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我主要讲述了动物驯化的过程以及人类可能存在的自我驯化现象。首先,我解释了家畜的起源是一个谜,并非简单的圈养就能实现驯化。然后,我通过前苏联的狐狸实验,阐述了性格选择在驯化中的作用,以及驯化可能是一种基因疾病。最后,我引用人类学家的观点,认为人类可能也在进行自我驯化,以适应社会环境,变得更加温和和易于相处。我认为,人类的友善和和平主义,可能并非源于高级的道德观,而是源于一种为了生存下去的自我保护机制,这保证了只有善良的人才能生存下去,甚至影响了我们的外貌,使我们看起来更“可爱”,更易于被社会接受。我感觉这种自我驯化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个方向,虽然听起来有点恐怖,但实际上可能是一个好的趋势,能减少争端,创造一个更加祥和幸福的社会。
老公:我观察到,驯化并非自然选择,而是人为干预,选择的是温和与可爱,而非强者。这与自然法则相悖,自然法则是适者生存。我发现,这种现象在人类社会中也有体现,例如职场中,融入团队比个人能力更重要。我推测,躺平现象可能与这种自我驯化有关,因为有野心和抱负的人越来越少,更多人倾向于享受平淡的幸福。我总结说,人类的自我驯化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未来会更加友好和不具攻击性。我认为,人类对他人友好的根本原因是基因层面的生存需求,而非道德品质或高等教育。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