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a Duckworth认为故事是信息最粘性的形式,比统计数据更容易让人记住。她认为这是因为在书写语言出现之前,人们需要通过故事来传递信息。她还举了圣经的例子,人们更容易记住圣经中的故事,而不是十诫的具体内容。
Stephen Dubner同意故事通常比数据更容易记住,但也有一些例外,有些人更容易记住数据而非故事。他认为有些人更容易记住数据,因为他们倾向于将故事视为证据不足。他解释了故事之所以更容易记住,是因为在书写语言出现之前,人们需要通过故事来传递信息,长而复杂的宗教故事和神话故事通过口头传播,这解释了为什么故事更容易记住。他还提到,与直接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相比,用故事来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更有效,并举了几个例子来支持他的观点,例如可识别受害者效应、神经科学研究以及对农民使用拖拉机方式的影响研究。他认为故事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人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故事中,并根据自身的故事来选择相信哪一方。他还提到,阅读小说可以提高人们的同理心,因为人们会将自己代入故事中。他认为大多数优秀或令人难忘的故事都以人为中心,并以纪实摄影为例,说明优秀的纪实摄影作品通常以人为中心,因为拍摄人需要勇气和技巧。
Stephen Dubner认为由于故事的粘性强,因此需要谨慎对待故事,即使它们并非完全真实。人们容易将异常事件误认为是常态,这在新闻报道中很常见。在阅读新闻时,需要批判性地思考,不要将个例当作普遍现象。人们容易在数据中发现不存在的模式,这尤其体现在戏剧性的故事中。他以凯蒂·吉诺维斯的故事为例,说明故事可能会被夸大,并被用来代表某种现象,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在社会科学中,令人惊讶的发现越不靠谱,越可能不真实。为了使故事可信,应该尽可能多地包含数据。在讲述故事时,应该尽可能多地加入数据,并解释其他可能的成因。Twitter 的故事虽然简短有效,但省略的信息可能会使故事的有效性受到质疑。在现代社会,关于谁拥有故事讲述权的讨论很多。他认为,需要考虑故事的价值和合法性。他认为犹太教给世界带来了“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快乐结局”的理念。人们总是试图从故事中得出关于宇宙或人性的教训,并将其投射到未来的经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