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直播回听】黄仁勋和英伟达的两本新书(一)

【直播回听】黄仁勋和英伟达的两本新书(一)

2025/5/8
logo of podcast 企业故事汇|战略、组织与领导力

企业故事汇|战略、组织与领导力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Topics
吴:我认为《黄仁勋传》和《英伟达之道》两本书各有侧重,前者偏重人物传记,后者偏重企业管理和技术发展。虽然两本书都得到了英伟达的授权,但作者的写作风格和重点有所不同。金泰的《英伟达之道》适合对英伟达产品和历史比较了解的读者,侧重内部管理经验的挖掘;而维特的《黄仁勋传》则面向对英伟达不熟悉的读者,将黄仁勋的个人经历、公司历史和行业背景结合起来,追求历史感和人物理解的深度。两本书的对比阅读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黄仁勋和英伟达。 吴:我认为金泰对英伟达的早期历史挖掘比较深入,对英伟达的管理方法和市场营销策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例如,英伟达的员工定期以邮件方式提交五大优先事项,黄仁勋通过检索邮件发现AI应用的技术机会;英伟达采用运送一整头牛的产品分级供应策略,保持低端市场的压力;英伟达为GPU命名后故意不去注册商标,争取让GPU快速成为一个品类的名称。这些细节都体现了金泰对英伟达的长期跟踪和深入研究。 吴:我认为维特的《黄仁勋传》更注重对人物的刻画和对时代背景的描绘。维特在书中增加了许多外围资料,例如GBT技术的起源和神经网络的研究进展,这些资料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英伟达所处的时代背景。维特还对黄仁勋的个人特质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例如黄仁勋在创业初期的犹豫和对技术天才的管理。这些细节都体现了维特对人物的深入理解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讨论了近期出版的两本关于黄仁勋和英伟达的新书——《黄仁勋传》和《英伟达之道》。这两本书都获得了英伟达的授权,但各有侧重,一本侧重人物,一本侧重企业,目标读者也略有不同。节目对比分析了两本书的写作风格、内容侧重点以及出版过程中的差异,并从中探讨了英伟达的成功之道。
  • 对比分析了《黄仁勋传》和《英伟达之道》两本书的异同
  • 探讨了两本书不同的写作风格、内容侧重点和目标读者
  • 分析了两本书的出版过程,以及不同出版社的策略

Shownotes Transcript

音频文字发布在公众号“北京读天下”,《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在公众号微店有优惠。每周新书听友群微信号:yinmingshu002。 《黄仁勋传》(TheThinking Machine: Jensen Huang, Nvidia, and the World's Most Coveted Microchip),2025年4月出版。作者斯蒂芬·维特Stephen Witt,美国财经记者,《纽约客》撰稿人。简体版书名《黄仁勋:英伟达之芯》,2024年12月出版(湛庐/财经)。 《英伟达之道》(The Nvidia Way: Jensen Huang and the Makingof a Tech Giant),2024年12月出版。作者金泰,《巴伦周刊》科技专栏作家。简体版2025年1月出版(中信·漫游者)。 《英伟达之道》和《黄仁勋传》似乎是两个差异化主题,一本着重企业,一本着重人物。实际上两本书都可以命名为“黄仁勋和英伟达”。两本书都得到英伟达方面的授权,大致遵循同样的时间线来描写企业历程,采访的人物有很多重复。它们的目标读者略有不同。金泰的书适合对英伟达产品和历史有所了解的读者,着重内部管理经验挖掘。维特的书面向对英伟达和GPU不熟悉的读者,将黄仁勋个人经历、公司历史和行业背景结合起来,追求历史感、复杂叙事和人物理解的深度。奇怪的是两本书的篇幅一样,都是272页。

《黄仁勋传》(TheThinking Machine: Jensen Huang, Nvidia, and the World's Most Coveted Microchip,Viking出版公司2025年4月出版,272页)。作者斯蒂芬·维特Stephen Witt,美国财经记者,《纽约客》撰稿人。前作《音乐是如何变成免费午餐的》(河南大学,2020)。 本书原文是英文,但两个中文版本上市时间都比英文版早,看来中文读者对黄仁勋的兴趣更大一些。简体版《黄仁勋:英伟达之芯》去年12月出版(湛庐/财经),繁体版今年1月出版(天下文化),为了上赶北京书市和台北国际书展。 同期还有一部竞争性作品,《英伟达之道》,作者金泰,英文版出版时间领先将近半年,简体中文版上市时间是一样的。《英伟达之道》和《黄仁勋传》似乎是两个差异化主题,一本着重企业,一本着重人物。实际上《黄仁勋传》英文书名是“思考机器”,两本书都可以命名为“黄仁勋和英伟达”。两本书都得到英伟达方面的授权,大致遵循同样的时间线来描写英伟达的企业历程,采访的人物有很多重复。目标读者略有不同。金泰的书适合对英伟达产品和历史有所了解或比较熟悉的读者,着重内部管理经验的挖掘。维特的书面向对英伟达不熟悉的读者,将黄仁勋个人经历、公司历史和行业背景结合起来,追求历史感、复杂叙事和人物理解的深度。奇怪的是两本书的篇幅一样,都是2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