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038.为什么我们总觉得“生活在别处”?

038.为什么我们总觉得“生活在别处”?

2025/5/8
logo of podcast 脑袋空空 empty mind

脑袋空空 empty mind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七七
Topics
七七:我虽然有时间灵活安排,却不自觉地受到周围环境影响,总爱去旅游景点,即使在熟悉的城市,也喜欢扮演游客的角色,以不同的视角重新看待生活环境。这源于我潜意识里对‘更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当下生活的逃避。旅行时,我会想象自己生活在旅行地,寻找与日常生活不同的感受,这是一种逃离当下的本能。 我曾被《生活在别处》的书名吸引,但读不懂,这或许是因为我当时阅历不足。我期待未来能读懂它,这本身就体现了对‘更好生活’的向往。很多人被‘生活在别处’吸引,是因为它暗示了人们对更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当下生活的逃避。‘活在当下’很难,因为逃离当下是一种本能,人们总是在寻找空间上的转移(例如旅行),以期摆脱现状。 遇到阻碍时,我的本能反应是放弃重来,而不是解决问题。很多人在开始做一件事情时,会预先做很多准备,但一旦遇到阻碍,就会轻易放弃。有些人面对新事物会质疑和反驳,而另一些人则会积极尝试,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会影响个人发展。‘生活在别处’的积极一面在于,未经历的事物总是美好的。 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上的改变,而没有行动,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在日常生活中设立具体目标,在心灵层面放弃目标,才能找到平衡。在日常生活中设立具体目标,在心灵层面放弃目标,才能找到平衡。春天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季节,人们容易对自己的状态感到失望,但要相信,熬过这个阶段就能进入新的阶段。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Hello 大家好欢迎来到 Empty Mind 脑袋空空我是七七一个目前生活在上海的刚刚结婚不久的普通女性同时也是一个传媒专业的博士 If only my heart could speak

今天是五一假期的第三天这个五一假期呢我跟我的家人留守在上海没有出去玩虽然我平常因为自由职业所以时间比较灵活能够实现错峰出行其实我的美好想象就是比如说大家都出去玩放假的时候然后我就在家里做我自己分内的事情分内的工作

这个假设和想象非常美好但是在实践的时候无法成形因为当你看到大家都在放松都在玩乐我跟我老公两个人还是出门去了我们经常去的那些地方玩我们去了那个 Photographiska 就是四行仓库苏州河附近的一个影像中心去看展然后带着我们的小猫就去了顺着苏州河一路走过去

因为四行仓库的原因它其实已经算是一个旅游景点之一我们俩之前经常去那个附近其实我在上海已经生活了快五年的时间因为我日常的时间比较自由所以我算是非常幸运地探索了这座城市几乎每一个鸡角嘎啦的地方比如现在大家都会去的地方就是安福路 武康路 梧桐区那一个片区

包括我之前住在那个金安寺周围就严平路那个区域然后就是外滩南京东路这块再就是现在也比较热门的西岸西岸美术馆油罐艺术中心这一大的片区

普通来讲就是陆家嘴滨江市博闲滩然后我自己是住在世纪公园这个片区这边除了世纪公园之外也有很多博物馆啊图书馆啊这些文化类的设施跟自然环境还有一些更小众一点的几角嘎啦的地方这几年我基本上全部都探索了个遍

但是呢我或者我老公我们两个最常去的那些地方说来惭愧对我们来讲反而是那些比较旅游景点的区域我跟他我们俩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或者说怪癖就是很喜欢在自己生活的比较熟悉的城市比较熟悉的地方充当一个游客

甚至我们俩基本上每周都会往外滩那块溜达然后呢会沿着那个外滩走到外摆渡桥接着呢在外滩园那块转一转从外滩园再顺着苏州河往西北的方向走就是特别喜欢那种融入游客当中然后试图以一个比较陌生的眼光重新看待我们生活的这个地方重新去看这个城市周遭

我个人还有一个怪癖就是我去别的地方旅行的时候我会想象自己就是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比如说前几年我们去潮汕

路上打车的时候坐在那个快车里面想象这是一个我特别特别熟悉的每天都要走过的一条街一条路想象我就住在往前面拐弯的那个小区里面就是好像我总是想寻找一种就是跟我日常生活此时此刻生活里面不一样的一种感受好像那个才是生活本身

我有一本对我影响非常深的书这本书之所以对我影响非常的深并不是这本书的内容有多么的精彩多么的受益而是因为这本书对我来说实在太难懂了

我曾经反复地试图去读懂它但是最后还是失败而我之所以买下这本书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它有一个很吸引人的名字叫做《生活在别处》

可能很多人都看过或者很多人跟我有类似的感受就是米兰昆德拉的那本生活在别处我买的那本应该是 2004 年的那个版本我对那个封面记得太清楚了这个封面左边左半边是白色的右半边是一幅图画图画里有两个粉色的人影

