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043. London Rules (上): 废墟中兴起的伦敦画派

043. London Rules (上): 废墟中兴起的伦敦画派

2025/6/17
logo of podcast bubblewrap泡泡纸

bubblewrap泡泡纸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嘉宜
Topics
兰: 在二战后的废墟中,伦敦画派应运而生,他们反思了在经历奥斯维辛集中营这样的灾难后,艺术的意义何在。我介绍了这次播客的缘起,以及即将开幕的与伦敦艺术相关的大展,这次展览汇集了众多与伦敦有深刻交集的艺术家,旨在庆祝伦敦作为世界艺术交流中心所孕育的创造力。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系列节目,系统地了解这些英国及在伦敦活跃的艺术家们,将脑海中零散的艺术知识串联起来,更好地认知伦敦艺术的发展历程。 嘉宜: 收到听友的许愿,希望听到关于 YBA 的内容,这让我感到特别有动力。我对现代艺术感兴趣的起源是大学艺术史课上讲二十世纪欧洲艺术时,教授讲述了一战和二战对艺术系统和思想的影响。灾难后艺术不仅是美的存在,更是重建,创伤不仅是身体和心灵上的,也是思想上的,学者和艺术家开始反思传统的问题。我期待通过这个系列节目学习英国及在伦敦活跃的艺术家们,之前对这些名字有所耳闻,但缺乏系统了解。感觉通过这次学习,能更好地认知伦敦艺术的发展历程。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了伦敦画派(School of London)的兴起及其历史背景。伦敦画派并非一个正式的艺术运动,而是一群艺术家在战后伦敦的废墟中,以具象绘画的方式直面人类苦难和存在,与当时盛行的抽象艺术形成对比。节目介绍了其历史背景,包括二战后伦敦的社会氛围、奥斯维辛集中营对艺术的影响以及当时抽象艺术的流行。
  • 伦敦画派兴起于二战后的伦敦,一群艺术家在废墟中以具象绘画直面人类苦难与存在。
  • 伦敦画派并非正式艺术运动,没有宣言,而是 R.B. Kitaj 定义的术语。
  • 战后艺术的反思:奥斯维辛集中营之后,传统的艺术形式是否还有意义?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欢迎收听 Bubble Wrap 泡泡纸,我是兰我是嘉宜,我们是在伦敦和洛杉矶学习生活工作的艺术策展人在这档节目中,我们分享艺术与生活中被泡泡纸保护的珍贵时刻和带给我们捏爆泡泡纸一样感觉的解压瞬间

那么这期节目呢我们将要聊到伦敦它从战后兴起的一群群星璀璨的艺术家们伦敦画派一直到 YBA 再到现在伦敦的整个当代艺术的图景

那么我们想做这期节目的起因首先是因为我们在小红书的泡泡纸听友群收到了听友的许愿真特别开心收到许愿的时候就有种大家很期待我们能去聊他们想听的内容然后我就会觉得特别有动力不过这位听友的许愿他是说特别想听到 YBA 然后我其实不太喜欢

在准备这期节目的时候是想把伦敦画派 YBA 还有伦敦当代艺术就一起跟嘉宜聊了但是后面准备内容的时候发现伦敦画派的内容太多了就是有太多可以讲的了所以这可能是就是会变成几期的一个就是小栏目

然后就先从伦敦画派开始讲因为他们也影响了很多外边的艺术家嘛然后呢其实这一期播客呢也跟我现在在工作的一个画廊即将开幕的夏季大展有关然后我们这个夏季大展其实主题就是伦敦的艺术它的题目叫做 Once Upon a Time in London 然后这次的大展

就集结了非常非常多的艺术家一共有 35 位他们都与伦敦有过深刻的交集从二战后的伦敦画派包括 Francis BaconLucy FreudLeon Kosso Frank AuerbachMichael AndrewsR.B. Kittage 到 YBA 时期的 Damien HirstGilbert and George

Jaken Dinos Chapman, Tracy Ammon,然后再到同时期非常活跃,直至今日影响了许多年轻艺术家 David Hockney,Peter Doig,Paulo Arrigo,Chris O'Filly,再到现在冉冉升起的当代艺术新星,包括 Alvaro Barrington,George Roy,以及我们画廊 Satchez 代理的艺术家 Benjamin Spears,Danny Fox 和 Nal Stoker 等人。

这个展览其实就是为了庆祝伦敦这座城市它作为世界艺术交流的交汇点所孕育的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以及延续至今有云突破的精神哇 刚刚在念了那么一大串名字之后我真的觉得这个展览太多艺术家了

真的这个展览感觉众星云集的感觉对有点像一个小的 Retrospective 然后我们也已经开始陆续收到了作品真的听你讲完我都想飞去看

对我们是下周四开幕发出这期播歌的时候应该已经开展了所以如果在伦敦的听友们有空来的话可以 visit 我们画廊然后这个展就是会一直持续到八月份具体信息我也会放在

好期待呀不能去到伦敦现场的朋友们也可以和我一样就是听这些节目因为我感觉通过这个小系列的节目我也

就是很期待能够和蓝一起学习这些来自英国的艺术家其实也有一些可能不是来自英国的艺术家但是他们活在伦敦的艺术家们感觉之前都对这些名字有所耳闻但是还没有系统地了解过他们很多人的作品

对,其实准备的时候就有一种像是把自己零散的艺术知识在脑子里面开始连很多线,因为就发现大家都在一个圈子里,大家都认识,原来他的 personal story 就这么的有意思。

