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盘点中国古代各朝配享太庙的功臣

盘点中国古代各朝配享太庙的功臣

2024/11/26
logo of podcast 陈说历史

陈说历史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主持人
专注于电动车和能源领域的播客主持人和内容创作者。
Topics
主持人:本期节目盘点中国古代各朝配享太庙的功臣,通过分析不同朝代、不同时期对配享功臣的要求和特点,窥见各朝的政治走向和政治思想。从商朝起就有选取功臣配享太庙的制度,但稳定成型始于曹魏。曹魏配享的26位功臣均为曹操的开国元勋,体现了“以其臣配其君”的原则。荀彧未被配享,可能与其反对曹操取代汉朝有关。正始四年的大规模选入,体现了朝廷对功臣的褒奖和对臣子忠诚的重视。庞德、典韦等因忠心被配享,即使官职不高。司马懿被配享并位列第一,与其掌握朝政大权有关。蜀汉和东吴目前无相关记录。晋朝配享的12位功臣,均在司马炎咸宁元年下诏配享,其中司马幽的配享可能意在断绝其即位可能性。西晋的异姓功臣多为司马氏集团的核心成员,王祥和魏觊未被配享,可能与其与司马家族保持距离有关。十六国时期,后秦配享的功臣多为姚昌的亲属和辅政大臣。南北朝时期,刘宋配享的功臣多为刘裕的亲属或辅佐其建立刘宋的功臣,谭道继因功高震主被杀,可能被取消了配享资格。南齐配享的功臣均为萧道成建立南齐的开国元勋。南梁可能因内乱而未实行功臣配享。由于战乱频繁、史料匮乏,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功臣配享记录不完整。陈朝配享的功臣主要是跟随陈霸先建立陈朝的开国元勋。北魏及分裂后的东魏、西魏配享的功臣中,部分为拓跋氏宗室,部分为汉人世家大族。耳朱荣被杀后,其亲属试图将其配享太庙,最终配享孝文帝,体现了政治操作。北齐配享的功臣多为辅佐高欢、高澄、高洋建立北齐的开国功臣,武成帝调整配享,意在确立父子继承模式。北周配享的功臣多为宇文泰的开国功臣。隋朝可能因灭亡迅速而未及实行功臣配享。唐朝配享的功臣共44位,为历朝历代最多,文臣数量多于武将,体现了文治盛行的特点。五代十国时期,只有后唐有功臣配享太庙的记录。宋朝配享的功臣共24位,文臣数量远多于武将,这与宋朝重文抑武的政策有关,王安石和蔡确曾被配享太庙,后因政治原因被罢免。辽朝、金朝和元朝的功臣配享情况,因史料匮乏,记录不完整。明清两朝配享太庙的功臣,在前两期节目中已讲过。总而言之,功臣配享太庙制度,反映了后世君臣对前朝政治和人物的认识与评价,是当权的政治集团利益和要求的直接体现,与后世君臣现实的政治需要密切相关,也会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变化。通过选择配享功臣,朝廷可以引导政治舆论,维护王朝统治。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功臣配享制度可以窥见一个王朝不同时期的统治集团的政治态度、王朝的政治走向以及不同王朝之间的政治特点和政治思想。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曹魏时期配享太庙的功臣中没有荀彧?

荀彧虽然功劳卓著,但他以汉朝臣子自居,明确反对曹操取代汉朝,因此未能配享太庙。

司马懿为何能在曹魏太庙配享功臣中位列第一?

司马懿被提升至首位,与司马家族此时已架空皇帝、掌握朝政大权有关,反映了当时政治权力的实际掌控者。

晋朝配享太庙的功臣中有哪些特殊情况?

晋朝宗室成员司马福和司马攸被选入配享太庙,尤其是司马攸,尽管年轻且无大功,但因宗法关系和政治平衡的需要,被选入以断绝其即位的可能性。

北齐为何将文宣帝和文襄帝的配享功臣全部改为配享神武帝?

北齐武成帝希望通过此举确立父子子继的继承模式,构建神武帝、武成帝、后主这一纯为父子子继的继承序列,以改变北齐长期以来兄终弟及的继承模式。

唐朝配享太庙的功臣为何人数最多?

