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043. London Rules (上): 废墟中兴起的伦敦画派

043. London Rules (上): 废墟中兴起的伦敦画派

2025/6/17
logo of podcast bubblewrap泡泡纸

bubblewrap泡泡纸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嘉宜
Topics
兰: 在二战后的废墟中,伦敦画派应运而生,他们反思了在经历奥斯维辛集中营这样的灾难后,艺术的意义何在。我介绍了这次播客的缘起,以及即将开幕的与伦敦艺术相关的大展,这次展览汇集了众多与伦敦有深刻交集的艺术家,旨在庆祝伦敦作为世界艺术交流中心所孕育的创造力。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系列节目,系统地了解这些英国及在伦敦活跃的艺术家们,将脑海中零散的艺术知识串联起来,更好地认知伦敦艺术的发展历程。 嘉宜: 收到听友的许愿,希望听到关于 YBA 的内容,这让我感到特别有动力。我对现代艺术感兴趣的起源是大学艺术史课上讲二十世纪欧洲艺术时,教授讲述了一战和二战对艺术系统和思想的影响。灾难后艺术不仅是美的存在,更是重建,创伤不仅是身体和心灵上的,也是思想上的,学者和艺术家开始反思传统的问题。我期待通过这个系列节目学习英国及在伦敦活跃的艺术家们,之前对这些名字有所耳闻,但缺乏系统了解。感觉通过这次学习,能更好地认知伦敦艺术的发展历程。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了伦敦画派(School of London)的兴起及其历史背景。伦敦画派并非一个正式的艺术运动,而是一群艺术家在战后伦敦的废墟中,以具象绘画的方式直面人类苦难和存在,与当时盛行的抽象艺术形成对比。节目介绍了其历史背景,包括二战后伦敦的社会氛围、奥斯维辛集中营对艺术的影响以及当时抽象艺术的流行。
  • 伦敦画派兴起于二战后的伦敦,一群艺术家在废墟中以具象绘画直面人类苦难与存在。
  • 伦敦画派并非正式艺术运动,没有宣言,而是 R.B. Kitaj 定义的术语。
  • 战后艺术的反思:奥斯维辛集中营之后,传统的艺术形式是否还有意义?

Shownotes Transcript

04:37 伦敦战后艺术以及伦敦画派(School of London)

“当我们经历过灾难之后,假如这时候我们写的诗、创作的文学艺术,是一些无视灾难本身、无视灾难痛苦的作品,而且用了一种导致灾难可能发生的文化之下孕育出来的语言,甚至更等而下之,去创作一些歌颂的诗、一些欢庆的作品,把那些发生过的灾难当成一种了不起的值得歌颂的事件,这种“写诗”即是野蛮的。” - 梁文道,看理想

14:51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裸体习作》,1952–53

20:25 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

《男子肖像》,约1955

《肖像》

32:07 R. B. 基塔伊(R.B. Kitaj)

41:47 弗兰克·奥尔巴赫(Frank Auerbach)

Catherine Lampert Seated II, 1991

45:49 莱昂·科索夫(Leon Kossoff)

City Building Site, 1961

48:14 伦敦画派的非官方基地:The Colony Room

52:24 Michael Andrews

The Colony Room, 1962

欢迎在伦敦的伙伴们到现场体验这些作品

昨日伦敦 | Once Upon A Time in London

展期:2025 年 6 月 12 日 - 8 月 7 日

地址:Saatchi Yates 画廊,14 Bury Street, St. James’s, SW1Y6AL

BGM 是来自hagroml 的 Tipsy Toes,你可以在这里听到她的更多作品。163cn.tv)

剪辑:小红书@cky爱剪辑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别忘了点赞、转发、订阅我们的频道~

Bubblewrap 双周周三更新,我们下期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