感觉是一个能一下子让我对伦敦整个艺术的发展到现在有一个更好的认知的这么一个学习的过程然后也是因为这次工作的契机我也读到了很多很多的文章所以也可以回顾从二战后伦敦艺术到现在一个大致的脉络然后通过播客跟大家分享

那么话不多说我们接下来就要进入正题了那么伦敦画派 School of London 就我刚刚在 intro 的时候其实有提到过主要我们这一次会涉及到六位艺术家那就是 Francis Bacon, Lucien FreudMichael Andrews, Frank AuerbachLeon Kosov, R.B. Kittage 当时伦敦战后的历史背景

是在 1945 年二战结束之后它整个的氛围就是有种从废墟中逐渐恢复的一个像战后重建一样的环境然后其实当时很多哲学家或者说是艺术家作家他们当时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说战争后的艺术会是什么样子的

因为包括 School of London 的这些艺术家像 R.B. Kittach 他的作品里面也有影射过二战时期的那个奥斯维辛集中营就奥斯维辛是纳粹德国在 1940 年二战期间设立的最大的集中营与灭绝营超过 100 万人在那里被系统性的伤害就大多都是犹太人

现在也是作为历史与人类苦难的一种极端象征因为真的是非常的残暴的一个人类的那种极端境况

然后当时其实整个 20 世纪中后期的艺术家在思考一个问题是在奥斯维辛之后是否还能做诗作画哲学家阿多诺他其实当时就有在他的一本著作里面提出过一个问题就大家也可能听到过就是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

其实比较笼统的理解可能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会去思考在经历如此极端的人类灾难之后传统的艺术形式是否有意义然后我也是在搜索这句话的时候在网络上就是发现看理想梁文道有做过一期节目

也是围绕着这句话展开的然后我觉得它里面对于这整个奥斯维辛集中营当时的文学对艺术的一个影响它分析得非常的全面所以大家如果想要更多的了解这个历史背景可以去听一下那期节目然后我这边就读一段梁文道老师他说的道长

对他好像在网络上大家都称呼他为道长道长就是说的一段理解他是这么说的当我们经历过灾难之后假如这时候我们写的诗创作的文学艺术是一些无视灾难本身无视灾难痛苦的作品

而且用了一种导致灾难可能发生的文化之下孕育出来的语言甚至更等而下之去创作一些歌颂的诗一些欢庆的作品把那些发生过的灾难当成了一种了不起的值得歌颂的事件这种写诗极是野蛮的然后其实这句话它全部的完整的话是

写诗是野蛮也是不可能的反映了当下的那种人们处于在绝望或者说是看到了人性非常优微的那种深暗之处艺术到底是否还有意义所以当时很多 School of London 的艺术家也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创作的

你刚刚讲到的这一点就让我想到我最开始对现代艺术和单类艺术感兴趣的一个起源也是应该是我们两个第一次认识的那一堂课我们就是永远要说回到这一堂课在大学本科艺术史课上讲二十世纪欧洲艺术的 Folkert 的那一堂课

这个教授就是让我想要继续学艺术史包括后面做更多关于现当代艺术的事情的一个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在讲课非常早的时候他就讲到一战二战对整个艺术系统和艺术思想的影响就是这种大型的灾难

之后艺术不仅仅是作为美而存在而是作为一种重建而存在就是在这些大型的灾难背后的这个创伤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身体上的心灵上的它也是思想上的就是你很多的

学者也好艺术家也好会开始去思考说我们之前那些让我们引以为傲的这种 canon 式的东西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导致我们的人类社会走到现在这个状态也就导致说可能很多艺术家不

不会再按照原有的传统去作画而是开始反思这些传统不是一味的去服从这些传统然后可能在这堂课以前我对于很多现当代艺术尤其是比较抽象的艺术的理解是非常片面的就是我觉得很多东西是我看不懂

然后也让他们变得非常非常有意思

对其实对于现代艺术历史的学习来说我觉得 context 历史背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去理解这些作品的一个 context 就是一个铺垫因为艺术它可能

就是源自那个艺术家的个人经历和当时的环境然后这是影响他们创作的很大一部分因素所以我们也是想在这里为大家把这些历史背景给铺垫好

然后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艺术背景就是当时也是抽象和概念艺术也在蓬勃发展的一个阶段特别是从一战之后的达达主义 Cerealism 包括到后面的至上主义啊然后 Destitial 啊可能当时大家也在思考就说抽象艺术可能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精神逃亡

就大家能在色彩和形式当中寻找到慰藉希望能逃离苦难在艺术中得到一种逃离现实的一种治愈吧因为其实当时 surrealism 超现实主义的那群艺术家受到了弗洛伊德前人士理论的影响在探索梦境啊还有一些跟现实比较也不是说割裂吧但是就是可能在梦境里就找到了一种

因为就是一战的时候很多艺术家是被要求服兵役但是他们就选择可能去到瑞士这样的一个地方然后也算是流亡者然后直到二战结束之后当时艺术的一个内战吧算是就是抽象

就可能很多艺术家也是觉得说抽象艺术它虽然带来了最具解放感的一种邀请把梦当成了现实怎么解读都说得通但是在二战之后在奥斯维辛之后抽象艺术还可以 work 吗就是我觉得伦敦画派的这些艺术家其实是在深刻地反思并且他们是作为一个坚守具象的一群人

