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乒乓台063 | 从「内陆之行」到「公路电影」…… 两个迷恋漫游的创作者

乒乓台063 | 从「内陆之行」到「公路电影」…… 两个迷恋漫游的创作者

2025/1/13
logo of podcast 【乒乓台】 的播客专辑

【乒乓台】 的播客专辑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于诗
金飞
Topics
于诗:我从文德斯电影展和汉德克的新书《内陆之行》说起,探讨了两人从60年代至今的合作历程,以及汉德克在作品中体现的对于现实的无望和坚持。 《内陆之行》以一个偷水果的女孩为线索,描绘了欧洲内陆的荒芜景象和移民的生存状态,反映了欧洲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变化。汉德克的写作风格独特,注重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但缺乏传统意义上的情节性,这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挑战性。 汉德克因支持塞尔维亚立场而受到批评,但这并不影响其作品的价值。他的创作轨迹与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反映了其对战争、移民和身份认同的复杂思考。 《内陆之行》中大量运用电影术语,体现了汉德克对不同媒介的融合尝试。作品中“不可译”的词汇,也反映了其对语言和沟通的思考。 我推荐威廉·弗鲁塞尔的《书写还有未来吗?》,探讨了未来书写形式的可能性,这与汉德克作品中对语言和书写方式的探索相呼应。 金飞:我从文德斯与汉德克的早期合作电影《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开始,分析了文德斯对汉德克原著的改编,以及两人创作理念的异同。 文德斯更倾向于去意识形态化,而汉德克则更关注政治问题。两人都擅长刻画“漫游者”形象,但汉德克作品中更彻底。 文德斯电影经历了从迷恋美国文化到回归欧洲的转变,并通过拍摄其他艺术家的传记片来构建其精神序列。 我推荐多米尼克·格拉夫的电影《法比安》,这部电影以30年代的柏林为背景,展现了青年人的生活状态。 文德斯和汉德克在作品中都体现了男性和女性之间沟通的困难,这可能是他们共同的创作特点。 两人对点唱机的热爱和对厕所的独特见解,也体现了他们之间某种独特的默契。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今天我们【乒乓台】的两位主播,于是和竞菲从文德斯电影展说起,聊到他与彼得·汉德克的合作。从摇滚乐、《骂观众》《守门员》出发,他们各自漫游,迷恋同样的精神偶像(以及厕所…… ——————————福利播报————————** 本期节目有三本《内陆之行》送出!!!** 请在【豆瓣】乒乓台播客平台** 本期节目留言中留下所在城市名字** 在节目播出一星期后,将挑选三位幸运者** (可能按照距离远近,可能按照留言次序,到时候再决定吧……)** —————————————————————** 本局精彩回合:** 《内陆之行》是本怎样的书?** 汉德克是个怎样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文德斯和汉德克的众多交集……和不同之处** 02:01 彼得·汉德克与文德斯的合作:“守门员” 的独特魅力 05:10 剧本创作的艺术探索:彼得·汉德克与文德斯的合作之旅 10:20 重新审视汉德克的文学贡献:内陆之行的感人故事 15:33 “偷水果姑娘”的旅程:探寻“欧洲”地理与内心 20:44 欧洲的未来:一个奥地利作家的欧洲观念与文化背景 25:55 漫游欧洲腹地:一个移民的故事与电影艺术的交织 31:07 电影创作中的意识形态反思:文德斯与汉德克的不同路径 36:18 《公路之王》:中年男人与放映员的奇特友谊,命运的转折点 41:30 末日之后的团体:探寻彼得汉德克与温德斯不同的艺术路线 46:40 作家的多面性:彼得汉德克的电影探索与创新 51:48 左撇子女人:爱情、自由与翻译 因为MOViE MOViE 维姆·文德斯影展,我们回顾了这位老电影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作品!也钩沉出了另一个响彻文坛的名字——彼得·汉德克

大家最熟悉的两人合体作品莫过于《柏林苍穹下》↓

《柏林苍穹下 Der Himmel über Berlin (1987)》 导演: 维姆·文德斯 编剧: 维姆·文德斯 / 彼得·汉德克 但他们最早的合作是根据汉德克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

