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读书,读书不止。大家好,我是魏小和。不知道你是否喜欢看传记这个类型的书,我自己其实传记看的比较少,但是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传记这种书呢,在各种奖项上是很容易拿奖的,就像传记电影在各种电影的评选当中也很容易拿奖的。我想
我想这里面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真实还有一个实际上是和这个传主本身的生命的能量有关如果写的是一个很出名的人的传记的话那么这本书很有可能也会更受到重视因为我自己平时读传记并不是很多我读作家传记也并不是很多
作家传记是传记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门类因为我们去了解一个作家的作品之后很多时候都会想要了解一下这个作家他的人生然后这个时候就会去读一读他的传记我也是这样我大概很少会直接地去读一个作家的传记往往是因为对这个作家的作品产生了兴趣或是读完了之后才会想要去一探究竟了解一下他的人生状况
比如说最近我们在读书营当中读到了契赫夫所以呢我也去找了契赫夫的一些传记和书来看其中有一本是伊莱纳·内米洛夫斯基的《契赫夫的一生》这本书
很薄,只有 100 多页,读进去没有多久就觉得这本书非常的与众不同,然后也非常的好看,确实它在多半上评分 9.0 也是很高的一个评分,当然不是说它高评分就代表它好,而是它真的非常的独特,
和我之前看过的很多传记都不太一样它的好看不仅仅是因为它写作的对象这个传主本身的人生经验或是他有多大的成就而在于这个书本身就有很强的文学性所以它是一种双重的好看
有的时候我们读传记的时候基本上会忽略这个作者本身而只关注传记当中的内容关注这个传著的故事但是这本齐赫夫的一生读完之后却对作者伊莱纳·内米洛夫斯基本人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因为他写的实在是太好了今天这期节目我们会一方面进入这本书的内容
来看一看齐和夫的人生那另外一方面呢也想谈谈就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为什么它这么的好看那关于作家的传记呢实际上有很多每年都会出版很多有些是很重量级的我发现了一个特点就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传记他们都非常的厚然后呢非常的长
很多时候一本传记至少要有 400 页,甚至 800 页,甚至 1000 页,那如果一本传记只有 200 多页的话,它是很难被看上的,就是它没有分量,我们会说这个传记没有分量。
好像市场不喜欢这样的传记各种奖项也不喜欢这样的传记我觉得这还蛮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我不知道是不是一直来都是如此但是我觉得传记可能也发生了一个变化就是它成为一个越来越专门的写作领域
我们现在常常见到的传记我觉得大概可以分为三种吧第一种我觉得可以称为记者式的传记就是这个写作者他可能是记者转型的然后他对于搜索材料对于采访和这个传主相关的人物有非常多的经验那他们的目标往往是去完整地呈现这个传主的一生甚至一生还不够还要从他们的父母甚至他们的祖父母开始写起
而他们的这样的书往往都非常的厚当然这里面有写的很好的一些传记但是也有一些就很容易在其中粗枝烂燥或者说他们的野心和他们能力不匹配就导致很多的传记写得特别的冗长里面充满了各种的
不舍得删掉的材料书信八卦日记等等就是总之把所有能够找到的一切资料全部都塞到传记当中这可能会让有一些读者感到满足吧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如果喜欢一个人的话我们对一个人感兴趣可能就想要了解他的一切所有的边角料全部都给我放进来这样子我会很满足但是对我来说我实际上还是觉得一本传记
