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4 创造语言交流场:与从业者聊文学翻译

Vol.4 创造语言交流场:与从业者聊文学翻译

2023/8/5
logo of podcast 过度阐释Overinterpret

过度阐释Overinterpret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A
Astrid (AA)
Topics
Astrid (AA): 我是一名翻译从业者,从事口译和笔译工作。我主要分享笔译,特别是文学翻译方面的行业情况和个人想法,这些想法都基于我以往的出版作品经验。我不是完全自由的译者,我的笔译工作主要是在工作之余进行的个人项目,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我是一个计划性很强的人,翻译时会制定工作计划表,以章节为单位,预估每日翻译字数和完成时间,并使用颜色编码来跟踪进度。翻译工作需要适度,避免过度透支精力,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很重要。我的工作习惯是每日开始前回顾前一日工作,确保流畅性,完成后通读检查错别字、标点和内容连贯性,并对难懂之处添加译者注释。文学翻译的报酬很低,不足以维持生计,属于“用爱发电”的行业。文学翻译的译者获取工作机会的途径主要依靠人脉关系和网络互助小组,而不是公开的招聘渠道。我获得翻译工作机会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朋友介绍和个人投稿。出版社与译者签约后的流程包括:获得版权、选题、翻译、编辑、校对、排版、印刷和发行。出版社引进新译本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作品具有学术价值或社会价值;二是作品具有市场价值(畅销)。文学翻译的报酬低是因为它更偏向于兴趣驱动,而非实用性,因此出版社的盈利目标也更侧重于实用性强的书籍翻译。人工智能可能会在未来取代部分翻译工作,尤其是在规律性强的文本翻译方面,但文学翻译由于需要人文关怀,可能在短期内不会被完全取代。出版社的校对流程通常由编辑团队完成,可能会与译者反复沟通修改,但未必有专门的校对人员参与。经典作品再译的可能性取决于读者的强烈需求和市场因素,同时译者的专业性和语言水平对译本质量至关重要。小语种翻译人才稀缺,从英译本转译可能是一种折中方案,但理想情况是直接从原语言翻译。对于专业性强的文本,拥有专业背景比语言水平更重要,因为专业知识可以弥补语言表达上的不足。翻译需要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结合,单纯的语言能力不足以胜任高质量的翻译工作。翻译专业的博士生更倾向于研究翻译理论,而非实际翻译工作。不同文体的翻译感受不同,诗歌注重意象传达,小说注重情感传递,社科类注重专业术语和读者门槛的把握。文学翻译需要在忠实原文和流畅易懂之间取得平衡,在保证基本流畅性的前提下,保留一定的“异域性”是比较好的方法。翻译长句时,需要根据中文的表达习惯进行拆分和重组,以保证流畅性,但不能丢失原文的意义。文学翻译需要“说人话”,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避免过度追求原文的表达方式而影响可读性。中翻英和英翻中各有各的难点,中翻英更注重流畅性,英翻中更注重文化意象的表达。中文表达相对含糊,英文表达更精确,翻译时需要根据不同语言的表达习惯进行调整。中文比英文更能用更少的文字表达更丰富的含义,这与中文的象形性和表达习惯有关。长期翻译同一作者的作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译者的翻译风格,并可能下意识地使用与作者风格相符的表达方式。面对负面评价,一开始会难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释然,并将其视为改进自身翻译水平的机会。文学翻译工作虽然报酬低,但译者仍应尽力做到最好,读者的期待是合理的,但不能将个人的道德标准强加于人。帮助读者理解艰涩的专业文本,需要多方面努力:选择合适的译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以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技巧性处理(译者序、脚注等)。文学翻译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译者个人理解的偏差,但通过严格的编辑和校对环节,可以保证译本质量和可信度。翻译史上的演变,从最初的字面翻译到后来的更注重读者理解的翻译,反映了翻译目的和读者需求的变化。中国翻译史上的不同时期,翻译方法和目标都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佛经翻译到后来的科技和文学翻译,都体现了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信达雅”是严复提出的翻译标准,分别指:忠实、通顺、流畅优美。现代翻译行业更加规范,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例如新华社的人名地名翻译标准。翻译最初是为了实用目的,例如商贸和宗教传播,而非单纯的文化交流。外来词的音译和意译的选择,体现了语言和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文吸收外来词时,更倾向于意译或创造新的词汇,而不是直接音译,这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同化性。香港和台湾地区更倾向于使用英文名,而大陆地区则更倾向于使用中文名,这与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有关。我选择翻译是因为我擅长学习语言,并且希望通过翻译留下一些有意义的东西,丰富读者的选择。文化翻译行业很有意义,但需要提高译者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以吸引更多人才加入。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邀请了翻译从业者Astrid (AA)分享了文学翻译行业的现状,包括译者的工作习惯、计费方式、与出版社合作的流程等。AA提到,文学翻译的收入普遍不高,很多译者都是出于兴趣爱好,用爱发电。
  • 文学翻译收入低,多为用爱发电
  • 译者工作流程:与出版社签约、翻译、编辑、校对、出版
  • 自由译者获取翻译项目途径:朋友介绍、网络小组、出版社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欢迎来到《过渡产事》我是 Di 我是初一我是 Laini 我是 Jackie 大家好,我是怡然 Hello,大家好,我是 Ali 这一次我们想聊一下跟翻译和出版相关的问题就是大家对这方面的问题其实都比较感兴趣然后非常有幸请到了我的朋友 AA Astrid 让我们请 AA 先自我介绍一下

大家好,我是 Astrid,大家可以叫我 AA,我现在在北京,我是一个翻译行业的从业者,做口译,同时也做笔译。今天我们可能的重点是有关于笔译这个方面,可能我会给大家分享一些我看到的一些行业的情况和我的一些粗浅的想法,基于我之前的一些出版作品的经历吧,但是谢谢你帮我。

那在讨论跟翻译相关的问题之前就是我们先想了解一下就是你自己作为译者平时的翻译习惯

好的感谢你的问题好像一个面试我觉得可以举一些比较实在的例子吧就是我不是一个完全自由的艺者我是指在笔艺的这个方面就是我在它是算是我工作 off duty 之外的一个个人的项目所以其实它需要占据你挺多的一个时间的那以我最新的这个图书为例呢

我是一个挺喜欢做计划的人所以我有一个工作计划表就是大概我会先比如说先用第一个 chapter 来这个感受一下我大概一段时间可以做多少字那我因为我这个题材可能是比较新的题材我不知道我需要做 research 的量有多少那我可能就会以 chapter one 作为一个例子或者是这个 benchmark

那可能我在做完 chapter 1 之后我发现我可能每天最多只能做 3000 字的内容或者是甚至只能在 1500 字到 3000 字这个区间之内吧那这样我就会大概的先因为你拿到书馆之后是知道它的这个中文英文是有多少的嘛那中文其实可能会

稍微再多一点点最后成稿的话那基本你就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预估出你大概一个工程的期限是有多少那这样呢你就会对整个的这个工期是有预期的但是对我来说是必须要做一个表格来做一个 checklist 我每天是不是完成了当天的工作

如果没有完成呢我第二天要做多少那可能这个就是也算不断的督促啊我特别喜欢用那个 color code 当我做完一个一个东西的时候呢我就会把这个标成别的颜色这样就在提醒我你今天一定要持续工作我觉得做翻译这个事情不是一个很轻松很容易的事情它是需要你有一点点的 resilience 有一点点的内心和有一点点的

用来发电的精神吧就是如果你不能坚持其实不是很容易的一个工作那 A 你有没有什么就是个人的一些呃习惯或者方式就是当你自己求求确实很累或者说难以产出但是你的这个翻译的应该怎么说翻译的 deadline 或者是工期让你做你有什么方法就是能够 push 自己呃完成产出吗

我觉得第一是你觉得精力好的时候你尽量多做一点第二是饶过自己你实在产出不了的时候就不要产出了我觉得人做任何工作你还是得有一个适度吧你不是你不可以一直的 push 你自己那样就

