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大家来参加我们今天的线上的圆周活动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播客节目力源型的主播 Lili 那我们今天的讨论的主题是 To be or not to be 留美还是回国这是一个在当前环境下在许多中美法律人心中盘旋了很久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年里面我们见证了许多结构性的变化签证的政策收紧行业的增速放缓中美关系起伏不定这些变化都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选择那一方面留在美国可能意味着更多多元化的生活更国际化的职业路径但同时也伴随着身份的不确定性文化的挑战和发展空间的限制
另一方面呢近几年国内的法律服务市场也是行情下滑降薪裁员外资所办公室也纷纷关闭越来越多的法律人希望通过赴美留学改换环境或者是赛道那我们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了几位在中美法律市场都有深厚经验的嘉宾来跟我们分享他们的经历感受和心路历程他们的故事不一定是给你的正确答案但一定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方向和参考
那我们先请各位嘉宾用一分钟的时间简单介绍一下自己那在这个过程当中呢可以着重讲一下自己从美国到中国或者是从中国到美国的比如说具体的实质点或者是大致的情况那我们先请今天的联席主持哈迪先开始吧
大家好,我叫哈迪,然后我现在的话是库里纽约办公室的税务律师同时的话也是这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还有发起方然后纽约亚裔律师协会的亚洲职业委员会的联席主席
以我的经历的话我是到纽约之前在贝克麦金斯上海办公室工作了 8 年然后 2021 年的时候到了纽约到 NYU 读了个 test lm 这个可能到后面的时候可以详细的展开讨论一下当时的话可能主要是在国内以后工作的时间比较久了一直想去美国看看其实我
到 21 年去美国之前一直没有到过美国而且我是做税法的尤其是 nyu 的税法是最好的意思就相当于你喜欢登山就想到珠穆朗玛峰所以当时就想去看看但是话也有点冲动我是一直属于比较喜欢可能冒险的但是就直接把因为美国读书很贵可能读一年基本上要 100 万人民币有没有钱直接把上海的房子卖掉然后就去读书了
对 然后后来的事情可能都是一些信息治安以及后面的一些综合考虑之后的可能在后面的话可以再详细的讨论一下然后这是我一些基本的情况好的 谢谢哈迪 Masha 要不你继续
嗯
我是大概 2023 年到 2024 年在哈佛法学院读的 LM 然后我目前其实是在我的 OPT 期间在纽约工作我相信今天有一部分听众可能是正在考虑来美国读书或正在美国读书或者说和我一样在 OPT 期间的所以我觉得今天我更多是作为大家的一个同行者跟大家分享一些
我的经验和可能大家一些共同的困惑然后希望在之后的援助讨论里面有更多的机会跟大家分享好的谢谢 Masha 那个五剑五律师要不您接下来介绍一下自己
大家好 很高兴跟大家做交流我是吴坚 现在在高国心理学事务所的大中华去做亚太区域主管我主要是在北京和上海 主要是做跨境的中专解学之前的经历是先在中国大陆读了一个本科 中国中华大学然后之后在香港的中文大学读了一个硕士
那有一段时间大概有十多年了然后之后就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工作了八年的经验当时已经开始慢慢的大家都觉得就要海外去多读一个 LM 或者是在海外深造所以当时就是在工作了有一段时间之后八年之后来到了纽约来这个 MYU 读的一个 LM 项目
同时在纽约工作了四年左右,然后大概在四五年前回到的大陆,目前主要是在大陆的上海和北京办公。希望此次的分享主要可能更着重于现在的中国大陆市场,特别可能是从专业解决领域跟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李雷李律师大家好那个我是李雷我现在在中轮律师事务所然后做合伙人我是一直做并购然后还有木头管退在来中轮之前我是在中国的并购基金做那个他们的总法律顾问
在之前我是在美国律所的 Conventant Berlin 在之前我在另一家美国律所叫 Dorsey & WisneyDorsey 还有 Conventant 都有一部分是在纽约工作大概假期来五年的时间其实我是走了 US Associated Track 和 PRC 两个 Track 但是就一直做并购然后还有投资
我当时在美国最开始是奥巴马政府后来是川普的第一届政府然后我是 2020 年 10 月份从纽约回到北京所以我到时候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些决策的过程和经历谢谢好的 谢谢李律师大家好 我叫大同
我是 2015 年的時候在香港開始工作當時是在 Clifford Chance 的香港辦公室然後做港股 IPO 然後以及 DCM 業務然後做了三年左右的時候然後去的那個新舊香港辦公室然後當時呢
在京都里面我跳过三个组吧做过不同的业务一开始是在 Foundformation 做过半年左右然后后来又回到 DCM 然后又去了湾区读书当时正好是 COVID2020 年的时候毕业的时候呢我又回到香港然后当时又跳了一个组是做那个 Service Product 还有 Derivative 之后呢
之后呢 2022 年的时候呢我是从香港这边然后又深到了美国然后在 Hinson Boone 一家德州所的纽约办公室做 Fund Finance 这个东西在亚洲是比较少见的一个 Practice 我听说有很多在开始努力他做这个东西但是在这边的话在欧美市场还是比较成熟的一个 Product 然后后来呢
四个月前我现在在跳到那个 Winston Strong 然后现在是做 Sucker Finance 虽然是 Finance 一个分支吧但是跟之前还是有点不太一样差不多这样好的谢谢丹利然后 Porsia 我们也请你在这个部分稍微介绍一下自己好吗
很感谢大家今天的时间对我是觉得我本来有点犹豫要不要参加这个活动因为真的跟大家有差不多 20 年左右的差距这个时代背景不一样职业背景不一样但我大概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我应该是 91 年去耶鲁念的硕士然后之后呢
先回了台湾工作因为我有申请到 JD 但是就是学费不够嘛本来想要去攒钱然后后来反正因为家庭原因没有继续但是我有一个机缘就是大概 96 年的时候回头在 Cruise 找到纽约的工作那么 Cruise 待了两年之后到 98 年到了香港那么接下来肯定有幸参与了这些搜狐啊这个中海游的这些上市的活动
到 2023 年因为 SARS 的关系然后 Covid 把香港办公室关掉了
那时候我就觉得那我可能要转到从一个承让商的角度转到公司这边去所以我就去了硅谷的 Wilson Sansini 待了两年后来我就决定还是到美麦斯来然后美麦斯在上海当年是 2006 年我来的时候就是重新要建立因为刚好改革开放我觉得应该这样说第二波的百度
新东方出来之后有一波很强的资本市场就是说的活动那所以我们也有幸做了非常多从在中国往美国上市的活动像麦瑞啊无形药明康德这些美国上市还有很多跨国诟病的东西我是 2012 年回到硅谷然后 2021 年去纽约那么去年的
9 月呢我答应就是来兼我们上海办公室的管理合伙人但我一直都觉得就是我们绝对是中美贸易之间的这个受益者了因为其实无论如何我们现在一直做的都是
有一个跨国的一个背景的一个资产的一个流动吧不管他是要去上市不管他是要诟病不管他做国际授权其实这个资产不管在任何政经紧张环境下都是要流动的所以其实我们这样的人才绝对是被需要的只是你怎么样去 position 自己的姿态然后你有怎么样的视野那你要作为怎么样的律师这个是大家可以自己选择的所以我们等一下可以自己讨论一下
好的好的好的谢谢 Porsche 那第一个问题呢我想先我们先来讨论一下现状也就是刚刚其实 Masha 有介绍到自己她是这两年才去到美国读书然后目前是在美国的一个工作的一个状态那我们可能想先请 Masha 来帮我们介绍一下比如说你可能在选择出国的时候二三年其实已经是一个至少在我的理解当中我会觉得已经是一个去美国读书
签证已经是有点难的一个状况了然后在这个时候你是如何去选择了在这个状态下去出国读书然后呢你所看到你在读书期间所看到的一些跟你同样状况的一个在美国的华裔的留学生的一些状况以及你线下的一些对在美法学生的一些观察
我其实在 2027 年申请的时候我也非常的纠结然后当时也在想我是不是应该去读 LM 因为当时的就业环境已经相对比较差而且是刚刚疫情结束但是我觉得这个是每一个人出国留学的理由都不一样我自己的话我觉得它对我来讲就是一份体验然后而且 LM 它并不是
不是一个我自己觉得它不是一个 life changing 的 experience 它其实更多是你愿不愿意出国看一看在外面体验一下在外面有自己的工作经验而且就像 Porsche 刚刚讲到的我之前的工作里面有很多是跟中美贸易相关的所以一直在中国的视角里面我其实也很想体验一下美国的视角美国的法学院在美国工作是怎么样的其实也是对于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远期的一个职业发展的考虑
但是当时我已经有预期不管到时候在美国找工作或者在中国找工作可能都会比较困难或者说你有可能在中国找工作的话你可能最后回到的是同样的位置但是我觉得从我的角度来讲
就是我当时的这个决策是说那如果不去我会不会后悔啊我的答案是会后悔那么我就选择了去然后这个是我当时就是做决策的一个想法然后第二点的话你刚刚提到就是在美国的这样的一个环境当时 2023 年四五月份的时候我已经听说当时的同学们找工作已经非常困难了我预期这个可能会是已经很差的情况觉得 20 年可能会更好
至少好一点但是 20 年其实比 23 年更加差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就是经历了像巴以冲突然后再加上很多的外所关闭了中国办公室然后以及可能在美国的一些律所可能有 China Practice 的也在缩减
首先 LM 一直找工作都很难然后再加上这个整体的大环境是变得更加困难了所以中间也会有很多的这种心态的变化吧但是我觉得整体上来讲其实也是随着这个政治历史和经济社会的这种波动其实我觉得也是一个就是其实对于你的人生来讲我觉得依然是一个很好的经历
对就其实你刚刚讲到了你去做这个事情的一些心路历程和想法嘛那也想问问你对这个包括在你在内的一些你们同届的法学生的一些状况的观察比如说可能在你的同学当中大家找工作的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那以及我想因为你也是比较新鲜的这个毕业生嘛那我想肯定你也有一些学妹呀或者是你的朋友也会来咨询你关于比如说到美国去读书以及读完这个 LM 之后如何去
找工作等等一些问题那我想你也会观察到他们对于现在比如说去美国留学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想法或者说是不是有很多人其实已经在打退堂鼓了就也想看看你在这方面的观察
我觉得要看大家整体的规划如果说他读 LM 的目的是为了在美国找工作的话那我觉得这一部分同学打退堂鼓的这个戴率是非常的大的那如果你是觉得 LM 它是一份体验你是更多是考虑长期的一个目光和长期的发展的话
我觉得很多我的同学可能都是出于这个角度来读的如果在读的期间大家一定会纠结那我是在美国找工作还是在国内找工作我觉得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再尝试一下在美国找工作但是你有多 determined 就看每个人因情况各异然后也跟大家的 practice 特别的相关可能相对来讲我觉得做 corporate 的同学可能能找到的机会更大一些或者说之前在外所有工作经验
然后在这边也有一些联动性的同学可能找到的这个机会也会更大一些然后可能相对做诉讼的同学是一直的来讲都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如果诉讼里面是做 IP 的同学我感觉他们会看到一些比如说在加州的机会但是除了像找律师这个 check 的也有看到同学通过一些就是其他更多的比如说做 clerk
或者说做一些 fellowship 其实也是一些很好的方向但是我觉得整体的成功率是比较低的虽然一直 LM 找工作都是比较困难但是我觉得近两年这个比例应该是非常低的可能就是在我认识的同学和朋友里面一定是在个位数的一个比例吧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认识的人不够多但是在我认识的人里面应该是个位数
OK,这个还挺令我惊讶的,但我发现我们活动现场可能大家都是大牛啊,我在想为什么 Danny 和 Hardy 好像也都是 LM,但是也都同样找到了工作,还包括你,也其实都是找到了工作,我们也请这个,要不 Hardy 先分享一下,你又是怎么找到工作的呢?如果这几年本来一直 LM 找工作都如此的艰难的话。
我分享一下我以及我身边同学的例子吧就是我是 21 年去的美国然后我是 21 年去的美国的话是 22 年那个 NYU 的 LNB 我们那一届 NYU 的中国同学的话
