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我们该如何克服倦怠:出国、换工作还是躺平?

我们该如何克服倦怠:出国、换工作还是躺平?

2024/8/12
logo of podcast 席地而坐

席地而坐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夏周
子依
里仁
Topics
夏周:我观察到离职博主现象的兴起,反映了当代年轻人普遍存在的职业倦怠和对未来的迷茫,以及他们对自由和闲散的渴望。 赵一静:频繁换工作的子依,可能是在探索最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子依:我频繁换工作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无法忍受国企中明显的权力关系和缺乏未来感,另一部分则是在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和职业方向。在老家工作缺乏归属感,大城市反而更有归属感,喜欢流动的环境。一线城市建筑行业虽然压力大,但工作尊严感更强;非一线城市反而更卷。法国青年人的生活状态比东亚人更松弛,这与社会福利和文化差异有关。我选择重返法国工作,是因为看到同龄的法国人生活都在进步,而自己却停滞不前。 里仁:我从互联网大厂到外企,最初是为了获得更多个人时间,但经济下行和公司变动导致工作和生活难以平衡。对升职加薪没有强烈意愿,只想拥有更多个人时间,但现实情况不允许。工作已经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难以掌控自己的生活。经济下行导致工作带来的满足感降低。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离职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如此火爆?

离职博主通过分享离职前后的状态对比,展示拥有更多闲散时间后所做的事情,这些内容吸引了大量关注。他们不仅通过自媒体赚取收入,有的甚至实现了财富自由,能够更自由地体验人生。这种现象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对职业倦怠的普遍感受和对未来迷茫的情绪。

子依为什么决定重返法国工作?

子依决定重返法国工作是因为她观察到留在法国的同学生活都在进步,而自己在国内保持不坠落的状态已经耗尽全力。她希望在还能离开的时候再勇敢一次,追求更自由和舒展的生活。

里仁从互联网大厂到外企的工作经历中,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里仁从互联网大厂到外企后,最大的变化是工作节奏的灵活性增加,可以居家办公,有更多个人时间。然而,随着经济下行,外企也不再是避难所,工作内容频繁变动,组织架构不稳定,导致她感到越来越力不从心。

子依在重庆和北京做建筑的体验有何不同?

子依在重庆做建筑时感受到更大的压力,因为重庆的土建行业已经扎根,竞争激烈。相比之下,在北京做建筑时,她感受到更强的尊严感,甲方和客户更加尊重她。

法国青年人的生活状态与社交媒体上的描绘有何不同?

法国青年人的生活状态比社交媒体上描绘的更加松弛。他们敢于反驳上级,工作与生活之间有明确的界限,社会福利体系也提供了更好的保障,使得他们能够更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里仁为什么感到倦怠?

里仁感到倦怠主要是因为工作内容频繁变动,组织架构不稳定,导致她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要求。同时,经济下行使得她担心失业,无法像以前那样洒脱地面对工作。

子依如何看待建筑行业的倦怠?

子依认为建筑行业的倦怠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倦怠。她感受到看不到希望的倦怠,身体的消耗带来了精神上的倦怠,但她依然能在某些时刻感受到建筑带来的快乐。

离职博主的松弛感是否真实?

离职博主的松弛感更多是一种表演,社交媒体上的松弛感讨论变成了一种流量密码。这种叙事背后弥漫着焦虑和不安,普通人很难从中获得真正的参考和借鉴。

如何克服职业倦怠?

克服职业倦怠的方法包括学会课题分离,减少对不满意同事关系的消耗,认识更多不同圈子的人,拓宽视野。同时,实际行动中的自救,如换工作或改变心态,也是有意义的。

Chapters
本部分围绕子依毕业四年换四份工作的经历展开,探讨了频繁换工作的动机,以及在大城市、老家和国外工作体验的差异。
  • 频繁换工作并非只为寻求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而是为了探索最感兴趣或最适合自己的事情。
  • 在大城市工作,虽然压力大,但尊严感更强。
  • 老家生活安稳,但归属感不强,环境相对凝固。
  • 国外生活节奏相对松弛,更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Shownotes Transcript

“离职博主”最近在社交媒体上非常的火爆,他们分享离职前后的状态对比,分享自己拥有更多闲散的时间后做的事情,而这些都是上班时没有精力和心力做的。他们也靠做离职博主接到了推广,赚到了更多的钱,有的甚至实现了财富自由,能更加自由肆意地体验人生。

其实这类自媒体博主的出现和当代年轻人的厌班情绪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是分不开的。职业倦怠好像已经成为了我们时代的精神危机。离职博主的出现恰好顺应了困在绩效社会中的普通人对自由和闲散的渴望,以及对拥有更多可能性的渴望。但就像有人调侃说“离职博主是 2024 年最拥挤的赛道”那样,辞职做离职博主对普通人有多少参考和借鉴意义也是不确定的。

大多数年轻人还是需要一份工作,而如果我们选择了工作,又该如何让自己在不被这个社会淘汰的同时,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减少工作对我们的规训与异化呢?今天我们也请到了一静的两位朋友,子依和里仁来聊一聊她们为对抗职业倦怠、保护内心所做的努力。

里仁在毕业后做了算法工程师,随后又在国内某互联网大厂和外企做产品经理,工作之余也会做调酒师、学架子鼓、写小说。子依原先在法国读建筑,回国工作的这段时间里,她分别待过北京、重庆,换了很多份工作,现在决定再次回到巴黎。

今天的聊天大致会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子依在法国读书和实习时的感受与体验,对法国当代青年人生活状态的观察,以及如今为什么决定重返法国工作的原因。第二部分里仁分享自己在大厂和外企工作的经历。这一部分我们会聊,当个体对升职加薪没有那么强烈的意愿,不想卷的时候,能否减少一些倦怠,以及如果我们足够的优秀和聪明,是否就能抵抗大环境对我们的影响。第三部分我们会聊聊各自为挣脱职业倦怠所做的努力。

PART1 润到法国,就可以解决职业倦怠吗?

3:43 从国企到外企,再到先锋事务所,频繁换工作的子依在想些什么?

6:08 子依分享在重庆、北京和法国做建筑的体验

7:55 子依觉得相比老家,在大城市做建筑的尊严感反而更强

9:28 法国青年人真实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真像社交媒体描绘的那样松弛吗?

13:29 子依重返法国的原因:当同龄的法国人的生活都在前进,而自己保持不坠落的状态都耗尽全力,所以想要在能离开时再勇敢一次。

PART2 经济下行时,再聪明,能力再强的人也无法摆脱倦怠

18:15 从互联网大厂再到外企,里仁是如何从游刃有余的状态渐渐变得力不从心的?

20:21 经济下行,涨薪神话破灭,看似工作灵活的外企也不再是避难所

24:34 当工作和生活无法分开:一静曾在湄公河上开了半个小时的会

26:22 经济下行期,鲜有行业能成为避难所,大家都处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中。

33:14 很多时候工作中的事务性消耗会让我们忽略了初心以及快乐的时刻。

35:44 让夏周感到倦怠的从来都不是内耗,而是系统外耗。

PART3 离职博主的松弛是一种表演

38:18 离职博主提供的自由叙事也是一种爽文。

41:28 倦怠的人是有理想的人?

48:43 如果我们无法克服倦怠,那谈论它的意义在哪呢?

49:15 没有一种体验是白费的。

【本期主播】

夏周:文学编辑,微博@夏懒腰

赵一静:纪录片行业打工人

【本期剪辑】

小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