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我是阅读前哨站的站长瓦基欢迎收听下一本《读什么》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门专门写给青少年的书叫做《成为更好的自己》那这本书呢它是探讨了很多青少年会经常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像是要怎么样去建立自信啊培养自己的专注力还有怎么样跟朋友和家人来更好的相处那无论你是身为父母你想要更了解孩子或是你希望能够帮助你的孩子
请不吝点赞 订阅 转发 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
当我跟瓦妹还是学生的时候啊放学回到家外套总是乱丢房间也不会主动打扫父母要求我们的事情就能拖则拖我父母在那段时间啊真的很头疼除了很严厉的责骂之外还有跟亲朋好友抱怨之外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导正我们两兄妹的坏习惯
那现在呢我最欣赏的正向心理学家刘轩轩哥他设计了一堂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线上课程叫做不败习惯养成术重点不是教小孩子自律而已而是教他们要怎么做才能够真正的改变帮助他们无痛养成好习惯甚至可以做到自动自发的程度
这堂课会从孩子为什么会有坏习惯到该如何用科学方法还有心理学带他们从小动作开始慢慢改变让好的习惯变成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并且轻松地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
我最喜欢的就是这堂课并不是那种什么讲了一堆理论你听过就忘了而是它有一套完整的步骤可以让你带着孩子一步步练习让他们可以一步步看到自己的进步上完课之后还可以马上应用到生活学校交朋友上面真的是超级实用如果你想要帮助你的孩子养成好习惯真心推荐你试试这堂课
购买课程的时候结账输入专属优惠码 WAKI200 还可以再折抵 200 元有兴趣的朋友欢迎前往节目资讯栏参考看看
那今天呢我就再次的邀请到这本书的作者刘轩 轩哥他已经写过很多本畅销书了然后也是我们节目的老朋友了那他也做了一档很受欢迎的 podcast 的节目叫做刘轩的 How to 人生学他会用轻松跟生活化的方式来跟大家分享很多正向心理学的一些知识帮大家改善自己的生活那轩哥现在也已经在线上了我先请他和大家打声招呼
哈喽 瓦基 你好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哈喽 轩哥 又听到熟悉的声音了我应该说我也听到熟悉的声音了是是是 那我想说先从你的近况跟我们分享一下好了跟大家一起 catch up 一下就是像我知道你的孩子好像正在美国读书嘛然后你跟老婆又要两地就是台湾美国两地跑这样子会不会有很大的挑战目前来适应吗
现在 so far 我觉得还在一个探索的阶段就是我究竟要飞回来多久因为太久的话其实我老婆也会不开心我们现在的方式例如像我目前在这里我是三月中我儿子过完生日之后我回来的
那对我来说就是在小孩过生日的时候我们在一起这是非常重要的然后我会 4 月 12 号呢我太太会带孩子他们回来因为他们刚好是 spring break 那我们在一起会 4 月 22 号我会带孩子回去纽约然后我老婆就会待在台湾
交换对交换交换所以我们会轮班的会有自己在台湾的时间那这个对我来说的话就是一个可以专心工作的时候的对于我老婆来说呢也是专心可以看朋友的时候所以这个就是一个蛮好的转换了其实
我自己个人是觉得这样子的生活方式也不错因为我们可以把生活跟工作就是哪一个部分比较加强我们可以有一个阶段性的几乎像是间歇式的这样子的年度规划的方式对还蛮好说的那两个小孩在美国他们读书应该是现在应该是接近高中或中学的这个时间嘛他们还适应那边的生活吗
可以说是非常适应他们适应的程度是已经超乎了我跟我老婆的预期那他们两个现在女儿是在九年级所以在美国的话算是高一然后儿子在七年级他们过去的时候是个别是八年级跟六年级
那两个人的时候做了英文的鉴定考试然后发现他们不需要 ESL 那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就少需要修很多的课不过也稍微比较挑战一点因为他们之前在台湾都上的是公立的就是国小国中所以
他们所有的英文都是透过可能家里面讲或者是我们有请家教还有线上教育还有课后的一些补习班几乎像是安亲班这样子所以整个有一点点杂不过我们一直觉得如果把他们丢到一个纯英语环境的话他们可能在很多的课文上面有些学校的这些专门的术语他们可能会不熟悉
没想到他们过去到那边真的可以说是直接无缝接轨而且两个人虽然一开始好像有点 struggle 但到了第二个学期两个人都开始拿 straight A 就是说几乎几乎都是全 A
然后现在我女儿她目前现在就读的包括 Honors English 包括 Honors Biology 然后还有 Research Methods 就是叫做科学研究方法
那这个是我鼓励他去学的因为我说他就有点像是学另外一个外语一样所以你要学那个科学的语言怎么去设计实验怎么去阅读这些学术期刊这是一套就是专门的一个方法然后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很大的门槛你看到这个东西你会觉得我看不懂