对于在读中学的自诩文艺青年的我来说这个封面非常的文艺很朦胧像一个朦胧画像一个抽象画一样然后它的名字叫做生活在别处我记得我当时从学校旁边的那个书店就那个书店会卖各种书啊杂志啊教辅材料啊我从它的那个书架上抽出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如获至宝

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买书是同一个逻辑特别是在年纪比较小的时候决定去买一本书主导因素是因为这个书的书名这本书还有点厚买下它把它放进书包里的那一刻觉得自己文艺青年的这个人设好像就瞬间拔高了一个档次

但是呢之所以它让我印象深刻刻骨铭心的是因为我屡次试图读懂它企图在字里行间和制言片语中强行感受某种共鸣发现失败了无论如何强迫自己去阅读当时的我实在是看不懂也

也看不下去但说实话我觉得即便是放在今天我去读它可能我仍然会看不太懂因为那本书就是一个一时流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讲我会觉得我看不懂可能是因为我这个思想层次不足够

或者我确实是个伪文艺青年所以当时的我会觉得就像这本书的名字一样生活在别处我觉得有一天等我的阅历足够的时候我一定会看懂的到那个时候我就能够坦然地说我懂了这个《宾兰昆德拉奇》中的真谛

青春期时候的我期待我的生活未来的某一天是我会读懂生活在别处的那一天光是想象那一天对于当时的我来讲就已经是一个挺美好的一件事情我记得当时还有被书名吸引但是买了之后却发现看不太懂的比如说奥尔汉帕木克的你的名字叫红就你的名字叫红稍微还是比生活在别处好懂那么一点点所以

所以现在我在想,我觉得我当年之所以会被这个书名吸引,或者说可能很多人也会被同样的这个书名吸引,是因为这句话好像是很多人心态的一个隐喻,我们好像总是觉得有一个更好的可能在别的地方,有一个超脱出我们常规生活之外的,

理应更好的生活在别的地方是我们还尚未触及尚未到达的地方就像这两年大家都喜欢说活在当下嘛但是为什么活在当下那么难我觉得就是因为想要逃离当下好像就是一个人的本能就我们永远都会觉得更好的生活在别处前两年看那个顺西全宇宙那个电影的时候我觉得它把

人那种潜意识里想要拥有那种平行宇宙的东西视觉化呈现出来了就是在现实生活里我们无法把这个时间定格住锚定住然后在同一个瞬息之间在不同的平行宇宙当中不同的身份角色当中互相逃离我们没有办法在时间维度平移

所以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往往去寻找一种空间的平移比如说去旅行去换个城市生活好像从此时此刻的生活中把自己给拎出来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说我自己总是会想象就是在我非常烦躁的时候我经常就会想把自己从当下的这种生活状态里揪出来

把自己扔到一个没有人认识我然后我也完全陌生的环境当中切除自己所有的羁绊和关系包括家人包括朋友等等等等完全独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总觉得是不是这样我才能够发展出真正的自我才能够做自己

但是显然所有人都知道即便是对于一棵植物而言完全无菌的环境并不会让这个植物生长得更好作为一个人没有办法是这个样子做一件事情更没有办法是这个样子但我发现我总是用这样的思维去做事情就比如说我发现我自己有一个规律就是

每当我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遇到了一些阻碍遇到了一些障碍或者说一些不符合自己想象的事情出现我下意识的想法就是想要重开一局好像潜意识里总有一种所谓的清白感这事儿我

不干了就好像一个东西我不想去修补它不想去矫正它当一个罐子破了之后我的下意识永远想的是破罐子破摔而不是将要裂开或者已经裂开的地方给它粘合起来让它稳一点牢一点让它不至于裂开

这就好像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做一件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投入才能看到成果的事情遇到一点阻碍就想放弃是因为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它的潜意识是这样的一个模式很多人想做自媒体

它背后的逻辑是我要找几个模板然后我再去报一些班去学一些技巧跟技术而且我还要感觉自己心态上充分准备好了等所有东西都准备好了之后我头脑里有一个计划

然后我就照着这个计划去做期望得到一个想象中的成果然而可能大部分时候那个成果可能远远达不到你的期待或者这件事情本身当你做起来之后它其实完全不符合你自己的想象接下来你下意识的反应就是推翻直接在之前自己所有的假设和准备上画一个大大的差就觉得这个不行不 work

得出的结论就是我做不了这件事情或者说这个事情不适合我顺便再找几个外部的这种理由来劝服自己比如说现在做自媒体已经太晚了这个市场已经很饱和了等等等等这个做事情的思维模式更有危害的一点是不

不喜欢想很多的人就算了可能就从这一步结束就结束了就退回去了那我再尝试下一个东西但是反而有一种人比如说喜欢想的很多或者喜欢各种思考总结的人他反而会陷入另外一种更有危害性的模式他的思维不会止步于此他会进一步去想这就是之前我播客讲到的曾经徘徊在我脑海里的一句话就是那个人不会是我