人在存在的因为大多数伦敦画派的艺术家他们的画面都是以 figures 人物为主像 Francis Bacon, Lucien Freud, Barbie Kittage 还有就是 Leon Kossoff 和 Frank Albrecht 就他们的虽然就是抽象的笔触会更浓重一点但是他们的画的 subject matter 就是他们的主题

都是跟伦敦的废墟后的景观有关系的而且当时其实伦敦和他们有一种复兴的感觉我当时在读一篇艺术史学者写的文章的时候他就有说到当时伦敦就像性感迷人的存在主义巴黎和文化新都纽约的穷表弟哈哈

就是有一种那个时候伦敦感觉整个都被笼罩在一种比较低迷的情绪当中然后它整个城市在 post blitz 之后就可能废墟感也非常的重艺术也陷入了沉默只剩下一些地下酒吧零散画室二战难民开的画廊感觉伦敦当时就成为了艺术的边缘地带

但是呢也因此复兴出了一股具象的力量所以当时 School of London 他们这群人选择了坚守具象的创作去回看那些欧洲大师的画作直面人类的肉身体与痛苦的本身所以这就是大致的一个伦敦画派的背景

我就想说感觉伦敦画派整个这个背景和它呈现出来的这种感觉大家接着往下听艺术家也会有更深的感受但是我总觉得就是和现在这个世界还蛮合的因为

就虽然说抽象艺术然后这种更写意的艺术在这个世界上仍然作为艺术品卖的还可以但是感觉大家不管是从观众也好还是从艺术品交易还是从整个研究的角度上来讲大家还是对这种伦敦画派所呈现出来的这种审美和整个这种气质和他们的这种精神性的追求非常感兴趣

是的那么伦敦画派的第一位主要人物那当然是 Francis Bacon 在这里还要说一下就是伦敦画派它并不是一个艺术运动它没有 manifesto 它不是一个像之前的那些现代艺术运动的这么样一个有系统性的活动的一个组织它其实是 RB Kittaj 定义的一个 term 然后

然后来凝结这些就以他的语言来讲的话就是一群孤独者他们在伦敦绘画创作并且一起办展然后就是 RB Kittaj 他算是伦敦画派的一个理论家那么伦敦画派他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活跃人物那就是 Francis Bacon 然后我们之前也做过一期

聚焦 Francis Bacon 整个艺术生涯的一期播客大家可以往前面翻一翻因为他的人生和他的艺术创作真的非常有意思然后那一期播客我们分享了

那个 Francis Bacon 在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做了一期大展那我们在这里就不多赘述他其实是一直批判抽象绘画的那种装饰性和真正的那种非常写实的巨像绘画那种叙事性的所以他其实是算是创作出了一种他自己的艺术语言

他比较有代表性的那些作品从 Portrait of VelazquezStudy of Portrait of Velazquez 之后他画面中的人物就是像被电击一样扭曲尖叫或困在笼中的

而且 Francis Bacon 他整个的人生也都是过得非常的跌宕起伏,特别是他的情感经历,他曾经说过我人生里的人要么喜欢酗酒,要么自杀。

是我们上次在讲贝肯的时候也有讲到过他不同的情感经历真的是一个蛮悲惨的人但是我觉得如果在现实生活中认识 Francis Bacon 的话他可能会是那种就是表面上非常 social 然后非常喜欢跟人社交然后非常感觉跟谁都是朋友但是底色比较悲凉的那种人

因为我有看到就是后面我们也会讲到他们常常会聚会的这个场所但是我有看到说 Francis Bacon 有一个大家都记得他的事情就是他非常喜欢请大家喝酒是的他可以从早喝到晚你可以大白天就看到他已经醉了喝到高兴了就给全酒吧的人买香槟买沙子

是的,因为他自己也有非常严重的酗酒问题,然后他其实有很多采访拍摄的片段,他都是醉的,就是他没有怎么清醒过感觉,然后他也算是感觉最 out there,最在大众目光下的人物。

然后他也是当时 SOHO 的社交中心的人物就感觉他的性格就也是很喜欢跟大家聚在一起的那种但是他的话同时又非常的暴力扭曲然后尖叫

然后我们这次展出的这件作品是他于 1952 年至 53 年绘制的裸体席作,大家能够大概的了解到他画里的一些比较标志性的点,就是经常会有一个像笼子或者说是限制这个人物的一个非常简单的取合的那种空间线条的构图。

然后它整体的画面我记得我们上一期讲的时候有讲到就它的这个笔触真的有一种像是电流在穿过这个画布的感觉然后呢它其实是有非常多的

而且他会非常细致地去演习人的肉身这幅画的画中人物其实来自一位摄影师的摄影作品它是出自 1887 年出版的人体动态图解参考了一名运动员立定跳高与

立定跳远的一个系列照片,就人体的这种图像其实是培根很重要的图像素材的来源之一,然后它也深受米开朗基罗的影响,特别是那种在雕塑和素描中展现出的那种男性的肌肉张力。确实,我感觉这幅画和我们之前有讲到那个《Pope》,

教皇的那个符画就是它构图都有点这种就是有一个金属就有个框子因为教皇那幅实在是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阴影实在是有点吓人这一幅好像我就能更通过这幅画看到贝肯他的一个心理状态就是他好像每个他画的人边上都有一个小盒子把这个人