但那其实有一个逻辑在里面如果你懂了这个逻辑之后的话那你以后就这一大部分的知识对你就不陌生了所以他虽然现在念的是真的可以说是呲牙咧嘴的是有一点困难是蛮挑战的他们也要自己设计自己各种的实验像他现在的实验究竟是什么反正是一个果蝇
然后你给他没的时候的一个什么什么东西非常非常非常专业然后你要去参考很多人的期刊我自己看我都说天哪我在研究所都没有学到这样子的东西哇我说你现在已经学到了你明年要不要继续 up to youup to you 因为你已经会了这个语言以后对你来说学术期刊不是问题所以你可以 drop 我说完全没有问题爸爸只是鼓励你去上这一年
对男人好像还对这个蛮感兴趣的所以就让他自己决定他们的适应程度有没有快到就是超乎你的想象因为我觉得很多爸妈可能会想要保护一点或者说保守一点不要让他们这么样的自由或这么样的多选择之类的你有没有觉得他们的适应能力其实比你想象的还要快我自己觉得最 surprise 的就是我女儿之前在台湾是一个对
中等的学生定多中上吧他也不是班上的学霸你想的学霸绝对不会想到他了但是他在现在美国的环境里面而且我们的学区还算是蛮有挑战性的他被视为是一个相当会念书的学生哦
那这个我觉得有一部分归功于他在台湾已经被训练出了某一种耐力跟基础对那所以他他做功课非常快的其他的同学在美国长大的他们说哎呦要做凌晨一点天哪凌晨一点我说不管怎么样睡眠是最重要的所以最晚最晚的 11 点给我要睡觉
那他都可以他 so far so good 他明年呢现在已经被所有的老师推荐是 all honors 就是全部都是进阶班然后甚至还有一个 AP
那我跟我太太还有还有爸妈我们四个人都跟我女儿说 You don't have to do this 真的你不需要让自己那么辛苦因为全部都 honors 的话你的功课会变得非常重而且这个难度会大幅提升我说 think about it 真的对你真的不需要然后她说我知道可是我还是想这么做哇哇
但是好像相反方向的年轻叛逆就是说我现在是要往好学生去叛逆我的天哪不过我知道了就是在那个学校文化里面其实大家也都是有升学压力希望就是未来可以进一个什么长春藤啊或怎么就有很多学生都把志向放在那边
我觉得他认为他自己还有一点这个可能性 so 我就祝福他了希望他不要把自己弄搞得太累 okok 对他应该是很有很有把握了好好祝福 ok 我觉得啦其实
现在大部分的父母亲我相信都只是希望孩子能够开心能够快乐能够健康那在美国的话就在台湾也是一样我碰到很多父母亲就最担心的就是孩子们会不会太黏在 3C 上面一幕时间太多或者是我常常会听到的社群网络上会很容易把人吸住甚至很多的
学生之间的恩怨甚至霸凌都会发生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在那些隐藏的账号秘密的账号之中所以最近也看了 Netflix 的影集 Adolescence 混沌少年时我刚看完好赞给你什么感觉
你还没有小孩你觉得对我觉得那一种痛因为我觉得我最喜欢应该是第四集吧就是我不知道能不能爆雷很多人还没看我很想要推荐大家去看各位怕爆雷的话可以先把静音一下不过其实坦白说我觉得这部戏是那种少数的即便你知道发生什么事而你在第一集就已经知道结局了
你就已经很清楚发生什么事了所以这个 show 的 producer 说这不是一个 who done it 不是说是究竟谁做的而是 why done it 就为什么这个人会做这件事那就透过四个不同的视角去分析这件事所以我并不觉得爆雷会递减他本身所看所给你的震撼对不过我很好奇就是你自己看的时候你觉得第四集
我觉得为什么很震撼是说他养成这些孩子的过程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的嘛也是给他他想要的那也是支持他做他想要的甚至帮他买电脑怎么样的没有太过度的干预甚至也用他认为好的管教方式去带他两个孩子
可是为什么会一夕之间有这么大的差别对那这个可能是父母始料未及的但它究竟还是发生了对所以我觉得他那一段或者说那样子的一个过程让我会更
更有感慨的就是说到底在我们看不到或是我们不知道的这个环境之下特别是网络或者说你说社群媒体的影响同侪之间的影响到底对一个人造成了多大的这个你说是伤害也好说是影响也罢
就是他的那个东西是可能我们真的很难去触及到那是不是我们有办法透过一些例如说平常的相处或者说怎么样的沟通方式让这一些迹象可能早一点浮现呢还是说我们能够早一点去用不同的观点去影响到他们
但我觉得这可能是比较后话因为毕竟他可能事情发生还是发生了对所以我觉得看到那种无法挽回的那种懊悔实在是就会让人家很痛心这样子
尤其让我背脊发凉的是因为我儿子也一样 13 岁就跟居住的宗教一样身为一个 13 岁男孩的父亲而且现在大家也都是手机行影不离我儿子也常常会待在自己房间里面虽然他大部分的时候
房间门是常开的也不是我们特别要求就是他房间门常开的不过他现在还是就习惯这样子他也很喜欢跟我们相处也常常跟我们聊天我觉得这些都是好事最担心的也是我相信很多父母亲的噩梦就是说孩子已经不再跟他们沟通他们已经不知道孩子们心里在想什么
而同一个时间这个就让我想到这个 Jonathan Haidt 最近出的或者去年他出的一本畅销书那今年在台湾问世也非常畅销叫做失落的失控的焦虑时代是对 The Anxious Generation 那在那本书里我有在我自己的节目上导读我觉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本书因为作者他提出了一个文章
我们讲说一个一个完美风暴的交叉就是在 1990 年代