唐朝配享太庙的功臣多达44位,主要因为唐朝初创时期人才众多,且唐中宗恢复礼堂神器相当于再创业,因此配享功臣较多。

宋朝配享太庙的功臣为何文臣居多?

宋朝吸取晚唐五代的教训,大力提高文臣地位,打压武人势力,且和平时间较长,配享太庙不局限于开国功臣,因此文臣居多。

元朝为何没有实行功臣配享太庙的制度?

元朝可能废除了功臣配享太庙的制度,因为从史料来看,忽必烈之后的皇帝也没有实行这一制度,且元英宗时期有大臣建议但未被采纳。

为什么岳飞未能配享宋朝太庙?

岳飞未能配享太庙的原因众所周知,主要与其被视为抗金英雄,但在政治上与宋高宗和秦桧的立场相左有关。

Chapters
本部分主要讲述曹魏开国功臣配享太庙的情况,分析了其中体现的忠诚与政治考量。26位功臣的选取并非完全基于功劳,更体现了统治者对忠诚的看重以及政治策略。
  • 曹魏共26位功臣配享太庙,均为曹操部下文臣武将。
  • 荀彧因反对曹操取代汉朝而未被选入。
  • 选取功臣配享太庙,既为褒奖,也为树立榜样。
  • 典韦因忠心护主而被选入,体现了统治者对忠诚的看重。
  • 司马懿被提升至配享功臣首位,与司马家族掌握朝政大权有关。
  • 蜀汉和东吴没有发现功臣配享太庙的记录。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 欢迎收听陈说历史前两期节目我讲了明清两朝太庙里供奉的皇帝与佩享的大臣趁热打铁这期节目来讲一下此前各朝佩享太庙的功臣由此可以看出不同朝代同一朝代不同时期对佩享太庙的功臣有什么样的要求各自有什么特点从而可以窥见各朝的政治走向政治思想

根据一些零散的史料的记载早在商朝时就已经有了选取本朝有大功于设计的功臣来配享太庙的制度此后周朝汉朝也有延袭但是除一些极个别的例子外这几个朝代配享太庙的功臣以及相关的礼仪制度在史书中都没有留下记录一般认为稳定成型的功臣配享太庙制度始于三国时期的曹魏

曹魏配响太庙的功臣一共有 26 位全部配响魏武帝曹操这些都是跟随曹操打天下的文臣武将开国元勋为曹魏的建立与稳定立下了汉马功劳以其臣配其君这是功臣配响太庙的规矩从魏明帝时期到魏元帝时期曹魏政权先后五次选取了 26 位功臣来配响太庙

第一次是在魏明帝青龙元年 233 年朝廷下令以已故的大将军夏侯敦大司马曹仁车骑将军成玉配享太庙这里面没有荀裕而且此后选取配享太庙的功臣时也没有选入他以荀裕的功劳配享太庙绰绰有余之所以没他恐怕还是因为荀裕以汉朝臣子自居明确反对曹操取代汉朝

曹魏齐王曹芳正史四年二四三年朝廷进行了曹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选取功臣配享太庙的行动一下子选入了 20 人具体人员是顾大司马曹珍曹修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太常桓杰司空陈群太傅中游车骑将军张和左将军徐晃前将军张辽右将军岳进

太魏华欣司徒王朗票记将军曹洪征西将军夏侯渊后将军朱灵文聘直金吴桑霸破鲁将军李典利益将军庞德吴蒙校尉典维那凭借大家对三国历史人物的熟悉程度我相信不需要我一一介绍这些人了很多人配想太庙还是实至名归的

这里面的司徒王朗人们普遍对他的印象是三国演义里他被诸葛亮骂死了但是这只是小说家的演绎罢了历史上的王朗是曹魏重臣儒学大家曹操的五子良将除了于晋都悬入了因为于晋在相反之战中投降了关羽后来回国后魏文帝曹丕很看不起他还羞辱他

选取功臣配享太庙不仅仅是为了褒奖这些人的功绩还有就是要为天下人树立榜样向天下人昭示朝廷所认可的臣子所应该具备的品质以便激励更多的人能见贤伺其为皇帝效忠没有哪个统治者是不希望臣子忠心的甚至可以说忠心是身为臣子的第一品德

