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萌: 我在重庆的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活人感"。这种感觉并非源于简单的快乐或轻松,而是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高能量互动和出乎意料的对话中。重庆的外卖员、陌生的大叔,甚至小红书上的兼职导游,都展现了这种独特的活力和不按常理出牌的沟通方式。这与我以往在其他城市旅游的体验大相径庭,也让我对"活人感"的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它并非简单的快乐或轻松,而是充满生命力,并且充满出乎意料的元素,与游戏中预设好的NPC角色形成鲜明对比。我甚至怀疑自己祖上是否与重庆有渊源,因为我在这里感觉整个人都被激活了,脑雾也消失了。
然而,重庆的"活人感"也并非仅仅源于生活压力小或生活成本低。我观察到重庆也有许多人生活节奏很快,压力不小。生活成本低也与工资低相互抵消,并不能直接决定幸福感。我甚至通过小红书上认识的兼职导游了解到,重庆存在大量低收入、高流动性的工作,许多老年人为了生存不得不从事这些工作,这让我对重庆的社会现状有了更复杂的认识。
此外,我还向AI咨询了将活人变成NPC需要几步,AI的回答让我思考信息茧房和算法对人的影响。AI指出,信息减防、决策权剥离、情感表达管制等机制会逐步将人变成NPC。这让我反思自己对信息的接收和处理方式,以及算法对个人判断力的影响。我意识到,算法在社交媒体时代扮演着类似于古代神明的角色,人们试图通过内容创作来取悦算法,获得流量。这让我对算法时代的信息生态和人际关系有了新的思考。
AI: 我分析了你的叙述,并根据你的提问,给出了将活人变成NPC的步骤,以及信息茧房和算法对人的影响。信息减防、决策权剥离、情感表达管制等机制会逐步削弱人的认知多样性,使人依赖奖励系统,丧失自主选择能力,最终变成可预测的NPC。同时,我提醒你警惕‘大数据比我更懂我’的频率增加,这暗示着你的认知可能被算法所引导和限制。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