家长们普遍开始传言说外面的世界非常的危险有很多人会绑架孩子啊这等等的所以就不让孩子出去但同一个时间呢很多的科技先是从可能电玩然后再来电脑然后再拨接然后再接上网络然后一下子宽屏出现
然后一下子就可以让很多孩子同一个时间在这种 massive online playing games 这时候孩子没有任何的理由要出门了而这两件事情混合在一起反而让青少年少了他们应该要长大的过程我觉得这个是一个非常中心的一个思想就是说一个孩子需要什么来长大
他需要什么样的元素来成为一个正常的大人我们这么说因为孩子是什么孩子就是一个他还没有被社会化的一个小大人就是他的脑细胞所有的神经元都已经存在了他只是该有的一些连接还没有所以你是可以塑形他的
那在那一段时间当他大脑还没有具备比如说可能完整的什么可能规划事情的功能啊或者抗拒诱惑的功能啊在这时候如果你让他不跟其他的孩子在外面真实的世界里面去相处透过那些打打闹闹群体的活动
去真正开始理解说我们如何跟别人相处我们如何碰到这个困难碰到冲突的时候我们怎么去化解所有这些事情我们怎么跟大人相处而我们只是透过一个荧幕又匿名这个时候又没有办法判断没有判断力然后又受到一些非常偏激的片面的像 TikTok 这样子的非常片面的没有故事性的
一些 information 的轰炸的时候那我们孩子的他们的 psychology 就是他们的心理会变成什么样子我觉得这个是
这是这本书里面所提到非常重要的一个提醒我不知道所有看这本书的人有没有看到这一点但这个也是 Johnson Hyde 后来我听到跟这个作者很多很多的 podcast 访问里面他一再而再所提到的这个并不只是一个 3C 的问题这是一个 3C 加上整体的我们教育文化跟环境
甚至好像连他连父母啊连企业连政府的一些这个该怎么样做或怎么样调整的方法他都有写在里面而且现在也真是开始奏效了现在美国已经有越来越多州开始立法有
有叫做 bell to bell 就是在学校不准使用手机就是从开学的零开始就你的手机就要关掉然后直到放学你才可以打开来已经越来越多州包括我现在住的纽约州也正在立法之中这个州长是非常强力的在推这个政策那我自己也觉得很好这是非常必要的的确很乐见这样的发展 ok
那我把这个我们话题稍微拉回来一下我想说这本书我很好奇就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本书是在比较多年前出版的那时候的轩哥在因为那时候我记得你的小孩还没有到现在这么大嘛你那时候为什么会想要写这样一本给青少年看的心理学书籍那个背景是什么
那背景刚好我有就我同时我收到了两个挑战一个挑战是我在想我有没有办法可以做一个科普式的一个教育来教心理学给青少年也不是说青少年其实他们还是孩子我那时候在想他们差不多九岁九岁十岁左右
让他们可以听得懂然后可以应用在他们自己生活里面甚至可以改变他们的一些想法或者先把一些概念的种子放到他们脑袋里面这是第一个挑战第二个挑战就是我看到我的孩子
他们在课业跟在学校跟在朋友相处甚至在学校的文化里面所感受到有些时候的不公平啊或者他们回家会跟我讲的一些事情啊那我会想要跟他们说些什么那很多年前其实我父亲他就在我在时代文成高中的时候我所碰到的问题他就给我写了很多
那是用他那个时候的文书的方法把它写成类似像家书一样这里面就不是什么就是那种人生大道理但它不是心理学那我觉得我既然专长在心理学我就想把我所学的心理学的东西分章节来跟他们分享于是就诞生了这本书
因为我在看的时候我就想说这个是不是轩哥写给孩子的一个给自己孩子的一个教导然后他就很适合让很多很多父母其实也很适合看这本书对不对对对其实我真的就是写给自己的孩子而且我是没写完一篇我就会带到他们房间我说今天爸爸写完一篇然后那给你们听好酷哦 Yeah
所以这本书里面就比较多的一些互动就包括说我们来做一个小的性格测验我问你几个问题你会选什么这样他们特别喜欢这些我还会写一个像后来我们有把它做成线上课程我都会写脚本在前面有一段像广播剧一样那种广播剧我把它写的比较幽默一些就在家里面可能会发生的事情然后
我的小孩就觉得那些是他们最喜欢的所以后来当我在录这个课程的时候我就直接把他们拉到录音室里面我们全家一起演这个广播剧太生动了吧真的很好玩很好玩的经验
那我在想说我们来跟听众朋友们来分享一些这本书里面我觉得很有趣的几个点好了就是我看到轩哥有提到一个是说怎么样去帮孩子去建立这个自信心因为可能很多孩子如果缺乏自信的话父母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或者说心理学的概念里面有什么方法可以帮他们去建立好这个自信呢简单来说你就要给他们 real challenge 真正的挑战
一个真正的挑战而这个真正挑战也不是说第一它也不要让他们感觉到你是刻意给他们去设一个挑战去看去测试他们有没有办法达到你的期待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重点
然后呢第二是他一定要很生活化所以这孩子会觉得我做这件事情他可以帮助我在生活里面也是例如如果是小小孩的话你叫他去问店员
跟他要纸巾。对,或者说,哦,刚才我可能去这个买个汉堡,是,你可不可以再给我一些番茄酱。从这种很简单的东西来开始,那孩子可能真的会觉得,呜呜呜,很害怕。但当他真的这么做,他拿到了番茄酱。
这个他也知道不是任何你帮助他的事情而这个发生在真实的生活里面他会觉得非常有成就感这时候你也给他一些肯定你说哇你很棒 job well done 你真的可以做一些事情你也可以帮助这个家里
所以我自己是很强调就是生活教育了因为我们不用刻意去设计一个什么障碍塞然后让孩子去突破我觉得这个太刻意了而且孩子也可以感受到这种刻意尤其当他们成为青少年的时候他们说你干嘛那么烦啊其实什么东西都要好像烧一个火圈叫我去跳的那种感觉那