他本身写的好是最重要的所以其实我觉得好看的传记没有那么多虽然有一些评价还不错的但是在我看来我觉得还是有点冗长那第二种传记呢可能特别是作家传记很多时候是那种评传那可能这个写作者是一个这个作家的研究者他会有很多关于他的作品的评论关于这个作家的一些
写作的研究这种专辑也非常的多那另外一种呢我觉得是一种
现在比较容易出现的传记或比较流行的传记就是会把作家当作是一个心理分析的对象当作是一个精神分析的对象往往这种情况之下这个作者对于他所写作的这一个作家本人可能并没有特别强的情感有的时候一个人写一个作家的传记可能他很喜欢这个作家他可能是稍微带着一些仰视的这样的角度
但是在这种传记当中很多时候这个作者他就会非常的冷静甚至残酷就是把这个作家当做是一个被分析的样本甚至当做一个可以解剖的案例所以有时候看起来也会觉得太残忍了为什么要把这个作家所有的一切都要把它分解然后说明把它挑挑拣拣有时候看这种传记我觉得还挺可怕的
那这本《气和父的一生》我觉得它和这前面提到的三种传记都很不一样它是一种非常文学化的表达文学化的书写你可以感觉得到这个写作者对于传主本人是有一种感情的但是这种感情并没有让这本传记成为一种烂情或是成为一种抒情崇拜这样的一种粗枝烂稻的写法
而是充满着一种理解这种理解其实挺难得的因为我看过蛮多的作家传记很多时候你会觉得这个写作者其实对这个作家并不是真正的理解他只是占有了很多的材料试图去分析他去呈现他
但是对于这个作家本人的内核精神和他们的灵魂实际上是有一定的距离的,但是在读这本《契赫夫的一生》的时候,你是不会感到这种距离,你会感觉到你在情感上更靠近了契赫夫,更靠近了作者笔下的这一个传主。
前面提到的关于这个很多传奇越学越长这个情况我不知道是不是一个潮流但是大家可以讨论一下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倾向就是很多时候我们就是想要使得一个书呢或是一个内容变得完备这其实可能是一个好的出发点就是我们想尽量的
把关于这个作者关于这个传主的一生的所有事情全部都告诉你全部都写进来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是非常要求这个写作者的才能的他能不能够去处理好这么多的素材如果处理不好他们可能就会被这个素材压死了我看过蛮多的传记其实都处于这样的一种情况
当然也有写得很好的非常长篇的这种传记但是我觉得因为大家对于这个厚重的这样的一种追求使得很多可能才华并没有那么高的并没有那么有才能的写作者他就可以通过去搜集各种材料去在这方面花功夫然后去打造一本看起来还不错的传记我觉得这其中有很多的可以重新评估的部分嗯
总之这是我对于传记这个题材的一个暴论吧反正我觉得传记不一定要写得越长越好不一定就是你一定要占领所有的资料才叫好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这个写作者本人对这个传注的理解
那我们回到这本《气呵护的一生》它就和前面提到的这一些都不相干它很凝练很简洁它的叙事有种节奏感不拖泥带水总是抓住主线不会有各种支支慢慢这其实在传记当中还挺常见的很多传记一写起来就好像对于各种细节人物关系有点着迷就变成了一种
挖坟行动或者是一种这种细节狂热会让你变得没有重点这种传记你读了之后你不会感觉到你对于这个传主有一种情感上的靠近或更深的理解反而会感到一种深深的疲倦那显然这本《七合符》的一生不是这样的书
这本书呢从这个契克夫的童年一直写到他的去世他也基本上写到了他的每一个人生阶段写到了他的创作他的情感关系然后他的孤独他的性格我觉得各个方面其实都非常的准确
切赫夫他是出生于就是俄罗斯南部的一个港口城市叫塔干罗格是一个小城他的祖上是农奴然后在他祖父那一辈呢就解放了
应该是自己花钱赎得了自由,到他父亲就在这个小城开了一个杂货铺,他的家庭成员包括他的父母,然后他上面有两个哥哥,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排行老三。他两个哥哥其实也都很有这个文艺天赋,但是和基格夫相比呢,他们的性格好像更像他们的爸爸。
那他们的爸爸呢性格该怎么描述呢可能就是有一些不着调有很多的奇思妙想但是呢不够务实没有责任感同时呢还比较暴力那基赫夫对于他童年经历总是会记得他挨他父亲的打
