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118 从摇篮到坟墓,谁能一生要强?厌童与养老研究

118 从摇篮到坟墓,谁能一生要强?厌童与养老研究

2025/1/6
logo of podcast 严肃喧哗

严肃喧哗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门童
通过推动性别平等和提升工作舒适度,空乘员在民航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Topics
门童:我观察到老年人对时间流逝的感知与年轻人不同,他们常常处于一种消极的等待状态。这与社会快速发展、科技进步带来的代际差异有关,老年人难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科技产品,感到焦虑和孤立。同时,年轻人也面临着生活压力,难以给予老年人足够的情感支持和帮助。 我试图从老年人的视角出发,探讨养老问题,并从女性视角审视东西方文化圈养老模式的演变。在传统社会,女性承担了主要的养老重担,这在东亚的夫权家长制、传统的基督教家庭和伊斯兰文化中都有体现。现代社会,女性既要工作养家,又要承担主要的养老和育儿责任,这种“孝心外包”现象引发争议,反映了社会对两性权利责任义务的不平衡。 近代社会福利体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基督教的博爱精神和教会的慈善活动。宗教改革和工业革命促进了福利制度的演变,从教会慈善转向政府管理,并与劳动培训相结合。比斯麦的社会保险立法是重要里程碑,二战后,欧洲福利制度进一步扩张,但养老问题最终仍落到个体头上。 我发现网络上存在对老年人态度不友好的言论,认为他们没有劳动价值。同时,全球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现象并存,东亚社会存在浓烈的厌童情绪。厌老和厌童情绪的相似之处在于:两者都需要被照料,在强调经济回报的社会中容易被边缘化;现代社会原子化和个人主义导致缺乏同理心。过去社会互助模式的缺失,职场压力和公共资源的缺乏导致社会代际断裂,人们容易将负面情绪发泄到弱势群体,这是一种恐弱心理,源于对自身衰老和死亡的恐惧。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将心比心,理解他人处境,减少负面情绪,增进社会和谐。中青年人除了经济储备和身体健康外,还需要重视人际网络和终身学习,积极适应新技术,培养兴趣爱好,保持积极心态。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老年人对时间流逝的感知不如年轻人强烈?

老年人对时间流逝的感知不如年轻人强烈,因为他们往往进入了一种消极的等待状态,等待生命的最后一天。这种状态让他们对季节变化、新年等时间节点的感知变得模糊。此外,老年人可能因为记忆力衰退或生活节奏的放缓,对时间的流逝不再敏感。

如何向老年人解释蓝牙和WiFi的区别?

蓝牙是一种短距离的无线连接技术,适用于10米以内的设备连接,比如控制家中的音箱或电器。而WiFi是通过无线路由器实现的较大范围的网络连接,能够进行远距离的信息传输,比如与远方的亲人视频通话或上网购物。可以用比喻的方式解释:蓝牙就像在房间里小声说话,而WiFi则像是通过电话与远方的朋友交流。

为什么现代社会中养老的重担主要落在女性身上?

在传统社会中,女性通常被教育为家庭的主要照料者,负责照顾老人和儿童。即使在现代社会,尽管女性也参与工作,但照顾老人和儿童的责任依然主要由女性承担。这种现象在东亚儒家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中都很普遍。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并未随着社会进步而得到相应的权利和回报,导致她们在养老和育儿方面承担了更多的负担。

近代社会福利体系的起源与赎罪券有什么关系?

赎罪券是中世纪天主教会为了筹集资金而售卖的一种“赦罪”凭证,许多宗教改革者如马丁·路德严厉批判了这种腐败行为。宗教改革后,新教徒强调个人信仰和救赎,推动了社会福利体系的建立。新教伦理提倡勤俭节约和努力工作,这些价值观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伦理基础,也间接促进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为什么东亚社会的厌童情绪愈发浓烈?

东亚社会的厌童情绪主要源于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公共资源的缺失。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公共空间和亲子活动场所减少,儿童在公共场所的行为容易引发不满。此外,社会对女性的职场压力和对母亲的高要求也加剧了厌童情绪。许多女性在生育后面临职场歧视,导致她们对儿童和育儿产生负面情绪。

为什么现代社会对老人和儿童的态度有相似之处?

老人和儿童都是需要被照料的群体,他们不具备独立的经济和社会能力。在市场经济主导的社会中,他们容易被边缘化,被视为负担。此外,现代社会的原子化和个人主义使得人们更关注自身利益,缺乏对弱势群体的同理心。这种态度反映了社会对效率和竞争的过度强调,忽视了对老人和儿童的基本关怀。

如何缓解对老人和儿童的负面情绪?

缓解对老人和儿童的负面情绪需要将心比心,理解他们的处境和需求。对于老人,可以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他们适应新技术来减少孤立感。对于儿童,可以通过增加公共空间和亲子活动场所,减轻家长的育儿压力。此外,社会应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减少对效率和竞争的过度强调,营造更加包容的环境。

Chapters
讲述了作者帮助90多岁外公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的经历,以及由此引发的对老年人与科技脱节问题的思考。
  • 老年人对时间流逝的感知与年轻人不同
  • 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困难和由此产生的焦虑
  • 数字技术代际断层导致老年人难以适应新事物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节目」 如何给90岁老人解释蓝牙和wifi的区别?

不再有劳动力价值的老人该被时代抛弃吗?

东亚社会厌童情绪愈发浓烈的原因是什么?

千年人类养老的重担主要在女性肩膀上吗?

现代保障制度的演变与赎罪券有什么关系?

……

焦虑之下,我们选择继续慕强恐弱还是将心比心? 「本期书籍」 《世界文明史》威尔·杜兰特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本期BGM」 张学友 - 李香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