都不好吧大家还是活着要活着的要生活所以因为因为我其实也上班挺多年的就是你看到有些新的同事很年轻同事特别的拼特别的好但是你就会观察可能他这个状况能维持多少时间

如果真的在一开始,太早的 burn out 我觉得并不是一个好事可能只是大家对这个事情的态度不一样我觉得人比较重要的还是要生活认同

那那你平时老板不认同我我我好想我好想那个呃开一下麦啊因为我完全认同这一点我工作前三年就是完全就是拼命三娘那个状态然后我现在已经嗯就这样吧耶饶过自己吗对放放过我自己反正因为我们组有另外一个跟我同学这样的男生他是他是小我两两届同一个研究生专业毕业的相对于他现在是工作第三年那个感觉然后

然后我天天在办公室都觉得好卷啊能不能不要卷我了还是个法国人啊我的天那我想问一下就是你平时翻译的时候有没有什么自己的小癖好这什么是癖好呢我觉得可能就是一些工作习惯吧就是我自我评价我是一个比较认真的人就是我不是一个特别得过且过的人在一些事情上所以可能比如说

我的一个做工作的习惯就是比如说我确实是以一个文章因为我做的大部分都是一个 chapter 那 chapter 里面会有几下一些小的那些几个文章组成一个 chapter 嘛那可能我会每天在开始工作之前

开始我今天的内容之前我要 review 一下昨天的内容看一下它是不是流畅然后再开始今天就是这样这样的一个倒推回去检查的一个习惯然后在一个文章结束之后还要再通读一遍看看它是不是在说人话我在用这个 air quotes 的手势但是就是要保证它是

至少没有错别字啊至少它的标点没有大的出入啊至少它的内容是连贯的没有一些事实上的不同啊或者什么的我觉得这个就是我的一个习惯然后另外可能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地方我可能会做一些益者的注视就是在嗯

作者以外的内容上加一些注释然后这些是否保留可能也是 editor 来决定的事情但是我觉得还是希望能多做一步让读者看起来更容易一点吧那 A&A 有就是翻译过或尝试过中意音的一些作品吗因为刚刚听你说比较多一般都是翻译成这样的一个经历

中英的作品我其实我比较多是做口译的时候做这个是比较多的就是你的 Chinese speaker 会多嘛所以真的但是写实际上写的并不是特别多可能会有一些报告啊这种就是纯属是工作上的事情了就不是这种用来发电这个领域的了对

明白那我就会比较好奇虽然不确定能不能问就是关于计费像他们出版社或者是有这个翻译的这个甲方他们一般给你计费的话是按比如说时长还是字数还是说他们一开始会对这个文本有一个难度的评估就是他们是如何去衡量这个费用的问题呢

这是一个非常不需要衡量的问题它是按字定价的就是对其实这么说吧我这个作品虽然做了一年多但是如果我签的这个约的价格如果我核算下来的话可能每个月到手就是不到两千块钱

就是一个非常用爱发电的行业对于比如说你初出茅庐的艺者来说这个职业恐怕养不了你就是这样的当然这只是文学类了如果你比如说你是跟翻译公司合作它有一些其他的呃

那这样子看其实好像跟出版社签约的一些译者的工作就比如说这个工作流上面可能会相对稳定一点就可能出版社会给你派相应的工作那如果是会是这样是吗对他们的价格也会稍微在高

挺多一些吧我猜但是根据我第一个合作的出版社根据我第一个出版社因为当时是朋友介绍吧他说我给你一个资深译者架我说 OK 啊我还满心期待结果发现可能还是不到 2000 一个月哈哈

哇那好难呀感觉但是可能比如说你是对专业的那种书籍就是或许你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没有那么多的情况下也许你就会觉得稍微轻松一点比如说你是完全本专业的东西但是真的真金白银的话对于自由职业做文学翻译是比较难的

那一般自由逸者呢他们就是有哪些途径可以去了解到就是有翻译的需求呢就类似通告的没有没有那个通告给我们跑的其实就是我我认识的自由逸者做口译的比较多

就是大家比较多那种做箱子的呀做会议的呀那种其实是大家生活的还可以的是比较好的一个 payment 但是对于笔译来说我知道把它当成职业的都是和翻译公司合作的而且大部分接的不是文学翻译

所以对于文学翻译据我所知很多人也是通过这种网上这种互助的小组啊或者是出版社的一些你私人认识的关系来做或者就是你是这个专业领域的人来做一旦和文学沾边了就都是用爱发的呀是的

我跟之前跟一个做那个会议口译的一个翻译海在交流他那天说出版了一个一个书我说哎你怎么这个有这个时间做这个了他说哎也是为爱发电因为他是一个整个一个会议项目同时的一个 deliverable 吧所以他就一起包给他做了他才去做的不然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那译者会就是比如说同时开两本书吗还是说一般就是把一本翻译完再开始下一本工作

我想如果你你需要用它来养活自己的话可能两面要有一些重叠的时候嗯但是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我肯定只能是一本做完再做另一本吧就我实在没有那个经历但是比如说你是比较清澈熟路的话题就是比如说你经常做这个领域也许你不需要做那么多 research 的情况下可能难度会稍微低一点嗯嗯

那我们要不要聊一聊就是 AA 的比较就 AA 自己的工作模式吧就是 AA 有什么一般是比如说选择一本书开始翻译是有一个什么样的契机吗或者有一个自己的什么样的 criteria 吗就是我选择什么样的书来开始我的翻译

我觉得这个答案可能听起来会让人有一些尴尬是因为很多因为我不是一个跟出版社签约的艺者可能我更多的是像一些在比喻方面更多像一个自由职业的一个情况那可能我的起步是朋友介绍的给我这个机会是因为我的同学当时在出版社工作所以就帮我牵线搭桥这样吧这我觉得也是很多学翻译的学生一个需要面临的一个困难

就是第一笔译市场它尤其是咱们比如今天我们想要关注的文学翻译其实它不是一个非常热门的领域有点像清水衙门那样的感觉所以可能大家想要选择这个领域的人就不多

你的机会可能也就比较有限那第二个呢我后面的最近的这一本是我说的这个历史类的图书其实是完全是一个自我投稿的一个成果是因为我觉得我想要跳出原先那个领域来从事一些我觉得我有点兴趣然后也有精力去

稍微多做一些 research 的领域那可能这个历史类就是一个起步的开始那我就开始跟这个我是在豆瓣上看到这个 editor 在招一个翻译所以呢我就给他写了邮件然后表达了我的这个意愿和我的一些经历他就愿意给我这个试译的机会那一般出版社都会给你一小段来试译可能在一

一千到几千字肯定一千两千字吧这个量或许或许更少根据他的一个题材而定然后他会出版社内部来进行选择是不是要与你签约当然这个过程他是不透明的你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标准来选择但是可能这个机会就是幸运的落在了我的头上当然我同时也有接触其他的出版社可能是更更小的一些 studio 他们会做一些更偏向就是

不属于通俗历史读物或者是说不属于通俗哲学的读物的那种小的 studio 那可能他们就拒绝了我可能的原因是说你在之前没有这个领域的一个同样的经验那可能这个就他们设小那所以可能就需要每本书出的话就需要保证一个比较好的质量那可能他就会

考虑各种风险吧就选择更成熟的意志我觉得这个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可能对于你想从业来说的话大的出版社也许会更愿意给一些新人机会当然有朋友是最好的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回答吗还是说需要再有什么鼓掌当然可以我们也是好好

就是一个社畜的在吐槽因为刚才我本来还很后悔出版社对于那个译者有没有什么选择的标准然后你就提到了说他是不透明的

也不能说不透明的只是说他没有给你一个定期的 check in 或者只是说一个 yes or no 的一个答案但是可能比如说你更专业的一些东西比如说我记得咱们有做这个理工科的同学那可能理工科类的他是更专业化的也许就会选择从业者来做比如说

大学老师啊或者是大学这个博士啊之类的我想这个应该也能算到这个叫什么叫成绩啊还是叫什么的那个 list 里面我觉得这个特别专业性强的它肯定会有一个

更高的要求吧嗯明白那比如说这部作品是以后出版社与艺者签约然后接下来是一个大概什么样的流程然后就是从翻译到这本书真正上架然后开始发售嗯这个我要说明的是

各个出版社会跟你签正式的合约所以这个出版行业非常规范这个不用剪掉其实是比如说我们一般有这个国外的

国外的这个著作想要有一个中文版的这个发售那首先呢这个出版社会跟这个译者包括译者的那个在国外的出版公司会进行联系获得这个作品的版权这是第一步肯定是要有版权的作品才可以翻译然后呢就会进行一系列的社与社之间的流程大概它是有一个也是有一定的期限的比如说