除了这种肉体上的疼痛对这个小时候的安东来说呢还是一种被凌辱的感觉除了就是家庭当中的经常遭到的暴力他的父亲还是一个非常虔诚的教徒经常会把一家人半夜拉起来去教堂总之他的童年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家庭这样的一个小城当中这里其实可以看到内米洛夫斯基他的
概括能力或者是他的一种煽繁就简的抓住核心本质的一种能力而且他的文字有一种文学的感染力关于童年呃
书里写到 1870 年的塔干洛格居民并不比其他任何地方的人脾气恶劣但粗暴是一种积极它使人的身体和灵魂变得坚硬生活荒芜和惆怅但人们并不时常感觉得到一个像安东这样的小男孩自然一下就忘记了然而这种荒芜这种惆怅一直徘徊在那里作为生活的大背景存在着
而他也终于柔和进了最纯真的欢乐安东生来就那么愉快活泼调皮就算不可能完全无忧无虑他还是出于本能地爱着优美善良和礼貌
这个专录是这本书的第三个小节的最后一部分也是关于他的父亲和契克福童年的一个侧面的介绍你会看到
你可以听得出来这个文字的书写和我们以前读到的很多学者或是记者或是专门的传记作家所写的传记的语言风格是非常不一样的那米洛夫斯基总是能够用很短的篇幅让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时代的画卷它不需要特别特别多的文字就能够让我们有一个非常具体的感受那我在这里呢只是
超级超级简略的概括这个契合夫的人生实际上这本书虽然它很短但它在某一些阶段都写得很细致或者说有一种很准确的概括包括他到了年龄就去学校他在学校的一些经历和他在学校当中的那种环境然后也写到他 13 岁的时候就开始见到了舞台他对舞台一直都非常的好奇也喜欢乔装打扮也喜欢表演
还是在那段时期就小契夫他们就创办了一个叫做口吃者的小的杂志由他的哥哥亚历山大和契夫来撰写然后他的小哥哥就是他的二哥尼古拉来画插图
后来呢他的两个哥哥都离开了就去上大学了去到了莫斯科只有这个杰赫夫留下来他还是独自的完成这个口吃者的编辑和写作好像很多很多的这个作家你会看他们小的时候好像都有自己去编一个什么刊物啊或是自己表演啊或是创造一些小戏剧啊比如说这个博朗特姐妹
还有这个蒋奥斯丁好像都是这样还有吴尔夫反正很多很多的作家从年少的时候就开始
对故事感兴趣那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齐克夫和他同时代和他上一个时代的很多很多的俄罗斯的作家是非常不一样的比如说像普希金还有莱蒙托夫他们都是贵公子你像托尔斯泰他也是大地主然后像这个托克涅夫他也是地主阶级所以像他这种从平民当中走出来的作家在那个时候还其实挺少的
所以他很小就要面对这个生活的残酷的真相或者说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就是钱就是生存在小的时候呢切尔夫是没有把这个文学是当做一个未来的事业的因为他知道这个是一个会饿死人的行业只能做一个业余爱好吧
那在他 15 岁的时候他去草原拜访朋友的时候在河流中洗澡患了重病他得了这个腹膜炎后来被学校里的一个医生救活这个医生在康复期间给他讲起了这个医学和自然科学所以呢他就下定决心说以后要成为一名医生在他中学的这个时期
这里又可以看到内米洛夫斯基他的这种超绝的概括力在第九节写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塔干罗格这样的城市在某些方面很像那些欧洲的外省小城人们都一样爱管闲事搬动是非目光狭隘死气沉沉
然而时不时的他也会显出古怪与野蛮之处从契合夫家的窗角可以看到罪犯行刑的广场鼓声引路他们站在马路上双手背负胸前挂着一块白板这些不幸的人被压上断头台如果是贵族出身就用一把长剑来砍他们的头颅
在 19 世纪 67 世代的时候俄国也是经历了非常多的这种社会思潮也有很多的政治运动是一个变动的时代即使在这个小城当中季合夫呢也会看到很多的行刑的这样的一个场面那个时候呢除了咸荡大街和公园看现场行刑演业于戏剧