框在他自己的世界里面就他和外界既通过透明的这个边界相通但其实又不相通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他其实他自己对于这种孤独的比较悲凉的人的本质的一个理解

对我觉得如果说贝肯他画的其实是人内心深处的那种挣扎那种心理上的扭曲把他给具象化在这个人的躯体上那么我觉得路西安弗洛伊他更多的会是一种对于肉体的那种精确的刻画

我们接下来聊到的 Lucy and Freud 呢,她是在同时期我觉得与 Francis Bacon,像是怎么说,哎呀,就 two stars,就 like tied each other,那种感觉,就是嗯,

就是他一开始就是先是 Francis Bacon 感觉在这个艺术界就是名声大起就变得比较有名然后他就更多的像是一个 follow 在培根之后的角色不过后面就是他也有一种跟培根比肩的趋势然后 Lucifer Freud 他的 autobiography 其实也比较有意思他的祖父就是 Sigmund Freud 我其实之前看到了 Freud 这个 last name 的时候就在想

没想到原来他的祖父真的是弗洛伊德就是那位著名的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理论家对而且我觉得特别 make sense 是对然后他也是犹太人他是出生于 1922 年在柏林长大由于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 1933 年全家逃离德国移居英国成为了政治难民

但是其实他的作品中并没有特别直接地表达他的犹太身份而是就是他对于就是人的肉体和存在是有执念的通过厚重的那种笔触去剖析人性而且他其实是一个严肃且清醒的人就是他不像培根一样酗酒

但是我觉得他的生活也非常极端我觉得甚至比培根还要恶劣就是他首先爱赌博爱女人他一生有非常多妻子然后而且很多很多小孩然后他还是一个喜欢就是挑战危险的那种人而且他曾经开着他的兵力在伦敦飙车逆行我当时读到这个的时候就心想可是他年轻的时候经常赖账哎

对,他真的是,他特别喜欢赌马好像是,他就不是坐在桌上打牌那种赌博,他就是很喜欢赌马,然后我前两天在看他的故事的时候就看到说他

现在最大的一个 Lucy and Freud 的 collector 其实是他曾经的一个债主,他就是实在没有钱去还债就给人家一幅画,结果现在这些画都升值升得非常非常高,肯定已经远超了他曾经欠下的赌债,但是他当时刚刚签了代理画廊的时候,他的画廊主还帮他给这个赌庄的老板支付了 270 万英镑,

然后才帮他还清了给这一个人的债务天哪他经常赖账其实他年轻的时候然后就是用话底债这件事情对他来说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就我们这次展览展出的两幅弗洛伊德的肖像第一幅男子肖像他是在 1955 年绘制的然后他描绘的就是餐厅老板 Bernard Welsh 然后 Welsh 他是 Whistler 餐厅的主人

然后是在 1856 年创立的一个餐厅然后也是伦敦画派艺术家经常去的一个地方然后 Floy 他就会来这家餐厅吃饭然后赖账然后他就会为了抵消他餐厅的账单然后所以就为这个餐厅老板绘制了这个肖像当时可能他的心态就是画一幅画来

但是当我们通过艺术史的这个眼光再返回去看他的作品的时候就会发现他的肖像画里面的这个模特包含了社会各种各样不同阶层的人比如说有他欠他赌债的赌庄老板然后又普通人有他的朋友甚至有犯罪分子

各种各样的人然后他之前还有曾经欠下这个伦敦犯罪头目克雷兄弟 50 万英镑的赌债然后因为还不上这两个人就要断他的手啊那他最后是怎么 get away with it 对他就有一些富有的朋友然后他的其中一个非常有钱的朋友叫罗斯查尔德就是这个 Rothschild 这个名字想必大家也如泪贯耳

Lord Jacob Rothschild,罗斯柴尔读勋爵,帮他还掉了一部分,所以他才可以,就是还留着他赚钱吃饭的双手。宝贵的双手。对啊。太狠了,要断了艺术家的双手。是,我们现在就在想说赌博这种事情,尤其是这么大规模的赌钱,真的是一个陋习,但是 Lucy and Fry 之前曾经说过,而且,

他的祖父就是弗洛伊德在他的精神分析理论里面也把赌钱和就是 masturbation 联系在一起弗洛伊德就会把所有的东西都和 masturbation 联系在一起都会跟性联系在一起

对,他说赌博其实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自卫,另外一种形式的 masturbation,但是就是 Lucy in front 其实他没有太在他的艺术创作和他整个人的这个生活当中没有遵循或者没有仔细地去依据精神分析理论来思考他的作品。

但是他曾经说就是说赌博的时候当时 1960 年代赌博很凶的一段时间但那个时候也正好是他画不太受欢迎的一段时期没有什么人买他的画他曾经说过就是那段时间是赌博帮他撑过了那个十年

有的人就问他说赌博帮你做了什么呢是你通过赌博赚钱了然后所以帮你撑过了那个十年吗然后 Lucifer 说不是的是因为赌博让我更能明白钱不重要让我 care less about money 所以我才撑过了那十年

就是因为没钱啊所以他就只能所以话败不出去也没关系就一种一无所有所以无所谓之的感觉 OK

我感觉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你赌博真的就是不同的一个心态了是但是随着他的绘画事业逐渐地越来越成功越来越多人喜欢他的画他其实可能也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赌博了他就投入了一种非常非常密集的创作然后我在研究还债吧陆星帅生平的时候还债吧

