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y Chao: 我被電影《追浪少女》中女性首位泳渡英吉利海峽的經歷所激勵,促使我採訪台灣第一位成功泳渡英吉利海峽的許汶而教練,深入了解她的挑戰與心得。
許汶而教練的成就令人敬佩,也讓我反思台灣民眾對於海洋活動的態度與教育方式。
在訪談中,我了解到英吉利海峽泳渡的挑戰不僅僅是體能上的考驗,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堅韌。許教練分享了她克服困難的經驗,以及她對於台灣海洋教育的看法,希望能啟發更多人去挑戰自我,並重視海洋安全教育。
許汶而: 我認為泳渡英吉利海峽更像極限運動,而非比賽,因為它受到太多自然因素的影響,時間難以比較。我提前兩個多月到英國訓練,以應對長時間游泳和低水溫的挑戰。實際游泳距離可能超過33公里,時間通常在12到16小時之間。世界紀錄會頒發最快和最長耐力獎,因為挑戰的重點不僅是速度,還有在海中長時間堅持的能力。
我在加州的Catalina海峽游泳時也經歷了黑夜,感受與電影中描述的相似。現代的泳渡挑戰以安全為優先,導航船會全程跟隨,提供方向指引,但也帶來心理考驗,因為隨時可以放棄。挑戰規則規定全程不能接觸任何物體或人員,以確保挑戰的公平性和對自身能力的考驗。補給只能在水中進行,通常選擇液態食物,以避免在水中停留過久。
英吉利海峽游泳80%是心理挑戰,完成挑戰取決於意志力。我從未想過放棄,因為我下定決心要完成挑戰。我參加過英吉利海峽接力賽,這有助於我為個人挑戰做準備。我的訓練包括每周六小時的游泳訓練,這非常辛苦,但能鍛鍊心理承受能力。長期的訓練能逐步提升耐受力,並建立信心。設定目標時,需要循序漸進地規劃,避免一開始就設定過高的目標。在海中游泳訓練,通常以時間而非距離為目標,因為海流會影響游泳速度和方向。
長時間游泳是孤獨的,但漆黑的海中卻有獨特的魅力,可以看到生物發光現象。我從未在海中游泳時感到害怕,因為我做了充分的準備,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能夠避免在挑戰中感到恐懼。人生也需要持續做好準備,才能抓住機會。我確實遇到過質疑,但我不在意這些聲音。我的強大心智源於家人的支持和持續溝通。讓家人了解我的行動,能夠減少他們的擔憂。未知是恐懼的來源,了解情況能讓人安心。
國外對開放水域活動的管理方式與台灣有很大差異,國外更注重個人安全責任,不會一味禁止水域活動。國外從小就培養孩子對水的親近感,而台灣則更傾向於禁止。台灣需要教育大人,才能更好地教育下一代。我的學生大多數是成年人,他們的學習更注重心理層面。開放水域游泳教學從泳池開始,再到開放水域。開放水域游泳需要靈活應變,處理突發狀況。長時間游泳中,我會思考很多事情,包括生活瑣事和靈感。長時間游泳會讓我進入冥想狀態,思緒變得平靜。我計劃繼續挑戰「七大海峽」,並推廣開放水域游泳運動。我的終極目標是讓開放水域游泳成為台灣全民運動。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