塔干洛哥还有一样乐趣就是去逛墓园一半信教者一半世俗人大家就这样一起吃吃喝喝穿行于墓碑与墓碑之间中期一生安东都爱着墓园关于契合夫少年时代的描述很容易让人想到沈从文的少年时期就是他自己写的《从文自传》在那个湘西的小城当中有很多市井的热闹然后有很多乡野的崎岖同时也能看到很多杀人的
就是各种现代的混乱的和传统的东西都融为一炉在边缘的小城当中也能够感受得到这个世界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那这是他还算平静的一个少年时期接着就发生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他爸爸不太靠谱前面已经说过他把他的这个呃
小店呢基本上就是给他亏的一塌糊涂这里面还是有一些曲折的事情这里就不多介绍了总之他父亲借了很多钱然后逃走了逃去哪就逃到莫斯科去了因为他的两个大儿子安东的哥哥亚历山大和尼古拉都在莫斯科所以他爸爸也去了然后后面他家的妈妈带着他的弟弟妹妹也去了
就剩下了齐和夫一个人留在了他们家而且他们家的房子其实已经被卖掉了他都没有地方住了那个时候齐和夫才 16 岁这一点呢其实很容易让人想到这个另外一位大作家就是狄更斯他也是出生于草根也和很多之前的英国作家不一样他是真正的穷孩子苦孩子
但是呢这里作者也写到被抛弃的少年时代因债务而蒙牢狱之灾的父亲这些都让人想到狄更斯的童年但这个俄罗斯小男孩并不像英国人那样会因家庭的贫困和败落而苦恼也许安东从来就不曾为此感受到耻辱而往事不堪回首的耻辱感却一直折磨着狄更斯与西方人相比他更平和更为简单
读这本小说虽然他不厚我一直在强调的但是他对于这个基克夫的性格的把握对他的这个性格的本质的理解
非常的准确就是他在少年时期就显示出了他的这一面切夫的骨子里有一种忧伤但同时他又很平静并且他的身上有一种责任同时呢有一种尊严在他 16 岁 17 岁的时候吧他的弟弟从莫斯科就很小的弟弟从莫斯科给他写信然后呢里面有写到说我是你微不足道的弟弟可能是一种客套的表达吧然后
安东基和夫就回信说,我不喜欢这样,为什么要这样称呼自己,又不是面对上帝,你无需承认自己微不足道。就是这样的一个 17 岁的孩子,他已经开始教育这个 12 岁的弟弟要做人自尊。
有自己的骄傲和尊严当然只有尊严肯定是不够的 16 岁的其和夫他一个人在老家父母也没有给他留钱就跟他说自己想办法把书念完吧那他呢就经常去朋友家没有吃的呢就去别人家吃饭
他好像对此也没有特别大的抱怨相反呢他还挺愉快的因为他觉得获得了很多的自由而且他也挺有本事的因为他和他的房东找到一种交换的方式就是他给那个房东的小孩呢
补课然后他就以此来抵租金住在他们家里这种全新的自由慰藉了安东并没有使他变得冷漠在这三年的孤独时光里他长大了坚强了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这样一个年纪我们开始懂得掂量自己的痛苦开始审视施给我们痛苦的父母和师长但是就像前面提到的齐赫夫他不像他的哥哥他的哥哥亚历山大对于父亲的专制主义是非常的反抗的
但是齐克夫他没有什么的怨恨对于他的家人们他始终充满着包容和爱然后呢等到齐克夫毕业呢他也就去了莫斯科就和他的家人团聚了那在他来之前呢其实他们一家人就除了他之外的家人在莫斯科也是过得非常的困难挤在一个小阁楼当中而且呢这里写的也非常的生动
他们一家人挤在一个房间和一间阁楼到处都又脏又乱他们还收留了一只狗几只鸟然后一个年迈的婆婆也搬进来和他们睡在同一个房间俄罗斯市的漫不经心和粗枝大叶平添了几份凄凉的矿位虽然他们过得很苦他们还收留了一个婆婆然后家里还养了狗和鸟
同时契合夫的爸爸他也没有再工作了按理说这一家之主契合夫的爸爸肯定要在莫斯科找工作还要养活一家人但是他就没有再这么做了他就有一天突然就说我没有办法再为这个家工作了就在家里等着他的儿子们养着他这就是契合夫他的家庭
所以契赫夫很多时候他要写稿写很多的稿件就是为了多挣钱因为爸爸妈妈需要吃饭这是他的一个经济上的困难我们知道托斯特约夫的记忆经常为了钱也是不停地写作但是很多时候他是因为自己就是赌博
我们知道巴扎克也是每天写个不停也有很大的经济压力但是他也是自己挥霍无度实际上他的赚钱能力是很强的但是都被他挥霍掉了这和切赫夫完全不同切赫夫他是小小年纪就承担上了养家的重责书里写到在后来的岁月里安东也不时微笑着重复这句话
