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68.梁贵柏:如何跟药打交道?

68.梁贵柏:如何跟药打交道?

2025/6/25
logo of podcast 大望局

大望局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梁贵柏
Topics
梁贵柏:作为患者,选择药物时最重要的是关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而非药物的来源或类型。我建议大家在面对医生推荐的药物时,首先要确认该药物是否经过充分的安全测试,以及是否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其对症有效。药物的本质在于其对疾病的治疗作用,而不在于它是中药还是西药。我始终认为,患者应该将关注点放在药物能否安全有效地解决自身健康问题上,而非纠结于药物的分类或理论。

Deep Dive

Chapters
本节深入探讨现代制药流程,涵盖药物研发阶段(临床前和临床试验)、安全窗口、特殊人群用药(孕妇、儿童)等关键环节,并阐述药物研发面临的挑战及成功率低的原因。
  • 现代制药流程包含临床前研究和一期、二期、三期临床试验,以及上市后的四期临床试验
  • 药物研发成功率低(约10%),主要难点在于临床一期和二期,即安全性及药效验证
  • 特殊人群用药(孕妇、儿童)研发难度大,成本高,需要格外谨慎

Shownotes Transcript

人生四件大事“生老病死”,只有“病”是我们可以较大程度干预的

干预的关键手段便是“药”

从古至今,关于“药”的研究和讨论始终是热点

有很多经验,也有很多教训,还有很多被人忽视的细节

这次我们请到了梁贵柏博士

他是新药研发一线的科学家

他也是笔耕不辍的科普作家

这次的播客,咱们一起聊聊:

现代药物和古代药物的研发过程有何本质区别?

药物研发团队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长生不老药”的研发卡点是什么?

为什么很多药孕妇与儿童忌服?

原研药和替代药的区别到底有多大?

为什么说中医和西医的分歧并不重要?

👬本期嘉

梁贵柏,制药科学家、科普作家

裴鹏程,得到听书作者、大望局播客主理人

朱步冲,得到听书作者

李智,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得到会员业务负责人

🎧时间轴

00:02:01 现代制药全流程解析:一款新药的诞生之路

00:14:06 药物研发的残酷现实:临床成功率仅10%的深层原因

00:22:43 研发突破时刻:梁贵柏老师在西格列汀开发中的关键贡献

00:33:09 科学视角解读:抗衰老药物的研发可能性探讨

00:36:26 抗癌新星:ADC(抗体偶联药物)技术前沿进展

00:40:27 中国制药的双重挑战:现代瓶颈与传统药典的价值挖掘

00:49:48 mRNA疫苗技术革命:机遇与风险的双面解析

01:02:23 仿制药产业生态链:从研发到市场的商业逻辑

01:10:20 用药须知:胶囊制剂不可拆分的科学原理与维生素服用规范

01:15:18 制药产业的双重使命:商业价值与医疗普惠的平衡之道

01:19:56 跨界者说:从实验室到科普作家的知识传播实践

📚补充说明

  • 反应停事件:是20世纪最严重的药害灾难之一。德国格仑南苏制药厂开发推出镇静剂"反应停"(沙利度胺) 推出之始,科学家们说它能在妇女妊娠期控制精神紧张,防止孕妇恶心,并且有安眠作用。因此,此药又被叫作“反应停”,用于缓解孕吐。但因未充分测试致畸性,导致全球超1万名婴儿出生缺陷(海豹肢症)。该事件促使各国严格药品审批制度,确立妊娠期用药安全标准,成为现代药物监管的重要转折点。
  • 《肘后备急方》:葛洪(东晋道教名家、医药学家)著作。此书为世界早期便携急救手册,专收简便、廉价、易得的验方(如青蒿治疟),旨在惠及平民。其理念开创中医急救先河,所载“青蒿绞汁”方更直接启发现代青蒿素的发现(屠呦呦获诺奖),影响极其深远。
  • ADC(抗体药物偶联物)是一种新型抗癌疗法,通过将特异性抗体与细胞毒性药物结合,实现精准杀伤癌细胞,同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其核心优势在于靶向性强、疗效显著,已在多种癌症治疗中取得突破。
  • 莫里斯·希勒曼博士(1919-2005):美国微生物学家、免疫学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疫苗学家之一,被誉为“现代疫苗之父”。他研发或参与开发了40多种疫苗,包括麻疹、腮腺炎、风疹(MMR)、乙肝等核心疫苗,拯救数亿生命。其创新技术推动全球免疫计划,深刻影响了现代公共卫生体系。
  • DNDI:被忽视疾病药物倡议,成立于2003年,致力于为疟疾、昏睡病、恰加斯病等被忽视的热带病研发可及性药物。作为非营利组织,它通过国际合作已推出9款创新疗法,填补贫困地区医疗空白,推动全球卫生公平,惠及数百万患者。
  • 曾获得诺贝尔奖的杰出制药方向科学家:

保罗·埃尔利希(Paul Ehrlich)

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贡献:开创化学疗法,研发首个靶向药物“撒尔佛散”(606)治疗梅毒,奠定抗生素和化疗药物研发基础。

弗雷德里克·班廷(Frederick Banting) & 约翰·麦克劳德(John Macleod)

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贡献:分离胰岛素(1921年),使糖尿病从绝症变为可控疾病。

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

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贡献:发现青霉素(1928年),引发抗生素革命,拯救数亿感染患者。

格特鲁德·B·埃利昂(Gertrude B. Elion) & 乔治·希钦斯(George H. Hitchings)

198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贡献:开发抗白血病药(6-巯基嘌呤)、抗疟药、抗病毒药(阿昔洛韦)及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推动理性药物设计。

詹姆斯·布莱克(James Black)

198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贡献:发明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和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革新心血管病和胃溃疡治疗。

屠呦呦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贡献:从《肘后备急方》获得灵感,提取青蒿素,显著降低全球疟疾死亡率。

威廉·坎贝尔(William Campbell) & 大村智(Satoshi Ōmura)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贡献:发现阿维菌素,衍生出抗寄生虫药伊维菌素,有效治疗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

谨以此致敬那些荣获诺贝尔奖的伟大制药科学家们——他们以非凡的智慧与奉献,推动了制药科学的革命性进步,为人类健康事业筑起生命防线。他们的卓越贡献永载史册,惠泽千秋。

❤️本期海报

  • 制作团队 -

节目制作 雪彤

设计 马草地

  • 互动方式

🍠小红书:大望局

商务联系:WX: weixutong |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