我只是听了当然不是人家跟我讲的是说比如说你有这个版权它是有两年三年那个期限举个例子那可能你必须在这个期间之内找到人把你翻译好然后出版走完这个流程你才就是在属于合规的一个行为那有了这个申请就拿到了版权在他们中国的社内对于这个题材是通过了的话

就是要经历几轮选题的过程因为现在出版业呢其实也是很看重你这个是不是有要么你有一些社会效应有些学术意义要么就是能卖钱的书那所以呢这个你的这个责任编辑提交的这个选题到这个选题会上它也是有通过和不通过的概率的就是我还有一本作品也不要作品吧还有一个机会夭折就是因为

这个责任编辑认为是有意义的作品但是到了选题会上大家觉得是没有市场的作品那可能他虽然联系了我但是这个工作也没有办法再推进了所以实际上到了能找翻译的这个阶段的时候呢基本上也算是出版意向比较强烈的书了但是他都会在这个这个合同里写清楚假如说有一些

各种原因吧不能出版这个存在也这个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所以比如说你这个外国作品拿到了版权获得了通过我们就开始找人翻译找人翻译之后一般就是要经有一个预估的时间吧以我最近的这个作品的举个例子它大它

他大概最后的晚稿应该是我交出去的大概是 30 多万字不到 35 万吧 34 万字然后一开始的预计的周期是一年的时间但是我

又脱稿了最后差不多是一年半完成的对基本上就是这样的一个时段他还都会有一些 flexibility 也不会说一年就卡死一年一定要交稿那我想出卖社也是有些人性的一定要留下这句话这身体是可以协商的然后责任编辑收到这个书稿之后呢他可能先会先看一下

比如说有没有一些格式的问题就是要符合他们设的一些规范或者有哪些比如说图表哪里需要再就是再多异一些比如说我遇到的问题就是可能这个地图的后面需要再补益一下那可能就有几天时间来做这样的一个 scan 然后呢就会到这个编辑这个这个环节就是会检查一些

自词潜字道具啊就是大家理解意义上的这个编辑的工作让这个文稿达到出版标准可能之后比如说一些学术作品他还有一些专家审读啊之类的这个是额外的一些工序当然在这个期间编辑也许会通过责编然后跟这个译者会反复的交流有哪些东西需要改动有哪些需要可能会删减在这个地方呢我就想起我有一本书

被删减的比较多原因是它是一个爱情故事大家的动作戏就会被删减掉或者是弱化掉这个是可见可不见的内容但是这个情况确实存在就是你需要符合我们这边那个出版要求吗然后再之后呢

文稿通过之后可能这个责编同事会负责一些排版啊设计啊打样啊什么这些东西之后就开始下印下印之后就会在有出版的最后的上市之类的流程了基本上粗略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据我理解大家聊那么多出版的东西就是我比较好奇就是有哪些因素会促使一个出版社开启一个新译本的这样一个需求呢

新一本你是指一本新的书还是新的 version 新的书或者是新的翻译新的书 OK 我理解就是跟我的当然这是我粗气的理解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它是有价值的要么是学术价值社会价值比如说它符合大家的一些想要倡导的导向啊

或者是符合一些预期啊比如说你的课题的预期啊这类的要么有一种就是纯 popular 的畅销书就是卖钱的书我觉得这个是其实挺清楚的两种类别的

可能在市场里也能观察到这样的一个分别吧可以说那如果现在比如说国内盛行某一种风格或者某一种类型的书的话那它这种趋势和风潮也会促使一些书馆引入一些这方面的书对吗

我不太清楚你想提的是哪种风格或者风潮还是说体裁呢还是怎么样就是我觉得呢就是他肯定是要符合市场对他的预期比如说你可能这个

二十几岁的读者特别喜欢这种 love story 那可能在比如说你的这个书号比较稍微还能宽裕的情况下也许它就会引进一些比如说它在国外卖得很好它在多少地方霸榜那可能大家也会觉得好那可能对于大家是有兴趣的中国读者也会有兴趣的那它就引进进来又或者说比如我想到一个例子就是说比如说 Momomo 在诺贝尔获奖了

那可能他的作品就会大量的短时间内引入进来我觉得这个都是跟着这个国外的市场的风潮和你本地读者的一些喜好相结合的吧

我有两个问题我不知道是不是刚刚我在路上没有听清就是第一个是那刚刚我们都说比如说给文学做翻译很多人都是很多译者都是自由主义或者说是为了发展这么一个方式那这是行业的普遍现状吗就是翻译文学的时候

我觉得这个我也不太好代表说是不是行业是这样子但是只能说据我了解做文学的这个回报率确实不太高那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呢就为什么要分文本的类别说文学的回报不大高或者社科类文学类的回报不大高而翻译我不知道 DISNEY 怎么说商务文件这些的回报更高呢

这些东西可能会给你更快更直接的带来真正的收益吧可以这么说就是他们我觉得他们是更实用的更实用主义的

但是因为我觉得很多文学或者社科类的东西不管你是读者还是译者你除了你是专业从事这个事情以外的人大部分还是以兴趣使然的一个事情所以它能给你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但是可能没有办法给你带来物质上的那么多的愉悦那所以对于出版社来说毕竟也都是一个生意大家做生意肯定是想要做

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

就是世界上被翻译的最多的书其实是圣经嘛那个 bible 然后我们现在被翻译的最多的书之一就是成功学相关的书籍就你去机场各个地方都可以看到就是满排满排的成功学然后就有人说成功学就是现在的 bible

嗯对这个其实我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我经常去各个机场都会买一些书嘛因为你站到尤其可能一些国外国家的机场你看到他的畅销书列表真的也都是成功学啊或者经济类啊 self-help 呀或者一些 thriller 啊那种可能会比较排名靠前但是当然也许是因为是在机场这样的一个环境是有关系的嗯

我还是没理解我想顺一下这个逻辑就是那如果我们觉得就是 popular sold 的书就是畅销书他们在就是市场在书籍这个市场上是更畅销的话那么比如说这一类的书他们翻译他们如果被翻译成其他语言难道做这类成功学翻译的人他的报酬会更高吗不会啊

就是说你对于一些尤其是不是那种签约艺者来说可能价格就是固定的如果我的人工成本更低那我的利润就会更高吗

对这我就不理解就是说嗯那那那如果呃出版社他出版的所有书籍他旗下的无论是哪一类他他的翻译是就是都是一样无论他是畅销书或者说更小众的文学书的话那对于出版社来说他的他的业务就是做书做书籍然后做一些翻译的书籍呃那就是我想不会有完全只做

只做国外文学的出版社的它应该都是各个出版社的一个出版的一类的产品吧然后有一些可能比较成熟的翻译可能是会有这个版税的收入的就是它跟你的这个卖出多少本就挂钩了嘛就是可以给你补贴一部分这样的收入

因为在我的眼里我认为就是书籍或者是书籍得到翻译是就是是这个世界上很必要的一件事情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了解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语言的所以他肯定是要去读一些相关的东西也有可能就是我把那个市场看得太太大了就是对于对于比如说我们刚才比较的是对于商务商务类的翻译

来说就是你说他们很快的就是获得效益那我能理解他是就是那获得收入的那肯定中间参与工作的人报酬就会高然后我是因为我们七个人坐在这里可能是稍微爱看书的我就把书看作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可能在我的脑子里面它是统统重要的那我既要工作也要读书啊就是这种感觉

可能是我因为我没有在资本行业工作过我就以个人体验上来说我可能把它看成一样的

对我看之前大纲里不是有一个说对这个行业和读者什么期待和什么的这样的一个问题那我觉得我现在就可以回答我希望所有读者都像你这样可能我们的读书市场或者是读者市场就会越做越好对但是我想这个是不能强求的事情真的是

