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派西洋传教士做钦差是为了与欧洲教皇沟通关于中国礼仪禁令的问题。康熙原本希望通过多罗传达自己的意见,但多罗的行为激怒了康熙,导致康熙怀疑多罗无法准确传达他的意思。因此,康熙派遣传教士使团前往欧洲,直接与教皇沟通。
康熙派传教士到欧洲的主要目的是澄清中国礼仪的性质,并争取教皇对中国礼仪的认可。康熙希望通过传教士使团向教皇传达中国礼仪并非迷信崇拜,而是与天主教教义不冲突的习俗。
康熙对教皇的禁令感到愤怒是因为他认为教皇派来的主教延当并不了解中国文化,甚至不会讲中国话或认识中国字。康熙认为这些伪中国专家误导了西方对中国礼仪的看法,因此他要求所有在华主教接受北京的审核,并颁发传教许可。
康熙的红票是一种公开信,康熙通过西洋商人将其带到西方,目的是向教皇传达他对中国礼仪禁令的立场。红票的内容表明康熙派出的传教士使团没有回信,因此他需要通过红票来确认消息的真实性。
康熙威胁要禁止洋人传教是作为一种谈判手段,目的是迫使教皇妥协。康熙希望通过强硬的态度让教皇接受中国信徒可以从事祭孔祭祖等中国礼仪的条件。
雍正发布禁教令与他的个人喜好和政治斗争有关。雍正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且与传教士没有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此外,传教士曾参与九子夺嫡的政治斗争,导致雍正上台后暗示礼部发布禁教令。
传教士在康熙时期的主要贡献包括将西方科学如代数、天文、历法、医药等引入中国,同时将中国文化翻译成西方文字介绍到欧洲。他们还通过参与中国礼仪拉近与中国信徒的距离,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双向交流。
康熙对西方科学产生兴趣是因为他通过传教士接触到了西方的天文、历法、医药和代数等知识。康熙对这些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对传教士产生了信任,将他们归为内务府管理。
传教士在清朝政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顺治时期的利欲审判事件中,传教士汤若望被弹劾,但最终在康熙的暗示下翻案。此外,传教士在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的过程中为清朝争取了利益。
康熙将传教士视为奴才是因为清朝的主奴制度。传教士被归入内务府管理,康熙将他们视为自己豢养的奴才。这种关系使得传教士在满清权贵圈中非常活跃,并能够通过权贵关系解决问题。
欢迎来到「文化无限」,本期聊的是《康熙的红票》,欢迎收听!
主播:桃子
本书以红票作为叙事切入点,抽丝剥茧,围绕清初皇室特别是康熙帝与汤若望、南怀仁为代表的北京传教士群体之间的互动,抉出了一段中国与西洋深度接触的往事。
【猜你在找】
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进群】
文化无限听友群:Tanya_0523(微信)
【合作】
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欢迎订阅,我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