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天京》是一本被写在【得到】公司发展大事记上的书。
10年前,罗振宇在《罗辑思维》视频节目,借这本书开启了公司发展的新征程。
10年后,《战天京》的作者谭伯牛老师,带着他的新作《天京之围》重返得到。
谭伯牛,他是一位湖南人,一位写作者,一位历史研究者,一位活在当下的现代人。
👬本期嘉宾
谭伯牛,历史研究者、文史作家,《战天京》《天京之围》作者
朱步冲,历史研究者,得到听书专职作者
🎧时间轴
00:01:35 谭伯牛笔名的来历
00:03:30 谭老师的《战天京》成就了现在的【得到】
00:06:12 “霸得蛮,耐得烦”,这些被人们“误解”的湖南人
00:11:34 大城市的人很难出现“英雄”,富裕和奋斗往往不能兼得
00:13:11 湖南曾被称为“小日本”?
00:15:42 屈原并不是湘楚文化的代表,湖湘文化如何界定
00:28:38 “完人”曾国藩是如何在动荡局势中站稳脚跟
00:38:42 虽为权臣,但得“文”者,更得名望
00:45:33 看历史作品不是看“真实的历史”,而是看作者的风格
00:52:00 假如再给太平天国一次机会,他能赢吗?
01:00:15 国外学者著作《天国之秋》 带来的全新视角
01:22:30 AI对历史研究的没有帮助,可能还是“帮倒忙”
01:35:02 谭伯牛老师未来的创作计划
📖补充说明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了解博客中的相关历史内容,有一些播客中提及的专业词条解释如下:
- 冉耕:字伯牛,春秋末期学者,孔子弟子之一,成为孔门四科“德行”代表人物之一,名列“孔门十哲”。
- 伯、仲、叔、季古代兄弟排行称谓: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
- 普鲁士和德意志:德意志统一前,勃兰登堡-普鲁士和奥地利同为同为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最强大的两个邦国,是当时欧洲列强之一,19世纪中期普鲁士王国取得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的胜利,统一了除奥地利帝国外的德意志,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国。
- 萨摩和长州:日本近代明治维新运动中倒幕派的主要力量。分别是:长州藩、 萨摩藩、 肥前藩 、土佐藩,其中“长州势力”与“萨摩势力”之间的龃龉犹如连绵不绝的细雨,渗透至日本政治、军事、官僚及财经等各个领域,尤其是日本军部内部,各派系间的明争暗斗,几乎皆可溯源于此二者的恩怨纠葛,其影响之深远,可见一斑。
- 黄中宪:中国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业,曾任出版社丛书主编、网络媒体国际新闻编译,现专职笔译。主要译作有:《维梅尔的帽子》《哈布斯堡的灭亡》《天国之秋》等。
- 克里米亚战争:在俄罗斯又称为东方战争(俄语:Восточная война),是1853年至1856年间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是俄罗斯与英国、法国为争夺小亚细亚地区权利而开战,战场在黑海沿岸的克里米亚半岛。是拿破仑战争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奥斯曼帝国、大英帝国、法兰西帝国、撒丁王国先后向俄罗斯帝国宣战。
- 巴夏里:斯密斯·巴夏礼(Parkes,Harry Smith1828-1885),英国外交官,英格兰斯塔福德郡人。1828年生,因贫困无依,来中国投靠两个早已来华的姐姐。先在澳门学习汉语,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任璞鼎查的秘书兼翻译,曾参加攻占镇江的战役;后充当英国全权代表,第一任港督璞鼎查随员。1854年升任英驻厦门领事,1856年代理广州领事。
- 白齐文:男,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人,清廷外籍雇佣军洋枪队的第二任首领,活跃于中国的晚清战场,曾组织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后投奔太平军,帮助太平军对抗清政府。后因被清廷拘捕于厦门,在被押往苏州途中被李鸿章下令溺杀,时年29岁。
- 戈登洋枪队:1862年,一支由外国人组成抗击太平天国的雇佣军。后更名为“常胜军”1864年解散。最初首领为美国人华尔,华尔战死后由美国人白齐文继任,白齐文因吴煦事件转投太平军,被杀。最终由英国人戈登继任,故称为戈登洋枪队
- 罗伯特·赫德:英国政治家;1854年来到中国,1861年起在上海担任海关总税务司职务,1863年正式接替担任海关总税务司,1908年休假离职回国,1911年死于英国白金汉郡,清廷追授其为太子太保;赫德曾担任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达半个世纪之久(1861年-1911年),在任内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严格的海关管理制度,他主持的海关还创建了中国的现代邮政系统。著有《中国论集》等。
❤️本期海报
制作人:雪彤
设计支持: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