所以我比较关心的是随着我们科技的发展像 AR AR ChatGTGTP 啊嗯他能不能够替代翻译者的位置因为既然翻译者的报酬这么少大家都在为爱发电那就会逐渐的有很多人失去对这个行业的一个耐心

那这样的话翻译员逐渐减少是不是会被科技性的一些手段来代替其实我对这个事情是不太乐观的我觉得翻译可能有一天真的会被机械的这些东西机器的东西所替代而且我在想不是因为给翻译钱少而导致这个行业的

减少而是说机器的使用会提高你的这个效率会提升你的那他所以才会来更广泛的来应用我觉得

可能在我有生之年也许不会情况那么糟糕但是我想在之后会更多的机器翻译来代替人工的翻译特别是有很强的规律性的文本比如说一些法律文本啊合同条款啊这一类的他现在已经有一些机器辅助翻译了但是在未来可能会变得更普及更加的让人人都可以通过一个

DeepL or GPT 来帮助你做好这样的一个文本那对于文学翻译也许也许情况会好一些因为毕竟你还是需要人来就是需要一些有 human touch 的东西还是可以再保持一段时间比如说可能一些 face to face 的会议啊可能是有一些除了谈判性质或者是

或者是除了这种冷冰冰的一些完全是呃有有这个规律可循的或者是怎样的这种环境下需要人来调节可来来列纵 translation for example 那也许人的这个

能力会更突出一些吧它可不会那么快被机器所取代但是我觉得按照这个趋势来看很大一部分翻译的工作可能是会被取代的而且是有必要的

然后我的第二个问题是比如说你做了翻译后有一个日剧叫教育女孩就是一个支援李美的那个电视剧何子是什么的是吧何也月子因为何月在日语里面就是跟教育是同音的然后大家都会开玩笑叫她教育女孩然后我是想问就是

我知道出版社是中国编辑的,不知道出版社是编辑在做审阅这个工作,还是说有另外的专门审阅的组,然后翻译的作品会不会也有教育的这个过程,然后有相关的工作人员和你联系,然后说需要修改这样的。

具体出版社它内部怎么分组我可能没有办法告诉你准确的答案因为我不是在出版社工作但是我们肯定是会有这个校准的这个过程的因为我们也会往返一些我们这个稿件比如说我说我可能会收到因为我是通一般都是通过泽边来联系我嘛就相当于找我那个人他会说我们的这个

这个声乐团队然后对于哪一页哪个地方有一些疑或者有些建议你看看你是不是确认这样子我们会这样的一个联系的方法然后再把文稿修订这么一个过程我还听说了一个现象他们说如何去判定一本书翻译好坏可以去看这本书除了译者之外是否还有一个校定

对如果这本书有一个叫对人那可能是潜在的说明这本书翻译没有那么好所以又喊来一个人去把这个翻译全部都又就是润色了一遍我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否是对的

这个情况我还没有遇见过因为一般都是我编辑 责编 主编就是这么几个 title 会列在上面我不确定是不是有一个校对的这样的一个专门会列出来

但是我想可能一个挑选一本的技巧还是说看一看出版社我觉得是挺重要的因为一个图书它有很多的版本那可能比较大牌比较大的比较老字号的可能像上亿啊这种就会稍微好一点点那可能像后面比较新进的一些书比如说像甲骨文系列啊

这种可能也比较不错就是比较打出品牌的书书的系列和出版社我觉得是比较推荐的一个方法当然有一些出版社虽然大但可能也是有这个参差不齐的情况可能这个就是要请读者自己判断了

我就突然想到就是我们上一次读书会读的是第二信嘛但第二信目前最流行的那个简体中文的一本非常的糟糕然后我在想就是如果有这种非常有名的书然后中国的出版界会不会就是有在着手寻找它的另外一个翻译的版本或者说还是说就是中间会有没有什么困难

我觉得这个决策流程我可能不是很清楚但是我觉得可能大部分的经典作品如果有这个读者的强烈的诉求也许也会有一些调整的新的版本吧但是我是感觉像刚才就是问到这个问题这个社科类图书为什么

翻译这么的晦涩我现在想是不是有这个可能就是你做翻译可能有些人的一个误区是说你会讲两种语言你就可以去翻译但实际上它对于这个语言一入语和一出语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那也许大家在专业性上非常的高那可能语言上稍微差一点或者是相反那都会造成最后的一本会比较的难读

那可能对于一个比较理想的译本就是说我对这个背景知识对于这个读者的理念或者什么整个书是非常了解的同时我要有比较好的笔头那也许你最后的出版的结果会比较好我是刚才突然想到这个事情这个对一个翻译的宗主的要求其实是比较高的说到这个我就想到就是有一些中文的译本就比如说可能书的原文是法语或者是西语但是它是从英译本译过来

就是 A 怎么看一般因为我个人是觉得我不太理解嗯因为我我觉得可能这个小语种在部分在某些情况下来看还是能出来的译者比较少因为毕竟学的人数会少嘛那如果最好的方法肯定是原语直接到中文这样的一个联系但是嗯

我觉得可能也是原教育的这个问题他现在没有那么多的人才在做这个事情所以可能取一个折中的中一本或者是什么一本这样子也许提高了报酬之后会有更多的人才进入这个行业

我觉得其实是的就是当然就也许是从业者这么看啊但是如果你想要一个又有知识又有语言的艺者你付给人家这个价钱我觉得是哎羞辱性的嗯是

我还有一个问题抱歉就是如果我想问如果这里有两个人一个人他是有一定的专业背景而且他懂基础的英文和中文另外一个人是他没有一个专业背景但是他英文和中文的水平语言水平特别高那这两个人到底谁更适合去翻译一本具有专业性的一个文本呢那我觉得一定是第一种是人

因为语言是可以修正和不断地打磨的但是因为你如果完全没有背景却只有语言的话那你可能需要做这个事情的成本会更高你需要先理解这个作品理解它的一些概念和想法其实它不是最高效的一个选择如果我是 editor 的话我可能会选择第一种人明白了

就是一个非常小的问题跟这个相关就是我就会有一点点好奇因为我的感受也是其实你有专业知识的话你再去学一门语言你其实对专业知识的那个深耕就说那个能力是学语言的人他可能就是你单纯去学语言这个力气可能就是达不到的

我这个怎么组织反正我的意思是说我比较想知道为什么当初中国专门设置了翻译这个专业因为我觉得翻译这个东西它是需要练习和技巧的而且我想作为一个比较好的翻译

绝对不是因为你的语言是特别好的而是说你可能有一个广泛的知识面因为可能在这个世界上做口译是尤为突出的就是它需要你在短时间内学习一些知识然后用你这个语言的能力把它表达出去这样你才能成为那个桥梁嘛那所以我想这个东西就是需要它是需要反复的练习的

但是它更是一个熟能生巧型的行业所以我觉得在这个行业你读到博士那真的蛮厉害的

但是更多的人会选择直接去从业这样读到博士可能更多的是做一些理论啊就是结合其他的一些横向的一些东西比如说像我毕业的学校可能就会有专门的老师也是翻译系的老师可能就是讲一下这个我国在国际话语上一些翻译的一些这个指导啊就是理论啊这类的东西就是如何你来传递你的这个国家的思想啊之类的这种

就不肯定不再是一个语言的问题了可能大家在想到翻译时可能会比较直觉性想到的问题就是在翻译不同的文本比如说小说或者是社科类的书籍或者是诗歌史会有什么差异就尤其是就是比如说我们翻译中国的古诗的时候就会觉得完全没有办法就是非常

完美的翻译到另外一种语言里面去所以想问一下 AA 这方面的经历因为 AA 之前也有翻译过就是社科也有小说的经历

我觉得其实是这样它每一种不同的题材对我来说它的肯定感受是不一样的我本身呢对于诗歌方面其实也没有特别多的一个经验所以更多的是一种鉴赏类的这样的一个种接触吧可能现在比较多在诗歌方面我们会关注一些中文诗歌像这个外语的这样一个翻译的过程其实

我觉得很大的一个技巧是在于你是否传达了这个意思因为有的时候我不觉得它存在一个所谓完美的翻译因为两种语言不管是语言还是文化内涵本身它一定是有一些 gap 我想翻译的这个过程只是说尽量去弥补这个 gap 其实有很多人对于这个观点是不一样的看法但是我是在想对译者的一个职责是在于比较忠实的传达

