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但为什么还是觉得特别累、特别难?

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但为什么还是觉得特别累、特别难?

2025/4/20
logo of podcast 五分钟心理学

五分钟心理学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柠檬心理
Topics
柠檬心理:我观察到很多人都在努力,但却感到筋疲力尽,效率低下。他们努力的方向可能出了问题,导致事倍功半。例如,熬夜背单词却第二天全忘,加班做方案却得不到领导认可,强迫自己社交却身心俱疲。这些例子都说明,努力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努力的方式和方向。 首先,学习方面,很多人采用机械重复的死记硬背方法,这并不符合大脑的记忆规律。艾宾浩斯曲线早已证明,分散学习和回想测试才是高效的学习方法。与其死磕一本书,不如一天多次学习,每次学习后进行默写或复述,这样才能更好地巩固知识。 其次,工作方面,很多人陷入‘完美主义’的陷阱,为了追求完美而过度投入时间和精力,结果事与愿违。例如,反复修改PPT,却忽略了方案的核心内容,最终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这其实是焦虑的体现,是对失败的过度补偿。 最后,社交方面,强迫自己改变性格特质,例如让内向的人强行外向,也是一种无效的努力。性格有先天和后天因素,强求改变只会适得其反。 总而言之,‘努力’不等于‘有效’。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努力方向,才能避免陷入‘假努力’的陷阱,才能在努力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而不是痛苦。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有心事找柠檬心理用专业温暖你的世界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但为什么还是觉得特别累特别难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熬夜背单词第二天全忘了只能硬着头皮再来一遍疯狂加班做方案结果领导很不满意批评你方案的重点都错了逼自己去社交然后精疲力尽更不想出门

你心里可能有个声音在喊,我都这么拼了,为什么还是不行?就像跑步时腿上绑着纱带,别人轻松冲刺,你却走得气喘吁吁,是你还不够拼,做的还不够多吗?可能这并不是问题所在,而是你努力错了方向。我们的大脑天生喜欢固执,当我们认定一个方法应该有效,就会像打游戏关卡一样死磕到底,不撞南墙不回头。

但心理学家发现努力不等于有效真正的努力不是拼谁熬的夜更多而是看谁的方法更聪明就以上面的例子来说首先熬夜背单词很多人在背单词时是这样的打开单词书立下目标今天必须背完 50 个然后反复看书机械抄写结果第二天全忘了一边沮丧一边骂自己记性差然后继续重复问题在哪

其实大脑的记忆规律根本不是写得越多记得越牢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早就证明分散学习加回想测试才是王道就是说不要攒着一口气学你可以一天学多次当你感觉记住了试试盖住答案默写或者复述这样你才能记得更牢而不是用痛苦的方式做看似最努力的事情陷入假努力的陷阱再来说说加班做方案的事

很多人会陷入我必须完美的职场内耗比如小 A 每次做 PPT 都要改 20 遍因为他觉得字体不对齐等于不专业配色不够美等于能力差数据差 1%等于整个报告完蛋结果呢他划三天做的 PPT 老板只看前三页这种过度完美主义其实是焦虑的变形

害怕犯错拼命控制细节越控制越累最后根本坚持不下去这不是努力而是对失败恐惧的过度补偿最后寥寥逼自己变成社交达人的例子社恐人士最懂这种痛苦明明想宅家却硬着头皮参加聚会全程假笑附和回到家累到虚脱然后骂自己我怎么这么没用问题在哪心理学家发现性格特质中 50%是天生的

让一个内向的人强行外向就像让鱼学爬树不是鱼不够努力是它生来就该游泳啊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就可以发现有时候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努力的方向出了问题那自然得不到想要的结果不要被网上那些努力等于熬夜拼命等于成功的鸡汤洗脑你只看到了它们的逆袭结果没看到它们试错的过程

也可能现在的你很焦虑要用看起来很努力的方式证明自己麻痹自己所以才会固执地在一个方向上努力但是如果你在听到今天的内容时心想这不就是我吗那你就要停下来问一下自己我是不是被错误的努力模式困住了那种越努力越痛苦的感觉其实是你的大脑在提醒你

嘿,这条路可能有问题,不过没有关系,意识到问题本身就是改变的开始,希望你能跳出假努力的陷阱,找到新的正确的方向。如果你需要帮助,可以在绿泡泡搜索柠檬心理课堂,回复,咨询,让老师陪你一起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