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每年投入2亿多元,推动“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政策,针对经济弱势学生提供每月200元的生理用品补助。
许多女学生因尴尬或担心被标签化而不敢领取免费生理用品。部分学校发放方式不够隐蔽,导致学生感到不便或羞于领取。
台北市中山国中通过团购策略提高兑换率,卫生组长吴玉君统一帮学生兑换生理用品,并将多余用品回捐给学校,形成良性循环。该校兑换率超过90%。
台北市增加了三大超商兑换通路,结合库课云系统,允许家长代为兑换,并将补助对象扩大到国小五、六年级及高中职一年级女生,兑换率从17.9%提升至42.6%。
高雄和彰化结合学生的数位学生证,每月派送198元的兑换券,学生可持数位凭证到指定通路自行选购生理用品,提高了便利性和自主性。
花莲县花岗国中由护理师每三个月统一为30位女学生订购生理用品,根据学生需求调整订单,并以购物袋分装,学生放学后到健康中心领取。
月经贫穷指因经济困难无法负担足够生理用品或缺乏获取渠道,导致行动自由受限、身心健康受影响的社会问题。全球约5亿人正经历月经贫穷。
英国约10%的女学生无力负担生理用品,19%因成本选择不适合的产品。新西兰每12名学生中就有1人因月经贫穷而旷课。
政策仅规定校内设置一处生理用品取用处,未强制具体位置,导致许多学生不清楚领取方式或感到不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政策应拓展到更多公共场所,如运动场馆、交通工具厕所等,并与社政体系合作,增加生理用品的捐赠和补助,提升社会对月经平权的认识。
教育部每年投入2億多元,推動「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政策,針對經濟弱勢提供每月200元生理用品補助,也在高中職以下的校園定點提供免費生理用品,希望促進月經平權。
當女學生有生理用品的需求時,可以怎麼領取?同學們會尷尬嗎?每座校園的發放方式有何不同?在本集讀報,你將聽到《少年報導者》記者走入校園第一線,實地觀察到的政策推廣現況。
🗣 讀報人|邱紹雯
📍 讀報文章|教育部年花2億補助中小學生理用品,為什麼許多女同學「不敢領」? https://bit.ly/4h2ZY5c)
📮 許願池留言就有機會獲得好禮:https://forms.gle/t7cp5vBxwFZhs4B97) ✅ 訂閱《少年報導者》電子報:http://eepurl.com/idk8VH) 💰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bit.ly/3Hkt5Tk)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