传达出一些异象而我们要相信读者他们从异象中能够体会到一些意涵但是当然有些因为这个 cultural barrier 你无法体会到这个就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损失那可能作为一位译者来说那就需要不停地增加你的这个语言能力尽量能找到一个比较精准的

词语上的选择让你的整个的效果会更好那这个是诗歌这个方面另外我比较多的这个体验呢可能会在小说和社科这些方面那小说方面我之前的一些经历呢是有一些 love story 还有一些 adventure story 我觉得这个是主要看你这本书想要

传递给读者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比如说在这个这些爱情故事上面大家想要有一个 romantic feeling 想要有一个大家想要那种那叫什么那个跟 B 义相反的那个词就是好的结果的一些那可能你在这个潜词造句上可能就是需要对你的读者

不需要过度的怎么样修饰一些词而是用尽量更直接的语言让他感觉到更强的一种情感的传递但是可能社科类呢我觉得社科类的读物多多少少有意无意的都会有一定的门槛存在它可能不是 for everyone 的那可能就会有一些 term 或者是一些生搬异道的词来产生一种

Foreignness 的感觉或者是异化的感觉让大家可能更适合他这样的一个读者的圈层我觉得这只是我感受到的一些差异但是我想这一定不是一个全面的 reflection

然后就是我还想再问一下就是关于什么样的翻译是好翻译的问题嗯就我感觉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对啊就好像有两个比较大的流派就是可能一个流派觉得就是呃每个字有对应的就是那种翻译或者说尽量的靠近那个原文就是好的翻译但有另外一派就是有有一个所谓是不是叫做嗯创造性叛逆就是意界学体制的那个创造性叛逆就是

会觉得就是你要先掌握到这个文本的精髓这个精神然后你可能用一种比较有创造性的方式你不一定要就是字对着词然后词对着词但是你要抓住它的精髓所以就是我想问什么样的翻译是好的翻译就比如说我们先说文学吧

我觉得这个我可能不太怕你啊这么看的话因为其实我觉得这个跟题材是有很大的一个关系的因为其实我本来想第一步回答的是你要看你这个图书的作用是什么因为有一些图书你是不可以有太过的创造性比如说那些学术类的书籍没有那么

那么多的创造空间但是假如说我们 focus 在文学上的话我感觉作为一个翻译的体验来看

我们要保持一定的这个 foreignness 就是你要让读者意识到它是一个外国的作品它可能给你带来的是抑郁的一个阅读的体验可能不论是他讲的话题还是他的这个故事发生的 context 甚至说可能是一些语言习惯比如说我觉得大家经常玩梗的那个是什么我用靴子

踢你的屁股这样子的你会觉得很怪但实际上它是保持了一定的 foreignness 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坏事但是实际上如果你要在读文本的时候呢肯定是这种更规划的这种更自然流畅的会让读者的感觉更好因为有的时候我们太过强调这个异域性或者是它的不同就会造成一些阅读上的障碍

那可能大家在看社科类的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要反我是这样很多社科类的读书一本让我望而却步就是因为我实在是读不懂他的中文那可能这个就是某一些类别需要有意无意设定门槛的一个原因但是我个人倾向是说在基本自然流畅适合中国人读的情况下保证一定的这个抑郁性我觉得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那你之前翻译书有没有碰到过就是特别难翻译的一些句子或者是词其实我们不用小到词这个单位可能两种语言之间本身它的写作方法是非常不同的以我最近的这本书为例这个人他非常喜欢写长句可能一个句子要写四五行

但是如果是一直这样子来做保持这个所谓的抑郁性的呢中国读者可能根本没有办法看所以可能对于译者还是有一个需要切分重新组合让他顺畅的这样的一个工作但是基本的意思和这个传达的信息我觉得是不应该被损失的但是在这个改编或者是

对不起我

我可能要和尔法加不是删减而是说把它切割成可以读的正确的顺序就是因为你知道中文跟英文的顺序是不一样的嘛有的时候就是做一个中文语之下的转换对对对对就我继续讲就是刚刚就是因为我前两天翻淡定神曲的一本的时候我就发现就是正常来讲它意大利原文不是常识的形式吗而且它用的是那种

单韵体就是非常非常难读然后我看市面上比较广泛流传的一个版本就是没有按照它原来的那个韵脚去翻译都是把它作为偏散文化的去翻译的因为如果就本身丹宁神曲就已经很难读了如果再按照它原有的韵脚去翻译成中文可能就更不会有中国人去读了

所以我感觉市面上就是我不知道是不是发言艺者在做翻译的时候有这方面的考量就是都是斟酌成了偏散文化的形式我觉得对我来说我们说的直白一点很多的艺文它需要说人话

就是你需要让中国读者能看懂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其实是一个非常基本的一个标准有的时候呢大家会觉得我可以看懂只是这个话很怪那对于一些可能我举我要不要提这个书名啊就是那个这个叫什么细菌与钢铁并军与钢铁的那一本吧这本书我觉得对

它的内容其实很好但是国王是哪个社出的那一本了它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它所有的译文其实都是跟英文的句序非常的相似就是你在读中文的时候

甚至你都可以想象这个英文是怎么写的那我觉得可能对于非双语读者来说他可能就会觉得这人怎么不说人的话但是意思我好像也能 get 到我想这个比如说在文学类里我可能就会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除非他的语言是非常有特色的非常有自自主性的这种叛逆的创作吧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我觉得还是要稍微的转化一下细菌并军玫瑰与钢铁是吧嗯

那顺着这个问题我比较好奇你觉得中翻英容易还是英翻中容易还是你觉得两者的难易度是一样的我觉得它们是两者各有各的难吧就是对于我自己来说我觉得我的中文没有那么好我的英文也没有那么好所以对于可能对英文来说我可能就会在想那我选择这个词是不是最正确的方法

那就是我做出来的东西给外国读者的感受是不是我这个是不是足够流畅是不是让他们没有感觉到中间有一个译者在做梗这样的感觉这是我的一个 concern 那对于可能英文到中文的部分来看那可能我对我会考察的方面就更多了那也许说不光是它是不是通顺符合大家的一个阅读习惯同样也是有说

我能不能把他们的这些文化意向充分的表达出来那当然我可能忘记说了就是中国有很多的这个文化意向对于翻译成英文来说可能损失就更大了比如说一开始我们说的那些啊中文的时刻翻译可能五个字七个字讲述了很多个意向那翻译成英文的话也许效果就不一定会有那么的好有那么多的所谓留白因为你是要解释很多东西那那那可能这个就是各有各的难吧对我来说

谢谢谢谢你的问题因为我是第一去年才来伦敦读书然后我之前有工作过一段时间所以我有将近十年是没有学英文的虽然我以前英文学的也不错但是这十年没有学几乎也都全忘光了我去年刚来伦敦

我一直觉得英文是一个很准确的语言就是它在表达我们想法的时候它是准确到有特定的词来表达你特定的一些思考但是回归到中文可能

中文是表意的就是它大概是那个意思就我说起来中文我觉得中文就是一个差不多先生就它可能没有那么准确纯靠个人的一个感受但是我不知道我的这个感觉是不是对的可能我还没有把中英文的最精髓的东西 get 到所以我可能会有一个误解就想听一下 AA 你的看法

我觉得感觉非常的对因为我觉得可能英文来说它会有更多的一个逻辑性会更准确更直接但是中文可能且不说是不是有这个在语法层面上是不是那么的规整而且在意思上其实也是比较含糊的我觉得这

这个也是两个语言之间比较容易产生问题的地方因为有的时候可能你会看一些中道英的译本他可能就是完全按照中文那个习惯把它写出来了但实际上你会发现它的逻辑关系并不是很强因为在原文里是没有逻辑关系的比如说什么虽然但是即便也是

当然它听起来很简单啊但是有一些时候是你需要通过这些介词来让你的英文看起来更符合这个英文的阅读习惯了

那同理呢那可能因为国外有外语里面有很多这样的词那你同时把这些东西全都保留到中文里面的时候就会让你的中文看起来没有那么的地道或者是没有那么的像日常的口语所以这些都是需要一些刻意的来练习和意识的吧嗯

