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48|和最早捧红李想的记者,聊了聊他要写的腾讯传

Vol.48|和最早捧红李想的记者,聊了聊他要写的腾讯传

2024/4/2
logo of podcast 老talk消息

老talk消息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
(未指名)
德国圣诞市场袭击者,沙特阿拉伯裔心理医生。
Topics
程苓峰:我近十年隐居大理,研究宗教、国学,对中国互联网进行‘回头看’。我正在写一本关于腾讯的书,对腾讯的公司治理,我用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概括;对自身行为,我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来概括。我认为成功的互联网大佬在某种程度上都践行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腾讯尤其如此。我将从腾讯与社会互动这个角度来写作,而非腾讯内部运作。我认为腾讯就像孙悟空,经历了辉煌与低谷。字节跳动则是一个更高维度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其产品思维更像AI,通过尝试所有可能性找到最优解。但我们也需要警惕AI带来的伦理问题,思考人类是否应该创造一个凌驾于所有人之上的系统。 我对孔子的理解,是其思想在中国社会具有强大的潜意识影响力,能够解释权力运作的模式。我认为一个伟大的创业者需要一些‘不正自明’的价值观作为支撑,而字节跳动缺乏这一点。 我观察到,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方式在改变,熟人社交的局限性导致了陌生社交和推荐算法的兴起。但推荐算法也剥夺了人对信息的控制权,带来了伦理问题。 我认为人性的良知源于直觉,理性思考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在采访中,要逼出受访者的直觉反应,才能获得最真实的答案。 在大理,我远离中心,通过不同的方式感知科技互联网的消息,保持对核心的观察。 潘乱:我认为字节跳动比腾讯处于更高的维度,因为它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张一鸣和张小龙代表着不同的产品思维,张一鸣更像爱迪生,通过尝试各种可能性找到最优解。微信和字节跳动代表着不同的产品哲学和发展路径,微信更注重用户体验和长远发展。张小龙相信一些‘不正自明’的东西,而张一鸣则更注重科学和可证伪性,这造成了他们产品哲学的差异。 我认为信息如同食物,我们需要警惕错误信息带来的危害,并思考人类是否应该创造一个凌驾于所有人之上的系统。 我对理想汽车的评价比较复杂,我认为他早期创业的成功有偶然性,也有其自身努力。他将自己包装成苹果和华为式的公司,但实际上他并没有这种可能性。 我认为任何时候你看到一个人大放光芒的时候,其实就是那个人开花的时候,开花一定表示他马上就要凋谢了。 其他:对陈寅峰老师现在对科技和互联网行业兴趣不大感到好奇。在自媒体领域达到天花板后,我困惑于如何获得价值感和正向反馈。当无法从科技行业获得精神满足时,我会转向传统文化寻求慰藉,或者重新连接世界。海外经历和中国社会事件让我与传统文化建立了更强的联系。我开始反思“更高更快更强”的价值观,并转向寻求更持久、更永恒的力量。在不确定性中,我寻求经典文化的力量,并与孔子的思想产生共鸣。我认为工具会塑造人,在讨论字节跳动和张一鸣时,我们实际上是在研究如何获取陌生信息。张一鸣关注的是大规模改变大众的技术,而非小众的文艺价值。我认为微信的成功是必然的,但张一鸣的推荐算法则带来信息控制权的转移,这引发了伦理问题。我们需要警惕人类创造出凌驾于所有人之上的系统,并思考AI带来的伦理问题。中国在短视频领域领先全球,但我们需要警惕其带来的伦理问题,并思考人性的良知是源于直觉还是理性。在大理,我远离中心,通过不同的方式感知科技互联网的消息,保持对核心的观察。

Deep Dive

Chapters
三位主播讨论了程苓峰在大理研究孔子的原因,以及他如何看待互联网大佬。
  • 程苓峰在大理研究孔子,并从孔子思想中获得精神慰藉。
  • 他认为孔子思想对当今中国社会有重要意义。
  • 他将用孔子的视角来观察和解读互联网大佬。

Shownotes Transcript

中国互联网的文字记录,从博客时代进入门户时代后,程苓峰就是绕不过去的高峰。 上世纪末 ,他是捧红李想和其他几位80后年轻创业者的纸媒记者。后来,他写下了3Q大战中最惊心动魄的文字。面对马化腾和雷军,他的问题也从来没有像今天的年轻媒体人那样客气过。 近十年来他隐居大理,研究宗教、孔子与国学。偶尔以笔名卢泓言,对中国互联网上最重要的公司和人物进行“回头看”。有人说他神神叨叨的。但是也有人,比如我,和他对孔子的热情找到了巨大的共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用孔子的话去概括腾讯的公司治理。又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概括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程苓峰正在写一本叫《天下腾讯》的书,因为不满意吴晓波的那本。两个人前些日子还公开吵了一架。 这期节目,我和潘乱,和他一起探讨了一下中国互联网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比如对张小龙和张一鸣的评价。节目的最后,又提到了李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