但是真实生活里面对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那再回到 Johnathan Hyde 的那本书因为真的是记忆犹新在我的脑袋里面他也是这么说因为现在孩子他们往往就在家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是在网络上面发生对不对你要吃什么东西你按一个键你要叫一个车你按一个键
很多原本我们可能要在真实生活里面去面对人或者在环境里面会碰到各种变数的事情这个已经不再存在了它已经变得非常自动化了对那在这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已经变得越来越疏远而孩子现在如果你真的看说 Gen Z 的话 Z 世代他们最怕的是什么
打电话嗯跟人说话对他们碰到打电话他们需要跟另外一个人说话他会紧张的不得了然后就说对于像我是 Gen X 来说我这什么 You know 好紧张的但是他们真的是一个很大很大的这个心理门槛哦
但是你在未来的工作里面你会不会需要常常会跟说不定地球另一端的人要用语言沟通当然甚至可能戴上一个 VR goggle 要跟他要有眼神的交流并不是一切全部都是透过键盘所发生的所以你要孩子建立自信的话你一定要给他一些在真实生活里面发生的事情的锻炼的训练然后让他
加强自己的自我效能感就是 self-efficacy 这是一个心理学的术语 Albert Bandura 他在 1960 年代的时候所发现或者说他所定义的意思呢就是你是否觉得你有能力来克服你在生活中会碰到的各种困难那如果一个孩子只觉得他只能够做这些事情
那么他的世界可能就只有这么大但如果这孩子觉得说我已经可以独立我可以自己去 take care 我自己
甚至还可以 take care 家里甚至还可以到了十几岁的时候还可以自己上网去搜寻还可以帮家里面来规划这个我们家庭的旅游啊或者一些就是一些这样子的事的时候他自己感觉自己长大了而这个自我效能感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对
对他的信心是非常有帮助的嗯了解那就是我们如果给他这些可能是跟人直接沟通啊直接去交涉的这一些挑战的时候我在想会不会有些孩子他可能会遇到一些可能是社交的一些焦虑的情况例如说可能跟朋友可能被拒绝啊被谁拒绝被谁否定之类的他遇到这种状况可能内心会比较焦躁一点点
那我不晓得如果遇到这样的状况父母该怎么样去引导他去度过这样的状况或者说怎么样去处理跟面对这样的状况孩子他就 by virtue being a child 就是说孩子自己的本性一定先是从一个自己的本位思考开始
然后逐渐的到了青少年甚至到青少年比较后期的时候才真正能够习惯去换位思考换位思考这件事情不是说孩子没有但他自己的能力是稍微比较弱一点点的
那我们成人就应该如果我们正常的被社会化的话我们应该是能够去尽量去判断说对方其实他真的要的是什么或者他自己的处境是什么我是否能够同理对方
那在同理之中我了解他也许他这么跟我说虽然我感觉好像是被拒绝但是我可以了解他有他自己的原因那我不会把这件事情视为是我自己的不好 I won't take it personally 但很多孩子他的自然反应是他会觉得这是对他自己个人的一个否定那这个
当然这个稍微扯到这本书之外的一个范围了但如果我们看说很多的孩子如果他们小时候是遭遇到一些霸凌甚或是一些侵犯的时候一些 abuse 的时候他们其实很多时候会觉得是自己的错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他们没有办法去分辨出这个人对他的这些事情
是完全是另外一个人不好那这个也很多的部分也是来自于一种本位思考因为他什么东西都会回到自己的身上所以他会觉得一定是我的什么虽然他不知道那是什么但是我的什么造成了这件事情那当然加害者
可能也会运用这样子的一个心理弱点会说其实就是你啊你看你自己这样子啊你把这个照片然后随便放到网上这些当然就是二次伤害三次伤害就是加深这个的扭曲的事实那所以我们讲说如果今天孩子他在社交的活动里面他很容易把事情都想说这个人对我一定是对我有什么恶意
你常常会听到孩子说这个人他故意的对这件事情他故意的像我小孩以前小时候我儿子才大概五六岁的时候他有一次反正他打开一个雨伞然后那个雨伞可能之前他可能倒着放然后里面就有一些水所以他打开了雨伞的时候反而水就掉下来然后这时候我们大家大人看到了就笑出来因为他打开雨伞然后那个水他
哇 人超生气的 暴怒因为
他觉得好像是有人刻意的捉弄他我说你是不是故意的我说为什么偏偏是这样子然后再加上我们笑他我们那个时候笑他是因为我们觉得这件事情很可爱很滑稽但他就会 take personally 这是很多孩子都会有的自然反应那在这时候一个父母亲应该怎么做呢
我先讲说不应该怎么做好了好因为父母亲不应该说这你要是你有什么这个暴怒的这个是怎么样啊这个反正就这也不是故意的然后就开始骂他对开始去骂他不应该有这样子的情绪反应那你觉得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当他感受到的世界是好像世界在捉弄他给他一个恶作剧
然后当他有情绪的这个发泄的时候竟然又被打回来那你认为这个孩子他未来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个性就对他的个性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对不对