其他的德行啊才干差点事都没太大的关系但是不忠心在统治者那就是一票否决反观同样是在相反之战中被关羽俘虏的庞德宁死不祥凸显出了忠心的气节哪怕功劳官职不如于尽仍然被准许配想太妙

包括选取典维配响太妙也是这种逻辑的反应你看其他能配响太妙的功臣都是高官显爵可是典维只是个无本校尉所立战功也不多他之所以能配响太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是为救曹操而死的这是一个忠心护主的典型说实话要不是曹老板好色典维也不至于英年早逝从而无法取得更多的战功更高的官爵

在这次大规模选入佩享太庙的功臣的第二年朝廷下令以已故的尚书令荀优佩享太祖庙庭荀优是荀裕的堂侄出身于世家大族影川荀氏是曹操的重要谋士曹魏齐王曹芳嘉平三年二五一年一位重量级人物佩享太庙大家只需要想一下这一年谁去世了就知道是谁了

司马懿司马懿不仅被准许配享太庙还将他的位子升到了所有配享太庙功臣中的第一位凭借司马懿为曹魏立下的功劳配享太庙当然是有这个资格的况且当初魏文帝曹丕给儿子魏明帝留下的四位府政大臣其中有三位此前都已经配享太庙了那么司马懿这时候配享太庙也没啥问题

但是将司马懿在太庙配享功臣中的位次提升至第一位那就有些过分了这个和司马家族此时已经架空皇帝掌握朝政大权有关魏元帝景元三年 262 年郭家配享太庙这是曹魏最后一位配享太庙的功臣这时候离司马家取代曹魏也没有几年了

至于三国时期的其他两个政权蜀汉东吴目前还没有发现有功臣配享太庙的记录

晋朝配享太庙的功臣一共有 12 位分别是太傅正充太魏荀矣司徒石包司空裴秀票记将军王审安平县王司马福太保何曾司空甲充太魏陈谦中书见荀旭平然将军杨护齐王司马幽他们全部都是晋武帝司马炎在咸宁元年 275 年下诏配享太庙的

前六位在司马炎下诏时已经去世了后六位当时还在世那是要等他们去世之后再配享太庙其中安平县王司马福与齐王司马幽是晋朝宗室司马福是司马懿的三弟地位崇高功劳甚大比他哥还能熬活了 93 岁完整经历了曹魏从兴起到灭亡的全过程

司马幽本来是司马昭的次子从血缘关系上来讲他是司马炎的亲弟弟但是由于自幼过继给了司马师因此从宗法理智上来讲他是司马师的嫡长子司马炎的堂弟司马幽此时还不到 30 岁并没有立下什么大功那他为啥还会被选择配享太庙呢司马师去世后啊由弟弟司马昭继承其权位后来司马昭又选了自己的儿子司马炎为继承人

司马炎建立西晋后又立了自己的儿子司马中为皇太子在这个过程中朝中一直存在支持司马幽即位的声音与势力司马炎对此自然是不愿意的他让司马幽配享太庙则很有可能是想借此确定司马幽的臣子身份这一看似是无上的殊荣实际上是从法理上断绝了司马幽即位的可能性

其余的十位异姓功臣在西晋取代曹魏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都为西晋的建立与稳定立下了大功构成了西晋立国之后官僚机构的核心除了杨户全都在司马炎称帝后首批受封为公爵的十一位异姓功臣之中本来杨户也是要封公的但是他坚决拒绝最终只封了侯

而在首批受封为公爵的功臣中只有王翔魏冠不在配响太妙的名单之中至于其原因只需要从这两个人的政治态度中就能猜到他们两个在魏晋善待之际总是与司马家族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并不属于那种强烈支持司马家取代曹魏的人

准许郑冲 巡椅 石包 何曾 陈谦 佩响太庙主要是为了犒赏他们从司马懿时代开始为司马氏集团所做的贡献以及政治平衡的需要而贾冲 裴秀 巡旭 王审 杨护五人才是司马炎的亲信 倚重之人

