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191 《中国思想史》:宋代至近代的“理”

Vol.191 《中国思想史》:宋代至近代的“理”

2025/6/2
logo of podcast 文化无限

文化无限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懒残僧
Topics
懒残僧: 我认为《中国思想史》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从宋代到近代的儒教发展历程,特别是唐宋变革时期后,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儒家学者开始吸收佛道两家的学说以补充儒家的世界观。宋代统一了历代儒家典籍,试图正本清源。周敦颐的《太极图书》借鉴了道家的思想,而朱熹则将《太极图书》中的“无极而太极”作为理气论的关键。朱熹认为太极是气的出发状态,无极是气的运动规律,包含在宇宙生成之根中。宇宙的物质形态(气)与规律形态(理)结合,形成了我们所知的宇宙。张载认为气是宇宙的根源,因此被视为唯物主义者,而朱熹因认为理是根源而被视为唯心主义者。二程兄弟总结出“理”是道德主义的体现,并由此引出了一系列道德命题。过去人们认为天具有意志,会通过灾难来表达对皇帝的不满,但宋朝时期,人们开始认为天是一种自然或理性的法则,天理中包含善恶,天灾是客观现象。“天等于理”的用法借鉴自佛教华严宗,该宗派认为理是宇宙的法理性。新的宇宙观导致了新的理观,将天视为自然规律,使皇帝摆脱了天谴论的束缚。面对天灾,应采取人事补救措施,而非视为天谴。天从有意志性的存在转变为无意志的自然法理性法。王安石重视官僚的能力和智慧,而司马光更看重道德。王安石和司马光的不同体现了他们政治设想的差异,前者主张由官僚体系主导,后者主张由道德和宗族体系主导。王安石推崇《周礼》,旨在实现以皇帝为顶点的殖民统治,强调皇帝之下人人平等。他亲自主持对《周礼》、《诗经》、《书经》的注释工作,试图统一科举的经意。王安石认为科举应注重实际内容,而非华丽无用的诗词,并编写教科书统一学习内容。王安石的举措旨在将官僚与国家目标结合,并深入官僚的德性中,其形式在后世得到继承。王安石建立了科举制度并编写教科书,后人虽反对其内容,但沿用了科举体制,并用四书集注替换教科书。朱熹的社仓法实际上是王安石清苗法的翻版。朱熹认为王安石的清苗法方法好但路线不对,因此他的社仓法希望由乡绅来维持经营。朱熹希望通过乡绅来承担乡村责任,作为官府的补充,这与王安石的官僚路线不同,也与当今政策中基层组织由谁掌握有关。朱熹主张官府和豪户共同治理乡村,这与王安石的官府一元化统治策略不同,后者强化中央集权。王安石重视《周礼》,而旧党成员重视《春秋》,《春秋》宣扬上下尊卑的秩序,符合南宋地主与佃户之间的阶级分化。朱熹明白井田制已无法恢复,因此试图通过尊卑风化来稳固社会。

Deep Dive

Chapters
This chapter introduces 沟口雄三's "中国思想史", highlighting its accessibility despite covering complex topics in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The author's approach, aiming for broad understanding rather than deep academic analysis, is discussed. The book's focus on the evolution of Confucian thought from the Song Dynasty to the modern era is also mentioned.
  • Introduction to 沟口雄三's "中国思想史"
  • Focus on Confucian thought from Song to modern era
  • Written for broad audience, not just specialists
  • Emphasizes the transition from '天理' to '公理'

Shownotes Transcript

欢迎来到「文化无限」,本期聊的是《中国思想史》,欢迎收听!

主播:懒残僧

《中国思想史(宋代至近代)(精)》由作者沟口雄三两部通论性的思想史著作构成,《儒教史》从“儒教”的角度梳理从北宋王安石经朱熹、王阳明到李贽、戴震,一直到20世纪的大同观的思想中,儒家观念的发展脉络(从天理向公理的转换)和在社会政治层面的屈折展开。《中国的思想》则是面向普通读者的普及性读物,主要通过与日本同类概念的比较,探讨了天、理、自然、公等中国思想史中的核心概念的特质,并对这些概念从宋代到近代怎样完成了质的展开,分别做了重点考察。

【猜你在找】

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沟口雄三《中国思想史》

【进群】

文化无限听友群:Tanya_0523(微信)

【合作】

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欢迎订阅,我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