当他病了别人催他去休息或者有人说他写的太多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应该这样多产而应该对艺术抱有更多的尊重的时候他就会摆开玩笑半伤感地说可是你知道爸爸妈妈要吃饭啊总之呢他来到这个莫斯科的时候 19 岁他是一名大学生他在医学院注册他的那个混乱的家因为他的到来而变得
整治然后有了秩序所有的人都尊重他因为他总是那么谦恭安静愉快信平气和他的这个家庭当中其实很多人都有这种文艺天赋像爱丽莎纳就他大哥会写作他的二哥会画画妹妹是小学老师很快也能自己养活自己了然后他的小弟弟也可以通过抄抄学习来赚钱而他自己呢将会成为一名医生来承担整个家庭的主要的经济的
来源他 20 岁的时候 1880 年在一个叫蜻蜓的幽默小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给有学问的友邻的一封信这是他第一篇发表出来的作品当然这是为了赚稿费
然后呢他在这个时期就在这个做医生的之余还是写了很多很多的东西主要就是为了赚稿费当然他也喜欢写作他在这一年就发表了九篇小说然后第二年呢发表了 13 篇在 1885 年就是他 25 岁的时候呢他这一年的发表作品的数量有 129 篇小说短剧和杂文
可以说他看中的并不是他的作品被印刷出来关键是得到稿酬这才是最重要的但是也很困难因为那些小报很多时候可能没发行几天就倒闭了然后就算是一个长期的报纸要问他们拿到这稿费也要很长的周期甚至要去恳求和威胁这是齐和夫性格当中非常奇特的一点一般来说在这个家庭的重任当中就是他写作完全是为了要去
养活整个家庭在有些作家那里他可能就会抛弃或者说为了自己的成长远走他乡或到另一个地方去完成自己的自我建设但是基克夫他没有摆脱家庭他也不觉得难受就是他一直都是很谦卑的他也不觉得自己有真正的文学才华
他在那段阶段还当了一段时间的记者就是见识到这个城市当中的各色人等真正的转机是发生在 1886 年就是他 26 岁的时候他收到了一个文坛前辈格里果·罗维奇给他写的一封信这封信写的就是他在这个彼得堡日报上读到了齐赫夫的小说觉得他很有天才所以就鼓励他不要把自己的天才浪费在那些幽默的小文章上而应该去
创造真正的重要的严肃的有这个含量的作品齐和夫收到这封信非常的震动他说我感觉才华我是有的可是我一向认为这点才华无足轻重
只要有一点简单的外音我足以使我对自己不公正对自己极端的怀疑极端的不信任我在报刊上混了五年大家都认为我在文学方面毫无成绩这种普遍的看法已经深入了我的心灵我很快也习惯用这样鄙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所以也就这样混下去了突然之间你的信来了切尔夫写道这封信对我产生了非常大的效用我突然的感觉到一种不容置疑的必要性必须立刻行动尽快脱离这个我所身陷的泥沼
这是他的信写得非常动人我只念了其中的一部分
总之从这里开始切尔夫他的写作就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他就写的没有那么快了他写的更加的谨慎更加的投入这本书里写到切尔夫他在 26 岁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觉得自己不是风华正茂年富力强就开始回首过去了
事实上基合夫他确实一年早逝是在 44 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留给他的时间确实也并没有很多了一直以来基合夫他都是一个公正的高尚的善良的人并且不停地竭尽全力使自己变得更加的温和可爱耐心乐于助人无微不至但是呢
也有一些人表示说契赫夫好像对人表达同情但是你很难感受到他的内心所有和契赫夫有过密切交往的人都会说他身上有某种像水晶一样经久不变的冷漠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几乎是一种厌倦冷漠和敌意的毒库普林这样写的
请他吃晚饭招待他