这份显宁元年的配响太庙人员名单反映的是从司马昭后期到司马炎时期司马氏集团的权力结构能够较为清晰的体现出司马氏集团内部的亲属关系以及个人在未尽之际的政治立场

在十六国时期史料之中只有后秦以功臣配响太庙的记录后秦第二位皇帝姚兴在位时期以已故的丞相姚绪太宰姚朔德太傅姚民大司马姚崇司徒尹伟等二十四人配响太庙配响的是前秦开国皇帝姚昌

姚绪姚朔德都是姚昌的弟弟姚崇是姚昌的儿子姚兴的弟弟姚敏与尹伟是当初姚昌留给姚兴的辅政大臣这些都是为后秦的建立与稳定立下功劳的功臣只是史书中只列出了他们五个当时与他们一起配享太庙的其他十九个人不知道是谁

在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配响太后的功臣一共十位分别是刘道莲 刘道归 刘牧之王洪 谭道继 王振鄂 王华 王谭守 道燕之 宗雀其中前六位配响的是刘宋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大家可以看一下他们的官之名我就不念了太长了

刘道连刘道归是刘宋宗室刘裕的弟弟跟随刘裕起兵打天下的功臣刘牧之王弘谭道继王振鄂也是在刘裕取代东晋建立刘宋的过程中立有大功之人因此在宋文帝元家九年四三二年得以配享太庙

这其中的刘宋名将谭道继当时还活着呢他能被准许佩享太庙除了立国之功外也与他拥立宋文帝即位帮助宋文帝诛杀全臣以巩固地位有关后来因为功高震主被宋文帝以谋反之罪诛杀史书虽然没有明说但想必应该是被取消了佩享太庙的待遇王华王坛首到眼之是在宋孝武帝刘骏统治时期佩享宋文帝的

这三个人是宋文帝的心腹支持宋文帝入朝即位帮助宋文帝诛杀权臣加强皇权巩固地位宗阙很多人应该知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乘风破浪这一成语就出自他的故事

在宋文帝被杀后他拥立武陵王刘骏为帝这就是宋孝武帝帮助其讨平各地宗室叛乱在其去世后的第二年宋明帝刘豫下诏以宗阙配享宋孝武帝南齐配享太庙的功臣一共六位

齐武帝永明十年 4920 年朝廷下令以顾太宰楚渊顾太尉王俭顾司空柳士龙顾票记大将军王敬泽顾震东大将军陈显达顾震东将军李安民六人配享太祖庙庭南齐太祖就是南齐的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这六个人都是帮助萧道成取代刘宋建立南齐的开国元勋

目前史料之中没有南梁以功臣配享太麦的记录也许没实行也许实行了但是没留下记录我认为前者更有可能南梁的开国皇帝是梁武帝萧衍他太能活了在位时间也太长了他因侯景之乱去世后南梁已经陷入了内乱离灭亡也不远了后面的南梁皇帝根本没时间或者没心思实行功臣配享太麦的制度

东晋十六国和南美朝处于大分裂时期战乱不断理智不全且离现代比较久远史料不多有哪些功臣配响各国太庙史料上很多都是语言不详分散各处

所以关于这段时期各国配响太庙的功臣虽然我说了是这些人可事章也只是根据现存史料而言很难保证没有其他功臣配响太庙因为可能没记录嘛对吧或者当时记录了没有流传下来

它不像后来的唐宋明清这种长期稳定礼乐兴盛的王朝时代又较近那么关于这方面的记录留下的较多且完整他们那些史料记载的佩想太末的功臣基本上可以说是比较全的记录了遗漏的可能性不大陈朝佩想太末的功臣一共 11 位

那么这些人主要是跟随陈八仙打天下建立陈朝的开国元勋

北魏和分裂后的东魏西魏配想太末的功臣建筑史料的有九位分别是拓跋前 拓跋宿 拓跋修长孙松 木崇 崔弘 西金 陆立 尔珠龙拓跋前 拓跋宿 拓跋修都是北魏宗室拓跋前是北魏开国皇帝到武帝拓跋归的堂弟拓跋宿是拓跋归的堂侄拓跋修是北魏文成帝的弟弟

