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虽然功劳卓著,但他以汉朝臣子自居,明确反对曹操取代汉朝,因此未能配享太庙。
司马懿被提升至首位,与司马家族此时已架空皇帝、掌握朝政大权有关,反映了当时政治权力的实际掌控者。
晋朝宗室成员司马福和司马攸被选入配享太庙,尤其是司马攸,尽管年轻且无大功,但因宗法关系和政治平衡的需要,被选入以断绝其即位的可能性。
北齐武成帝希望通过此举确立父子子继的继承模式,构建神武帝、武成帝、后主这一纯为父子子继的继承序列,以改变北齐长期以来兄终弟及的继承模式。
唐朝配享太庙的功臣多达44位,主要因为唐朝初创时期人才众多,且唐中宗恢复礼堂神器相当于再创业,因此配享功臣较多。
宋朝吸取晚唐五代的教训,大力提高文臣地位,打压武人势力,且和平时间较长,配享太庙不局限于开国功臣,因此文臣居多。
元朝可能废除了功臣配享太庙的制度,因为从史料来看,忽必烈之后的皇帝也没有实行这一制度,且元英宗时期有大臣建议但未被采纳。
岳飞未能配享太庙的原因众所周知,主要与其被视为抗金英雄,但在政治上与宋高宗和秦桧的立场相左有关。
参考文献: 《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 《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 《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 《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 《金史》《元史》《洛阳伽蓝记》《五礼通考》 朱丹丹《曹魏宗庙祭祀研究》 朱晓海《西晋佐命功臣铭飨表微》 仇鹿鸣《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姜望来《祖宗与正统:北齐宗庙变迁与帝位传承》 张华《唐代太庙配享功臣述论》 袁良勇《宋代功臣配享述论》 王瑞来《配享功臣:盖棺未必论定——略说宋朝官方的历史人物评价操作》 凌郁之《南宋高庙配享之争考实》 宋卿《金朝功臣配享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