就目前还留在纽约或者是美国的就我们刚好是上两周然后大家有一个英国的回来纽约那个开会就召集大家什么一起然后吃饭聚餐我才知道准确的数字然后我们那一届的话就有 12 个中国同学现在还留在美国吧但是有几个的话因为 22 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 4 年了嘛
就有几个其实已经回国了就因为可能签证的原因但他们当时的话在纽约也找到工作但因为签证的原因他们就回国了所以的话就大概
NYU 的话那一届的同学可能大概有 100 个对大概有 100 个的中国同学然后目前已经过了差不多 4 年还留在美国了大概有 12 个左右吧有 12 个左右的话就在美国工作的话就有个很大的问题其实的话就是如果你是非常的 determined 在 Massas 的话你说我一定要留在美国一定要在美国找个工作那其实基本上
只要他真的非常有毅力有恒心的基本上最后都可以找到但并不是说都能找到比特换到比特换的话其实是比较算对比较困难的但是可能基本上你可以找到什么密赛的或者是补贴或者是硬号啊但最后都能找到一份还
可以的工作但不一定是那毕落毕落下来肯定是比较难的但是可能你要付出很多比在国内更多的代价然后要更多因为要面临很多其他更多的困难不管是你
身份的语言的文化的对你在建立新的朋友圈还有什么各种饮食现在然后纽约或者是美国物价也非常高然后其实我现在在国内我回来刚好是这两周休假然后回国
对回国就发现物价非常低啊也非常好玩对吧其实你这些都要各种的衡量可能主要看你需要的是什么对吧对如果就比如你如果真的非常 determined 你就想留在美国啊就基本上最后都能
找到然后签证的话就内建 NYU 的同学他们很多就 S1B 要抽的嘛那可能他们几年都没有抽到但到今年的话基本上全部都抽到了就其实 23 年的时候中签率特别低 10%但今年的中签率特别高基本上有 40%
因为改革了就 23 年时候就很多各种的 abuse 要之后的话就他们那种签证的制度改革了改革之后就签证率就提高了就基本上他们抽几年都能抽到对 OPT 以后一年用完之后的话他们都会用一个 CPT 要继续的一边工作 CPT 的话大家不了解自己可以百度 Google 一下
好呀 这里有一个很具体的听众的问题啊他说想问一下有多少人可以进到 Big Loan 在你的观察里面你的认识的朋友圈里面他可能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比例呢就我那一届 MYU 的 L 同学的话该讲了现在还有 12 个在美国的两个我跟另外一个
我很抱歉,我补充说明一下吧好的好的至少我之前的事务所算 big law 吧,对吧我第一个我想跟各位分享一下因为我觉得我是有非常大的一个幸福的时间就是说我 91 年去耶鲁念书的时候我当时呢就发现哥伦比亚的 LM 呢是可以转 JD 的然后呢我当时当然就傻傻的跑去跟我 law school 的 Dean 说我也要转
Law School 的 Dean Calabresi 把我坐下來跟我談了兩個小時跟我說你這個孩子真的是昏了頭了 LM 是 JD 的 shortcut 嗎你知道美國人當地的孩子是怎麼樣一路拼上來念大學念 Ivy League School 的 JD 嗎碩士是讓你這些外國人在這裡找工作的嗎
我觉得他给我的真的是发龙正馈我其实在那个实验点上我就意识到确实我如果换位思考的话我替美国人来想一想你们知道现在美国工资涨了多少对吧
我们现在一年级的律师的薪水是 22 万 5 的底薪再加上 bonus 我要请这样子一个人然后他要 deliver 这个 value 那为什么我们要找这样的人呢显然就是说我自己去想对啊我不管我之前是你们各位一定是从中国最好的大学出来的我自己从台大出来的也不错我是挺聪明的我可以考过台湾的 bar 对吧
但是我对普通法的了解一年就够了吗我的英文好到我是双语学校出来的好到吓吓叫能够跟美国人自然交谈然后完全理解他们的文化内涵吗在种种情况之下我到底是为什么觉得我可以转呢就因为美国人喜欢收容移民吗
我觉得其实我在那个时间点上我就突然意识到我有很多思考上的误区就是我自己因为觉得自己挺优秀就觉得别人应该收我
实际上不是嘛所以我当时才会突然意识到说哦对那我就要证明我值得所以我要跟跟人家一样去考 l 赛我也去申请然后我确实也拿到了三水 jd 就是为什么因为我当时是想我既然想要留在美国我就必须证明我自己跟所有人一样那
Big Law 其实跟你在中国的情况是一样就跟你学校排名有 985 有 211 一样就是你想要到 985 像我们现在事务所跟所有的 Wall Street firm 都一样不是 Top 14 的 JD 以下根本不看对吧我在第一轮你们自己知道 JD 二年级的时候的那一年的 On Campus Interview
基本上 14 名以下的 law school 大部分的 big law 是不会去看的除非是因为地缘的问题比如说我在纽约我可能会看 brooklyn law school 我在 DC 我会看什么但它会有一些本来就跟这个 law firm 比较好的一些地区性的学校否则的话它不会看那么硕士的学生就是 LM 的学生在过去中国改革开放尤其两边的商务机会大的时候我觉得它当时是因为
没有这样的人因为你在改革开放之前以前像我那个时间点的 Yellow JD 出来都是中国那种外交部长官转的对吧所以就是
年纪稍大然后也并不是真的很想做律师或什么的那我只是说他们找不到那么多人来补这个位子我觉得那个时候很多硕士学生是可以顺着这个机会然后透过这个机会去拿到工作证明自己可是我觉得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更富裕了之后其实很多中国的学生是直接去念 JD 的
那直接训练 GD 然后再加上外国的这个 LM 的 program 他本身的学生越收越多越收越多他的 supply 越来越多您可以想象他在这个为数不多的好的职位里面那个竞争是非常激烈而且今天不是中国的问题就把你去想想看任何从法国来的德国来的新加坡来的香港来的
都一样面临一样的问题所以其实我觉得它这个是整个就业市场的一个改变还有就是说中国最顶尖的律师然后我念了一年硕士我怎么去向 Big Law 证明我就是跟其他人一样我能够 deliver 这个 value 之前因为有很多贸易上的支持现在的话我觉得真的就是要
非常有战略然后非常能够 deliver 价值的人我觉得是有可能脱颖而出的但是就毕竟不是常态了明白明白好呀谢谢 pusha 补充那我听到这里我就很想问一下丹尼啊因为刚好丹尼刚刚也没有分享就是如果就像 pusha 说的那你要向这个 big law 去证明你的价值
那我也很想知道比如说丹尼目前你是如何找到你现在的工作那你又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发挥你自己的价值呢你觉得你作为一个有中国背景的人对于这些律所来说你觉得你的价值在哪里呢比如说你有什么很特殊的地方吗
我个人觉得可能有三方面原因是比较重要的有一方面是能自己控制的可能其他两方面是外在因素的第一点我觉得应该是宏观经济的问题可能大家都知道到 2020 年的时候是 COVID 刚开始的时候
当时呢很多律所都在收编然后呢所有的那种 first year 时间都被 postpone 有些就直接那个 offer 被 revolve 掉因为大家没有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说很多律所都在控制成本然后那年的时候呢是我当时因为我们我们学校 LM 人特别少 80 多个人吧总共
当时也有一些留下来的就是比如说西语西语就比如说他是会西班牙语的然后这种情况下是有天生的一个优势吧因为美国跟整个跟南美然后西班牙语西国家这个业务是非常多的所以说他们有一个天生优势当时有一些有一拨这样的同学留下来了
但是后话大家看的时候 2021 年的时候美国这个经济跟大家玩想象不一样然后是迅速增长然后当时呢非常多的学生就是我因为我当时不在美国哈但我听说当时有很多没有工作经验的 LM 也找到了工作造成了一部分原因就是去年还是前年的时候有一波裁员就已经当时是扩招太严重这当时我也是后话听到的
然后所以说当时我在找工作的时候是 2022 年的时候其实就是已经在往下坡走了但是还没有到低谷当时我在面试的时候 2022 年 4 月份的时候吧是这个跨国然后有时差的一个面试当时那个老板就是非常着急让我过去然后但是香港大家在香港工作过都知道香港 notice period 是三个月然后美国可能就是
几乎是纸面上是没有这个 notice period 但其实大家是八个星期嘛当时我那前老板是不是很开心的因为他要等三个月时间啊所以说那个时间段就是这个横关经济然后把一个 high con 拖起来了我现在理解是应该是已经复于一个平常然后第二点呢我就说是签证问题就是签证是我觉得职业大部分不光是 LMGD 那个中国学生的一个大运输尤其是近近两年的这个
中签率特别低有很多 big law 就直接说你需要一顺币我们就连那个 interview 都给了我觉得这是个趋势吧有很多趋势可能有大部分可能是 vote20 他还会收过去什么因为他们的这个国际贸易然后 tower rate 比较高所以他们需要更多的选项进来啊这种情况就是这两方面我觉得是不可控的然后可控的一个因素是我觉得 LM
比美国 JD 强的一个地方是你之前的工作经验就是我知道可能有一些 RM 是小本就是从本科一毕业就出来了这种情况下可能确实是跟美国 JD 比起来的话对吧你各方面就没有优势就比如说语言方面没有优势然后签证也没有优势
然后工作经验也没有优势情况下可能跟 JD 确实是没法很难做比较但是我认识很多比如说那个同学哈佛同学或者是你哈迪之前有很多工作经验那个 Masha 也之前有工作经验所以说你的 LM 非常重要你的 LM 学分也很重要但是我觉得在 Big Law 在看人的情况下的时候其实看了你之前的工作经验
有很多比如说我身边的朋友他就是在 Kifrchance 或者在很多顶尖英文所和美所的这个香港办公室北京办公室上海办公室工作很久了就他们的能力是非常强的就是亚洲的这个业务量是非常大的嘛但虽然我不能说是 technical
会比美国这边的出来的这些 first year second year 会强很多因为这边可能更注重 training 一点然后香港那边或者上海和北京那边或者是通过这个项目量来对那些律师所培养的所以情况是可能不太一样但是可能中国我们学校出来的学生可能见到的东西更多一些这是我的一点个人看法
好呀那我们也请哈迪分享一下好吗因为你待过的两家律所显然都是都是 big law 那你的背景过去也是在国内的这个外所方面那也想请你来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找到现在的工作里面以及你又是如何在你的位置上去充分发挥你的价值的呢
我找到但是美国的工作的话可能跟丹尼的话有一点我是非常认识的地点你得看那个宏观经济的情况对然后 22 年对然后我的话就第一份找到美工作是 Rosen Gray 然后那时候其实 22 年然后 22 年我是 22 年 3 月份拿到 offer 了然后可能跟丹尼那个 22 年 4 月份差不多那时候的话其实也是类似的美国已经在走
就说他们那些业务他已经在走下坡但其实那时候还可以但可能他还没有预计到之后的事情美国市场最好的时候是 21 年就是如果是 2021 年的话基本上到处挖人基本上可能根本就是没有人手干活就可能很快的面试很快给 offer 就那时候 21 年的时候就他全世界挖人就那时候市场特别火
到 22 年的时候其实已经在走下坡了但是还可以所以话那时候可能市场经济还可以然后就 22 年的时候是拿到那个 offer 就第一个宏观经济第二个的话其实是那个 LN 的以前的工作经验就刚才讲那个 Danny 可能的话是有一些帮助另外一点可能那个其实 LN 区间的话成绩也挺重要的虽然说不是像那个 JD 一样就那么直接像就非常直接什么 OCI 但其实
他还是会看你的成绩的因为这是相当于他美国的被落的历史
他就他觉得哎你就你国外的什么中国大陆的教育背景不是很了解那你究竟在美国的这体制下你的表现会怎么样他只能看你在美国那 ln 期间的那个成绩啊对吧你只是有以前的工作经验那其实 ln 期间的那个成绩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但是成绩的话应该也算是还算比较好的吧对然后这是第二点然后第三点的话就是因为其实
JD 跟 LM 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除了说是一年还有三年之间这种性的区别还有一个最大区别是相当于 LM 不像 JD 要有 OCI 所以的话他没有这种非常直接的途径
所以话说你就是需要很多各种各样的那个图件和方法去找工作就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你要各种什么 networking 啊 call email 啊就是说你是要想尽各种办法找工作就我当时其实我在国内的话基本上我是不用找工作我当时国内第一份那个贝克麦建师我连完全没有面试完全没有任何的面试我就直接在那里
工作啊就所以我基本上我去美国之前完全没有任何找工作的经验所以我但是我在美国其实花了挺大的精力来找工作的你这个部分能跟我们稍微展开一点吗就你有说到八仙过来客显神通你到底是显了一些什么样的神通使了一些什么样的招数呢
不仅仅是我自己啊我讲的话也可以有还有其他各种的朋友的对吧就比如现在怎么样就在美国那个找工作的话就是说最重要最困难的是第一步怎么卖经理名卡怎么拿到第一份工作你有了第一份工作有了美国这种工业经验之后其实第二份工作是更容易就很容易就比如我就我可能这有点扯但是的话我觉得是直接相关就比如我现在的话