都为北魏的建立与巩固统一北方立有大功这其中只有崔红是汉人出身世家大族清河崔氏大家别看到木鹿等等这种单姓以为是汉人这都是后来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时把他们原本的鲜卑姓改为了汉姓其实是鲜卑人再看北朝时期的历史史这点一定要注意否则容易被迷惑

需要特别提一下的是北魏末年的权臣耳朱荣因为专权善政被北魏孝庄帝袁子幽亲手斩杀耳朱荣的堂侄耳朱照堂弟耳朱士隆起兵攻诛洛阳杀掉了孝庄帝拥立长广王元夜为帝之后耳朱士隆又改立广陵王元公为帝耳朱士隆想要给耳朱荣配享太庙的待遇让群臣商议有的大臣说

如果配享宣武帝耳朱戎在这期间没有立下什么功劳如果配享孝明帝呢耳朱戎杀掉了孝明帝的母亲胡太后如果配享孝庄帝耳朱戎作为臣子没有得到善终被孝庄帝杀了因此没有能配享的耳朱侍龙虽然非常生气但是也没有杀这个大臣

也不知道是耳朱是龙自己想的呢还是谁给他支的招不是说配想这几位皇帝都不合适吗行那就再往上倒腾一位最终耳朱龙配想孝文帝这就很搞笑了那孝文帝死的时候耳朱龙才六岁

北齐沛响太庙的功臣一共 24 位北齐孝昭帝皇建元年 560 年朝廷下诏以玉井、窦泰、楼昭、摄敌干、段荣、莫齐浦、蔡骏、高乾、莫多、楼代文、刘贵、封祖义、王怀、孙腾 13 人沛响北齐神武帝高欢

以高岳、韩鬼、可诸魂道元、高昂、刘峰、莫齐寿洛干、慕容少宗七人配享北齐文祥帝高成以潘向乐、薛修义、破六寒长三人配享北齐文宣帝高扬这些都是辅佐高欢、高成、高扬开机创业建立北齐的开国功臣北齐后主天统三年五六七年以高琛配享北齐神武帝高欢

第二年将配享北齐文祥帝高城北齐文宣帝高阳的一共十位功臣全部改为配享北齐神武帝高宽这一举措意味着在北齐只有神武帝才拥有功臣配享的权利与地位那么这一决定虽然是在北齐后主高伟统治时期弄的但是真正下令的是高伟的父亲北齐武成帝高湛此时他已退位为太上皇但是仍然掌握朝政大权

武成帝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实这反映的是北齐皇位传承中胸中地疾与父子子际之间的深刻矛盾虽然说北齐的开国皇帝是文宣帝高阳但是其奠基者是神武帝高欢高欢去世后其权位由其子文香帝高成继承高成在准备取代东魏而称帝的前夕被人刺杀这才轮到了他的弟弟高阳

高阳驾崩后传位于其子高殷但他只当了一年皇帝就被废了由高阳的弟弟高衍即位这就是孝昭帝高衍驾崩后其弟高湛即位这就是武成帝因此除了不被列入正统序列的高殷外北齐从文湘帝到武成帝全都是兄中弟弟都是沈武帝高桓的儿子

大家知道自从周朝正式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之后无论是从传统礼法上来讲还是从统治者的主观意愿上来讲在后世王朝里父子子继都是第一优先的实际运行中别管是不是嫡长子是不是嫡子但最起码得是儿子甚至还可以过继实在不行才会轮到胸中地级

因此武成帝上台后他想改变北齐的这一胸中地极的继承模式他早早的把皇位擅让给儿子目的就在于确立父子子继这一继承模式他将文香帝与文宣帝的配想工程全部给了神武帝也是为这一目的服务要在国家典制层面构建神武帝武成帝后主这一纯为父子子继模式的继承序列

北周配享太庙的功臣按目前史书记载的来算有 16 位北周明帝 5 成 20 年 560 年新太庙建成北周明帝下诏以功臣狼牙真献公贺华盛等 13 人配享太祖庙庭这里的太祖指的是宇文泰北周十级奠基人但是还没来得及称帝就去世了除了贺华盛其他 12 人是谁呢