还发现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有一个曼德拉效应因为我一直觉得 Lucy and Freud 是 20 世纪前半个世纪的人就是我感觉他可能到就是我们出生前的很早很早的时候他就已经去世了但其实 Lucy and Freud 一直活到了 2011 年然后并且他一直创作到了 2011

就他在去世之前前两周还在画室里创作其实就是他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是有重叠的我现在就是很想看一下他 2011 年就临近去世的时候创作的作品

我们找到的图片也会放在手农期给大家看。是,然后他在去世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从经济上和这个艺术遗产上都非常成功的艺术家,他给他的后代留下了 9600 万英镑的遗产,是当时英国所有艺术家就是去世的时候留下最多遗产的记录,但是他也有 14 个子女来分这些遗产。

但是他在他的遗产当中没有明确地说给这 14 个子女和他家里的其他人怎么分,只是非常明确地说了他把其中的 250 万英镑和他西伦敦的房子工作室留给了他非常长期合作的助手。

真的是一个好辉煌的人生从底谷然后就像过山车一样的到顶点然后它有跌落的时期嘛就感觉它其实就是触底反弹的感觉是的应该它

一开始出生的环境也还不错嘛,毕竟祖父这么有影响力,但是慢慢的中间经历了一些黑暗时刻,那其实也是这些黑暗时刻的时候,我觉得他和 Francis Bacon 的关系是最好的,

到之后他们两个其实就有点分道扬镳的感觉了是因为贝肯比弗洛伊德还是年龄上要大一些但是他们在 1940 年代成为朋友之后他们两个就几乎每天都要见面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是弗洛伊德第二任妻子回忆他们俩的关系他说我们几乎每天晚上都跟贝肯一起吃晚饭有的时候也一起吃午饭

25 年风雨无阻我刚突然想到一个梗感觉对于弗洛伊德来说就是流水的女人铁打的好友

是的但他们两个在艺术上也是非常好的伙伴我觉得这是请难得也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他们两个会对彼此的艺术进行非常严厉的批评和评论但是他们两个创作方式又完全不同在他们互为模特的时候这一点格外的明显

就 1951 年的时候,Lucy and Freud 当了贝肯的模特,然后贝肯画画的方式非常非常快,他只是通过这个模特坐下来非常短的时间,来捕捉到他整个的人的精神状态最本质的地方,然后剩下的他就可以不用非得要一个模特坐在那儿,他也可以完成他的绘画。而第二年,1952 年的时候,贝肯给 Lucy and Freud 做模特,

他连续去了他的 studio 三个月才完成了一幅画但是这幅画对于就是耗时三个月完成了一幅肖像画对于 Floyd 来说已经是对于 Floyd 来说已经是非常快速的作品了对于 Floyd 来说他要通过这个模特坐在那里一点一点地捕捉他面目的细节然后通过这些细节去看透他的精神状态但对于 Francis Bacon 来说这个方法是完全相反的

然后我觉得就是有这样的一个朋友能够相互地去彼此进步彼此辅助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对彼此映照是的对而且感觉跟他们的性格也有关而且我总感觉 Lucy Ann Floyd 她可能在绘画的时候是一个严肃且冷静的人但是她的出口可能就在于赌博啊

还有生活中的一些放荡不羁的行为处事啊然后在感情中的比较多情的人啊就感觉他可能在别的地方找到了出口然后可能对贝肯来说绘画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个出口吧

是的,我那天看他们的照片,我突然想到,就是 Francis Bacon 和 Lucy and Floyd 吧,他们整个的面相,突然我想到之前在网上非常非常火,我也痴迷了非常久的,就是潦草小狗组合。

就是于华 莫言 石铁生他们的面相有点点像 Francis Bacon 和 Lucy and Fred 也是那种就是有一点潦草小狗的面相然后也是这种非常非常宝贵的友谊的感觉

是的那么接下来呢我们就要聊到 RB Kittar 伦敦画派的理论家 School of London 概念的提出者他其实跟弗洛伊德一样都是犹太裔但是他是在美国出生的他 1950 年代的时候还在美国军队服役还在古巴当水手之后来到英国做艺术家

但是他其实没有受到纳粹的迫害就是所以不算是政治难民然后他是 1957 年的时候通过退伍军人法案进入到的牛津大学 Ruskin 绘画与美术学院学习

然后他是 David Hockney 的挚友,不过他是开始战后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关注,也一直把自己视为流亡中的犹太人,并且他的作品中也经常会提到奥斯维辛集中营,但是也因为他对于他自己的这个身份的

关注和他非常 outspoken 地去聊这些事情导致很多艺术批评家对他有所关注并且会对他产生负面的评价然后当时他是在泰特做了一个回顾展收到了很多业内的攻击然后展览不久后他的妻子 Sarah Fisher 就突然猝死了

当时 RB Kittaj 就深信他妻子的死与批评界的那种恶意围剿有关所以他就非常伤心回到了美国就逐渐淡出了伦敦的艺术圈所以感觉到现在为止可能伦敦对于他的关注就没有像 Francis Bacon 跟 Lucy and Floyd 那么多但是在当时

是他 coined the term 并且他也是非常活跃非常重要的一位艺术家然后他的画其实我觉得非常有意思比起 Francis Bacon 和 Lucy and Floyd 那种对于人本身的关注他其实是会对很多社会议题产生关注并且在他的画里面去揭露