我基本上每天都会收到各种猎头邮件说来邀请我去工作所以话就基本上可能你找第一份工作是很难但是你有了在美国有工作之后的话后面其实工作可能都会通过什么猎头就比如我现在基本上每天都有猎头给我发邮件说要其他有各种类所要第一份工作为什么困难
因为他觉得你没有美国工作见他不理解你的能力他觉得你以前在中国做什么他也不理解对吧他也不知道其实话就是说说实话就我认识的很多的那样同学特别是在国内的像翻达或者是汉宫或者是什么顶尖洪谦所的或者是说国内外资所的就有过那工作经验我觉得话就是说
工作能力完全不输于美国那个 JD 或者甚至比他们更好真的可能是说你的口语啊就可能不一定有他们那个好了但是实际上那工作能力的话我觉得是可能是要比他们好或完胜于他们就我自己的观察而已但是的话比如说那些并不了解你这种的工作的能力那他不了解你工作能力可能最大的问题是说怎么样他
了解你真的是有能力把这份工作做好的那是这个核心的问题对吧第一个最直接的就是说你必须有跟对方然后面谈聊了就会吧让他了解你吧那你可能争取到面试的机会那你可能是面试的机会你可能要有漂亮的简历成绩好对吧那可能那扣疫苗我就有同学说发了上千封扣疫苗的都有然后我当时可能有
几百封也有这是第一个途径第二个的话你可能最有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那可能是通过你想起的那一家力所的那个认识的人介绍认识的人那个介绍有时候呢介绍就不管你是相当于你那个 LN 期间那个教授
你教授的那个推荐啊或者是你认识的然后其他在这个律所里面工作什么那个同学就在美国就这种就有一个信任的机制吧就像哎是一个认识的人推荐的就说你肯定是相当于有你对方有一些认可才会可能是推荐对吧就说那肯定哎这是已经有人帮你筛选过了对吧
对这是一个有一个 trust 的过程就如果你是直接什么在网站上什么空投那个简历直接给 sr 看了 sr 可能直接看到你是 ln 他就不会看你的简历你根本就没有机会让对方了解到你是不是有能力做好这个工作可能在 ln 在美国找工作可能最大的困难是相对怎么样对方尝试了解你首先肯定是相对你自己本身是一个
很好优秀人才你有能力把这份工作做好对但问题是怎么样对方能够知道你有这能力了解你
好的好的好的谢谢谢谢哈迪啊然后其实刚刚哈迪也好马莎也好你们其实都在整个过程当中有提到很多这个签证的问题其实大部分人可能就难在这一点上那也想问问比如哈迪你现在拿到抽到 HMP 了吗就不知道这些部分怎么解决这些签证问题的就身份问题的
对我是抽到了但其中有一些比较起责就比如我是也是抽了三次才抽到然后我就第一次的话就我 22 年 3 月份拿那个 offer 就抽了一次但是没有抽到然后 23 年的时候 3 月份又抽了一次又没有抽到对又没有抽到后来的话我是海底捞给捞中了比较幸运当时我还是去了那个什么纽约有一个
寺庙还专门去寺庙拜了一下有个段子要怎么你要抽接抽海那东西那个寺庙要拜一下所以大神就拜了一下正好就那个抽接就是非常想进去
刚才也讲了,其他 ayu 同学没有抽到他们也是继续用那什么 CPT 但是可能是很多 big lot 大所的话是不允许用 CPT 的 CPT 可能一般是什么 Mid-size 份或者是一些补贴份或者是 In-house 可能会允许你用然后的话我了解一些可能
还可以用你需要一些这一万呢对这一万也是另外一种那个签证可能如果是你所想留你的可能他都有办法有各种的办法但是如果但是那时候这可能非常个题外话叫 23 年的时候中签率特别低
基本上中国人是需要这种签证在律所里面是最大的一个群体我身边很多朋友特别是很多 Bitlo 工作的 23 年的话基本上都是因为没有抽到签都是被裁了都离开了 Bitlo 因为 23 年的时候就那时候经济非常不好因为的话就股票市场大斯达克都跌了 20% 30%
所以那时候基本上是很多人要么回国了要么去其他国家去英国的也有对我有认识说因为 23 年离开然后去了英国后来他们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在英国找到工作我有认识有朋友说
他因为没有抽到签证要离开了美国那个 BitLock 但是也是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他继续留在美国他通过其他途径然后解决了美国那签证问题又重新回到了比如说都有就基本上可能二三年那一波没有抽到签证以后离开 BitLock 可能很多人都是可能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他又重新
找到了工作因为 23 年那一波的话是影响了很多人不管你是什么背景很好的什么哈泊耶鲁的这一地然后被裁了被裁之后也找不到工作因为那时候可能亚洲基本上外所办公室也不招人
Masha 你可以来帮我们分享一下吗因为你前面有提到自己是 OPT 的期间那你肯定我想你也面临相关的身份的问题那你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些你的感受和看法包括你在因为签证的问题有没有在早工作的过程当中遇到一些障碍呢
我觉得首先就是 LM 毕业的时候大家都有 OPT 所以那个时间的时候还好当然每一个律所都会问你之后你需要 sponsor 你的 H1B 吗然后我觉得这个也是如果大家是想长期留在美国的话在面试的时候一定也要问清楚这家律所能不能 sponsor 你 H1B
然后我的情况是今年三月份的时候是抽 H1B 然后我是没有抽中 H1B 的例子就是不在那个 40%的中签率里面那这个时候就像哈里刚刚提到的有几种方式就除了 CPT 还有 J1 以后如果说你的律所它是有海外办公室的
那你还有一种方法就是 relocation 你可能可以 relocate 到比如说海外的办公室然后一年以后你再抽一次 H1B 但是在现在的这种情况下应该也是相对比较困难的所以还是看你跟你的律所的 negotiation 能够到达什么样的
程度吧但是我觉得还是回到最前面的就是看你有多 determined 你一定要留在这里那一定是也是八千过海的各种各样的方式我还想补充一点就刚刚 Danny 和那个 Harley 都提到了就是在找工作的时候本质上我觉得 LM 找工作的就是他就是要让你能够证明为什么你能够
和其他的 GD 一样那么这个时候工作经验特别重要我只是想分享一个小 tip 就是在法学院里面我们一定有 career service 然后他会帮你去修改简历但是我觉得 LM 的简历跟 GD 的简历是很不一样的
他们的简历一定要特别着重自己之前的工作经验这个可能是你能够 stand out 在那么多类似的简历里面为什么他愿意去跟你聊一聊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然后同时我自己是做 litigation 和 compliance 比较多一些那我觉得大家也可以关注像这样
我比如说你要去做 trial 那人家经过了那么系统的三年的这种训练一定是很多方面的能力是比你强的那么你很 unique 的地方其实是如果他有中国的客户如果他有跨境的诉讼那么这个时候就会是你很重要的一点那我觉得大家在做这个就是
我当时找工作的时候是先管饭检所然后再发 call email 然后再是一个连点呈现的过程其实它是一个你跟很多人聊然后大家是打破信息差然后你更加知道你对应的 market 在哪里的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我觉得大家也可以参考这样的方式然后除了律所之外像前面讲到的我觉得也有很多 public interest 很有意思的一些 fellowship 或者说 clerk
如果大家就是对 litigation 和 compliance 感兴趣的话也可以看看这个方向除了这之外的话其实很多法学院他都会参加这个 job fair 应该是哥大主要在做的那么在上面的时候其实可以看到大多数工作还是 corporate 相关的那还有一个部分其实是 arbitration 类型的这样的工作其实他们还是更倾向于招有西语背景或南美的同学
但是不乏现在比如说像投资仲裁这样的慢慢的兴起也会有一些律所他会考虑招一些有中文背景的律师那我觉得如果大家对 Operation 感兴趣的话其实也可以关注关注这个方向
好的好的谢谢 Masha 然后时间关系我可能这边最后问一个关于就是留美方面的问题就是其实你们前面一直有提到如果你足够的 determined 你是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方式留下来的那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就是是一些什么样的原因它能够让你如此的 determined 的想留在美国呢从我一个外部第三方的视角来看的话我会觉得好像留在美国也有很多
显而易见的问题然后包括我们讲到的这个签证的这种不稳定然后还有文化方面的一些不同还包括你如何在当地去建立你的一些社会关系啊等等还有一些所谓的天花板的问题那我也很想知道就是我们的嘉宾又是怎么去看看这个问题的呢就是我很想知道你们有没有一些劝退的感受和想法要么我们要不先请丹尼分享一下好吗
我其实说实在话我一直想回香港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来美国的原因是什么就是都是很 personal 的原因简要来说我当时我来读书然后 2022 年来美国的时候都是因为我的前女友的原因她过来这边然后我也就一块过来了然后后来呢我们去年分手了以后呢我其实就在看香港人机会然后当时呢就是可能
我的整个这个 metality 没有改变就觉得哎呦我是就是美索出来了我要回香港我也要 match 我要去一个美索然后 match 我的 pay 因为那个工资上待遇然后结果呢很多猎头当时以前你在香港帮过我的猎头说都是说现在不是好时间就几乎是你要想回来 as a US associate 然后拿 US salary 是几乎是很难的然后现在目前也证明这个情况很多大批的美索的
律师都在往在香港本地的中资所去这个其实是个大趋势然后很多美索也就是关了亚洲的办公室就文索也是前段时间把上海办公室也关了所以说在这个情况下的话如果有美国背景如果你非常想做一个美国律师来说的话其实回来亚洲来说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然后后来我在这边找到我现在女朋友然后我也没有再想回去了实在话从各方面来讲的话尤其是我在这个业务领域来说
因为我做一直做我在美国一直做 financefinance 可能大家也都清楚是个比较白的一个领域就是尤其我现在的所我们
我们部门可能十几个律师吧然后三个 partner 然后几乎就除我以外其实都是白人就是美国本地的白人不是说美国本地的什么那个什么少数族裔了就是就是造成这种情况可能也是我们所的问题我也我知道很多那个更好的所的话他们会有很 diverse 会有很多亚裔啦或者非裔啦我觉得这是正常一点但我可能就因为我目前的这个所的问题所以我也不觉得我会以后有未来在这个所可能当成 partner track 这种情况对所以可能目前来说因为我是第五年
我没有现在考虑生伙伴的事可能过几年的时候我会再考虑这个版本我怎么去解决我是要去退出这个所呢然后退出这个行业呢去一个 inhouse 还是说我要回亚洲怎么办这个东西我也在考虑一个情况好呀我们要不请哈迪分享一下你为什么这个那么想留在美国吗
这个说实话就是好像有点类似那个我其实也说一开始的话也并没有说有多 determine 说要留在美国刚好是那个 22 年的时候可能市场还可以就很顺利的就比如我那 22 年 5 月份才毕业嘛然后我 3 月份就那个拿到了美国那个工作的 offer 而且是一个非常好的那个利索所以当时的话就是想然后先留下来以后
体验一下但是的话如果回头来看的话但是在美国的话其实也经历过不少那个困难了就是就如果回头来看的话就好像可能一个方面如果在美国的好处的话就相当于我可能我觉得在美国的工作我更喜欢美国的工作吧我是比较特殊还不像什么其他 corporate lawyer 做税法的
税法的话你在中国以后国内的话在历史事务所里面做税法历史就特别少要只是中国有那个做税法的事务所啊其实做那个税法的内容的话跟美国本土啊其实区别还挺大的我过来之后的话就这人工作体验就觉得就是说哎
我以前我觉得我在那个国内可能是税法律师里面我觉得我们是我们历史贝克曼先生已经最牛逼了或者是我觉得我自己也是做得很好很厉害我到美国才发现哇就那个水平我是差距真的挺大的就是我现在以我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是
比我行的工作我可以做的更好然后很多不管是在技术的那个层面的就真的就这边的水平会高很多美国那个本土我其实我挺喜欢自己的工作就是说你喜欢打篮球啊你可能是想去
NBA 对吧喜欢打乒乓球你可能想到中国队对吧就类似这就可能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的话也是因为如果是讲生活方面其实话就真的在中国会生活的更好因为我去美国之前的话在中国已经比较新年了
就我原来在国内这种的收入的水平在国内是一波的可以非常好的国内的话物价那么低然后美国现在的话其实物价非常高所以基本上是类似什么那个吃饭啊打车啊各种服务性涉及到人力啊你基本上就像那一美元就等于一个人民币这样
对这种的对但可能美国房子会便宜一点像这种大件的可能是美国会便宜一点但是日常消费的话其实是真的就是一美元对于人民币这么讲吧如果是在中国有一份可以做美国一样工作的可以给我一样钱的我是非常想回国内的但是没有
特别是在现在各种外资所都在测关闭的情况下根本没有选择有可能要靠在座的各位那个自己回来 BuildUp 一个类似的工作了
