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直播回听】重访台积电案例:专业代工概念的接受和验证(四)

【直播回听】重访台积电案例:专业代工概念的接受和验证(四)

2025/3/20
logo of podcast 企业故事汇|战略、组织与领导力

企业故事汇|战略、组织与领导力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乌合
Topics
乌合: 本期节目探讨台积电开创性的专业代工模式在市场上的接受和验证过程。此模式在美国当时并不存在,台积电是全球首家成功实践并将其发展壮大的企业。中文翻译'专业代工'未能完全体现英文'dedicated foundry'的含义,即一心一意只做代工。80年代,美国已有Fabless公司,但缺乏Dedicated Foundry公司。张忠谋提出的专业代工概念在当时面临诸多质疑,而如今全球半导体产业被华人掌控。AMD CEO苏姿丰在台湾发现,CoWoS技术在台湾家喻户晓,但在美国却需要解释,这反映了台湾半导体产业的蓬勃发展。 1987年台积电成立时,张忠谋设计的专业代工商业模式并未得到产学研界的广泛认可。台湾政府在集成电路研发方面投入巨大,但成果并不显著,因此政府对台积电的计划有现实的需要。政府对台积电的经营模式几乎没有干预,将任务交给了张忠谋。行政院审议台积电投资计划时,有人质疑台积电如何与美日企业竞争,张忠谋以'良好的服务和商誉'回应,但此回应并未得到普遍认可。政府内部对台积电专业代工模式的支持者主要有李国鼎,他主张新建公司而非增资联电,以确保专业代工模式的实施。李国鼎还考虑引入飞利浦投资,以确保台积电的生存和发展。 工研院将示范工厂移交给台积电,但管理团队的过渡并不顺利,因为管理层对台积电的前景存在疑问。曾繁成对台积电的专业代工模式提出质疑,主要在于对台积电与日韩企业竞争能力的担忧。张忠谋强调台积电高良率是其竞争优势,但曾繁成团队可能更重视先进制造工艺。张忠谋对高良率带来的经营优势充满信心,但曾繁成团队可能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信心。曾繁成代表了当时行业内专业人士的普遍看法:缺乏核心技术,代工模式难以与主流厂商竞争。台积电早期订单主要来自垂直整合厂商,而非其预期的Fabless公司,这导致其发展初期增长缓慢,毛利较低。 台积电的成本优势能否使其生存,以及垂直整合厂商退出代工后,台积电能否盈利,是当时面临的关键问题。台积电早期依赖垂直整合厂商的订单,Fabless公司订单份额较小,导致其增长缓慢,毛利低。飞利浦同意台积电的专业代工模式,是因为这符合其自身利益,而非理解或看好该模式。飞利浦投资台积电,更多的是基于其自身在台湾的生产需求和对垂直整合模式的既有认知,而非对专业代工模式的认可。美国经理人比台湾经理人更容易接受专业代工的概念,这可能与他们经历的行业竞争和对原有商业模式反思有关。台积电早期管理团队中,美国经理人占据主导地位,他们相信并积极推广专业代工模式。 张忠谋: 我虽然对Fabless很有信心,但当时市场上Fabless数量很少,所以我们拿不到来自Fabless的订单,只能来自垂直整合厂商。我们只有一项优势:制造的优势,体现为良率。高良率是专业代工企业的主要竞争优势。垂直整合厂商在成熟工艺代工领域很难和专业代工企业竞争,因为他们缺乏灵活性,难以降低成本,难以全心全意和客户进行协作,更严重的是忽视Fabless的要求,减慢技术创新步伐。 90年代,Fabless企业爆发式增长,台积电抓住了这次机会。英特尔给了我们两份订单,虽然赔钱,但却带来了更多的高阶客户。英特尔最大的贡献不是订单,而是指导我们建立世界级的工厂制度。我们坚持自主开发制程,并向Fabless开放芯片设计规则,以扩大代工市场。我们以服务为核心,顾客需要什么我们就为他们生产。二厂是世界上第一批使用ASML PAS2500光刻机的生产商,至今仍在运作,说明我们还在接那些成熟工艺的订单。 2000年,台积电收入中60%来自Fabless,来自美国的收入也占到60%。日本不重视Fabless,是其半导体衰落的原因之一。我们最重要的是前15大客户,收入占比70%-75%。英伟达是第一家给我们下订单的公司,黄仁勋敢于请我们做独家代工。高通则是在90年代后期从IBM手中夺取过来的客户。Dedicated Foundry不光是一个价值连城的商业概念,也是可以写入管理学教科书的经典理论模型。 曾繁成: 我对台积电的前景有疑问,主要在于台积电如何与日韩企业竞争。我们示范工厂的良率很高,但这是否是一个可持续的战略性优势,我们团队有疑问。我们可能更重视领先的制造工艺,而非良率。 Jim Dex: 我们向顾客提供增值服务,自己不做设计也没有自己的产品。我们提供的是战略性的制造资源,而非机会性的资源。专业代工和Fabless之间需要密切协作,才能提高决策质量。我们这个概念提出来不久就有竞争对手来copy了。我们向市场提供的是战略性的制造资源,而不是机会性的制造资源。 Andy Grove: 没想到你们真的有这么一间能够批量生产芯片的工厂,而且这间工厂的良率相当不错。 苏姿丰: 在台湾,人人都知道CoWoS技术,这在美国是不可能的。 张继正: 台积电打算怎么样和日本和美国的半导体企业竞争? 李国鼎: 应该采用专业代工模式,从头建立一家公司,而不是增资联电。 Gordon Campbell: 我曾经找张忠谋希望获得投资来建立一家垂直整合的半导体公司,后来我改了主意,接受了Fabless的概念,但在市场上筹款时遇到了很多困难。 Paul McLellan: 美国第一家Fabless无晶圆半导体设计公司,它的创始人是Gordon Campbell。 Brooks: 我曾经向董事会建议台积电应当向Fabless开放芯片设计规则,这样做的好处是降低设计公司的门槛,方便他们利用台积电的产能。开放的政策固然有利于竞争对手,但是它更主要的效果是提升与Fabless的合作,扩大了代工市场。 魏谋: 在台积电实施了彻底的工厂制度改进,通过了英特尔的严格要求。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音频文字发布在公众号“北京读天下”,《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在公众号微店有优惠。每周新书听友群微信号:yinmingshu002。 AMD CEO苏姿丰在2024年6月访问台湾时有一个惊奇的发现,人人都知道CoWos技术,这在美国是不可能的。她说自己访问过许多地方,只有在台湾,大家谈起CoWos技术的时候都很了解,不需要做解释。今天,半导体技术和经营在台湾成为显学。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情况却很不一样,张忠谋设计的专用于台积电的商业模式没能得到产学研各界的普遍认可。 整个90年代,台积电用业绩验证专业代工商业模式的成功。10年收入复合增长率49.4%,利润增长率为64.1%。1991年毛利率只有31%,2000年已经达到46%。即使在金融危机的1998年,仍然维持38%的毛利率,销售增长13%。二厂在1990年,三厂在1995年量产,之后立刻开始五厂和六厂,当时的主要困难是土地不足。1997年,在台南开建六厂。到2000年,台积电拥有8间工厂,10年产能增加16倍,营收增加36倍。在这段时间里,台积电尽管掌握了自主技术,但在技术上并不占有市场领导者的地位。它的增长主要来自Fabless公司的涌现和垂直整合企业代工业务的萎缩。 台积电在咆哮的90年代还谈不上技术领先,却能在市场上做到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因为技术领先的垂直整合企业没有办法和台积电竞争,同等技术水平的企业起步落后于于台积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