞争不管是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不要去找别人不能怪别人更不能怪社会都是你自己的问题这其实会给社会当中的个体有更大的压力责任在你自己的逻辑会让人更加性感情愿的会内化
也就是这个上尉千和子之前提到了恐弱他在提到日本社会变迁的时候我觉得有一段还挺有感触的就他说到他会发现这个社会现在的青年的心态处于从对抗社会到疏远社会的转变当中就以前可能年轻人呢他遇到不满的时候他会
诉诸暴力啊诉诸社会运动啊然后去向外求一个答案啊但是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在新自由主义的这种影响之下可能个人都要为自己负责就不管你受到什么样的压迫你都不会去游行也很难产生改变社会的想法因为他们意识不到自己是受害者这一切都是自己个人的行为就是个人主义和这个新自由主义的
整体的思潮所导致的一种转变照相不只是日本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那第二个就是心理学成为潮流之后的认同成因他提到心理学成为一种大众显学是在八十年代之后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之后那我们这里中国可能是在零几年之后确实心理学和经济学成为显学经济学当然大家都关心经济嘛啊
无论如何要了解经济学那心理学其实和这个新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心理是非常相关的就是人们就从这种社会关系当中回到个人的成就所以要了解自我就不管你的幸福和成功都和社会的关系没有那么大都是来自于你自己所以呢你要从心理学当中去获得一种自我追寻自我肯定找到自我身份的确认
作者指出这一代的年轻人不太擅长自我认同无法把自信建立在自身的才华技能业绩或社会地位等客观的依据上这些原本构成自信的要素现在却需要先得到他人的认同和赞扬才能转化为自我认同作者把这个 21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称为解离时代这个背景就包括心理学的热潮和精神创伤热潮
还有包括这个移动通信网络的爆发性的普及每个人都能够与多个朋友熟人保持联系社交网络上的点赞使得认同得到了可视化和可量化
导致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出现了认同连接成瘾的倾向虽然说了这么多但是据做了观察自我伤害时自恋可能会带来压抑感降低一个人的幸福度但出人意料的是它并不会损伤这个人的欲望和生产能力未必会降低一个人的社会性功能
所以呢他想提出的观点就是与其完全的克服自我伤害时自恋不如与其适度的共存这里作者特别先强调的就是不用过分的追求自我认同自我认同就是完全的做自己完全的认同自己啊
他说越是自我认同的强烈的人呢反而未必能创造出作品来因为创作其实很多时候都来自于部分的不满足作者提到了他自己的例子就是说他出版了很多的书嘛也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写作者那么什么驱使了他呢他说纯粹是因为如果没有写完这篇文章以后就没有人找悟了这种不安和恐惧在驱使他他说他是一个强烈自恋的人不过他的写作动力从来都不是自信和自我认同
而恰恰相反动笔之前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最终在焦虑和痛苦之下写完约稿通过写完约稿获得的自信可以在短暂一瞬间加固他的自恋然后这种自我满足只能持续几天之后又会陷入自我折磨他说虽然我只是一个影响力微小的写作者但我能断言自信和自我认同感不可能成为创作的动力人可能会因为绝望失落或是抑郁而造物而绘画而写作
而且所以他想说的就是自我认同他可能没有那么的重要而且他说强烈的自我认同情绪很难长期的持续就一个人不可能持续的保持一种高强度的自我认同人的情绪总体来说是比较恒定的高幸福度和自我认同感无法永久的持续这是一个事实即使你得到了一份很憧憬的工作
和很喜欢的人结成了伴侣那么很快会习以为常的自我认同只是自恋的一个侧面在另一个侧面一定紧随着自我否定和自我批判这才是人之常情那么最后我们还是要来到这个问题虽然你可以和这个自伤式自恋相处就是接受它但同时呢我们还是需要了解到底什么是健康的自恋呢
比较学术点的说法就前面提到的就是在自体和自体客体之间建立成熟的共情和谐就是一个比较健康的自恋这个说了其实大家也很难理解但他提到了比较好理解的话就是他引用了中井九夫的一句话他说健康的自恋可能就是
要理解我是世界的中心同时也只是世界的一部分这样一种矛盾的两种认知能够在心里并存的话可能就是比较健康的如果我是世界中心的意识过于膨胀就可能导致一种负面意义上的自恋型人格而另一方面如果心中只有我只是世界一部分这样的单方认知有可能导致自我贬低伸出自我伤害式自恋般的扭曲所以
要意识到我既是世界的中心又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他提到一种大胆主张的思维方式大胆主张就是在考虑他人的同时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如果你对于自己只是世界的一部分的想法过于强烈的话就会显得比较悲剧不敢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反过来如果认为我是世界中心便会无视他人以自我为中心这两种极端都有问题