然后那个时间关系啊我可能这个我们讨论美国视角的这部分我们可能要暂时结束在这里那接下来的这一部分时间呢我们可能会集中在中国的视角这边就是我们主题里面的我们是不是要回到中国的一个问题那我们前面这个嘉宾介绍的部分也有讲到这个吴坚律师包括李雷律师其实都是包括 Pocha 其实也都是从
从这个美国回到了中国那我们先来问问吴坚律师好吗请吴坚律师跟我们分享一下他当年选择从这个美国回到中国又是一些什么样的原因呢
当时因为有几年前我不觉得当时会有更大的代表意义对现在的市场形势当时可能还是一个主动选择其实我现在的情况下听下来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被动选择或者是找到一个更好的方式所以我觉得这个具体的原因可能会给大家
我
你也经常跟不同的律所进行分享进行交流打对加所以说对这个市场你也会有一些熟悉和了解那总体上看的话中国大陆的市场现在对这个诉讼领域还好就是说它还是一个算一个持平或者说相对比较稳定的一个市场环境
中端解决吧 中端解决包括仲裁 诉讼甚至还包括一些调查当然现在在这个大的环境下川普把这个 FCPA 进行搁置或者说叫停之后这样的大的集中性的跨国的叫 private investigation 可能会少很多而更多的是这种可能偏重于公司的内部合规的调查这类的业务还是有的
所以说在这个方面的话大家还是可以看一看这个仲裁诉讼特别是有跨境的如果你想回国的话有跨境的这个在美留学的这些工作经验会有帮助特别是在出送你经验会有些帮助那现在从总体的这些大的环境上看包括刚才各位几位分享的也是特别正确的
美索在撤出那么其实现在更看多的是可能是一些离岸所或者说是一些庸子所甚至一些新加坡所他们都在中日上的发展其实是替代了原来美索的一些市场份额这个是一个看到的一个趋势那总体的在业务上看的话他们做一些跨境的包括离岸的诉讼仲裁
包括他美國的仲裁這些業務也是在做一個增長點是比較突出的一些地方那我們請那個李雷理律師來分享一下好嗎這個你前面其實也有講到可以分享一些自己當時回國了一些想法
对因为我当时是 2020 年 9 月份回国所以那个时候就像武坚律师刚才讲的和现在的形势不太一样我觉得就是那个时候我考虑主要回国的原因其实 2020 年还有 2021 年中国经济都是增长非常快而且很稳定因为我回国的时候其实我们纽约的办公室还在关闭状态然后
然后我当时回去拿东西的时候其实也就只有我一个人在 office 然后拿东西所以那个时候纽约是一个跟国内比是一个比较就是不确定的状态但这个原因可能我相信是和现在是有类似的就是
因为 2020 年底其实已经进入到川普政府的执政期间了而且他在执政过程中推出了一些针对中国的相关政策我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这个叫 China Initiatives 叫中国行动计划中国行动计划当时就是川普上台以后推出的针对华裔或者是华人的一个
就是执法的一个政策那当时我们在律所也处理了我相信大家如果现在在网上查签订计划可能是查不到的那如果你 go back tolike five years ago 你其实在网上可以查到的因为我处理公司和那个交易这块但有时候涉及到这个华裔的科学家还不是华人就是他们已经是美国的公民了然后比如说在我不点名学校了
当然也包括现在炒得很热的学校他们做教授科学家
然后所以我是亲自参与了处理他们的一些事情包括被美国的相关的司法机关去 approach 然后甚至是调查所以当时我已经感受到了这种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区分对待一些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然后接下来是进入到 COVIDCOVID 期间呢因为最开始美国是没事的其实
那个时候我们都是在美国收集口罩然后给国内挤然后后来就是美国突然 2020 年 3 月份纽约爆发疫情然后而且就是对我打击比较大的是就是我一个同层的白人同事大概 47 岁左右因为我跟他在一层然后那天 lockdown 的最后一天我还在跟他讲话你没忘了是关闭第三天他就去世了
但是他应该是 COVID 引起的这个并发症但是呢就是当时纽约也没有 testing ability 所以就是大家也不能确定他就是因为 COVID 去世的
那当时也是有这种事件的发生另外随这个事件就是当时你不管就是每天早上起来看左翼和右翼媒体其实大家很多对报道 COVID 上口径都是一样的所以那时候你已经感受到就是可能在外面走的话其实你觉得不是很安全
所以我觉得这些都是一些就是吹个我去回国的这么一个原因但我想最主要原因我觉得不管是现在还是那个时候也都是通用的就是说还是出于自己的一个发展考虑因为我觉得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性格是不一样的然后有人喜欢某种类型生活有人可能就喜欢国内这种发展空间可能很大然后发展很快然后比较自主这种
那我就是属于后者所以我就是觉得在美国已经工作了几年然后可以有不错的这个经验和知识积累也做了不少的这个跨境的并购和一些市场上有影响力的这些事情所以就是我以后可以 laborate 我在美国的这些经验去在国内然后可以有一个更大的空间和更快的增长
好的好的谢谢李律师那我还蛮想知道的就是你们在回国之后你们的发展其实是有跟你们之前的预想是一致的吗
要么先请吴律师跟我们分享一下对 我补充一个背景就是因为我回国的时候正好是我们在开办公室倒不是关办公室 20 年里左右吧其实是我们还在扩张在疫情之前所以说那个时候我们的业务还可以所以在这个背景下其实对这个影响不大我想就是跟 Heiko 回应一下刚才李律师讲到的
确实就是你回国的话可能要考虑几方面的因素吧第一个是地缘政治可能是说在你大环境下更好第二个是说你是不是有足够的他说的一个词你再有什么一些资源不是说为了回来而回来而是说在那边的怎样的资源能够让你回来可以有一个相对的比较优势
这个是比较重要的要不然的话可能那你怎么去差异化的竞争跟现在国内更选的一个环境中当然不一定在国内了那可能香港或新加坡但同时也是非常竞争非常激烈的一个市场环境下你有那些的差异化优势这个优势可能是你的业务专业能力有可能是你的 social networking 你的这些这个
或者说你的这些所交际的一些朋友因为你这些你的 updates 的点是因为我现在熟悉美国或者说我在美国而我回到国内的话我其实在卖的或者说我在对国内销售的是我在美国的关系这是你的比较优势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如果说你想在美国去找工作其实你 RB 刷试的点应该是你的国内的资源这个国内资源就像刚才几位 panel 里讲到的它可能是你的工作经历可能是你的人脉可能是你的可能你有很多的业务量可能甚至是说像哈迪那样在美国社区里特定领域非常强非常好
这样的经营让你可以在美国市场去做一些这样的一个比较化的一个优势回答你的问题那当时我回来的时候就是在市场上看到的是仲裁啊诉讼啊这个业务还是在宏伯的发展过程中所以说对我们的影响并不是非常大而且呢我回来的时候有一个好的点是因为我并不是说在美国读完书后马上回来的
就像可能几位其他的嘉宾一样我是在美国工作了三四年不是为了去读一个书而是为了去了解美国的市场了解他们的一些资源而我尽可能的去多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包括我现在一直在兼任这样一个阿巴尼的一个小职务就是 co-chair 那其实也是说想把这样的一个资源去利用到国内市场上在美国的时候你可以说是代表中国人发出中国的声音
那么反过来在中国的时候你就说我来帮你去宣传阿本尼其实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很好的团体有很多在一起的华人或者说在中国人一起在做一些事情也欢迎你的加入这样一个信息能够促成很多的一些合作和 synology
好的呀那接下来想请李律师也帮我们分享一下因为其实大家很多人都知道这两年都不止两年这几年里面吧 PEVC 啊并购啊资本市场这些业务至少在国内是相对是比较萎缩的那可能也想请你分享一下就是在这方面的一些市场上的一些观察然后包括说
比如说可能我们有很多朋友现在还是在美国的那他在美国读书了之后他要不要回来那回来他面对的市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那这个市场可能一个是包括我们法律服务的市场就比如说我们作为律师作为合伙人我们所看到的市场状况是怎么样的另外一方面呢可能是在这个招聘方面比如说面对这样的有一个美国背景的这些留学生回来的话他找工作是不是好找那这个也想请您再分享一下
好的那个我先分享一下我对现在国内市场的认识但是当然我是对这个非速领域这个市场更加了解那其实我几年前回到中国我当时学了几个中国的词汇其中一个词汇就叫内卷其实我真的是在美国没有听过这个词汇然后我是回国以后才听到这个词汇就是内卷啊凡尔赛啊就这些单词我
切实的感受到什么叫内卷其实就是我在回来大概半年以后然后去基金工作然后我更加的感受到什么内卷就是我现在回到律所工作所以就是国内这个现在的环境确实是很卷所以在这种卷的环境当中我觉得我很同意刚才吴杰律师的说法就是大家如果在美国不管你是求学还是现在已经在美国工作可能回来的时候要
考虑一下就是自己在美国或者是其他方面是不是有什么样的比较优势就如果你这个问题没有考虑清楚的话我觉得回来还是要慎重因为现在国内在各行业竞争都非常充分这个因为我现在在国内就不仅接触到律师这个行业
那包括投资圈并购基金美元的人币的然后 PEBC 还有很大的这个上市公司的时空人高管其实我都接触那其实大家肯定是主流的感觉就是卷了所以就是说那个差异化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认为你自己在美国已经具备了和国内潜在的竞争者有差异化那我觉得这个回来是一个可能是不错的选择
那我觉得这个差异化具体比如说就是如果是我自己例子的话就是说那你在美国可能做过什么样的案子然后在国内的律所可能是没有这样经历的这可能就是一个差异化
这是对美国在工作的同学在美国现在在求学的同学然后想回来找工作其实我觉得现在实际上也发生变化特别是刚才我们的嘉宾也提到了中国的很多的美国所包括一些欧洲所其实都关闭了他的办公室
其实现在更多的美国的同学其实回到中国可能首要的选择可能是中国的红圈所我觉得中国的红圈所就飞速还有诉讼领域的来说大家其实现在还是喜欢第一就是成绩还是很重要包括你本科的成绩还有你 LM 的成绩这个还是大家要看的因为法律归根到底还是一个专业型的职业
所以就是他要求逻辑性和对知识把握很强那所以就是成绩是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一个就是在面试过程中也是要体现你跟别人有什么样的差异化然后另外还是要表现出乐观的精神和比较自信因为我回来以后其实我们每年也参加这个 NYU 和各大然后每年组织这个 LM 的招聘
那其实我们如果是一个很有这个感染力的同学来面试和一个可能就是没有太多自信的人来面试这两个感觉是别样的所以我觉得就是在这个面试过程中自信然后另外产业出自己的产业化然后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一个就是要对自己职业目标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这个对这个雇主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衡量指标对
我可以先补充一两点就是那个你刚刚说也是就是说我们也是面试了很多的同学刚才其他的嘉宾分享到了就是你多想要做一件事情可能你要做一个梳理或者说你要做一个 road map 你把它放到时间表里面去做要有这样一个明确的规划要不然的话你可能做一件事情在做摇摆的过程中还是不会去
很专注的很投入的去做这个其实反映在了刚才几位嘉宾的分享中 commitment 或者 determined 他的意思其实就是说你对一个事情要多想要它我在面试过程中就想分享一个小的我看到的一些差异就是有一些同学或者说有些朋友他们经历都很好
但是可能就是有一些举棋不定我当时经常会给他们一个建议就是说你先去做了拿到手了再去做选择因为很多时候你在做犹豫的过程中可能机会就没有了这个其实可能是一个在竞争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先要去把很多的这些 CVA 或者说这些工作技术先拿得好先拿到颜面式或者甚至拿到一个 offer
再去做一个选择再去做一个平衡要不然你都想清楚了那可能这个机会就没了因为特别是在一个红海竞争的环境下只能补充这一点
好的好的好的那然后也是时间关系我可能问最后一个关于中国这一块的问题然后可能有很多其他的一些讨论的内容我们可以放到后面互动的部分去其实比较想问的是你们在回到这个国内之后尤其你们其实是不止在美国读书你们其实还工作了几年回来那你们在回来之后你们有一些比如说关于回来之后这种社交关系的重建或者是说你在去拓展业务上面有遇到一些困难或者说是障碍吗
非常好的问题首先我觉得你的 social networking 的重建我倒不觉得是重建其实是你是 reconnect 我举个例子拿我自己来说我现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有朋友圈都有一个小的一个圈当然可能每个人人格有致的可能只是朋友不可能给你介绍生意但我想通过这样一个小例子告诉大家你的 networking 是从小一步步建立起来的
他们是知道你的人他们才能够真正的帮到你他们知道你可能甚至超过十年二十年有可能这样的关系你再梳理一下那些能够可能跟你再重新的或者说更紧密的建立联系会对你有帮助这样的就是说把它放到一个大的一个广义的交友里边吧并不是公立的事情去看一个找工作或者是说给你介绍案源这个我觉得是可能相对下一点