在这则史料中一个等字概括了根据周书相关列传可以证明寇洛 刘亮 苏绰 王德 卢汴五个人也在其中但是其他七个人是谁不清楚那肯定也是和这些人一样都是跟随宇文泰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当时已经去世的一些北周的开国名将应该也在其中

而在此前的 557 年北周建立之初西魏八祖国之一的李毕去世被准许配享太庙到了北周五帝宇文雍统治时期又先后增加了长孙少远于谨配享太庙从目前留下的史料来看隋朝应该是有功臣配享太庙制度的但是其具体的功臣配享人员史书中没有记载估计是还没来得及实行隋朝就灭亡了

唐朝配响太庙的功臣一共 44 位是历朝历代里人数最多的这是最终的一个具体名单大家可以看一下唐朝 20 位皇帝其中 11 位有配响功臣从唐高祖到唐献宗除了唐顺宗因为在位时间太短没有配响功臣外其余 10 位皇帝都有

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统治时期是唐朝的初创时期人才众多功劳也大所以佩想太庙的功臣人数都挺多的而后来这个唐中宗也很多是因为他恢复了礼堂神器相当于是再创业了因此这一时期佩想太庙的功臣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是为恢复大唐力有功劳的功臣

唐朝的鼎盛时期是在唐宣宗统治时期但是其功臣配享人数只有三人要不是他后期拉胯把唐朝从巅峰拽了下来以他的功绩其功臣配享人数足以比肩太宗

而自唐献宗之后只有唐熙宗有配响功臣主要是唐朝自唐献宗之后国势日益衰落内忧更加严重中央军臣被这些问题搞得焦头烂额再加上此时能挽救颓势的文臣武将也基本上很少了所以已经没有多少心思搞功臣配响了唐朝其实还有三位功臣也曾配响太妙但是后来又被罢掉了配响资格

分别是武士曰、房玄龄、许敬宗武士曰在唐高宗时期准许配响太庙配响的是唐高宗李渊他能此时配响主要还是得益于他的女儿武则天等唐瑞宗复位后就把他的配响给停了房玄龄在唐高宗即位之初配响唐太宗李世民但是没过几年房玄龄的次子房义爱与妻子高阳公主被指谋反

受其连累房玄龄被罢掉了配享资格许敬宗支持唐高宗废王立武追随武则天去世之后武则天将其配享唐高宗礼制等唐中宗复位后他自然就成了礼堂的罪人于是剥夺了他的配享资格

与此相反的是长孙无忌和楚遂良因为反对武则天他俩自然当时就不可能被允许配响太庙后来唐宣宗将长孙无忌配响唐太宗楚遂良配响唐高宗当然如果只论功劳的话许靖宗也是比不上长孙无忌与楚遂良的最终剩下的唐朝这 44 位配响太庙的功臣大部分都官至宰相级别那属于高级官僚

其爵位大部分是王郡王国公这种高级爵位这是历朝历代功臣配相人员中的普遍特点都是从高官显爵中挑选或者说能为一个王朝立下大功作为回报很多时候也都会被授予高官显爵

当然这其中也会有例外比如配像唐中宗的王通角生前曾位置光如青狼牙俊功官爵相对较低可是他参与神龙政变拥立中宗赋位恢复礼堂神器且此后企图诛杀专权的武三司嗜谢被杀那么这份对唐朝的忠心是统治者极为看重的因此唐瑞宗即位后为其平反昭选唐玄宗使准许其配像太妙

而配响唐瑞宗的安金葬只是一名太常月公在武则天时期当时为太子的唐瑞宗李诞被巫指谋反安金葬为证明其清白而剖腹最终保全了唐瑞宗当然安金葬没死被抢救回来了唐瑞宗复位后感念其恩德给其加官进爵后来他去世之后朝廷准许其配响太庙

这 44 位配响太庙的功臣文臣 27 人武将 14 人文武兼备党至少 3 人文臣占据了优势这是文臣武将本身的性质差别决定唐朝是大一统王朝国内和平时间较长成平之时肯定是文臣发挥主导作用他们更容易建立功勋哪怕在政局动荡之际依旧离不开文臣的支持