很多事情他的这幅画是以美国画家 James Whistler 对英国批评家 John Ruskin 提出的一个诉讼他们两个打的一场官司为主题的然后当时的这场官司它的内容其实是英国评论家 John Ruskin 他写了一篇非常非常负面的对于

James Whistler 来说就是是诋毁性的那种艺术批评然后我真的读了 Ruskin 他写的那段话之后觉得他这个评论的也太狠了就是感觉可以毁掉一个艺术家的感觉

RB Kittaj 他这幅画是以 James Whistler 对英国评论家 John Ruskin 的一次起诉他们两个的案件作为的主题 1878 年的时候艺术家 Whistler 起诉了评论家 Ruskin 诽谤因为 Ruskin 在一份时事通讯中公开贬低了 Whistler 的画作

然后他的原文翻译成中文 Ruskin 对于 Whistler 的画作的评价是这么说的对于其他现代画派的作品来说他们的怪异之处几乎总是在某种程度上刻意为之他们的缺陷既不算失礼也是无端从容为了 Whistler 先生本人

也至少是为了保护买家库兹林赛博爵士不应该将这些作品带入画廊因为艺术家缺乏教养的字符几乎近乎故意造假我以前见过也听过不少伦敦佬的厚颜无耻但我从没想过一个玩裤子弟会为了把一罐颜料泼到公众脸上而要价 200 基尼天哪好狠啊真的写得太狠了

然后 200 基尼大概是当时的多少钱呢就基尼是英格兰国王国后来的大英帝国在 1663 年到 1813 年发行的一个货币然后我搜了一下它其实是约等于今天的 6000 到 7000 磅的英镑的购买力就我觉得也还好就是而且他那幅画很大就但可能环境不一样了吧就是

但是我觉得他这个艺术批评家这么写就直接的可能对威斯勒的整个艺术生涯都会造成影响而且威斯勒他我觉得他画的没有那么差拜托

我也可以把那个画贴到 Shownotes 里面大家可以去看一下我觉得他画的还蛮好看的呢是啊就我感觉人也没有像对没有他说的那么夸张但是我觉得一直到其实二十世纪下半叶评论家在艺术家生涯里的地位都是非常非常非常大的

我觉得就是现在会好很多了但是比如说一直到二十世纪二战后的艺术圈不管是哪个国家的艺术圈评论家他的笔上的权力和笔的上的那个 power 是非常非常大的就比如说 Greenberg 在美国 Greenberg 喜欢一个人的作品和不喜欢一个人的作品对那个艺术家的身家影响是

是有决定性的但我觉得就是很多时候他们也会像小报记者一样就是为了写而写或者说他们本身可能不是很喜欢这个人或者是他们不是不一定就是在生活当中跟他们有些其他的瓜葛然后会夸大其词地写一个东西好或者写一个东西不好有点营销号的感觉

十九世纪营销号十九世纪营销号真的而且我觉得其实对于艺术家来说这样子的评价对他们的心气也好对于他们的自尊也好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就所以我感觉我也能理解就是 James Whistler 倾家荡产都要去打这个官司最后他是胜诉了的但是呢他获得的那笔赔偿比他在法庭上花费的要少得多得多所以 Whistler 他是破产了就因为打了这个官司破产了

倾家荡产穷困潦倒然后 James Ruskin 他的境遇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在案件开始审理之前就病倒了然后是他的好友替他出庭的就感觉就是这一场官司就有点像个闹剧是

毁了两个人然后 RB Kittarge 他其实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面也能跟 Whistler 有一定的共鸣因为他一生也是在艺术批评家的文字中可能在挣扎然后呢被淹没在用他的话去回应就受了很多外界的影响然后 Kittarge 当时对这幅画的描述是这么写到的

威斯勒因此破产,而 Ruskin 则走向精神崩溃,那些审美问题与戏剧性场景至今仍让我兴奋,只是被现代主义史上的一连串重量级论战搅得更加复杂与荒谬,例如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不断被加冕否定重生如此反复。

然后他的这个画面就是一个拳击决赛的那种场景然后特别有冲击力带着红色拳套的一位拳击手直接一个左勾拳把这位带着蓝色拳套的拳击手打翻了

然后呢他这个人就是感觉要被出局了的一个状态然后整个人是翻过来然后眼睛直直地看向观众其实我觉得这幅画对我来说有一点像是戴红色拳击手的是戴红色手的拳击手是艺术批评家然后戴蓝色拳头的这个像是艺术家然后这个艺术家就是眼睛直直地看向观众就有种审问我们的感觉

就是有一种这样的感觉但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是 Kitaj 作为一个艺术家也作为一个理论家嘛他作为一个 writer 他的作品真的要配合着这些他当时在回应的东西包括他写出来的东西去看我觉得就是每个 group 里面好像都有一个这样的人他不光通过艺术语言就是通过绘画语言来表达

他也要通过文字语言来把这些想法更进一步的凝练出来因为这两天刚刚好是 Andre Bertrand 发表那个超现实主义宣言的多少周年 2024 年是超现实主义宣言发表的 100 周年前两天刚好看到了一个 post

他就是在说超现实主义宣言之后的这一个世纪,就整个超现实主义运动,然后包括超现实主义的艺术,跟随着 Andrew Burton 的这个宣言有什么样的一个发展。其实我感觉就是很多时候我经常会想这个问题,就是说你要回去看艺术史的时候,如果没有这些理论,艺术史会是什么样子的?