然后他又会在信中怀着冷漠和厌倦来描述这件事情布宁一位无比透彻精辟的批评家曾就齐和夫做出了堪称盖棺定论的评语即使在最亲近他的人当中也没有一个人曾真正的了解他灵魂深处的全部想法所以在这里我们会看到齐和夫除了我们常常看到的那个
非常的温和的然后富有同情心的善良的齐核夫之外呢实际上在这本书当中我们会看到他内心的
孤独一种非常深刻的孤独切尔夫曾在日记当中写到既然我独自躺在坟墓中那么本质上我是孤独的他很孤独但是他有一个非常热闹的大家庭有很多的朋友和读者但他仍然是觉得很孤独的没有人能够真正地走进他的内心但他也很喜欢他的家人在他的身边他的家庭是非常热闹的
他的粗俗的愚昧的粗暴的父亲习惯在任何场合下大哭的母亲大哥亚历山大总是不停地要钱缠着家人诉苦尼古拉过着民杰败坏的生活玛丽则明目张胆吹毛求疵促动复杂且歇斯底里地爱着安东但总的来说他们还都是些可爱的人
他的两个哥哥都活得比较放浪行海,他的大哥哥雷山大虽然有些才华,但是却有种自毁的倾向,他的小哥哥尼古拉和一个妓女生活在一起,成天喝酒,最后死于结核病,只有 31 岁就去世了。
他的这个哥哥的去世对他来说是蛮重要的一件事情虽然那个时候他的有些小说已经受到欢迎但是他的第一部戏伊凡诺夫呢上演之后呢第一次这个并不是特别受欢迎受到了很大的挫败同时呢他自己在写作上也遇到了一些困境就是在这几年当中他希望写得更加严肃因为他很喜欢托尔斯泰
他一直把托尔斯泰当作是榜样他也试图去靠近托尔斯泰模仿托尔斯泰但是没有获得成功
这里作者也比对了他和托斯泰的不同,就是托斯泰充满激情与执拗的崇高,而齐赫夫则对一切抱有怀疑和冷漠,一个像火焰一样燃烧,另一个用清冷温柔的光亮点亮外部的世界。大庄园主托斯泰将云云众生都理想化了,而平民齐赫夫则忍受着这些卑微的人太多的粗俗和悲切,以至于对他们只剩下一份亲信的同情。
这是托尔斯泰和切克夫非常大的不同就托尔斯泰他对农民是有一种那种来自于上层者的一种想象觉得农民是整个俄罗斯整个民族的
拯救者就是崇高华农民然后但是齐克夫他是从这个底层出来的他知道这个农民身上当然有纯良美好的一面但同时也有很多麻木残忍甚至是愚昧这各种各样的一些压力和矛盾就在这个时候狙击起来所以他就准备做一次远行他要去最远近的地方他要去库叶岛
他真的做了这样的一个非常艰难的穿越西伯利亚的远行因为他说他想要生活在过去的半年当中他感到自己从未活过他从 1890 年的夏天出发然后一直往东走
他真的到了库耶达到了那个关押很多流放者的地方然后对他们做了很多的采访最后呢在第二年呢经过香港新加坡印度日本还去了欧洲最后终于回来了
这个时候他已经 31 岁了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当中的第 23 章只有简单的三段话但是对于契赫夫的整体性的概括和他在生活当中的一种处境有非常凝练的描写
他写道,基赫夫写作时总是在于时间赛跑,他的稿子必须在于编辑定下的日期之前上交,他总是那样一丝不苟,所以从未失约,不惜一切代价在固定日期截稿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由于这个原因,他说,开头总是满满当当的许诺,仿佛我要写的是长篇小说中段边边的皱皱巴巴切身身,到结尾烟花一场。
作家的整个人生也仿佛是齐和夫式的写作充满表演、舞台和多彩经历的童年与少年而后世青年时代命运加快脚步成功与失败分支踏来数不清的工作、疾病、旅行、葬礼、爱情他的一生本该继续下去漫长而丰盛然而一切都在飞逝仿佛有人宣读出这样一句齐和夫经常听到的话作品必须在这个日期前完成
他的人生书页上已经写下了这个字之后的切夫他在后期当中其实是非常受欢迎的但是他也受到了很多的攻击不管他多么受欢迎作者写的他并不快乐他既不感到被理解他也感受不到爱他觉得自己人生是无用的他叹气为什么写作为了钱可不管怎样我都从未有钱于是他逃到乡下去他热爱乡村
然后在 1892 年开始他在一个乡下搞了一块地然后建了个房子就是在这个梅里霍沃这个地方居住他虽然一直在写作但同时呢他也是一名医生而且他也从来没有就是逃避自己的责任他在乡下呢也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等到 1898 年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他的乡下的房子卖掉了