所以从这点看大胆主张是衡量自恋健康性的一个指标抱有自我伤害时自恋的人会感觉自己的主张没有价值很少愿意表达但不表示他没有想法没有表达会演化成一种失败体验长久的留在心里
最终使人陷入更加不愿表达的恶性循环自我诊断一下我应该没有那么强的这种不敢表达而且我还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是蛮敢于表达的很多时候也甚至会和人起冲突特别是在一些对面是看起来比较权威的人我也并不害怕和他
产生冲突如果我认为他说的是错的话我也会大胆的表达但是呢刚刚前面也提到在这种公共空间当中你会觉得有隐约的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的可能性就会使得这种自我表达变得有些收敛和克制然后慢慢的会变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我也要想要去离开这种状态跟自由的去表达自己
那当然另外一个极端就是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只说自己想说的话这是很不成熟的成熟的人呢可以在考虑他人的同时坚持自己的观点看起来虽然简单实际上若想保持考虑和坚守的平衡做起来就很难作者接着说如果想要建立这种看似矛盾的认知需要构筑两个阶段的人际关系首先我是世界的中心的认知基本上是从和谐的亲子关系中获得的
父母几乎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因为你是你而爱你的存在
亲子关系培养出健康的自我中心首先不可或缺在此基础上与家人以外的人互动和朋友老师啊和不同年龄的人的交流又会带来我只是世界的一部分的认知通过经历各种人际关系人们会意识到如果不尊重对方就无法实现自己的需求这就慢慢的有了这种既是世界中心又是世界一部分这样的一种认识那可能我的一个部分就有点欠缺吧因为我从小
和父母生活的时间很少所以比较多的能够认识到我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中心这部分体验感觉比较弱一些他引用了这个评论家小林秀雄的一句话我觉得写得很好他说自信这种东西只能如雪花一样悄无声息地在时间中慢慢积累自恋最健康最理想的形式是人像空气一样自然透明自恋成为安定的自我意识的基石
不再需要人每时每刻都去确认我喜欢自己若是达到这一步也许自我肯定和自我厌恶已经无可分离形成了多生不的状态到达这个层次的人看上去更加谦逊和博爱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一目了然的很喜欢自己的人自恋的基石也许出人意料的虚弱不稳
总之作者想说的是自恋并不是喜欢自己而是想要做自己成熟的自恋不仅包括自我认同还包括自我批判自我厌恶自尊心自我惩罚等各种否定性的要素成熟的自恋不是同化意志要素而是使其共存维持多生不的状态自恋是一种多生不的欲望最终目的就是做自己这就是他对于自恋的定义关于如何缓解自我伤害时的自恋的自伤性呢
首先这本书就是要做一个唤醒就是让大家认识到这个问题另外他也特别强调说自我伤害时的自恋不是疾病也不是诊断名他也不认为所有的自我伤害时的自恋都应该得到解决也不能够完全解决吧但是首先要承认这种痛苦是自然而存在的最后作者说人生存于时自恋不可或缺即使你身为自我伤害时自恋而烦恼也请不要忘记自恋是你至关重要的人生支撑
许多受困于自我伤害时自恋的人试图通过作否定作批判和和他人比较的方式来改变自己但可惜的是这样做反会让你难以摆脱失败的自己的人设相反正是想要做自己的欲望即正是自恋会给你带来成长和成熟等更好的变化
请善待体谅和同情你自己好的那这就是关于这本书的一些内容的分享实际上它并不是一个很复杂的书但是我觉得它确实有个唤醒作用首先承认自恋是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这样的话你不把它看作是一个负面的
那
那今天的节目关于这本书我要说的大概就是这些如果对你有帮助的话或有启发的话也欢迎你在评论区告诉我你是否也会有这种做否定或是常常有做贬低然后高自尊低自信的情况呢你是怎样去过渡的或者说如果你改变了这样的一种状态的话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分享一下你的体验和感受
那今天节目就到这里结束了如果你喜欢我的节目的话可以在你常青的一些平台小宇宙啊喜马拉雅啊进行订阅哦对了还有一个比较高兴的事情就是我收到了这个 CPA 的一个奖杯做播客三年获得了第一个播客的奖就是 2024 年度的 CPA 中文播客奖年度知识阅读类播客
无论如何也是一个肯定也会增加我的一点自信吧也非常感谢在收听节目的你真是你的支持然后让我有了这样小小的一个外部的肯定和奖项所以谢谢大家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