而武将在唐朝能发挥重大作用建立不世之功党只能是在早期统一战争对外扩张和后期平叛战争之中事实上唐朝配想太平洋的武将大部分也是在这两个时期立下的战功其余时间武将很难有施展才能的空间在五代十国时期现存史料之中只有后唐有选入功臣配想太平洋的记录

后唐名宗李嗣源在位时期以故昭义节度使李嗣昭故幽州节度使周德威故汴州节度使扶存审三人配响后唐庄宗李存旭这三人辅佐李克用李存旭父子两代为后唐的建立立下了汉马功劳宋朝配响太庙的功臣一共 24 位这是最终的一个具体名单大家可以看一下

两宋十八位皇帝其中十二位有配享功臣北宋九位皇帝中只有宋亲宗没有配享功臣宋亲宗在金朝去世之后消息传回了南宋后来宋孝宗君臣讨论过要给宋亲宗配享功臣可是由于宋亲宗在位只有一年多找不到当时功劳名望官位都符合的人选因此最后就空着了

南宋九位皇帝只有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前期的这四位皇帝有配享功臣此后自宋李宗开始南宋内政愈加混乱外部又面临着蒙古的持续入侵危在旦夕已经无暇顾及为上一代皇帝选取功臣进行配享了

宋朝的配响功臣中还有两位曾经配响太庙但是后来又被罢掉了配响资格这两个人就是王安石蔡雀宋哲宗元又元年 1086 年朝廷下令以复辟配响宋神宗宋神宗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大臣是王安石但是这时候保守派上台掌权肯定是不会让王安石配响的

于是选取了同一阵营的名臣傅碧配想太庙后来宋哲宗亲政之后重用变法派官员于是增加了王安石配想宋神宗再之后又罢掉了傅碧的配想资格到了宋高宗时期朝廷君臣把靖康之难归咎于变法派官员

先是宋徽宗时期的六贼再到宋哲宗时期的蔡雀张敦等人最后又归结到了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头上于是就罢掉了王安石的配响资格仍以复辟配响宋神宗蔡雀配响太庙又被罢掉的经历与王安石类似宋徽宗崇敬元年 1102 年朝廷下令以蔡雀配响宋哲宗

蔡雀属于变法派官员宋徽宗即位之初打着变法的招牌那肯定也得选择变法派官员配响到了宋高宗时期罢掉了蔡雀的配响资格代之以司马光那从宋哲宗的角度来看他应该是不希望司马光配响他的一个变法派皇帝一个保守派大臣二者矛盾太大

这也说明了选择谁来配响太庙一般情况下并非是先皇在世时的指定当然有少数例外是这样子而是后来君臣的意志它反映的是后世的政治需求与唐朝相比宋朝每位皇帝的配响功臣人数较少绝大多数都在一到三位之间最多的是宋高宗有四位

宋朝配享太庙的功臣的一大特点是文臣占据了绝对优势 24 位配享功臣中 18 位文臣 6 位武将历朝历代配享太庙的功臣除了唐朝和宋朝一般都是武将居多明朝更极端 17 位配享功臣只有一位是文臣就是刘伯温还是凭借其在军事方面出谋划策的成就悬入的

而宋朝则是在唐朝的基础上将文武比例进一步拉大了这与宋朝吸取晚唐五代的惨痛教训从而大力提高文臣地位打压武人势力重温义武的祖宗家法是分不开的同时宋朝和平时间较长配享太庙又不局限于开国功臣因此也是进一步造成了文臣居多的情况

宋朝配响太平洋的武将只有曹斌、潘美、李继龙、曹伟、张骏、韩世忠六人曹斌、潘美、李继龙被选入是因为在北宋完成局部统一抵御辽朝进攻的战争中立有大功曹伟是配响宋仁宗的武将至于没有选入同样战功赫赫的狄青恐怕是与狄青出身低微又是武将遭文官排挤有关

你像曹伟他的父亲是曹滨他的侄女呢又是宋仁宗的皇后有这方面的加成张骏韩世忠则是在靖康之变后抵御金朝保全宋朝的半壁江山中功不可没至于战功赫赫的岳飞为啥没能配想太妙原因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不用我多说了