当然有帮助但是可能更广一点的话我的朋友圈或者我的 networking 其实是通过我的 alumni 或者
或者一些很多的这些校友包括小学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因为我在中国大陆读了本科在香港读了硕士又有 NYU 的这样三个校友估价在约几千人几万人优秀的校友这么多你总会有几个会熟悉的或者说你有很多你要有针对性的再去跟他们去扩展或者说贴近更激进关系的
我觉得这个问题特别好就是这个取决于在美国待了多久因为我觉得就是在美国待了越久其实在回国以后那你这个所有的关系是需要一个重新链接就像吴建律师刚才讲到的那我觉得就是还有一些关系或者是业务关系是需要重新建立
重新链接其实刚才吴建已经讲过了然后重新建立其实我想可能是我觉得就是分两种情况我可以分享一下比如说我刚才讲的如果是你有差异化的业务或者能力那这样子的话其实你是比较容易重新进入到中国市场
那如果是对于没有差异化的这些业务领域来说其实因为你如果在美国比如说待了五年或者是更长时间那其实中国的这边很多的就是特别是我和吴坚在美国这段时间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那也就是说虽说你跟这个你的同学或你的朋友都非常熟悉但是他们在这几年时间其实他做的事情还有他本身的
这个直击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那他比如说五年前做的事情那因为你当时不在国内没有参与进去那之后再参与进去的话其实还是有难度的特别是现在就是在一个非增量市场就我们很多其实在中国的这个很多的领域是已经是比较存量市场了那
那你是在存量市场上去寻找新的机会这个是相对来说是困难的所以这就是进一步强调你必须要产业化没有产业化的话你去争这个存量市场其实你比人家一直在中国市场上一直在做的我觉得是有一些劣势的好
好呀 谢谢两位律师啊这个我也想问问就是你们现在关于业务这一块是怎么想的就是比如说你们去开拓市场啊这些你觉得你们的这个美国的留学背景到现在为止还是对你们是一个很重要的加分项是不是包括尤其在你们去招人的时候嗯
在一个非常绝对的环境下是的对对对我觉得就是从这个业务拓展还有这个招收优秀人才方面都是美国的经验都是有加分性比如说现在我们其实做比较多的对美对欧洲的收购还有就是我们跟
一些就是和美国律所合作做海外的一些事情之所以客户会选我们那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客户看到了我们跟美国的这个在美国工作经验另外一个就是和美国还有欧洲有很多链接就是客户现在选择这个服务团队的时候当然第一是专业性第二就是还有其他的一些额外的你有没有什么 edit value
这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说我举个例子就是我们其实在做一个中国上市公司很有名的上市公司在美国的收购那这个收购的话其实是相当于目前就是中国这边的商业模式出海到美国那这种情况下就是我不仅提供了前期的交易结构设计的法律服务那我还给这个上市公司的实控人当然他也是中国一个大佬在
纽约介绍了相关的产业的资源的一些比较就是高级别的人士以便他进行收购以及完成收购做这个业务拓展所以我觉得这些都是源于就是我在美国有这段经历然后在美国建立了自己的一些 connections 所以就是在这个业务领域这个在美国的工作经验肯定是有帮助的
特别是对复杂交易就是这种跨境的它可能涉及到多法语所以这个时候就是需要就是从不同的法语还有不同的可能文化之上去理解一些商业的点然后从招聘上来说就是这个也是我们前面感受到的就是说我们在招聘的时候就因为我们团队的话除了我还有就是
其实我们团队还有两个 JD 所以另外基本上除了一个北大的本科和北大的硕士女生来其他的人其实都有海外的至少一个 LM 的背景那也有不少人有两个 LM 的背景所以就是说我们在招人的时候就是我们团队这些合伙人的
这些背景其实也是一个能够吸引到人才的一个很有利的部分好的好的好的谢谢两位律师然后我们中国的这个部分可能也要暂时结束在这里了然后可能有更多的问题包括我这边其实也有收到一些我们在线的听众的问题我们可能稍后放到一个听众互动的部分来回答那接下来的话我们可能要请 Porsha Gu
美麥斯律師事務所上海的管理合夥人來幫我們做一個專題的分享那顧律師呢 職業 20 多年來一直在這個紐約 矽谷 上海 香港都職業了很多年一直在兩邊反覆的橫跳也是在這個去年的時候回到了國內來做這個上海辦公室的管理合夥人那我想他在
他在我们今天的这个话题上肯定有很多思考和感受可以分享给大家那我们现在就是请顾律师来跟我们分享一下大家好 我现在要说因为我知道只有十分钟我现在一直在考虑我怎么样精准地把我的观点能够表达那如果有表达不完善或者是讲话太过武断的部分呢请大家都包涵我很谢谢 Hardy 考虑这个问题因为他说 to be or not to be
所以重点一定是在于就是在你们这样有一个大好青春年华然后又有这么好的学校背景的情况之下我决定我要不要投资的我的时间去美国有过这段经历然后它在日后未来的五到三十年中间为我的职业生涯或人生带来什么价值
其实我觉得一开始 MASA 讲的也没有错我觉得一开始你就要先想清楚我为什么要去美国念书对吧如果你是要去美国只是就是去镀金就增加我自己回到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就像刚才李磊律师讲吴建律师讲的我相信都是这样子我也介绍过非常多 NYULM 去海问从 paralegal 开始做对吧因为内资所也很卷啊
你念完美国的硕士也是只能从 ParaLegal 开始做并不是就是从 Associate 开始做对吧我也必须很坦白地说我劝退过非常多人我劝退过非常我 Yale Mentor 的硕士还有一些甚至于通商的律师到美国来念书他们当时在美国找工作很不顺利非常沮丧我一直跟他说其实没有我觉得这是
这个世界在给你一个信号你为什么要来美国就是说你是以为说如果我来美国就自然而然参加 big law 然后我有一个非常 glorified 的 resume 然后我赚了几年前我就可以再看看我要选什么如果今天实际上的社会环境你要想看未来 20 年美国有没有可能
就是因为他自己国内自己的市场在萎缩他自己的工资在上涨的情况之下大的律师事务所要维持一样的利润你觉得有没有可能继续扩编回到原先的样子这是一个大问号
那么在这个不利的环境下面我为什么要来美国那我是觉得有一些人是有个人的原因就刚刚各位分享的甚至于像我的个人原因其实你们听了会很荒唐我就是觉得我做一个女性律师我觉得我在美国呼吸的比较顺利
就是我不觉得我的先生会说我回家要煮饭我不觉得我有公公婆婆的问题要处理我觉得我作为一个女性律师作为一个职业妇女甚至于作为一个母亲我觉得我有非常多可以 balance 的空间对吧就是没有人觉得说对我应该要上班要回家带孩子又要把家里打扫干净我没有那个旧文化给我的压力
而且我有很多个人私人生活的空间所以我比较喜欢第二个呢我觉得还有一个是你们要考虑的就是我确实觉得以英美文化的这个普通法系的律师结构或训练或社会认知跟大陆法系的走法是有些不一样的所以在中国的法律环境下我觉得很多有时候大家都觉得我付律师费是买个保险然后那所以就付的也不是很愉快因为是个 cost
那我觉得像刚才吴律师为李律师那样讲我觉得他就是充分认知到他必须做一个增值型的服务他要让客户觉得用我简直是物超所值然后我的服务已经到达这个上游关系的建立下游出口的考虑那么在这个一个你比较能够参与决策
然后比较能够跟公司的高管建立起长期战略关系然后你才会在职业当中有回馈的这样一个工作模式呢我确实觉得在普通法系的环境当中比较有可能
所以你才会看到 WorkerBus 之前的很多同期的朋友的以前当过这个 Salesforce 的 CFO 也有在 Acentra 当 CEO 的就是非常多法律人跳去在美国去当 AT&T 的 Vice Chairman 他有可能去做高管的情况可是这个在中国是比较少见的就等于就是你在你自己的职业范围内你比较不能够说服别人你能够拓展你的圈子你能够从法转商或从转管理
你一直的角色会比较被限缩在一个程度内所以我确实觉得在美国有这个但是最重要还有一个就是你要不要移民我讲老实话对不起这个问题比较敏感如果你是想要移民的我说这种老实话我一直都跟所有的这个亚洲同学来说如果想移民的人我劝你能选的时候不是来念 JD 的不要来没有念前 14 名的也不值得借三年的钱来
因为你没有办法找到相应的工作即使你找到工作了他可能没有连学费都还不了你要想想看就我那个时候的大部分在 Columbia 也要念 JD 的就算你在 Simpson,Thatcher,纽约工作到第三年的时候学费贷款都还有四五万美金都还得还
可是为什么大家有底气敢这样做是因为我觉得我看得到我光明的未来我七年以后就百万富翁对吧所以我当然敢在前面做这样子一个投资但是如果你在资本主义的社会里面不是想要力争上游变成主流文化领阵人的话那我觉得其实中国绝对是你们的市场你们在中国的这个
本来的学校本来的 contact 是铺垫你们能够达到顶流的那样子的一个社会背景你在美国其实你就是要重新开始除非就是你本来家里面就有认识 AT&T 的 chairman 还是什么的我意思就是说你要去考虑我想要做什么人那当然因为你们这个年代的人呢有个好处我觉得我们比较老一辈的人有很多包袱
我觉得如果你们现在是说我要考虑工作生活都相平衡我也不想做得像狗一样然后在那边满地爬然后网上的主要就是你能不能生合伙人呢你去看看现在大所我们现在一般平均都要 10 到 12 年才能生合伙人嘛那你不能生合伙人情况之下你还是要去找工作
那这种情况之下你说你要来美国的原因是什么你要自己考虑我想不想做这样的人我要不要变成美国人的人而不是我在美国当中国人那在未来的这个前提架构下这个文化结构上已经不可能了我最后想要讲一句我不是很赞成大家一直说美资所在猜测我觉得应该你要这样想现在实际上发生的情况就是说
譬如说香港上市你就没有这么多美资的银行需要做的事情了中金啊这些优秀的中资行啊海通啊这些中资行已经大幅的取代美资所能够提供的这个承销的状态为什么因为钱当时都是锁在美国的那么现在都是 Asia 的钱既然都是 Asia 的钱其实美资行能够扮演的角色跟重点就不是那么大
当这个香港的上市不是大量倚靠美资好像当年就是你要去做国际 role show 的时候美国跟欧洲的钱是占 50%以上现在香港 IQ 不是的
那在这种情况之下其实为什么不用中资所呢中资所你们这么多优秀的中国律师然后又有美国背景都是训练的非常好的英文都下下缴但是如果用了中资所他的那个薪资结构或者是这个律师费的结构就会下降这个事情其实对美资所来说是即使他在这个市场里有办法就是调整作业模式他看不到他赚钱的方式
那他当然都觉得我继续生根的原因在哪里对吧尤其是然后诉讼的部分我也可以跟各位稍微分享一下我觉得在美国两种人要做诉讼是非常难的就是我是说大的 trial
当然仲裁我觉得比较有可能但是在亚洲反而我觉得它确实是一个很 booming 的然后有可能会有你们双语的人士能够大量的参加空间我自己其实是虽然我是去做美麦斯的上海合伙人我绝对是因为觉得我认为未来
中国是大有希望的而且我认为中国的资产跟中国的管理层的想法的灵活绝对是能够让整个资产国际化然后我从中国这个角度来说我是有角色可以 play 的我事实上是只要半年在中国我半年还是在美国那为什么你去看看中国这些譬如说生物科技公司就是双抗这些东西 2024 年有这么多件出海然后价格都那么高
大部分的法律活动其实是在美国发生的也也就是说所以你也可以想象因为他的 action center 都在美国所以他你从中国找到了美国人以后全部的事情都在美国谈了以后其实美之所在这里面扮演的一个桥梁的角色其实他在中国的人力配置需不需要这么多他事实上
反而应该在美国有一些需要这样能理解中国资产的人的位置其实是会出现的我基本上是因为觉得情况越恶劣律师才应该更有发展的空间因为你是一个 solution provider
那么所以你在创造这个就像我们当年中国出十号文的时候中国一开始做 SAFE 的时候中国一开始去海外上市证监会要批的时候 VIE 的结构其实就是一个创造嘛就是法律人跟会计师的创造当然但我还是要觉得通商法律事务所的节约大律师功不可没但是
我意思就是说这是一个其实是提供给一些更有战略更有想法的人的一个空间我觉得其实谁能够走出这条路的人都是未来 20 年绝对会有非常美好未来的人我最后要说就是你的能力有没有区别的话其实我一直觉得虽然我们大家大学念的都是法律但是确实跟 JD 的训练上比起来呢我觉得我们需要通识的能力
不管是财务的能力然后对市场的了解如果你慢慢的能在你的职业当中选择一个你比较在职业上面比较有 contact 你自己的背后的 network 也好或者你比较容易认识不管有人是做 fintech 对吧有人是做 biotech 有人是做汽车就是你慢慢在你那个相关的你比较有兴趣的行业如果累积相关的 deal experience 跟经验能力的话其实这个以后是有区别化的
我相信就是 CEO 会喜欢跟一个他不用解释太多你就完全能理解他在说什么他竞争对手是谁他上下游是谁他旁边有谁在跟他投资人可能会想投他这些你都很清楚的话其实他会喜欢跟这样的律师沟通对吧而不是他跟你开会还要教育你一个一个小时他正发生了什么那种种的东西我其实你可以听得出来我会觉得就除非你有个人强烈的原因觉得现在我一定要在美国
否则的话我其实真的我绝对相信就是在中国未来会有非常美好的前途跟发展
好的好的谢谢顾律师非常精彩的发言然后那我们接下来的话可能是进入到听众互动的部分然后我这边目前是有说到一些指定项的问题我先帮听众问一下一个是给哈里的问题他说这个你目前专攻的是 tax 方向那在美国律所的需求是不是大机会是否多你目前的工作除了美国的 tax 是否也有跨境的处理中国 tax 的需求