那这个时候父母亲反而应该要尽量的就平和的就说这个雨伞你觉得它为什么里面可能会有水我们是在外面这个地方把它拿起来的昨天晚上下大雨你觉得它为什么会有水
我们直接这样子问他让他用理性去判断这时候他可能理解这里面可能会有水有没有可能他就是这个水不小心跑进去了其实没有任何其他的人碰过这个伞我们旁边是不是有任何人碰过这个伞没有没有啊很可能就是这里面积了很多水然后你刚好打开来的时候就掉下来那
我们会觉得这个可能好笑就好像你看一个卡通里面我们看到你去什么 box bunny 和 looney tunes 里面对不对有一些这种非常 slapstick 的这个每次那个跑路 roadrunner 跟 coyotecoyote 都会被什么碾过啊或什么然后我们觉得这件事情很好笑这纯粹只是因为我们觉得这件事情是一个好笑的事但我们没有在想你
先去解决一个然后再去解决第二个然后用尽量是平和的语言不是否定他的语言然后我们也正视他的语言说我知道你可能现在你身上淋湿了你会觉得很不高兴
那我了解我了解这一点来我们赶快来让你擦干你也不要着凉了这件事情 sorry that this happened to you 我们可能这样子说就是我会说 sorry that this happened to you 就是我很遗憾这件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但是我不用道歉因为这个跟我没关对我不用道歉
那 I'm sorry you feel this way 这个是我们常常在英文里面我们会说的我很遗憾或者我很抱歉看到你如此的不高兴但是不是我造成的所以我不要为这件事情道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界限
我们也要趁孩子早的时候教他这个界限让他以后不会觉得什么事情发生的时候他都忙着要道歉然后觉得这件事情是他的错你知道其实很多台湾父母亲事情一发生的时候二话不说不分清红皂白就叫自己的小孩先道歉有不少家长其实会这样子其实到现在还是因为他们就是我觉得我们的
我们的文化在某种方面礼仪廉耻嘛,对不对?总是以退为进,我们今天我们让对方,那这种礼让分享这些可能都被视为是美德,但当孩子自己的大脑发展还没有办法完全消化这种概念,而你透过一个形式化去逼迫他的时候,适得其反。
我是这么认为对所以在这本书里面我当然谈到很多我就用比较温和的方式去讲了我们今天既然你谈到这个的话就让我想到这件事对
的确是让他们要了解那一个界限在哪里否则他如果分不清楚也可能以后例如说很可能再被人家用这种情绪性的或是这种变成很自责的方式去有点像勒索你或者说去控制你的行为这样子反而会是一个长期来说不太好的一个发展听起来是这样子
情乐的话也是需要被情乐的人接受这个情乐它才构成情乐那会被情乐也表示你自己的情感或者情绪界限没有完全抓好那任何一个极端其实都不好没有界限的话就很容易被情乐你很容易被利用
过度界限的话那就变得很自大什么事情都觉得跟你自己没有关系逃避责任那这个也不好我们应该要让孩子透过真实在世界里面做一件事情看到一个后果跟一个人相处碰到一个后果而在这里我们作为父母亲的我们可以用一个比较心理学的或者我们可能自己看了这本书之后我们知道说 OK 这个界限应该要在哪里
在引导式的跟孩子对话让他抒发他的情绪听听他这样说然后再跟他一起去回顾去分析而从中让他更理解自己的界限应该设在哪里而哪些事情是他 accountable 是他的责任该道歉的时候道歉但哪些事情不是他的责任他不需要道歉 OKOK
那我再 echo 一下刚刚轩哥有提到那一本失控的焦虑世代里面我记得也都有提到像现在的孩子可能都会面临一个状况就是他的专注力可能没办法那么集中因为我们可能接收到很多碎片化的资讯变成我们
随时随地都被这些资讯轰炸都在想一些很多很多零战的事情那你觉得在心理学角度来说要怎么样去带着孩子去培养他们的专注力有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跟现在这种 3C 轰炸的状况再去做一个更好的我们能说抗衡吗还是我能说用一个方式去找回那一个我们人类真的很需要的一个专注的能力
专注力我觉得我们先不谈训练好了不过我觉得可以对专注力有帮助的有两件事情一个就是在
一个无限复杂但又没有直接的 pattern 可言的一个环境里面去找出一些趣味那其实这个就是观察大自然因为大自然就是一个无限复杂从来不会重复
上次是什么时候你跟着孩子可能躺在草皮上看着天上的云然后去讲说那个朵云长得像什么样子你看它现在突然又改变了变成什么样子或者看着一堆树在那里风中摇摆你听着那个声音你说那声音听起来像什么你又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
就是在这种无限复杂度之中其实包含了很多很多的讯息而这个讯息是在一个浅显意见而每一个比如像 YouTube video 的缩图都一定要给你超级粗黑加上黑框的那种超耸动的标题每个东西都是要一个喊着哇人的惊吓的表情当什么东西都是重口味给你
的时候我们孩子的 attention 已经被训练成为如果不是重口味我就马上转胎嗯对但大自然它是一个淡口味但它也可以是非常重口味的你去想想如果今天我们露营的时候碰到一个暴风雨对哦你要孩子紧张你要他害怕让他体验到这个他就知道什么东西 real
这个比任何一个恐怖片还要来得更 real 但是这件事会让他尊敬大自然