《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Die Angst des Tormanns beim Elfmeter (1972)》 导演: 维姆·文德斯 编剧: 彼得·汉德克 / 维姆·文德斯 刚好,汉德克的新书《内陆之行》少有人说,那我们就从新书开始,捋出两人的众多异同~~~ 关于这本书的奇妙之处,我们已经划出了重点:欧洲的现实。 主人公是偷水果姑娘,她有一个具有挑衅但并没有攻击性的名号,她从俄罗斯漫游归来,继而在法国内陆进行了一次三天三夜的漫游,遇到了无数移民,想起了无数“不可译”的词汇,目睹了无数背离日常但已成为日常的现象。她当然带着汉德克的眼睛。她的“父亲的父母亲是一个陌生国度的难民,多年来被归为无国籍者。相反,他不愿意属于任一个国家,不愿意与世界上任何国家有关不指望从不管什么样的国家获得什么。完全不指望获得什么。哪怕是被捧上天的国家。” 最后还做了一番关于“无望者的颂歌”的发言。 《内陆之行》 作者: [奥] 彼得·汉德克 译者: 韩瑞祥 出版: 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4 作为一个有争议的作家,汉德克对于现实的无望和坚持,完全地反映在散文体的文字里。另一方面,虽然他和文德斯有过三四次剧本上的合作,但他自己也有过几次影视实践,包括翻拍自己的小说《左撇子女人》,包括改编杜拉斯的小说《死亡之病》,以及他自己的公路电影《缺席》↓ 《左撇子女人》 作者: (奥地利)彼得·汉德克 《左撇子女人 Die linkshändige Frau (1978)》 导演: 彼得·汉德克 编剧: 彼得·汉德克 主演: 埃迪特·克莱韦 / Markus Mühleisen / 布鲁诺·冈茨 《死亡之病 Das Mal des Todes》 导演: 彼得·汉德克 编剧: 玛格丽特·杜拉斯 / 彼得·汉德克 主演: 彼得·汉德克 / Marie Colbin

《缺席 L'absence (1992)》剧照 导演: 彼得·汉德克 编剧: 彼得·汉德克 主演: 布鲁诺·冈茨 / 让娜·莫罗 / 阿莱克斯·德斯卡 / 阿丽尔·朵巴丝勒 可想而知,《内陆之行》中也有不少电影的影子,更让我们想到了文德斯著名的公路电影系列,我们将在节目中分享我们各自喜欢的这三部↓ 也会提及他们描写的女性形象~~~

《公路之王 Im Lauf der Zeit (1976)》 导演: 维姆·文德斯

《爱丽丝城市漫游记 Alice in den Städten (1974)》 导演: 维姆·文德斯

《直到世界尽头 Bis ans Ende der Welt (1991)》 导演: 维姆·文德斯 大约在2016年以后,我们就较少看到两位同框了。 关于汉德克这位深居简出、始终用打字机和铅笔写作的固执老头儿(脾气也很大,和文德斯截然不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这部纪录片↓ 《彼得·汉德克:我在森林,也许迟到…… 》 Peter Handke - Bin im Wald. Kann sein, dass ich mich verspäte... (2016) 导演: 科琳娜·贝尓茨 主演: 彼得·汉德克 类型: 纪录片 汉德克还在写,2023年的新书长这样↓ 不厚,185页,写的是一个因为弟弟去世而重返故城的男子目睹乡村扩张为城市,家人们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这个人物似乎可以追溯到他1966年的处女作《大黄蜂》。

而文德斯呢,2023年的电影好评如潮↓  我们发现,在"厕所"这个议题上,文德斯和曾写出《试论寂静》的汉德克又有了某种默契! 当然,文德斯亲口说的,役所广司饰演的主人公的原型灵感来自于曾去修行的莱奥纳德·科恩,没错,科恩大神也曾扫过厕所。

《完美的日子 Perfect Days (2023)》 导演: 维姆·文德斯


按照惯例,两位推荐书影如下——

《书写还有未来吗?》 作者: [巴西]威廉·弗卢塞尔 《法比安 Fabian oder Der Gang vor die Hunde (2021)》 导演: 多米尼克·格拉夫 乒乓台 (PingPong Talking Books and Movies) 我们是一档畅谈文学及电影的文化类播客,也是一局思想和观念交锋的乒乓对撞。节目内容关于但不限于电影改编。还涉及剧集,戏剧,动漫,真人秀和音乐等等。乒乓台每月更新,由于是和竞菲主持,并不定期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参与对打。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 :乒乓书影 收听渠道:苹果播客 I 小宇宙 I 喜马拉雅 I 网易云音乐 支持我们** 两位主播对乒乓台的未来规划有赖于大家的宝贵支持。感恩大家的支持,期待与大家的长期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