首先回答的话就目前在那个美国力所啊主要还是美国税方面的但是主要我是做 transactional test 就是交易中的税就比如并购资金设立然后公司然后上市其实大部分工作的话就是跟那个 corporate lawyer 是差不多就是
改合同就一份并购合同如果并购合同的话里面会涉及到一些你的并购交易架构的怎么设计就你这个 structuring 基本上是由 test 来决定的你要做一个然后 reverse triangular merger 和什么之类的对吧就这是架构的话就是怎样一个并购架构是来税务来决定的另外一部分就相当于一个合同的话我们在改合同的时候其实我们不仅仅是
改那个税相关的东西就像那我们也会改那些这一个并购你个 deal 就是说你要怎么达到你这个 deal 的话最后你个合同条款怎么实现那个买卖双方的一个经济利益的
那个的一致那可能有时候 copy lawyer 他们肯定也会看但有时候的话他们也会看有一漏怎么看一漏的话我们都会感觉像你我拿到一个并货的或者我们的合伙人老板话我都是从头看到尾的不仅仅是说只看税务相关的那个条款但着重了肯定是看税了这话基本上是
都是说虽然是主要做税务但主要的话也是一个交易理事交易需求的话目前来讲我理解的市场化其实是税务利是在美国的需求会非常大但供给的话也是少但是说在一个美国的比特劳利事务所里面他肯定的
税务利息的数量数量肯定是没有说 COPY LOAD 那么多的但他本来供给就不多就非常切吧就说有那个工作经验的特别是说 MID LEVEL 或者有三四年美国是有种工作经验的现在在美国上市非常切的所以话也是为什么我最近的话基本上每天都会收到猎头的邮件当然我都是忽略他们的这时候就说你从需求来讲的话其实非常
大的但是话就是说如果是你完全没有美国这种税务经验的话是相对可能会刚才开始比较
困难这样的话又因为的话就说他们都是希望说招能来干活了就比如说我现在在我们的力士务所库里的话我们基本上所有项目都是一个 associate 加一个 partnerpartner 也看待风格了就像有些 partner 他可能是会自己也会改一些有些他可能基本上他不怎么改
就类似基本上可能就像你自己能够 handle 一个案件一样就是要说就没有任何人教你的一上来我就要需要全部我自己能做好的好的好的好的谢谢 Hardy 然后接下来的话是有一位听众问说想了解一下诉讼律师刘美的情况想问一下吴坚律师
MASHA 也做纠纷的纯诉讼的话就像 MASHA 一开始说的 IP 还是多一些的因为可能跟对抗中国企业或者代表中国企业这样的生意会多一些因为你要想到的是从结果上看还是要看业务 Democration 什么样的业务才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会留用跟中国相关的业务那从纠纷诉讼角度看 IP 是一个大头 IP 包括了这个专利和这个什么日产权侵权专业秘密侵权
调查也会有一些但你说我们如果说能在美国的话我感觉是不是特别多的包括还有这个什么签证的问题这个会有难度但是如果说你非常的喜欢我倒觉得是应该多去接触一些或这些硬核的诉讼能力或诉讼相关的业务会有帮助假如说你是一年级这个取决于这个问题的这个同学是几年级啊他
他如果说是一个初年级律师那可能有个轮岗的机会或怎么样有可能是在 copy 业务或者 tax 业务中接触到诉讼这也是有帮助的那假如说他是一个是没有工作经验的吧像在美国的话甚至像 Masha 一开始说的你可能不一定要接触先去一个律所去做诉讼业务而有可能是在这种仲裁机构或者说其他的机构去做一些实习或者这样的积累这样的经验或者法院的实习
这样的话以流用在美国做诉讼会有帮助
我觉得这个都是你的 value added 的地方除了这个
除了这种诉讼之外我觉得仲裁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不管是商事仲裁还是投资仲裁现在应该都是有一些需求的然后还有就是也是犯正义解决的比如说像调查那么之前可能是 FCPA 比较多但是近些年其实像制裁
还有出口管制 data privacy 其实这些这个犯合规的这些如果大家之前有经验的话我觉得也是一个可以去寻找的方向然后可能像 CFS 国家安全审查但是这个其实我们能做的没有像 DC 的 lawyer 那么硬和更多是我们要找到我们在中间的这个角色然后除此之外因为
如果之前没有工作经验直接找我觉得是非常难的如果你之前有工作经验那么其实你在你的工作经验里面一定有跟你合作的一些在美国的律所那么我觉得通过这样的途径去 connect 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如果这两条路都不通的话
我觉得 Clerk Fellowship 然后以及大家其实也可以不仅仅聚焦于美国市场像其实伦敦市场一些欧洲的市场也是很好的如果大家也喜欢像法轮功这一类的我觉得也可以看看欧洲市场的一些机会但是我觉得大家还是要想好你为什么想要这个经验我觉得从我自己的角度我觉得能够在美国做一个好的 Leader 是一个
特别难就不是你的 native language 然后你也没有去接受一个非常完整的这个英美法系的这种教育的话我自己的想法其实是我希望有一些跨境的这种经验能够更好的反哺我以后如果回到中国的时候我能够做更多的这种跨境诉讼调查的业务
所以我觉得大家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因为有很多如果说大家就是为了找工作而找工作的话可能会局限于一些 local law 法他比如说就是做一些移民或劳动法的这种案例这些可能对于你以后回国来讲我自己认为是帮助可能没有那么大但他可能能够帮助你去了解一下这些法院的
流程之类的但是我觉得你还是要明确你的方向如果以我自己为例我是希望能够在未来能够回到中国做更多的跨境诉讼和调查所以我在找的时候也会更加的 target 在这个点上面
然后我刚好因为有一个同学是直接给我发了一个问题然后我觉得这个问题跟这个也相关他的问题是说希望通过美国 LM 在美国找做 investigation compliance 或 litigation 的岗位我觉得跟这个也是相关的如果想做这个我会更推荐大家有一些工作经验以后再申请 LM 然后这样我觉得你之前的工作经验会更有帮助一些
好的然后我这边还有一个镜像的问题他说能不能请嘉宾们分享一下诉讼律师回国的情况具体好奇资产诉讼那这个可能是不是真的要请吴建律师来讲一讲了
知識產權訴訟回到國內還是有市場的我現在說的是國際所一般的話包括美索還有一些就是說現在在增長或者說在食品類領域就是知識產權的訴訟做得很好不光是美索 英索包括現在其實離岸索因為你的訴訟的這些經驗包括我們把它放大一點其實你的這個 skill set
你能够用的东西不光适用于在知识产权领域而且是说这种更 general 的或者 commercial 的 disputs,critication 都可以用所以这个的市场空间会更大单言必道全,但这个是事实,特别是在国内市场那要看你在美国市场的 IP 的经验有多少有可能你可以去 boutique 或者说什么样的一些甚至去中资所像这种纽红专所都是一个很好的发展一个前途总体我觉得是一个积极的态度
好的然后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是说想问一下嘉宾们怎么看香港大学港中文的 JD 这个问题要么请这个 Danny 回复一下好吗 Danny 这个也在香港有过好几年的这个工作经验港大和港中文都是很好的学校如果 JD 来说的话嗯
你可能走着长长 track 就是这个可能跟我们今天的 topic 关系不是很大但大致来说的话就是你有一年要读 PCL 然后两年的这个 trainish 你要在一个香港的本地比如说美索英索就他们都会有这种 rotations 然后两年这种再变成了 associate 得说就是香港所谓的这个叫 NQ 其实已经是在美国已经是第三年律师了
他是完全不同的一个 track 我比较清楚他的问题是他是以后想就是读完 JD 以后再去美国读 LM 还是怎么样这个情况然后大致上的一个区分跟美国这个 track 很不一样他是一个清华大学金管学院的香港级本科三年级学生那我觉得其实如果说真的是你在香港读的 JD 的话那我就走所谓的传统的 Tanggong track 就可以了
好的然后再下一个问题是说他说我在上海红圈做 MA 和 PVC 想请教一下这样的背景想在美国律所或者公司找 MA 和 PVC 的 position 经验可以 transfer 的程度高吗然后第二个问题是说想请教一下 LM 如果想在美国或者是回亚太找工作集中发
一般在什麼時間以及具體有一些什麼樣的方法李雷律師熟悉嗎
对我觉得就是因为其实中国的 PVC 的它的基本的逻辑其实都是来于主要是来于美国吧所以就是如果而且在中国做 PVC 就是有两部分业务一部分是完全的是国内的人币投资还有一部分是红筹特别是如果你红筹的这些交易文件其实基本的逻辑是可以让你在美国律所如果去职业的话其实是可以很快的去上手的
这也是前面很多就是嘉宾谈到过就是说你如果作为 LM 你在国内有经验不管是 PVC 还是并购还是 litigation 其实在美国找工作也是有帮助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你这些基本的 sense 还有逻辑还有一些这个法律上的词语其实都是对你在美国工作有帮助的
然后第二个问题就是如果到美国上学的话不管是想留在美国还是想回到亚太其实从上学第一天其实就开始找工作是最好的但是就如果是对现在已经在美国在找工作的话这个答案就是越早越好然后具体的这个方法其实刚才那个我们有嘉宾也分享过就是其实各种方法第一个就是当然就是上课要好好上课然后选课也要有技巧要保证自己的那个成绩单是好看的
然后第二个就是要连接学校同学还有就是给你上课老师因为比如说我们当时给我们上课老师就有很多这个美国所的 partner 那我们也有同学直接表现很好就直接被 Bigelow 去招过去了所以这个也是一个很直接的另外
一个就是在美国然后要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然后保持一定的人脉这样的话你可能会收到比较多的大家 reform 我觉得所以就是越早越好然后不同的层次去准备 Masha 在这个问题上有补充吗然后还有一个相关的问题她是说我想你可以一起回答她是说想了解在美国具体找工作的一个 timeline 是怎么样的
我觉得就是像李律师刚刚讲到的如果你真的是特别认真想找工作其实你拿到 offer 那一天就可以开始规划你要怎么找工作了我觉得除了李律师刚刚讲到的以外就是很多我前面也提到了其实有一个 job fair 那么这个 job fair 里面其实有很多的工作大家肯定基本上每一位同学都会去投
但是这个重的概率很低大多是南美同学拿到 offer 的比较多一些这个是一个途径还有就是很多学校都有这个 career service 然后它分为两类一类就是找 law firmin house 这一类的还有一类是找 public interest 我觉得要善用 career service 然后经常跟他们约一些这个
in person 的 meeting 他可以帮你修改简历帮你修改你的 call email 然后给你帮你模拟面试同时也能够去帮你修改一些 cover letter 之类的所以我觉得要善用学校的这个就是职业发展的一些资源还有的话就是因为我之前在美国之前我都是在中国的教育背景那么我觉得在美国法学院很不一样的也是我觉得
这个 networking 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对于爱人来讲这个是可能是比较难的但我觉得它也是 LM 的一个很重要的课程不论你最后有没有找到工作这个 networking 的过程都能够帮助你它是一个很好机会你能够链接到很多的这种比你 senior 很多的律师 partner 然后你可以去了解他们的 insight 我觉得大家都是非常愿意帮助你的但是你怎么去 target 你要发 call email 的人我觉得首先你要做一个
广泛的检索然后就是你要定位好自己你要做什么你的 market 在哪里然后你去给这个 market 的律师发 call email 但是每个人当时的情景不一样他有可能回有可能不回所以大家也要调整好心态大多数
可能是不回的但是你也不要因此就是灰心丧气然后那如果有回你的那你要抓住好这个 coffee chat 的机会我觉得一方面也是了解市场另一方面也是能够 present 你自己的 value added 的地方在哪里
但是我觉得大家也不用特别的功利心太强,因为不是每一个 coffee chat 你都会获得机会,这是一个长线的过程,有可能今天你们 coffee chat 聊得很好,但是并没有机会,但有可能过了几个月以后,你会在 catch up 的时候可能又会有一些新的信息,所以我刚刚讲到,我觉得这是一个连点呈现的过程,然后找工作其实是一个运气加成很大的部分,
并不是说你做对了所有的事情你会拿到这个结果所以我觉得大家也是竟然是听天命把它当成一个 LM 的一个课程其实这个找工作本身这个 networking 就是一个其实挺好玩的事情
除此之外我觉得就是上课选课非常重要然后大家如果想要做 litigation 的话你的选课比如说像 evidence 这种比较硬核的课可能都是你需要去选的然后 civil procedure 之类的那这个可能因为每个学校的这个情况就各异了我觉得有很多 tips 但是我时间关系我就先分享到这里