感觉现在也是一个很难想象的问题因为有了这些理论因为有了这些写作的人在写的这些东西我们更能够去不断地审视整个艺术的发展去系统性地理解吧是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聊到的两位伦敦画派艺术家是奥尔巴赫与科索夫然后他们两位其实是被称之为 post-blitz artist

Post Blitz London 其实指的就是在废墟之上逐步重建那一时期的伦敦一个景观,那 The Blitz 其实指的就是 1940 年 9 月至 1945 年 5 月这一时期纳粹对英国进行的一个战略轰炸。

那么奥尔巴赫呢他是 1931 年出生于德国柏林跟弗洛伊的经历比较相似他也是政治难民然后他是 1939 年父母将他通过 Kinder Transport

儿童大撤离被送到了英国但是他的父母并没有逃过纳粹的迫害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杀害了然后呢他在伦敦作为一个孤儿他在 1948 年到 1955 年间先后是就读于圣马丁艺术学院和皇家艺术学院然后在 Post Blitz London 之后他其实就非常着迷于

伦敦的那种拆迁地带那种废墟那种战后的城市景观他说他是在用油彩构建记忆中的城市废墟他的画作其实就像是一种挖掘遗迹的感觉其实看他的画作本身就能看到很厚的油彩堆叠就有点像是

城市中的泥土和瓦砾,而且他的创作方式也非常有意思,就有点像是,就有点像是气墙工在气墙,他是每天用非常厚的油彩涂抹在画布上,然后刮掉重画,刮掉重画直到完成,而且他是一个工作狂,他全年只休息一天,而且他那一天只会去剧院看一场剧,然后就当做休息,

然后我们这一次展出的她的作品呢是一幅比较抽象的肖像画描绘的人是 Catherine Lampert 然后 Catherine Lampert 其实是奥尔巴赫最常见最被她经常画的模特之一她其实也是艺术圈的一个人物她曾在黑沃尔美术馆工作然后后于 1988 年出任 Whitechapel 的馆长

然后 2001 年他还策划了奥尔巴赫在 RA 的回顾展然后当时他在回忆奥尔巴赫为他创作肖像画的过程中他自己的体验他会回忆到他感觉奥尔巴赫会画肖像的目的并不完全是在捕捉人物的形象更是在传达一种体验

这个人看起来如何甚至皮肤之下的模样他们的人生状态如何甚至包括于他自己的人生状态那个夜晚的气氛就像幻影一般某种完全出人意料可能仅维持几秒的东西也会从笔触中涌现出来

确立一个可能扩展成整体真实的片段他追求的是一种张力十足的画面的表现感其中蕴含着形体空间感受之间的一些关联我读完他的这段画再看他的作品真的有一种他把 Catherine 的整个人的一种 Aura 或者是他的那种氛围给画出来了

就虽然说就是没有人物的面部特征但是他的色彩和他的这些笔触就是有一种他在捕捉他的精神状态的感觉是的而且我觉得在现场看应该会更震撼就是我想象他应该

应该是一个有厚度就是笔触感很强的作品如果在现场看的话和在平面上看的效果应该会非常不一样对他们都在重新定义肖像是什么我觉得然后接下来聊到的利昂科索夫其实跟阿尔巴赫在人生中也有很多的交集

Kosov 他出身犹太移民家庭,父母是俄罗斯犹太人,然后他是出生在伦敦的伊斯林腾,七个孩子中的老二,他的父亲是一位面包师,他母亲呢是在逃离乌克兰的宗教迫害后而移居的伦敦人。

所以他的父亲是俄罗斯犹太人他的母亲是乌克兰的宗教难民然后他是出生于伦敦就非常复杂就感觉真的需要恶补一下历史就是了解他的整个的生平的全貌但是我觉得就是开面包店这件事情就觉得是个很可爱的事情是的但是他就跟我们前面讲到的艺术家其实家庭背景很不一样

对,因为他们都是深马丁的嘛,跟奥尔巴赫就成为了非常紧密的挚友,然后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奥尔巴赫他之前穷昏潦倒的时候还在 Cossoff 的家庭面包店里面卖面包,就是 Cossoff 给了奥尔巴赫他的第一份工作。都是缘分。

对然后他们两个还是有着同样的一位老师所以其实也能感受出来他们在笔触和对颜料的用法上面是有形似之处的然后他描绘的大都是伦敦一些日常的场景像是地铁站啊泳池啊铁路啊

然后他深爱着伦敦,他曾说伦敦就像我用的颜料仿佛融入我的血液之中,它永远在流动,天空,街道,建筑,那些从我身边走过的人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然后我们这次展出的作品呢,是 title City Building Site,然后 1961 年创作,其实对于 Cosov 而言,建筑工地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创作主题,

我觉得当时的环境真的会对艺术家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当时的战后伦敦正在处于重建当中嘛他就是会用厚重层层堆叠的颜料笔触进行创作就能隐约地能看到在画面中看到他的那个 city building side 到底是什么的一种感觉

然后我们前面有提到过这样的一群人呢是怎么被集结在一起的就是因为他们其实有丰富的社交生活然后他们也会经常在伦敦的酒吧和餐厅相聚那么 The Colony Room 是他们当时很多人会聚会的一个地方它就像是伦敦画派的精神温床与非官方基地

它虽然是 club 但是可能在大家脑海中的 club 就是一个像 ballroom 一样啊然后那个年代的或者说是比较大的一个地方但它其实不是它其实是一个非常不算是大但是它是一个很可爱的一个小酒吧

