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楊照談書】尼可拉斯•潘柏格 《為何龍蝦不會變老》第2集

【楊照談書】尼可拉斯•潘柏格 《為何龍蝦不會變老》第2集

2025/1/28
logo of podcast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杨照
Topics
楊照:從生物學角度探討老化,認為人類壽命並非極限,可從其他生物,例如長壽動物身上學習抗老化的秘密。我們不應悲觀,應積極探索延長壽命的可能性。 楊照:介紹了全球幾個長壽地區「藍區」,探討其居民長壽的原因,可能與生活方式、環境、緊密的家庭關係、飲食習慣和社群連結等因素有關。然而,全球化正在改變這些地區,使得研究其長壽秘訣更加困難。 楊照:指出年齡虛報在長壽研究中是一個普遍問題,因此研究人類長壽的秘訣,最好參考整個國家的數據,而不是單純依靠個案研究。富裕民主國家的平均壽命普遍較高,但亞洲已開發國家的表現也相當突出,其原因可能與健康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因素有關,但也不排除其他因素,例如养老金詐騙等。 楊照:南歐國家的平均壽命通常比北歐國家長,地中海飲食可能是一個重要因素。 楊照:介紹了「生物圈二號」實驗,說明壓力(例如風)可以增強生物的抗逆性,這是一種「促效作用」。適度的壓力可以使生物更強健,但過度的壓力則會造成傷害。 楊照:運動是「促效作用」的典型例子,適度的運動可以增強身體的抗逆性,但過度運動則會造成傷害。抗氧化劑有時會干擾身體的「促效作用」,降低運動的益處。 楊照:低劑量的毒素反而可以增強生物的抗逆性,這也是「促效作用」的一種表現。台灣的輻射公寓事件也說明了這一點,居民的癌症發病率反而低於預期。 楊照:總結「促效作用」的關鍵在於劑量,只有在壓力源造成的損傷不超過自我修復能力時,才能從中獲益。並非所有有害物質或壓力源都有促效作用。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1月28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尼可拉斯・潘柏格將尖端研究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故事相結合,探索所有物種延長生命週期的祕訣。一路上,我們會遇到為了健康增壽而減重,禁食一年以上的人;減少端粒受損而編輯自己DNA的女性;存活數千年的紅杉;擁有永保青春鑰匙的復活節島上的土壤。他也帶我們向將近四百歲的小頭睡鯊、五千歲的紅杉、會逆齡的水母、不死的細菌等長壽動植物拜師學藝。 《為何龍蝦不會變老,水母會逆齡,人類卻無法?》是一封寫給大自然巨大力量的情書,講述了地球上許多動植物的不朽生命告訴我們的長壽秘密。進一步帶我們找尋長生不老的獨特祕方,破解人類的生命密碼,探討延長壽命或減緩老化的可能。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