或者另外一个原因会不会是因为就我们用中文交流的时候会比较少涉及我们的感受然后我们使用的也比较少然后反而就是可能因为你们有这么一个习惯就我的一个猜测所以就是有些词被使用的多了然后他们就成为了一个怎么说你使用的越多然后这个就是细分就越明显是不是比如说你的口语交流和你的这个书面交流也是有区别的

可能在英文里面这个口语交流其实它也没有那么的细分或那么的准确但是你可能在写作的时候就会发现有很多奇怪怪的词出现了我觉得中文也是同理的确实但是一般中文就是译出来会要一般是比英文原文要成一点二左右吧就是还要字数要更多一些

其实我还挺喜欢对会稍微长一点点嗯我觉得中文是就是它有更多诗意的空间对就是就你针对一个特定的感受的时候你可以用很多种词语来表达而且就就是有那种通感通感对就是完全不相关的词但是你会有这种感受然后就让我想到那个弹幕文化嘛一般就是中文会比较盛行点就是因为中文可以用很

就是很少的字数去表达一个比较长的或者怎么样的一个呃或者比较丰富的一个意思但是英文就不行比如说我想要用英文表达什么就可能要一长串那他在这个弹幕这种快速这种对是做不到的所以说弹幕在中文这边可能会比较流行嗯我觉得就是中国人很需要同感嗯原色色嗯

刚刚依然认为英文比中文更准确是在这两个语言之中比较然后我曾经学过一段的法语就是在我有限的文本阅读当中我觉得英文对我来说包括我现在日常用的最多的是英文我觉得英文对我来说是一门很啰嗦的语言就是我需要说很多才能表达出一个意思然后它同时又不一定那么准确

或者说我为了很准确我必须要说很长然后但是法语里面的话我其实只要说一个句子你不用补充那么多副句你在那句话里面主卫兵的关系加上形容词副词动词那些的关系你就能明确的明白它是指代的是什么东西所以我觉得可能都是相较的吧

我觉得这可能跟学习成本不是很有关系英语的学习成本更低所以他要舍弃很多语法啊词汇的难度然后让他更普及法语的学习难度就会更高但是他可能更繁复然后更规则更多

语言的发展是根据学习难易程度来的吗不是的吧我觉得会有就是一个语言如果他想流传的久也不能叫流传的久如果他想普及然后他就是更就是可以说的人多可以读的人多他就难度不能太大比如说国外这些年就会接受一些中式英语的表达

包括像我们从繁体字到简体字就是也是是有这个考量的你要让这个语言更简化它才能被更多的人学习对而且像法语或者说波兰语这种就有阴阳的对我觉得重要而且我觉得就比如说南非式英语或者是新加坡式英语其实就已经牺牲掉了一些就是英式英语的语法嗯

在随着你就是不断地翻译越来越多的作品之后会不会出现一种就是趋向我越来越倾向于翻译某一个自己很熟悉的作者的文本呢

其实这个挺有趣的就是我最开始翻译这个爱情故事的年代他的三本书都是一个作者写的我甚至还去主持了那个作者在中国的一个读者见面会吧就挺有趣的一个经历对这个但也不是趋向了只是说当时的出版社希望把他的作品多介绍一些过来是因为他在国外比较 popular 就是我刚才讲到的那个情况啊

当然出版社就愿意找同样的艺者来做一个系列的故事这样我还很好奇一个就是很细节很细节一个问题就是刚才提到因为一个作者翻译给我三本他的作品那我觉得你肯定可以很好的就把握这个作者整体的一些行文风格我比较好奇就是会不会出现一些这个作者用的特定词的时候你就会下意识地把它想翻译成对应的中文某个词

这个我可能先介绍因为它是一个 love story 它不会出现像这个社科类或者是特别强调 term 的那种题材的这个内容它还是比较直接的但是呢它在作品里营造了一个非常 geek 的人的一个形象所以可能大家联想一下生活大爆炸类似那样的作品里面

那些人讲话是有一定特点的所以可能他的行文上我也希望能够接近那样的特点当时我还确实看了一阵生活大报照找找找灵感这样子然后然后我就在豆瓣上得到了评论说这个翻译语言不通然后说话奇怪之类的我觉得 it's a good thing right 哈哈哈哈

那其实在你们翻译过程中如果看到这些就可能负面一点的评价的话你个人会去怎么对待这样的评价呢就无视到一开始会难过一开始会挺觉得挺是个事的对就觉得好像我付出了这么多努力我也没图什么回报我给你看了你还说我就是我觉得是可以有这样一个过程但是后来就骂的人多了也没什么了哈哈

就让我想到前两天看那个帖子就有人吐槽说这个电视剧的翻译怎么这个样子下面就有人说人家这么多免费给你做的你还挑成解释

对我觉得是这么一个事情就是因为有时我也是去发出瑞屏的那个人也许我也是在底下打弹幕说你这个翻译不好或者什么这样的人我觉得有一些确实是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的那对于我来说我觉得我自己还是挺努力的当然不是说完全没有改就也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但是作为我本人来说我觉得对得起我自己良心已经可以了对但是每个人都有评论的权利所以 it's fine

然后想到一个事情就是我我当时就是高中时候学德语的时候然后我们老师让我们练手嘛就就给了我们一个视频然后让我们翻译然后那个视频是最后是真的是发到网上社就是我们自己翻译的那个呃对对但因为我们是就是水平都很拉嘛然后就就有一个就是呃微博上面一个德语大牛然后就是视频我们这个翻译然后我印象很深刻就是有我我负责翻译的部分然后有一个是

人民吧可能是然后我以为他是一个地名还是什么的反正就是完全就是偏离了他原本的意思反正很尴尬

其实现在有时译文质量有问题跟这个译文的来源是挺有关系的它不一定是组织的一个专业的译者来做出来的所以可能真的只是一些不论是用来发电还是这种盗窃学习成果 whatever 的方式所以其实它市场还是有待规范的所以我想这个是真的是多方需要共同努力的一个事情

感觉读者和译者之间好像期待不同就是读者会觉得译者是一个就是我没有想到它是一个用爱发电的工作就是会觉得说应该是很专业的然后是高薪的然后坐在办公室里把这个茶友们文献翻出来但事实上好像就是说

能有这样工作条件的译者反而是极少数绝大多数的我们阅读到的译本好像都还是一个尤其是我觉得是现代文学都还是一个用爱发电的这样的过程听完 AA 的

讲述之后我也许我也许不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但是我在想其实读者这么想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就是大家看到的只是一个最终的结果你肯定期望这个结果的文件是好的所以你要求高这个是完全没问题的而你要不要用外发电也是你个人选择的问题

你可以选择不做这个事情对吧大家永远是有选择的但是我只是觉得你一旦选择去做这个事情还是要尽量做到更好一点这个是一个自我要求的问题但是你不能把自我的道德当做一个标准就是了我比较想了解就是在异者的角度来看

了解翻译的哪个部分对于读者读文章是最重要的就比如说我最近在上一个艺术哲学的课因为我自己专业是艺术教育然后那个艺术哲学当中关于海德格尔的一些词汇它其实是德文词还是英文词我有点德文词应该是然后它翻译成中文之后

特别奇怪也很难理解那这种情况对于读者来说我们应该怎么去从翻译的角度去理解这样的一种现象和事件其实我挺好奇这一块的我可能在这个方面的 contribution 会比较有限因为我可能确实没有做过艺术哲学这个方向包括这个属于比较 kidenish 的这个方向我确实没有做过但是我觉得简短来说

读原文是比较好的真的我觉得很多社科类的东西都是给我这样的感受但是我觉得我们可以继续探讨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刚刚我提到的我们知道那个 D 也提及了第二信的中一版本不太好我们在读起来的时候不是很好懂那对于如果从翻译者的视角来看的话怎么帮助读者能够弥补一些理解

理解性方面的问题如果这个读者他也不会外文他也不会英文也不会法文那他怎么去更好的能够获得一个理解我想这个事情是真的是需要几个方面来思考的事情第一就是你在出版社你在选择做这个作品挑选你得益者的时候你是不是选择了一个最合适的人选