它是由 Merelle Belcher 创立的大家都说她的性格非常的迷人她以强势 尖刻 可爱并存的性格著称她也是犹太裔然后当时有一位爵士乐手 George Manley 他就曾评价她是一位仁慈的女巫

他是这么说的,这个专横口无遮拦而又极富机智的女人兼具慷慨与精明算计的奇妙混合。

我就觉得应该是个非常有魅力的女人就是她就经营着这么一间 club 然后才能把大家都聚集到一起所以我感觉就是能经营这样一个酒吧然后还能当一个俱乐部的主理人然后去打理这些人际关系那她的性格一定是一个非常迷人但是又不会过度的温顺然后也是会带有攻击性的这么一个角色

而且他还有意思他会给新顾客像宠物一样起绰号而且当时他看到 Francis Bacon 经常会来光顾他的 club 之后就邀请 Francis Bacon 经常来他还会付钱让 Francis Bacon 经常来就有点像是那个时候最早的品牌代言人一样 Francis Bacon 就开始经常邀请大家来 The Colony Room 他就会带朋友一起来

对,然后他创作这个酒吧也是非常的聪明,因为当时 1948 年的时候,英国正在执行国防法令的限制,所以公共的酒馆必须在下午关闭,然后 Belcher 就把酒吧注册为了私人 club,然后就从下午 3 点开始营业到 11 点就避开了这些限制,然后我觉得对于 Bacon 来说他肯定心想,

哦有这么好的一个地方我就可以一天从早喝到晚了对正好醒来就去开始喝然后喝到喝不动了就睡觉对然后我之前看 Lucy Fry 她回忆她自己的经历就是她们真的在 colony room 有非常非常多美好的回忆包括她曾经回忆说有一天她早上醒来发现自己的头在 colony room 的厕所马桶里

就很像现在的年轻人宿醉但是他们那个时候并没有加热马桶圈然后我在生动词里面也贴了 Colony Room 的图片然后它整体就是一个非常暖色调又很温馨又很丰富的一个地方

就摆满了就是客人的照片然后它整个墙的颜色是被刷成了那种墨绿色就很有 Jazzy 的那种 vibe 然后就很有格调我还挺好奇现在这个 The Calling Room 还有没有拍着

不知道诶好像有诶我在我能搜到一个但是可能不是原来的那个但是装潢还有点像就在 RA 边上哦

我刚收到了一个新闻,就是说,After being shot for 15 years,就在关了 15 年之后,The Colony Club 又重新开了,然后他们的价格是 2008 年的时候的价格。真的假的?哪天派你去试一下吧。那说到 The Colony Room 的时候,就不得不提到,我们接下来要讲到的最后一位艺术家 Michael Andrews,

他也是伦敦画派的一员然后也是经常活跃在他们的社交圈里的一位艺术家他有一幅画叫做 The Colony Room 1 他不就捕捉了一个场景然后画面中有 Jeffrey Bernard Dakin 就是当时的一个摄影师然后他也拍摄了一个很著名的照片就是有 Francis Bacon, Lucian Freud 等人在聚会时的一个场景

然后奥巴奥查尔等人然后这幅画其实很有那种马奈的感觉我觉得有一点嗯

是的就是也有一点点像那个哈佛啊对就是可能比较简化了笔数的那种马奈的感觉然后就真的能看到大家都很 chill 很自由的就在这个酒吧里交谈然后其实在他的这幅画里的背景特别是左侧的这个地方就能隐隐约约地看到一个壁画然后这个壁画就感觉是有树啊有田园风光

的这么一个壁画然后那其实也是他为 Colony Room 绘制的

当时他就是来到 The Colony Room 的时候就看到了这面墙然后呢他就跟 Belcher 说他说这面墙看上去太凸了我要在这里画一个壁画然后他就画了一个就非常 peaceful 就非常田园风光的一个景致然后也是我们这一次展览会展出的作品然后他是由厚重的帆布拼贴而成的按照酒吧内部尺寸裁剪而制

然后它为什么是这个形状其实就是因为当时那边放了一个沙发所以它的这张画就是有一点像是一个就长方形缺了一个角的感觉

这其实也有点搞感染给我的感觉这个还蛮就是会比 1960 几年的话看起来要更传统一些但是又它又会没有那么印象派没有那么写实尤其下面这幅就是捕捉人的精神状态和酒吧里的氛围感

还挺有意思他会在酒吧描绘这么样的一个平静的田园风光的景色都是他们想要去的地方我觉得可能这里面的很多人都有这种就是想要逃离的感觉

是的那么其实这一期的播客内容也非常的多然后我们接下来会讲到 YBA 以及可能从伦敦画派当时同期比较活跃的艺术家像 David Hockney 等人

那这期开始想做这一期也是因为就是有朋友在听友群里面许愿然后包括了刚刚好在做这个展览也可以如果在小红书上面的话加入我们的听友群然后

我们会慢慢的在我们两个有空的时候把这个听友小社群给运营起来然后现在就欢迎大家在那里和我们留言聊天如果有任何的许愿可以在评论区许愿也可以在听友群许愿我们如果有经历的话

尽量地帮大家做这些研究然后满足大家的愿望那么今天的 Bubble Wrap 就到这里啦也希望你能订阅我们点赞转发这期播客你可以在小宇宙 Apple PodcastOvercast 和 Spotify 听到我们的声音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