而我们不管怎么样我们是地球的一部分对不对对我们不只是存在 cyberspace 但很多孩子是觉得说他唯一对他重要的事情就是在网络上面发生的事情我们必须要把他们从这个里面拉出来把这个 attention 转回到外面的世界里这个是一件事 OK 第二件事我觉得就是让孩子能够完整的 follow 一个故事年轻一点的话
看一个迪士尼影片看一个皮克斯影片他有一个主角在一个某一种系统里面发生了一些转折碰到了挫折看到他怎么样去克服这些挫折从中他又有了什么样的成长
这件事情让我们有一个叫做 theory of mind 我们可以进入到这个主角他的思想里面而从他如何去克服他的问题而从他的成长之中我们跟着他一起学习成长这个其实需要 attention 的而这个就是 TikTok 里面的 15 秒一个一分钟的影片里面没有办法给你的
对原来我看到很多人他们可能就把一部电影缩成一分钟对以前我们还有古阿末说是把它缩成八分钟十五分钟不是一分钟一分钟就给你讲完了这已经是剧透浓缩到不行但是你看在这种状况之下一个孩子有什么办法可以真正理解一个人是怎么改变的你要他的心智怎么样承受
如果他一直不断的看到就是一个梗一个梗一个梗他会变得很会想梗
然后他会觉得很多东西都是好笑的我要怎么去捉弄各式各样的恶作剧的方式然后各式各样奇怪的什么社会实验的方式但是他没有办法去 follow 这个 story 那我们已经看到很多这个迹象像美国很多高中生毕业的他们没有办法完整的看完一部电影或者他们没有办法更不用说一本书了一本小说对根本坐不下来对根本坐不下来嗯
所以你的节目你在 promote 阅读非常宝贵孩子们应该要阅读而且也可以鼓励他们去阅读他们所喜欢的长篇的小说让他们真的可以去 follow 可以去想象可以进入到主角的脑袋里面这个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attention 的一种训练
等于是说我们可能可以试着带着他们或者说透过一些活动一起做一些活动参与这种比较长时间的可以专注在某一个有脉络的故事性的事情上面去养成这种可以专注的这样的一个习惯这样子我们说一起了露营是一起没错但如果说看书的话那可能我们一起去全家去个图书馆
但大家把 3C 都关起来放到书包里面对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我们挑选一本书我们就在那边读对让他没有任何其他可能分心的机会我觉得这样子比较好他就让他自己来了嗯
然后我看到轩哥最近除了就是像我们刚刚谈的这本书是比较以心理学的角度去讲怎么样让孩子我觉得是从内心养成一个有点像从小大人渐渐变成一个成熟大人的过程嘛那我看到轩哥最近也在做一个很有趣的一个新的线上课程叫做不败习惯养成书这个是谈怎么样来帮孩子去养成好习惯的一个内容
那我很好奇的是说那这个课程的内容它是也是透过心理学的方式来去告诉我们怎么样去养成好习惯吗 Yes 完全是透过心理学的方式所以它是很理智的
但我尽量让他可以来解决学生甚至大人其实我这堂课我做的时候我是试图抓到那个中间点了就是让可能五六年级然后甚至以上然后进而到大人其实看了都有所收获所以有些东西我会真的是讲到概念但是如果你跳过那个概念的话你还是有试做的机会
了解那所以这个课程是适合亲子共学吗就是这个其实是不受年龄限制的对象是不是 yes 我是希望亲子共学 ok 因为有很多时候我们在做后来我有那个不败学习力嘛有一些机会可以接触到一些一些学校的学生啊跟他们私下来聊的时候我问他们我说
你们觉得希望能够改变的或者希望你们家人可以改变的是什么你知道他们怎么回答吗 number one response 嗯哼
希望大家都少用一点手机连爸妈也是对不对希望爸妈少用一点尤其爸妈这些是孩子中学生的孩子跟我讲他们希望自己的父母亲少用一点手机然后再来他们自己也承认他们也希望自己少用一点手机奇妙吧对双向的所以我们
很有自知之明包括我们孩子大家都会这么认为就很多的大人很多家长也是这么觉得我希望孩子不要一直黏在手机上面那你会不会希望你自己少用你的手机对也是那如果这样的话 OK 好那这条课还蛮适合你们两个一起看的因为我们我们要了解改变行为不是靠意志力
这是第一个观念这也是最多人会搞错的观念而因为觉得改变习惯要靠意志力所以我们改不了习惯就表示意志力不足
然后有一些人会觉得说你已经一次再次的都已经跟我 promise 你会改变你的习惯你还是照常这个表示你不尊重我甚至你不爱我那就是大错特错我觉得很多亲子之间的误会也是从这边来这是一个行为设计的问题这也往往是情绪的问题
而我在这个课里面的解方就是我把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些都是科学实证的概念结合在一起一个就是设计思维 Design ThinkingDesign Thinking 是什么呢就是我看到一个问题我去找到它的主要的这个症界点可以在哪里设计出一个假设的流程设计好这个 process 之后我去测验它
然后出来的这个结果是怎么样我再把它 feedback 回馈到这个实验的设计里面然后让这个设计变得越来越优化所以它是一套用蛮科学的一个思维再加上现在我们对于行为设计里面算是现在最通俗易解但是也是很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了解习惯循环 the habit loop
Habit loop 主要就是提示然后惯性行为然后有奖励所以我们几乎所有的习惯动作都可以让这样子的一个结构来理解所以我们把这两个概念揉合在一起我们就可以来拆解我们身边的无论是想要培养的好习惯或者想要戒掉的坏习惯他可以怎么去理解然后我们可以从哪一个节点下手
