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022.争议“非升即走”

022.争议“非升即走”

2025/3/20
logo of podcast 向左看齐

向左看齐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小张
专注于个人成长、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升,通过系统性学习和实践实现自我价值。
小杜
Topics
小张:我关注到复旦大学将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大幅减少文科招生和更彻底地推行“非升即走”制度。"非升即走"制度是指高校教师在聘期内需达到考核标准才能获得终身教职,否则将被淘汰。2015年前,该制度在很多高校并未有效执行;2018年,争议激化,部分高校淘汰率很高,引发学者不满。高校在招聘时缺乏透明度,导致学者权益受损。部分985高校超编运作,在考核中存在寻租空间。中国高校的“非升即走”制度与美国高校的终身教职制度目标相反,前者旨在淘汰,后者旨在留人。中山大学推行“非升即走”制度,目的是建立人才蓄水池,筛选人才。武汉大学“非升即走”制度的争议,与考核规则的改变和投票机制有关,高淘汰率对学者造成巨大压力。高校重视科研,教学与科研存在冲突,“非升即走”制度更侧重科研。部分高校在“非升即走”制度中设置额外要求,提高了竞争难度。国家社科基金的分配存在不公平性。高校“非升即走”制度的最终决定权在学校,学校可以根据情况调整政策,政策不稳定性,容易导致历史遗留问题。高校“非升即走”制度的评价维度主要集中在科研方面,教学方面考虑较少。哈尔滨工业大学将“非升即走”制度的范围扩大到副教授,提高了考核门槛。“非升即走”制度可能导致科研短视,学者为了短期成果而投机取巧。部分高校推行“非升即走”制度,是为了制造学术成果。中山大学推行“非升即走”制度,旨在充分利用教师资源,提升教师水平。高校使用“非升即走”制度压榨青年学者,是一种短视行为。“非升即走”制度的考核标准应多元化和稳定,避免因标准变化而导致不公平。被“非升即走”制度淘汰的学者,部分会选择去二本或三本院校。取消高校教师编制,可能影响教师的稳定性。 小杜:复旦大学校长金力敢于在当前环境下公开回应热点话题,展现了勇气,可能利用接受采访的机会来推动其改革,并借助公众舆论来减少改革阻力。中南财大对61岁二级教授李老师考核不合格的处理方式(降工资),引发了年轻学者的共鸣,也反映了高校考核制度的严苛。对高校教师进行考核是必要的,但考核方式过于单一。高校“非升即走”制度的推行,与高校作为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以及国家财政兜底有关,也体现了企业化思维。高校“非升即走”制度作为人才筛选机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招聘环节已完成筛选,以及考核标准的单一性。美国高校的终身教职制度考核严格,但通过率高,旨在留住人才;而中国高校的“非升即走”制度则更注重淘汰。“非升即走”制度的核心在于“走”,导致部分学者吐槽。官场也存在类似于“非升即走”的机制,例如官员到一定年龄或级别后,如果不晋升就需要退休。各行各业都存在类似“非升即走”的机制,旨在避免人员躺平。对年轻人最好的建议是不给年轻人建议。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年轻人需要激发好奇心,培养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播客突然多了不少订阅用户,顺藤摸瓜才发现我们被大佬推荐了,感谢@起朱楼宴宾客的大卫翁老师。 最近,一个老话题又火了起来,因为中南财大教授的“罪己诏”还有复旦金校长的访谈,高校学者应该如何考核再次得到关注。本期就聊一下这个近几年反复争议的话题。 【本期要点】 00:05:46:大学到底是谁的大学? 00:11:10:大学教师评价制度如何改进? 00:15:52:“终身教职”的不同做法 00:23:07:教师流动与晋升机制 00:28:47:高校学者职称评选的偶然性 00:34:40:学者越来越多,买方市场的竞争激烈化 00:40:30:聘期考核时,往往是后任校长落实前任的政策 00:51:46:非升即走会造成科研短视吗? 01:03:41:官场是不是该引入非升即走? 【收听方式】 欢迎您通过小宇宙订阅收听向左看齐,也可通过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订阅“向左看齐”,也欢迎添加我们的微信号、加入听众群_xiangzuokan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