我觉得可能这样的作品是需要有一定的这个学术上的背景和基础的他不可能是找一个纯粹的翻译员来做这个事情啊

这是第一个然后第二个就是说你做你这个读者我是在想这样的书应该不会是随便哪个读者都选择去读的吧我想大家会多多少少有一些兴趣或者是有一些了解那我想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它可能会帮助你穿透一些语言的阻碍让你自己想要去做一些 research

当然这个我们不是强求要读者来做这个事情只是说可能有更强的这个驱动性那第三个呢就是这个译者在做这个工作的时候他的一些技巧比如说以我来看可是不是通过这个译者序或者是译者后继或者是中间的一些 footnote 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都是一些技巧性的东西可能

我觉得因为有的时候很多很专业的知识就很容易陷入到这种你不知道别人不知道这样的一个状况里面大家都在认为是在一个共同的语境里所以我觉得

OK 我讲到这个程度大家已经明白了那可能对于大众读者来说还是有这个门槛的那或许我们就需要再做一些包括这个还是技巧上啊还是一些注视上啊这些来更多的辅助大家来理解吧我不是实在也想不出一个特别完美的一个解决办法嗯

就依然这个问题就是我有一个顾虑就可能尤其是跟文学相关的文本就可能作者的意图并不是有一个单一的理解或者是正确的理解比如说是尤里希斯吧就假设说他原文就是很难读的但是如果你读中立本的时候觉得他很好读那你读的可能是译者的理解但是这个译者的理解就可能就只是一个 interpretation 只是译者自己的 interpretation 然后译者把它

译者觉得可能这样子更容易服务中国的读者但实际上它跟原文就偏离了

是这样的所以我最近一直也在思考读一些哲学类的东西我不可能我再去学法语和德语但是我只能是看中文因为英文它也未必好理解在看中文的时候我又要去看别人对它的一个再解读那这样的话我就在想我是不是能够真正理解到那些哲学家的一些

那个核心思想就是我其实一直在在质疑这件事情我觉得对于翻译作品来讲就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状况因为我觉得所有的翻译作品都是译者在个性化理解的基础上去对语境进行的转换就尤其像文学翻译作品它还要再加上它对室内啊情境的重建和重构就对我来讲翻译就是一种

用结果去创造结果的一个过程所以就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译者就是个人化的导向我觉得只能说有存在于译者眼中完美的一本它传递了我所理解的一个内容我觉得可能是不是读书也不需要完全是像做阅读理解那样是不是确定作者一定是在说这个还是说我们可以给自己足够的阐释的空间这样子

但是我觉得读者确实可以用他自己的经历或者想法来好来有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但是我觉得就是这个译本本身当然我们也会希望是真的基于作者本人表达出来的原本的内容然后来

有自己的考试思考但是就是中间有一个翻译这样的一个过程之后可能就会导致我们的理解上的一些偏差这样我想可能至少大家如果能通过这个审教的环节我想应该不会说这个完全南辕北辙的事情发生但如果它是一个负责任的一本的话那可能我觉得可能在质量上第一点这个是可以可以保证的

第二点就是说,因为可能有一些学术类的专注,它也会经过一些专家的审读之类的过程,所以我想至少能确保它有一定的可信任度吧,我想读者们在这一点上应该可以放心。

但也就是语者和读者之间要有一个就是基本的互相信任的感觉嘛可能应该是读者相应对语者和出版社这边对单方面要有一些信任之类所以大家的现在作为读者年轻的读者其实是不信任出版社的是吧也不是这样子只是我刚才跟你说到我们对他们的

或者怎么样有一个就是还是他们是有保障的嘛所以说其实我们会不会不用太悲观的态度去看这样翻译的一个情况

我觉得还是要 keep questioning 然后因为其实比如说以豆瓣为例他的很多书下面就是会有人捉虫啊挑错呀之类的那可能他就是一个一个样本让你来评估一下这个出版社的出版水平怎么样那可能我觉得读者能做的除了提出你大家的这个看法之外也可以做选择你可以选你选择以后不够

不够晚这个这个出版社的图书我觉得也都是互相倒逼的一个过程吧啊一看书嘛就比如说有有些经典它会有好几个一本然后多半上就有很多人在那里问然后哪个一本最好但像一本比较少比如说第二性那就是简中基本上只有一个特别流行的一本那大家没有什么太多选择我觉得第二性的英译文也并不好读啊哈哈哈哈嗯

我已经死在那个呃滴滴老师应该知道那个 biology 的部分我已经很多人都 stuck 在最最开始那个地方

在聊译者和读者嘛我不知道翻译的历史最开始在翻译的时候是不是要考虑译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我觉得当时纯属是我理解的是一个实用主义的问题就是因为从比如说中国的这个翻译史最早开始其实是佛经翻译的

那这个当时是不是考虑读者呢或许也是得考虑吧可能考虑的需要是信众对吧当时是这个从西汉到东汉开始这个易经的这个这个风潮那可能需要让信众了解这个信仰是什么所以这个你们觉得有考虑读者吗我不知道我看这是考虑的哦

嗯哼他刚才觉得想成交也是的就是比如说一开始的佛经翻译都是会比较字对字的翻译大家非常的难以理解那可能到了这个五湖十六国时期那在这些

少数民族政权里面其实佛教是非常兴盛的那特别是到了这个这个福建一朝那可能他们就会组织很大量的这个佛经翻译包括比如说今天你在克兹尔石窟前面可以看到纠穆罗斯的雕像那纠穆罗斯也是当时非常知名的这个易经人嘛他们就会已经开始不再是字对字的翻译了而是把它跟这些教义教理和这个大家能够理解的以一种更理解

好理解的方式吧来传递这样的一个佛祖的话语然后再到了这个隋唐时期的这些包括大家知道的这个三藏法师其实也都是在这样一脉相承的将这个灰色南土的佛经一点一点让大家开始变得更好的理解

然后再到了包括像明清时期的这些科技的翻译包括像是呃那叫什么许光起啊利马斗啊这些都是纯属的纯纯的这个科技翻译可能带来了西方的这些新学然后再到了这个清末的时候会有一些像是天眼论啊国父论啊这些这个更更社科和技术流的东西翻译进来所以可能对于这个我们不管是学界来说还是啊

怎么说我觉得可能也是就是包括一些文学类的就是让大家有更多的对外面世界的一个了解那可能大家经常听说这个叫什么信达雅的这样的标准其实也是颜赋在那个时期提出来的嘛所以算是逐步的一个规范的过程

有一些观众不知道信达亚具体的一个背景如果可以的话可不可以解释一下信达亚的一些相关的一些背景以及它是什么

信达雅呢我觉得这个是大家比较多来说如何评价一个好的翻译的标准那信呢就是是正确的是这个如实的是可以相信的吧就是大家一直在反复强调它是不是正确的然后达呢就是要通达的是这个

这个话就是我说的说人话让大家整个这个读起来是顺畅的那雅呢就是大家可能理解的所谓文采呀或者是是不是优雅呀这当然是我用我自己的话来讲啊就是让大家觉得这个阅读体验上是不是有这样文雅的感觉我觉得这个是这几个它是什么

然后这个也是严复在这个翻译这个应该是在翻译天眼论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一个这个原则吧就算还有近代的呢有没有一些推进我比较好奇近代应该是到了五四时期之后会有一些的这个些文学作品啊包括还有什么嗯

共产党宣言啊之类之后马列主义的内容这个西风东渐了然后会有更多的这些翻译来进行就作品来出现吧包括一些俄国文学啊就到后期也是在逐步的推进因为中国跟世界融入的这个程度越来越高那我觉得就进入了这个所谓现代的这个翻译的世界里面

包括可能像一些因为其实在这个你翻译的时候的包括一些人名地名其实它是有一个新华社的一个统一的标准的就是我们在做翻译的时候也要去查找那个东西就是一个统一的就更成系统的一些义法和

规定然后来我觉得让这个行业更加规范吧就是这样子然后后期我觉得它就是成为了一个一个行业吧然后在在后面有没有一些翻译理论的创新我觉得这个我就确实不是很擅长了因为我觉得这更多的是一个实践方面的一个学科嗯嗯