想办法去改变他的设计了解那我在想说其实习惯有很多类型例如说可能是少用手机的习惯或者是要阅读的习惯早睡啊运动的习惯这么多习惯里面我想说可不可以用例如说刚刚我们讲的这个戒除手机或少用手机这一个习惯来举例然后搭配宣哥刚刚讲的这个 loop 在课程里面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如果用这个来举例的话他可以怎么样去设计来怎么样来做
我手机就是一个大魔王了因为手机它建立在我们一整个 attention economy 就是我们的这个专注力我们专注力是可以变现的对因为专注力就可以卖广告就可以推销东西就主要是一个广告的 model 然后像 TikTok 它可以让你黏在上面越久它就可以从它的商模里面它就可以跟广告商给就是要索取更多的费用对所以
无论是对于 YouTube 对于 TikTok 所有这些 FB IG 这些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了那他们的商幕里面就是希望你花很多的时间在这边那你去想你把你每一天最宝贵的精神跟专注力全部都去你就把它投入这个这个平台
那你就赋予这个平台价值那所以一只手机它里面装满了有大量的资本主义投资进去研发的机制来让你
欲罢不能我们可以这样说所以手机真的是一个大魔王为什么大家借不了手机就是因为它有所有的机制已经在里面就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那些小红点会出现在我们这边的我们这里有个小红点表示我有个信息我要把它点开来那这个看不同人的个性有些人就一看到小红点就一定把它点开来
有一些人是已经再多忍不愁了就是我们那个小红点已经多到像是我这边可能在某些 app 已经多到
那我都五位数了五位数 9999 那在这时候呢其实我为什么会视而不见其实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根本现在啦我现在在我的手机上面我就直接设一个设一个模式我这个模式一起动所有的红点全部消失 OK 我不需要这个
我不需要这个杂讯来告诉我说我就要去 pay attention 因为我要我有时间我已经计划好这个时间我要回 email 的时候我再去回 emailOK 我不要随时被他插播
因为这样子他就他说的算他抢了我的 attention 对不要我要把这个主导权能够夺回来我每天设一段时间是我回 email 的时候我每天设一段时间是我看 Facebook 的时候对在这个之前你告诉我说有多少红点 I don't care 对说实在的 I don't care 对不对家人需要找我的话就直接打电话给我人需要找我的话就打电话给我
那这一个非常简单的举动就已经可以把这很多的这个 power 就可以拿走还有另外一个这稍微比较极端一点不过据说真的有这么做的人是非常有效的就是你可以在你的手机的设定里面把颜色全部关掉
变成单色黑白是不是对把你的荧幕变成是就是黑白的据说真的敢这么做了或者能够忍受这么做的朋友就发现手机突然一下子对他失去了一半以上的吸引力
各位不妨试试看今天其实你可以在 setting 里面好像是在 accessibility 大部分其实是在一个就是因为他给一些比如说有视觉有视障的朋友对你可以把这整个荧幕给变成视觉 monochrome 对对对不过这个是蛮真的蛮极端的我觉得没有人会只可以忍受就是一直在看一个黑白的荧幕但这个也告诉我们其实我们的习惯是很容易 hack 的
是很容易透过一些聪明的设计去抵抗一些既有的设计了解
所以刚刚那一个说法就是有点像你去改变你接触到的这个手机的环境就是你看到它的这个环境或看到它的界面你去调整去改变它的一些里面的小元素你就会反向回来就会影响到你这个使用它的习惯嘛所以你的意思是说其实在课程里面可能是透过很多很多小节点的这样子的去调整
把这个环境渐渐的改变那我就不太需要再靠意志力叫我说不要用不要用而是我自然而然的就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是有点像这样子逆向过来的一个方式对不对 YesExactly 像这个就是在我们的习惯循环里面发生在提示的这个环节
因为小红点就是提示任何的铃声就是提示所以当你把这些东西关掉的时候提示不见那你的惯性行为就是打开手机然后开始滑那一旦开始滑的时候呢又会有新的提示跑出来
而你的大脑又会被 cue 说说诶 这边又有一个东西我需要回或者说这边又有一个影片我想要看对当你就很快的忘记了你当初其实只是要回答这个这个讯息对一下子可能半个小时过去了你已经看到不知道多少个影片你完全没有意识到
那这种进入无脑的一个无限循环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子的经验包括我自己在内那你就先把那个提示把它移除掉的时候很多东西就自然的就会解决了 OK 对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当然我们也可以从行为上面怎么去设一些增加它的摩擦力等等或者把这个奖励怎么可以去转换成为另外一种形式 OK
都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方式的 OK 那我再来问一个玄哥一个问题就是说像很多人可能开始想要养成习惯或者是戒断某个习惯的时候他可能在一开始很有热情三分钟热度开始想要做可是他后来可能就失去动力觉得说我一天不做两天不做好像也还好然后就