好的好的谢谢 Masha 然后这里有一个问题可能要请 Danny 来回答一下一个他说他是上海某 211 大学三本的学生由于申请季将近想请教几个问题一个是说如果他有留用的机会是先留在上海工作几年还是先去美国读 LM
然后还有一个问题它是相关的它说由于我有香港身份可能会想去香港发展美国的 LM 是否会成为我去香港工作的好跳板首先第一个问题呢我想问一下他以后的长远的目标如果说他想去读完书以后想去一个顶尖的所
我建议的是如果他的工作他目前拿到流用的机会是一个红圈所或者说是一个英所美所这种顶尖的这种外所的话我建议他先留用然后这样的话可能他以后去美国读完 LM 有更多的机会不管是在美国的还是回到境内但第二个问题其实很多人在这样做了就是一直在近十年内有很多 LM 或者 JD 然后毕业完以后去香港
因为我是 2022 年离开的但是那个时候我就听到很多美索都会有不同级别就进去以后你先是 power legal 然后是什么 legal manager 然后是 legal consultant 然后可能当你做到 associate 的时候都已经可能做四五年五六年了就是现在可能因为有很多美索都在 control 这个 budget 大家很卷所以说不光是外面有很多 JD 很多好的 JD 如果 OCI 没有拿到工作如果回去的时候也有可能会被降到这个层层
那个 legal manager 做起就是他可能工资待遇上都不是 associate 待遇然后到升职到 associate 的时候可能已经是第三年第四年了或者说因为现在行业越来越卷了所以说可能你要做一个长远的这个规划可能不要一毕业完以后就 expect 自己能在一个 US firm 或者说在一个 UK firm 里面做一个 US associate 所以在目前来说会越来越难了我只能这样讲不是不可能可能越来越难了
好的好的好的谢谢丹妮还有一个问题的话要不请李雷李律师帮忙回答一下他说想请教一下对于一名大龄在美接地但是在中国没有任何职业经验和经历的人来讲你推荐回国吗
第一个感觉是回国要谨慎因为首先我们不知道这个同学他大龄到什么一个阶段那我 assume 他就是在中国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可能性
那这样的话第一他回到律所这个他的职级是不好确定的因为他应该很 senior 所以说他去一个律所做 associate 甚至 senior associate 可能对他来说都是一个不是很划算的事情那他如果做老伙人的话那其实很难
很快就会对他有一些业务上的要求那就是要看他这个自己是不是能够很快的去发展这些业务所以我第一的反应是说其实还是要谨慎但是呢就是在谨慎之后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分析一下看看或者是说跟比如说我们这些已经在中国市场打拼了几年或者是比我们更新的长辈然后去多沟通一下看看自己
结合自己的这个方向是不是有什么样的这个角度能够到中国市场能够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甚至比如说空降到美国所虽说现在美国所在国内规模在减少但是也不是没有机会就是空降到美国所和欧洲所直接做一个 partner 就是因为我当时回到中国市场的时候其实可以有一个跳板
说不一定你就一下把自己扔到一个中国的红权所或者是中国机构你完全可以考虑到在这个美国所或欧洲所甚至说在就是欧美的公司先待一段时间然后这样的话跟纯粹的中国市场有一个缓冲
好的谢谢李律师然后这里有一个指定丹尼回答的问题他说想问一下丹尼为什么选现在的方向因为听说你之前的是转过方向的然后以及推荐美国接地选什么方向呢他没有国内的大陆法律背景就是我个人可能对自己的职业是比较属于随意而安然后比较感性的一个人
就是可能说长期来讲的话可能觉得我这个人没有很大的规划我之前做了三年的 IPO 和 DCM 的时候我是刚才说生物同学吧因为很多很多做港股大家应该都知道就是 printer session 这种东西就是你尽量要熬夜尽量要通宵情况然后
我个人的这个胃炎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是发生了就静态性的也会有时候一加班就会吐这种情况然后当时我就说我什么都可以就不要做 IPO 然后所以说当时我当时进度香港给我的一个方向的工作然后阴差阳错就是又能做一段时间又不是很开心然后个人来说就不开心然后就换又换一种领域
香港到美国的时候呢当时呢我的既定方针也是就是做开头吗然后其他的什么都可以因为本来就是要减年级嘛就是很多美索在从这个从香港过来的时候我当时也是就被减到第二年了就二零二十年来的时候啊当时我给我的一个机会就是放 finance 当时呢老板说你做过放 finance 吗然后当时我就是没有完全没有听过这个词了
然后亚洲市场上也有就是慢慢在慢慢在 pick up 但是大家还是没有能接受这个概念因为放 finance 这个东西是所谓在传统的 finance 里来讲的话风险比较高吧其实没有大风险然后后来呢我做了两年多两年快两年半吧然后个人觉得这个东西太窄了
可能过了五年时间我要回到亚洲我希望可能需要有一个更好的机会能回去让我的业务领域能迫得回去所以说我现在找到了先目前 Wincent Strong 这个方向所以你看可能是我并没有一个针对性的说一定要做什么业务可能当开始就是说不想做什么业务然后其他都行然后慢慢的
可能一些机遇巧合就到现在目前这个状态对于第二个问题来说的话我其实觉得个人来说因为我也参加过很多 OCI 就是直接帮律所去 Columbia 招人然后去 Connect 招人的时候我们其实是会看 transcript 但是呢也没有特别特别重要就是我们可能看的更多是你的那个整个的 overall grades 你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就是能在这边能 self learning 很快的 pick up 一些东西的人
所以说我们看到的可能就刚才几位律师说过就是招人的时候可能跟看是不是一个很自信的人或者是不是对自己的 career 有很大的规划很好的规划当然我们不希望是一说我要就要来做 finance 可能我也就是放 finance 我也不相信这个问题但我们很会想 generate 你到底想做 transaction 和 non-transaction 因为这两个是非常大的区别的有些就想做诉讼了有些就是想做 transaction work 而本来美国的这个 summer
associate program 它也是 allow 你能在几个部门里面去主体去尝试的
好的好的谢谢丹尼然后下一个问题的话我可能先请 Masha 回答一下然后请 Harley 补充好吗他是说我是 2024 年毕业的 LAM 目前在纽约一家律所做 litigation 最近打算通过 CPT 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想请教一下通常是在什么阶段和律所沟通 CPT 的相关事宜比较合适那你们身边有没有 CPT 入职的 datapoint
我觉得这个部分我 insider 会比较少就是因为我虽然考虑过 CPT 但我觉得 CPT 的这个压力比较大所以我可能会考虑其他的路径所以我觉得可能 Hardy 更适合回答这个问题
关于这个的话就是说我觉得可能他如果已经在纽约的那个力所工作的话可能问题他是可能是想跳槽如果是说你如果已经在一家纽约力所工作了也想通过 CPT 来然后跳槽到另外一家力所的话
其实这个不是非常常规的操作因为其实你用 CPT 来跳槽的话其实相对是比较困难一点的因为的话就是说你要跳槽的时候可能对方也会考虑你这个身份的问题但可能最主要的问题是说你跳去的那家利索你第一家
要了解的话说对方的利索是不是会接受这个 CVT 签证的很多利索可能是不接受的特别是对于 BitLaw 来讲的话可能大多数都不会接受有一些 BitLaw 他接受的是因为他本来
本来已经在那里工作他可能没有抽到钱未来能够继续留用他他可能会考虑给他 CBT 但如果你是跳槽去他那里啊可能我没有了解到说能够用 CBT 跳槽去 Bidlock 但是用 CBT 可以跳槽去一些其他的
Mixi 啊或者是不涕风啊这倒是有的你可能可以打听一下你想去的那一家力所是不是有一些认识的人只是没有认识人的话你可以在网站上官网上说哎看一下有没有你的校友啊或一些中国人啊或一些有可能跟你相似背景人愿意回你邮件的那你可能问一下他是不是可以找他聊下了解一下他们力所的那个政策是不是接受 cpt 的
如果是他们历史的话就说已经给过其他的利息用过 CPT 那他就像他历史后后人他是了解这种签证了解政策了那他会更愿意接受如果这个历史他完全没有听过 CPT 也没有给过其他以前的利息 CPT 的话因为他对这东西不了解可能就有很大困难说要怎么说服他要了解一个新事物就像那
一个人的话对一个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肯定是相对比较低的然后那我接下来问剩下的问题然后他说想问一下丹尼美国律所的 finance 业务是做什么和香港区别在哪里需要什么技能以及需要哪些准备和积累可以帮助进入美国律所的 finance 业务这个问题就是比较大因为 finance 这个东西里面下面有很多细分领域
然后大家所谓最见多是 LafimLavish Finance 然后 Project Finance 所谓我现在做的就做 Structure Finance 还有 Securitization 然后我之前的 Found Finance 然后这东西其实在美国是非常广但是有很多所在做非常细分领域
但是最大的投入肯定就是 Leverage Finance 或者是这种所谓的 Copy Finance 是比较 general 的一些东西其实我个人觉得你并不需要任何的金融 pagron 很多人会觉得这个很 dry 因为它的核心文件都是 loan documents 或者 credit agreementsrevolving credit agreements 或者 facility agreements 在英国法下是这样叫的
它的核心文件都是这样唯一区别就是 collectual 的区别对吧你来 finance 的 collectual 可能不太一样然后你 project finance 你的 collectual 就是 project itselffonds finance 的话分 nav 对分 subnet 然后 structure finance 稍微复杂一点应该是一个你的底层有一部分可能是比如说是房地产或者是一些债券或者说是一些
然后在上课的话再架构一个东西比如说是 CIO 的话你会用 NOS 来进行一数然后你 collectual 这东西就比较细了但问题是就是我核心想说的东西是你本科学什么专业跟这个东西倒没有太大的区别就是其实我就觉得 transactional work 的话都是获得
多少相通的就除了像哈利做这种就是 tax 这种非常非常不一样非常 technical 或者 irisa 这个东西非常 technical 的东西大部分东西都是相通的就是啊你是需要时间去积累就需要去努力学习而且大部分东西都是从你 on job learning 就是你毕业完了以后开始工作以后开始 learn 我觉得可能你大学你的 JD 里面你你如果说想去学相关课程的话我个人觉得没有太大意义
好的 接下来这个问题可能需要请吴坚律师帮忙回答一下他说请问是如何在法学院和后续职业中决定自己的细分职业生涯的比如是否有善变的去诉讼技术背景的去知识产权这样的倾向如何看待这样的生涯选择然后市场机会如何看待候选人的选择以及中美有何区别我后面的好像有点大啊
其實這個也是一直我們在討論的一個問題就是你到底想要什麼或者你愛好什麼還是要做你喜歡的事情這個很重要
比如说我 IP 做得特别好或者 IP 现在很赚钱那是可能你就专门去做 IP 但万一可能川普假设一个政策性的调整导致这个行业或者这个 Pretty Insider 的一个转变那你这个其实是有一个很大的风险的就是你要把它你尝试着尽可能的去把你的爱好和你的职业相关联
那切合到这个问题呢可能是说你对技术比如说 AI 现在每个人可能都在用你不得不去学习或者说你不得不去多去深耕的去研究因为这是一个以后的生活趋势那你就应该去深耕就要去学习那这个可能会用到 Pattern 可能用到 True Secrets
也可能会用的可能是 commercial transaction 也可以你把它用到一个大的方向里你有一定的爱好你还是有一个这个遵从自信的选择你不会去觉得这是做一件痛苦的事情我只是为了一个某种的手段这样会更理想一点这样的话对你的这个职业发展和一个长期的规划我们说马上会有一个帮助它是一个 aligned approach
是一个一直长续持续一段的一个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踏踏实实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把它细化到可能一个更功利性的可能是细分的领域里边
那么刚才您说的那好了那其实他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我转化一下可能就是在问我尝试再理解求 employer 就是说雇佣者那怎么样看你到底有没有诉讼背景或者你想来我们所取杂这个为例我在看什么东西我们招两类人一类是有资深的这种律师这可能是有一些这个过去过往经验的一类我们叫 analystanalyst 就是小本本科的毕业生就可以
他甚至不需要是不过法学的像我们大陆法国的中国这边是本科可是是分学法律的但美国是 JD 才学法律所以说本科的读非法学也没有法学专业那学生读的时候那我们看什么我们看中的是他的一个分析逻辑分析能力