屈和夫去到雅尔塔过着修道士般的生活这本书并没有特别多的去写这个屈和夫他的情感经历主要是写了两段感情一个是海鸥的主角女演员康米萨热夫斯卡亚然后还有另外一位呢也是一个女演员奥利加利奥纳多夫纳
他们在 1901 年 5 月结婚了但是结婚之后实际上他的这个妻子经常是在外面演出的关于他们的情感关系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也是写得非常的虽然只写了两段关系但是都写得非常的荡气回肠最后呢在 1904 年切赫夫他最后一个作品是樱桃园是一出戏剧然后他的肺结核很早之前就已经有了到这个时候已经越来越严重了最后呢
就虽然这本书它并不是非常非常的细致的把它的每一年做过什么事情和谁交往和谁发生了什么情感关系然后他的写作出版什么作品全部都一点一点的把它写下来但是我觉得它总是能够抓住重点抓住这个主要的部分包括早期的时候关于他的家庭关于他在家庭当中影响的他的性格包括他对于
第 24 章大概是关于齐克夫写作的一个评论我觉得他也非常的准确
他说当契合夫要把某个人物从《云云众生》中挑出来写诗他从不是选择向我们讲起这个人物中的某一起生活变故他选择日常的生活普普通通没有特例
因为现实中显有大事读者正是在这些频繁庸碌的生活单调平淡的日中看到了他们自己认出了自己找到了自己总之即使齐和夫只用半页纸来写他的人物也能够成功地让我们感受到人物的内在莫伯桑和梅里美则向我们描绘人物的激情和特征且满足于此莫伯桑的人物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他们贫穷衰老或生病他们绝望的理由都是外部的
而在齐和夫笔下一个人痛苦的原因是在他眼中生活没有任何意义齐和夫作为一个人的品质谦逊正直简朴不懈努力地去自律去修身去爱他人去忍受病动和忧虑并且让自己尊严地无所畏惧地等待死亡都映照在作为作家的齐和夫的作品中这个曾悲伤地断言生活无意义的人却成功地给自己的人生赋予了无比美丽无比深刻的意义
所以如果要最后来总结一下就是这本《清和父的一生》到底为什么好看的话我觉得用三个词来概括一个就是理解因为这个理解呢是一个作家对另外一个作家的理解是真心的理解不是那种学者式的拆解
所以这种理解是直击本心的所以我们都能够被这种情感上的连接所打动另外一个就是准确包括前面我们一再提到的他总是能够抓住重点他不会那么的知慢能够让我们一下子看到基赫夫最柔软的地方看到他的处境和他的性格
还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伊莱纳·内米洛夫斯基他在进行概括和叙述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他非常的自信这是一种作家的自信他不是来自于材料的占有而是来自于某种直觉的判断所以这种对真的把握而不是对全的把握或者说是一种对本质的把握是一种天分或者是一种天才
而这也是这本书如此好看的很重要的原因那另外一点就是文学性包括我刚刚读到了很多书中的段落你会发现他的这本书就好像是一本小说一样而切赫夫是他笔下的一个人物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人物他的成功然后他的孤独
他的工作他的情感然后还有他的这个非常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且很多时候他的描述是非常场景化文学化的比如说书中有一个段落是这样写的就是写他们家里的一个日常这个是在你在任何的其他的传记当中应该都看不到的
这是凌晨一点钟,在 8 月,安东在写作《夜晚,俄罗斯人的家中没有谁会想着去睡觉,他们长时间地喝着夜茶,朋友们经过窗口看到灯亮就会上门来,而且一坐就不愿起身》。
切赫夫的爸爸在高声朗读他中意的连载小说他可以连接几个小时高声朗读不知疲倦只有他的妻子在听着安东的几个弟弟在嬉笑聊天不知是谁打开了音乐盒子于是美丽的伊莲娜的曲调混杂着婴儿的啼哭从林氏传来那是亚历山大的孩子在哭亚历山大睡在安东的床上安东则能往哪就往哪去俄罗斯人的殷勤好客宽宏无边