辽朝也存在以功臣配响太庙的制度只是因为现存的辽朝史料太少了其具体人员在现存史料中只能找到三例第一例是辽太祖耶律阿宝基感念耶律台鸦保护他的母亲与兄弟他的孙子耶律玉文又立下了功劳耶律阿宝基下诏让耶律台鸦配响太庙

第二例是辽兴宗重夕 21 年 1052 年太魏乌者去世朝廷下诏以其配享辽圣宗第三例是根据出土于北京的辽代张简墓志辽朝重臣张简科举金氏第一才德出众深受辽圣宗倚重受遗诏辅立太子登基在辽兴宗时期去世后被准许配享太庙就这三例

今朝配享太庙的功臣一共 39 位具体名单如下大家可以看一下今朝十位皇帝只有五位皇帝有配享功臣其中金锡宗金海陵王金魏绍王金哀宗金墨帝都是非正常死亡除了金锡宗外其余的都没升服太庙你看有的连庙号都没有当然也就没有功臣配享

金熙宗虽然生父太庙那也是后来金氏宗允许的而且也没有给他功臣配享这里面的金氏族很特殊他是金太祖完颜阿布达的父亲女真部落联盟首领生前没有做过皇帝也没有建立独立的政权他是在这个金朝建立后追尊为帝的金朝功臣配享制度始于金海陵王完颜亮统治时期这 39 位配享功臣武将占了 33 位拥有绝对优势

金朝前期的这些武将都是为金朝的建立在灭辽伐宋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开国功臣例如配响金太宗的完颜宗币就是金兀术大家很熟悉了配响金太宗的韩启仙是金朝第一位配响太庙的文臣他是在金世宗时期配响的金世宗时期金朝的文治比较兴盛曾选他配响应该是想借此昭示朝廷的文治理念

就民族成分而言 39 位沛想功臣中 33 位女真人 4 位汉人两位渤海人女真人作为金朝的统治民族始终把持着中央与地方重要的军政大权自然在沛想太庙中占据多数了而这 33 位女真人有 22 位是宗室贵族皇室成员为金朝的建立与稳定立下了大功功勋卓著

像这个金太祖配响的 13 位功臣中全部都是宗室贵族现存史料中没有元朝配响太庙的功臣的记录元朝的太庙是在元氏祖忽必烈统治时期建于北京的太庙建成后当时丞相安同博言就跟忽必烈说要制定太庙的各项制度其中就包括配响功臣然而从后续的进展来看选取功臣配响太庙这件事应该是没有做

而且从后来的史料来看,忽必烈之后的几位皇帝也都没这么做,因为在元英宗时期又有大臣提出应该以功臣配享太庙,但是这个建议也没能实行。根据这条史料可知,功臣配享太庙的制度此前并没有实行,且这次也没有实行,因此元朝很有可能是废除了功臣配享太庙的制度。

至于明清两朝配响太庙的功臣在前两期节目里我已经讲过了这里不再赘述从三国到明清期间有许多王朝都会选取本朝有大功于设计的功臣来配响太庙以其臣配西军意在表明治理天下不仅需要明君也需要贤臣的辅佐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将功臣选入太庙享受后人的祭祀功臣的家族子孙也会在现实的政治经济利益上深受其惠这是皇帝对功臣功劳的筹谢也是激励其他臣子为皇帝效忠的重要方式起着道德教化和政治导向的作用一个朝代功臣众多但并不是所有功臣都能配享太庙选谁配享太庙不选谁配享太庙标准是啥

反映的是后世君臣对前朝政治和人物的认识与评价是当权的政治集团利益和要求的直接体现它与后世君臣现实的政治需要密切相关因此也会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同时通过选择配想功臣的讨论过程讨论意见以及最后的结果从而向天下昭示朝廷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功臣才是合格的以此引导政治舆论维护王朝统治

从今天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功臣配享也许只是一个小问题但是却可以以小见大窥见一个王朝不同时期的统治集团的政治态度王朝的政治走向还可以通过分析历朝历代配享太庙人员的特点过程从而看出不同王朝之间的政治特点政治思想

好的那关于工程配想太妙这个话题呢我们就聊这么多本期节目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