那个光彩夺目的那个做出成绩做出成果的那个人不会是我他总是别人

之前那个蒋方舟和徐子冬有聊过一期音频节目那个节目的主题就是它的标题叫做为什么人生总感觉别人跑得更快我觉得跟今天我聊的这个话题其实是有点异曲同工吧所以刚刚我其实是对自己一直以来的某一种思维方式试图去拆解它但是很多取得世俗意义上成就的人

当他面对一个崭新的事情他的第一反应他的下意识都是可以啊这个事情可以做往往在犹豫中蹉跎的人他在面对一件事情上的惯性就是反问质疑这个事不能做理由一二三比如说这个事如果能做别人早就做了理由二

他做成了这件事只是因为他有他天然就拥有什么什么什么样的条件理由三因为我没有什么什么什么样的条件

当那种限制的感觉反驳的下意识成为了一个人的思维惯性这个人个人的生活就很难往前推动下去就很容易出现停滞这就是为什么说想要逃离当下是一种本能想象有一种更好的可能性光是想象本身它就有一种安慰剂的效果

关于生活在别处这句话其实它有一个另外的出处我不确定米兰昆德拉的那个生活在别处是不是就是出自于这句话它是法国诗人兰波的一个诗句其实它的意思很直接通俗一点来讲就是未经历过的东西未经历过的时空是更美好的存在

不过呢我觉得生活在别处的这种想象也有它积极的一面整个四月份呢因为我状态上的停滞吧没有做很多我原本计划中要做的事情这个月呢我又看了一些身心灵的书啊然后看了一些关于寻找内心平静的书

但我的一个发现就是当我仅仅是停留在想要转变自己的认知或者说仅仅是停留在不断地想要在认知和思维的层面去寻找一些解决方法寻找一些重塑我思维的东西但在行动上停滞的时候就是一个人如果他太陷入一种思维上的逻辑闭环的时候你就很有可能把自己给卷进去了比如

比如说当你说我要练习活在当下我要练习让自己的情绪和思维受控我要看淡世俗的目标当你那些具体的渴望都消减的时候都丧失的时候人其实是没有办法单纯的凝神于当下的

起码可能对于我来讲就是非常难做到当你太想让自己的认知协调让自己自洽的时候要先一步把思维捋顺再去行动的时候你反而会在一种封闭的逻辑闭环里越陷越深我觉得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身心灵的东西它只能在某一些特定的阶段解决某一些特定的问题而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生活中

生活好像就是永远要在方向相反的拉扯的这种解抗力当中去找一个平衡找一个你自己舒适的那个位置所以对我来讲怎么去一边带着这种心灵意识层面的认知一边唤起自己一些真实生活里具体的欲望具体的期待目前这个阶段我的方法就是

我在具体的日常生活里给自己设立一些阶段性的目标同时呢在这个心灵意识的层面上不要给自己设立目标就比如说不要说我今年的目标就是我要修炼成一个意识超脱情绪稳定的人

不要说我现阶段的目标就是要变成一个心如止水专注活在当下的人你越是希望把你的目标和控制感加在你的心灵意识的层面上很多时候它就是一个反作用这个东西就像流沙一样就是你越抓得越紧它散得越快这就是为什么在心灵意识层面上有一些商业活动和商业行为是很难奏效的当

当你想要为了找寻内心的平静而刻意去找寻内心的平静的时候当你分割出了一块时间一块单独的时间说好的这段时间我要彻底放开一切的欲望我要彻底投入到一个这个心如止水的闭关阶段里面

当你离开这个阶段回到日常生活里的时候你立马就会被打回原形或者说你立马会感觉自己的情绪更加控制不住很有意思的就是有时候心灵意识层面上的这种所谓的修炼可能反而是要放掉它把精力把注意力集中在日常世俗层面具体的这些事情上

当你在每天日常具体的事情里灵神聚气的时候你的这个所谓的身心上面的你的身心灵自然会修炼成了所以它的因果关系可能恰恰是相反的

可能这一期跟生活在别处一样都有点意识流了但是今天讲的这个意识流也是我这一个月以来思维上的一些小小的转变吧也想跟大家在这期播客里分享出来我总觉得春天是一个非常矛盾的季节

因为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在情绪上有一个比较大的波动都说人间四月天嘛明明其实春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其实是最舒服的一个时期

这个时候天气很好空气也很清新但有可能也是因为太想把这个时期过得非常的充实每一年都觉得我好像没有充分的珍惜和享受这段时间总是会觉得对自己有一点

失望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跟我相似的感受包括录播客这件事情其实我真的很想在每一期播客里面都把对我来讲最有价值最有用的东西全部的一股脑的塞在每一期播客里面

但可能真的就是这样就是你越想做好这件事情你越想要努力传一个大的你就越容易卡壳越容易怎么都不满意所以呢如果你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里面也有类似的感觉或者也有同样的阶段不要着急不要觉得只有自己是这样子

熬过这个阶段可能很多时候是用行动让自己滚动起来终会走到一个新的阶段里面那以上就是本期脑袋空空的全部内容我是希希你也可以在各种各样的平台找到我我们下期见

i could never teach myself to speakto say how much i feel

i do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