这几乎就是一个小说的段落你不觉得吗他就是非常生动地刻画了一个长景让这个家庭当中的每个人的性格跃然直上
你可以说它其实没有那么那么的就是真实因为你怎么知道这样的一个场景呢或许契合夫他在日记当中写到了也许他有这样的一个记录但是你还是能够觉得这个场景的重现是有非常的文学化的表达的但是无论如何正是这样的一种写法使得
这个叙述有一种流动的节奏你在这个段落当中我们对这个胡闹的近乎胡闹的家庭同时也是个可爱的家庭有了更深的印象所以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当中你不仅会对契合夫产生兴趣你会想看到他更多的作品
这个是一本传记我觉得是一个很成功的标志如果你看完一个传记你对这个传主的作品都不感兴趣的话那说明这个传记他其实搞错了方向那另外一方面我觉得这本书还非常有种不同的就是你会对这个写作者本人产生很大的信心
就是作者本人他的光辉也映射在了这些文字当中这种光辉非但没有干扰我们抵达契合夫反而让我们能够走得更加的深入所以读完这本书你不仅想要进入契合夫的人生你不仅已经进入了契合夫的人生你还记住了伊莱纳·内米洛夫斯基这个名字这是很少传记能够做到的这也是现在的这种专门化的传记写作可能也不会去追求这样一种效果
这是一本文学传记,这是一本…
不可多得的非常美妙的阅读体验所以如果你没有读过的话也非常推荐去读一下其实我两读了很多的段落其实我稍微的简单的概括了一些契合复杂的人生的片段但是这本书依然会给你很深刻的体验因为文学就是这样它是让你去体验的而不是让你去概括的
那最后呢关于内米洛夫斯基可能你也不是很熟悉我在读这本书之前也不是很熟悉我甚至到现在也不是很熟悉我们还没有看过他的小说他是出生于 1903 年他出生在基辅是一个犹太银行家庭那十月革命之后呢他们就搬到了巴黎然后他就在巴黎文坛出道的第一部小说是大卫·戈德尔之后呢他又创作了《舞会》《库里洛夫事件》等等小说
然后就是二战二战爆发之后因为他犹太人身份就开始逃亡但是最终还是在 1942 年的夏天与奥斯维辛的集中营当中遇害后来后来他没有完成的这个野心之作《法兰西族曲》这本书
挨过了战火最终在 2004 年的时候得以出版这本书一出版就获得了非常大的反响也获得了很多的重要的文学奖项那这本《切赫夫的一生》是他 1930 年代写的最后是在 1946 年出版的第一版那总之看完了这本书的话你肯定会对这个内米洛夫斯基他的写作才能毋庸置疑的所以之后呢我也会去找他的小说来看有机会的话再和大家来汇报来分享
那如果你想要去读契赫夫的话你可以去读他的短篇小说和戏剧都有很多的出版物那另外呢还有一本书是去年出版的叫漫游在雨中池塘这个书是美国作家乔治桑德斯他的一本课程
申发出来的一个书因为这个乔治桑德斯他是获得过布克奖的一个作家然后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美国的大学当中教这个写作但是他长期教的一门课是俄罗斯短篇小说所以这本叫做《漫游在雨中池塘》这本书呢就是
分析了或是带我们细读了七篇俄罗斯的短篇小说其中有好几篇都是齐赫夫的小说包括《醋栗》《在马车上》还有《宝贝》关于齐赫夫的好处这本书我觉得是表达得非常的充分而且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也能够体会到阅读小说的最原始的也是最
充沛的乐趣那关于契赫夫的小说具体的分析和解读或者是分享的话有机会我们再来做一期节目当然也欢迎大家加入这个不止诸书营我们今年已经进入到了中畅了我们在前面的几个月当中读了一些十九世纪的作家也读了一些二十世纪的西方的思想史那接下来呢我们会进入二十世纪从卡夫卡开始然后读一些现代主义的重要的文学作品
屈克夫呢就是我们上个月读的很重要的一个作家大概就是这样好了那今天的节目已经讲了很多了如果你喜欢这个节目的话记得在你常听的平台订阅这个对我会有很大的帮助也希望你能够多多的评论留言和我去分享你听这期节目的感受包括你有什么问题的话也可以在留言当中提问最后呢就是祝你有一个美好的周末我们这期节目就到这里结束了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