这个动力就消失了这个热情就消失了如果遇到这种状况的话轩哥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引导我们例如说重新回去呢或者说再怎么样的去找到这个原本的动力
我们会失去动力有很多不同可能的原因一种原因可能是你本身的设计不够顺它的摩擦力太大例如你想要培养去健身房的习惯但是你每天回来之后你只有一套这个 workout 的衣服
然后这个湿了你隔天你就想我还要去洗那就本来就有一搭没一搭了对不对那你如果把这些全部都先准备好前一天准备好那你就更容易可以养成这个习惯这是第一点或者
也许你自己在某种内心的方面就已经觉得这个东西太大太复杂或者我不太想做或者我想做的太好或者是我本来就觉得对它有一点抗拒那这时候你就需要给自己设定一个很明确的目标要有一个进度表要能够去 tracking 它而且要经常的提醒自己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很多时候我们会忘记我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我的长期目标是什么我做这件事情不只是因为妈妈叫我要做而是真正它为我会带来什么好处你必须先说服自己你才有那个启动的动力而只要你这一个原因说得好
他能够说服你他就应该经常的提醒你当你失去动力的时候他可以提醒你说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所以这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了我在课程里面有讲到我是比较用理性的去分解的方式那我是希望如果家长看到的时候他们也可以帮孩子来做说 OK 好我可以这样子设计那我来看看你怎么样设计因为我希望可以做到的一件事就是让一个家庭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很多时候父母亲是自己管不好自己了然后还要管孩子孩子觉得很烦
父母亲也觉得为什么你不听我话然后孩子觉得说你为什么你明明叫我少看手机可是你一天到晚都在躺在里面抱父亲这是最具意的明明就很双标对你要怎么样可以说服一个孩子我怎么样我们并不只是以身作则是我们要了解这件事情其实我们可以双向沟通我们可以一起设计而我们大家也都
比较不用情绪化比较不用暴怒不用去大吼大叫孩子我们也可以达成我们想要达成的目标哦
所以我听起来会不会说其实对于父母来说说不定这个课也很需要父母好好的 go through 一次了解里面的内涵知道怎么样做才可以跟孩子一起去我觉得这种习惯是不是要一起养成的特别对于一个家庭而言你可能无法单方面的说你要怎样你要怎样可是我都不用是不是你会觉得说需不需要互相的一个一起养成或者说有一个陪伴感这样子会不会比较好
我觉得在很多在大部分的方面其实都会比较好我举个例子如果培养阅读习惯好了好那我们最好的方式就是全家一起来阅读啊我们先设一个固定时间固定空间
晚餐过后我们一起花一个小时我们可以一起来看我们自己喜欢的书这时候电视关掉的手机收起来的我们都在客厅不同角落坐着我们来看这些书然后看了几页我们再把它记录在一个表格上面对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像我们家这样甚至可以把它制作成图表
然后就可以看到进步甚至在一个图表里面如果每一个人是一个不同颜色的话我们还可以比较跟比赛你知道孩子我觉得孩子大人其实都会喜欢玩游戏对我们可以看到说爸爸今天好像读的比较多这条线往上说我明天我就要超过他然后我们到了周末的时候谁读的最多谁就可以去定说这个周末我想做什么
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我们全家都可以 get involved 那有一些呢当然可能就比较不适合就父母亲一起做像我儿子要练足球但是我的足球就真的是很烂
他现在足球踢的比我已经好太多了所以我只能够陪他陪他一起 practice 然后可能丢一些球给他让他去射门这样对如果我跟他一起跑的话我上次其实就跟他一起踢球我的脚就已经扭到了然后还要进医院这时候要扶老跟不上他的程度 OK
那所以说这个课的话其实我也就特别要到了一个就是优惠码就是如果说大家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到资讯栏去参考宣科的这场课程然后也有优惠码可以有想有一些折扣让大家去使用那很感谢宣科今天就是接受我的访谈我们已经聊了应该快一个小时了那如果说大家还想要再追踪到更多你的资讯或者说更多关于像习惯养成方面的这个讯息还有心理学的讯息可以到哪些地方再找到你
我有我自己的 podcast 就是流行的 How to 人生学非常欢迎大家收听我知道有很多瓦解的听众也是我的听众所以很开心我们有这个共同的很多的朋友那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也可以来探讨就是如何可以让人变得更好这个是我真的很希望可以做到的然后我有我的 FB 我的 IG 那些也都大家很容易可以搜寻到
然后除此之外我也会办一些讲座这些我都会把它放到我的 FB 跟 IG 上面所以欢迎大家来参考
没问题那我帮轩哥把这三个连结我就放在节目资讯栏那有兴趣的朋友就可以去追踪还有收听好的那节目到这边就进到了尾声如果大家喜欢今天的内容欢迎订阅下一本读什么然后也可以订阅我的免费电子报每周都会收到最新的读书心得还有好书心剧那我和轩哥就要跟大家说声拜拜咯拜拜谢谢瓦基谢谢大家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