所以我通过翻译的历史我思考到一点是翻译一开始的文本其实并不是面向大众的在补充一些信息对比如说很多的不光是中国国外也是有很多商队他们也是需要在各个不同语言的环境下来交流的我觉得这个就是翻译我觉得翻译起初应该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学科的就是要

勾连不同语言的人群来进行交流和交往那也许商队呀就是一个或者是宗教的传播呀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也许他们是从边陲地区开始的

我差一句就是刚才讲到清末历史那段的时候突然想到就是我们刚才说他会不会考虑翻译的时候会不会考虑受众就像是太平天国的时候就可能他们的首领其实就洪春璇他们都是翻译的就是国外的宗教就是好像翻译也翻译一些就是天主基督不过他们就是在翻译成中文的时候改成了中国的神仙形象

就我觉得这就完全是考虑了手中的就是想让更多人去信他们那个教对所以这个可能也会让我想到就是大家对于这个翻译和这个改写再创造的一个分别吧我觉得可能这种已经属于再创造的这么一个类别了对圣经进行了二创是吧

小提琴是凡厄林

以前我们是看朱自清的那个散文吗他会说可以防夜色还是哪里就是像凡尔凡尔里的生日一样但其实之后我们没有再用那样的词我们直接用了小提琴就是说中文好像在新中外来词汇的时候

就是把英直接音译过来这样的现象没有被很多人所接受前两天我们就是参加一个读书会是讲的女权主义术语在中国的翻译他有提到说有以前曾经有被直接翻译成就是非美内森直接英译非美民师这样的词但是其实我们也后来也没有这样去用

就会直接说比如说会考虑翻译它的意思就是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但是如果我们比较怕东亚的语系里面韩语和日语吸收新概念的时候是用了非常多的阴密词对我们所谓国来词我不知道就是 AAA 有没有对这个有什么想法就是中文在吸收新概念的时候是比较感觉是比较牵涉于在自己的语系里面找一个对应意义的

你要创造也要创造一个新词汇出来而不是直接因意外来词汇嗯我觉得这个

在我看来可能是中国的文化有一个很强大的同化性的问题或许啊因为我是感觉像是可能我们一开始强调的这些概念那或许在中国它是不是一开始有这样的概念我觉得是第一个事情那如果它产生了这样的萌芽了这样的概念之后那中国人其实更喜欢把它

更本土化更这个更把它同化进来因为这个就让我想起可能很多不光是这个保留原音译的问题包括可能早先的一些人民的译法其实也都是这样的比如说

叫什么好施加不是人民的义对对对我也想到这个我是觉得人民的义法跟我刚刚说的就是反过来了因为人民的义法曾经我们是把它译成仿佛要像中文的名字一样它幸好叫施加但是现在我们在就是正式的翻译里面反而会叫它施加利点它叫就是好施加利点好施加利点之类的这样的这个是相反的 I think it's all hair 啊

对但实际上其实像这样的名字其实就已经被保留下来了假如说你在看这个这个这个故事的时候你把它译成比如说斯嘉丽奥哈拉其实大家就会觉得这人谁对吧那你可能叫好斯嘉大家知道 OK 他是这样一个固定的形象但是我觉得这种像是女权主义这样的我觉得可能对于

他用中文的内容来解释了之后会更容易让中国人来接受或者不是接受就是理解这个概念因为你始终用英译的话他始终保持了他是一个舶来概念的一个状态而不是一个 part of your thinking culture 不一定是你的 culture 但是他可能已经融入了你的这个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觉得这个是体现了一个种童话的力量

嗯还是说中国人很在意他的在地的什么内化就是是

我觉得是这样的就是中国文化我觉得是有很强的这个这个吸引力比较吸引力就是童话的属性吧就是包括可能我们看到之前的这些组织易经的政权都是从这个胡人胡人的政权但是最终它成为了整个所谓中国文化的一个部分它就丧失了它的 foreignness 因为我觉得如果你始终保持是一个欲望

域外的一样的一个概念的话它始终对你来说是有一个接受的距离的我是这样理解的比如说你让我跟你讨论 Feminism 我不知道刚才你说那个是什么来着我就会觉得它是一个跟我无关的概念我觉得这个观察挺有意思的我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想法

就是我之前和 Alice 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是觉得音译的舶来词不太适合中文我们本身的阅读习惯因为中文本身是一个象形文字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字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反映它的意思

但是音译文字本质上是拼读了这个词的所以不太符合我们一个直接的思维所以我们比如说看到凡厄林你可能会单独去想凡厄林拼在一起是个什么东西而不是下意识地先去想它的音是什么所以我觉得这是为什么中文最后放弃了直接音译这些不来词感觉还是太不直观了然后不太易记然后大家也无法真正使用这些词来交流

但我觉得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是在这个消费市场上我们会把一些大牌直接音译成中文但是像同样的情况在中国台湾它就不是这样的

他们会直接用英文的一些品牌名称然后我就不举例了像那些个奢侈品当然在中国的话大家还是喜欢给它赋予一个直接英译过来的一个中文名字就这个现象还蛮有趣的

这个就让我想到虽然可能跟翻译不是特别相关就是在香港以及台湾这很多年轻人就是他们已经习惯用自己的英文名就是去称呼彼此但是中文里面是我觉得很少会出现这种情况就大家还是就是会呃在正式场合极少的使用到自己的英文名吧但我觉得可能这个跟跟文化也有一些相关的

联系这是一个想法我觉得跟文化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我们有中文你就会觉得为什么就因为英语其实并不是我们生活中的主要使用语言尤其是在大陆的环境下你很少会在日常生活中和别人使用英语交流但在这种情况下你有一个中文名字你很

不会去想到说我要给自己起一个英文名然后用在日常的交流中但是比如像外企因为他会使用英语他大家就都会有一个花名或者是一张英文名上海现在正就是常听的冷笑话不就是你一个礼拜约会的约会的对象周二是莫妮卡周三是杰西卡吗哈哈哈哈哈哈

其实这样的现象在香港也是在保留的比如说像什么 strawberry 他们会叫什么士多贝里之类的其实这种现象我觉得可能也是跟这个文化的外向性和内向性

有一点点的关系吧我觉得大部分中国的这个大陆地区还是希望能够让他者成为我们的一部分我觉得还是有一点点的区别吧而像更多的海洋就是在海这个 coastal area 的地方可能就更外向一些更能接受这些多元的一个概念

那我是在想可能因为比如说在五四时期大家是比较强调一个吸血对中国的一个影响的就是因为大家那时候是不是也是有一些对于中国语言的一些本身的一些改进的提议因为想要加强更多的语法或者是什么让他更规范那种语言因为中国却中文确实比较散那在这个里面是不是他就需要保持这种异域性这种 foreignness 让他来

丰富中国的语言就是一种强行的把这个文化打开的一个感觉这个只是我的一个看法那最后问一下为什么决定做翻译有没有什么特别的 motivation 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我一直学这个东西所以我觉得能够继续做下去是一个挺好的事情而且做口译生活也还可以做笔译的话呢

是因为我还是想要留下一点东西的听着好奇怪啊但是我就希望能够能够就是让给读者看到一些东西吧我希望能够帮助读者丰富他们的一些选择虽然产出的也许并不一定是多么价值的东西只是说让大家多看到一些选择吧那再往前推述就是为什么当初选择了翻译专业呢哈哈哈哈

是我比较擅长学英语听着好奇怪但是相对而言可能在学语言方面有一点点天赋所以就这样做下去了最后还是再问一下 AA 对文化翻译行业的感触期待还有我的问题多给点钱吧哈哈哈哈

我觉得这个文化翻译行业它很有意义但是现在需要提升的空间很大我觉得提升译者的一个待遇是挺重要的一个方向的要让大家对这个有兴趣而且得到尊重和回报

那我们今天谢谢 Aa 如此耐心的回答了我们很多非常基础的跟出版和翻译相关的问题然后如果想要线下加入我们读书会的话可以去到 D 的主页会有一些相关的信息然后今天再感谢 Aa 谢谢大家非常开心成为了主播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