对事物的理解 事物对事物的好奇心是不是有创新思维当然也除了语言 这些可能吃苦耐劳这些基本的素质和基本的还有这些 writing skill 这些基本的要件之外我们正在看的是说你对这个诉讼或者你对这个逻辑分析能力这个才是需要的如果再加上一点点的话还有 commercial sense
你对这个商业说这个是逻辑性的了解因为这个世界在变化会更大你需要了解的是更多你是不是真正的喜欢这个东西我们能看到你热情和爱好会对你找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可能给了一个很粗浅的一个答案希望有帮助
福利事例还有一个另外一个相关的问题它是说如果希望回到国内做争议解决在美国做什么领域的争议解决可能更加有差异性它的背景是它应该是一个美国 Top20 法学院的界地
刚 JD 毕业然后打算在美国工作几年那然后再回来去为国做诉讼假设是这个提设那其实我个人第一反应我先说我的本心的想法那可能不是在你选的谁要你哪样的工作职位更要你工作职位更适应你
你就可以去做这个其实就回答了我其实一开始想问的那个事情我想提示这样的一些应聘者我只是很客观的来说这个问题是什么你在想想很多事情我想做 A 我想做 B 想做 C 但是我不知道市场的需求给我的一个 feedback 是什么样的那你应该很快的去 take action 你去投简历你投三个去 test
你去问一些人他到底要不要你可能通过这样一个反馈会对你的找工作会更好假设说我把这个同学的提设去改变一下假设说我有两个或三个选择这时候你再说从这两个三个里面选我能够有哪个这是一个好问题
如果你只是问我我到底能干什么我不知道答案很遗憾所以你必须要去在市场中去测试你的能力因为我也不知道你的背景你的 CV 我没有看到我想教给你一个方法你要去测试你在这个市场中你的位置在哪里而且有多少人给你 offer 这个 offer 可能是 interview 的一个 opportunity 先把这个先去实现了你就会知道你在市场中我到底在哪个位置上然后我才能够
去知道我自己的确实的实际中的一个位置再去匹配我哪个是我能选的而哪些是我要被动去接受让人家选我的我愿意接受这还是不是我喜欢的东西可能会这样想如果说我觉得这个东西特别好而且比如说 IP 我不喜欢但现在特别好我愿意去 compromise 那也行那也是一个选择但是最后你还是去 follow your heart 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好的谢谢吴律师他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我觉得可能请哈迪帮忙回答一下他说美国 top20 法学院的 JD 如果在美国没有办法找到 big law 是否直接回国是更好的选择呢
这个话可能比较个人化的决定我觉得第一个的话可能得考虑说你长期希望在哪里生活你如果是回国你家庭条件可能在家里在国内就比较好对吧比较喜欢然后国内的生活在如果 g2s 这句话在
直接回国外应该还可以找到虽然可能不一定能够找到以前的像什么那个托外之所的那 us check associate 的工作但可能一般红签所的那种工作一般还是可以找到了但可能你就得考虑说这是不是你想发展的一条路线说哎在一个红签所然后像李雷丽丝一样要说李雷丽丝现在团队的话
也有那个 JD 对吧也做这种跨国的这种业务最后自己在一个红线所做到一个这种大的合伙人对吧那种一步步的上线如果是这种是你想要的那种生活或者是想要的发展路径的话我觉得是可以的对吧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的话如果你是我自己了解可能是如果你是以前
没有在国内工作的经验的可能是直接什么那个美国的 JD 然后刚毕业的对吧美国 JD 刚毕业的话我了解的一些样本仅供参考而已的话他们可能觉得可能他也不想说然后回国内那么简对吧他自己也没有那么大的志向要做什么合伙人可能就想过一个
还不错的工作有一个那个比较低省的 life 然后也可能说为更多以后小孩的考虑啊就为了移民啊美国对吧然后的话他可能也会自己在美国没有找到那种什么毕落很好的工作他可能自己也会说考虑一些密赛啊或者是具体的那个或者是小的分对他基本上还是可以找到工作的如果你这一届刚毕业的话
没有任何的工作经验在美国的话基本上你基本上可能 10 万美金起薪左右吧对如果你是有美国人工作经验然后再工作几年然后再转期呢毕洛奇也是有可能的我也认识不少这样的人如果你只是想说要有一个还不错的工作还要有一份比较低省的那也考虑到这种移民的需求啊以后小孩的
也有很多人说他回国了然后他自己要那他自己可能在国内事业做得很成功但他还是想希望把他的小孩要送去美国读书如果你这样想的话那你国内
赚了那么多钱可能你小孩以后以后小孩跟分离然后你从小要送他去美国你要用中国赚的钱要交美国各种国际学生的学费其实是不是还直接在就在美国让小孩不用交国际的学费或者说可以直接就陪在小孩身边可能这都是一些个人的选择
好的好的谢谢 Hottie 然后这里有一个可以请 Danny 帮忙回答一下他说他是 HKU LLB 一年级的学生他比较想有美国学习的一些经历那如果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想在美国工作几年但是长期还是想要回到亚太市场的跟 Danny 的情况很像他说请问有没有必要读完 PCLL 去美国读 JD 还是建议在香港工作几年去美国读 LLM
我个人觉得这个是成本来考虑吧就是因为 JD 毕竟三年的这个学费大家都知道可能带三十几万美金吧然后 LM 毕竟这个成本会低很多我个人这样建议就是如果说他是港大 ILB 然后背景非常好的或能进到一家这种外资所的 BCL track 然后做 trainee 然后做 associate 这种情况下的话我个人建议如果说他的长远目标是在
香港的话我觉得 LM 是可行的但是呢如果说他的目标是比如在一家香港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然后想在美国留一段时间在顶尖的这个报部所留一段时间的话我个人建议可能 JD 更安全一点
虽然现在很多也有像比如说我们认识的人哈利然后我然后本人一些别的朋友他们也能找到在这个就是从 YLM 出来找到 Big Law 的这个机会但毕竟他没有那么 certain 我不能说是 100%就是一定能找到这个工作但 JD 可能就稍微安全一点这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这里有一个问题可能要请李雷律师回答一下他说中国客户付费意愿低是文化问题中国客户也不是很多能识别法律服务的专业性的好坏这个会影响中国法律市场的前景吗
我觉得这个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觉得其实如果大家看全球市场来说其实美国的法律市场是最好的你看东南亚甚至欧洲的法律市场其实在付费意愿和付费能力上其实都比美国要差一点
所以说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一个多层次的问题我不去试图去分析它为什么但是我觉得就是我们不管做什么才要不管在美国还是中国做律师业务或者是做其他的业务我觉得就是有一个应对变化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吴嘉律师怎么看
确实是那些人我们经常遇到这个太普遍了而且这个内卷不光是国际律所你像现在美元的这个美国律师的汇率都讲到这么多了两千三千甚至俄国人吧就到这样一小时那我们要的是美元人家给的是人民币那至少是一个汇差吧这个比例是太大的
所以说那你要想什么你要服务这样的客户所以你要考虑两个点这个可能跟这个就业不没关系但是我觉得对你的商业思维和你在法律职业发展中以后去跟客户谈价格有帮助也做一个小的分享第一个点杀一发又死
你的差异化 how to distinguish yourself 就是你的 add value 的点到底在哪些哪些是 niche market 哪些产品你能做哪些服务你能做给客户做的更增值客户才愿意买那比如说同样是一罐可乐为什么在这个什么普通的大街上买两块钱在酒店里就要买可能十块钱二十块钱也要买的
你买的是服务你买的是可能是更好的服务所以说你要有一个差异化的优势一个服务第二点就是说价格上你可能要有一个区域差别化的一个价格的一个 pricing 的一个 strategy structure
就是你怎么样去订购定制价格比如说 Fix-3 中国客户特别喜欢这个什么固定费用所以说在这个情况下可能一般我们会收固定甚至还要有 retainer 就是预付款一部分预付款这样的话可能就能确保回款的一个回收这个问题是一直存在的所以我们也会有一些客户会存在这种财务困难
他们要打折那还有另一个方法是风险代理当然纯风险是可能现在在市场经济是不太合适的所以我们会做成一个结合的固定收费再加上风险的一个一定比例就更灵活可能会对于客户有帮助当客户认可你的价值才会有帮助那最后一个叫做补充还要看你对接的对象是谁
你之所以有比价是因为你对 C 的对象是他的中间商所谓的中间商可能 GC 或 GC 底届的 legal manager 他不是 decision maker
所以说它的溢价空间你跟它的溢价能力比是差很多的也就是说它只是一个服从任务你不知道它要什么它甚至不知道你能提供的它有一个这个 information gap 或者是 information 的一个可能要传好几道手所以说这个其实你如果能够越过或者说减少这个其中的沟通的这些不确定性跟 DCC Maker 直接聊这样的话会让你的价格会更有优势也是一个信息化的一个技巧
好的好的谢谢吴律师然后还有一个问题他说请问各位律师我现在在美国小所做 corporate 和 transaction 的业务已经工作一年半如果想跳槽到 missize 或者是更大一点平台的律所想问各位律师建议跳槽的时间点和找工作的途径有什么建议要不先请哈迪回答一下然后看看丹尼有没有什么补充
这个话就基本上我了解的样本的话就基本上如果你在美国有两到三年工作经验的话其实跳槽的机会还是相对多一点因为基本上的话他美国的话他分这么个阶层的就基本上你可能是两年以内工作薪水交易到初年如果你有三年之后的话就可能没 level 所以基本上市场上最缺的可能就是
或者是吸取量最大就是 Mid-Level 因为 Mid-Level 大家会被公认为说你能够直接干活了算最好用的而且话又不是说非常贵的对吧因为你非常新年的话又太贵对吧但是的话像 Mid-Level 你可以直接的自己可以做项目的但是又没那么贵的所以这时候其实是操场可能比较好的时间点
找不出来途径的话可能刚才的话有大致的分享过可能第一个的话你可以因为你已经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第一个你肯定是可以通过猎头对吧第二个的话就通过一些朋友的推荐因为你可能是在美国也一段时间了也认识一些朋友要 networking 可能分享一下我
那个生命朋友的经验吧就比如的话有个朋友也是像是本来在一个密塞或者是小手工作最后的话也是跳到一个他自己更加理想一点那个密塞的份然后他其实是一直想起那个力所挺久了对但是可能一直没有机会他忽然的话就是哎看到那个力所会要空的职位放出来了
然后其实他跟那个力所里面的话一直也是那个有一个相对类似好朋友也一直在那家力所里面工作对就让那个力所的一个朋友然后给推荐要推荐很快面试很快拿到那个 offer 对所以话在美国就除了猎头之外的话可能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一些
朋友啊或者是其他认识的人啊然后的推荐可能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因为其实很多你认识朋友的话也会很乐意的推荐你因为你推荐你的话他是可以拿那个
可能大多数利所可以拿个 referral bonus 的比如大家如果看到什么库里有什么比较合适的职位对吧你觉得你自己也非常的合适对吧那我肯定我也很乐意的推荐你因为如果我推荐你的话我相对我可以基本上也好像库里的政策基本上你可以拿那个 5 万美金对吧一个 5 万美金 referral bonus 但每个利所的政策不一样但肯定钱就相当于你自己是比较 qualify 的
即使你是 qualify 但是如果是没有那个直接的途径就像那有人推荐的途径会说更加容易的让你拿到那个面试的机会就刚才讲就有一个首先你通过了第一层那个 trust 的过程
好的好的今天最后一个问题啊他说他目前的
目前是英国的 LLM 如果想回国做争议解决还有必要去读一个美国的接地或者是香港的 PhD 吗以及需要积累在伦敦所的诉讼经验吗我想应该是这样想不需要马上去回去去读另一个学位首先 PhD 我觉得对找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我个人观点没有直接的太大的帮助当然这是我基于我的个人经验你可以不同意
我想先說一個 如果說你能夠再留在非大陸或亞洲的地區的話這其實是一個路徑問題 我想也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你如果先能留在美國或英國要先在那邊待 保留一陣經歷越久越好至少是兩到三年 然後你再往下幾條可能是亞太 亞太包括香港、新加坡或者其他你覺得你喜歡的城市 然後再是大陸
因为你回来假设我是一个中国籍的影视者来说的这个背景来说的话回到祖国总是最容易的事情回到家总是最容易的事情所以说你如果能在海外再多奔斗再坚持一下或者再去尝试或者再 enjoy
多去探索不同的生活我的一個觀點是應該多去爭取的因為這樣的寶貴的經歷在以後如果你再回去再出去還是會與這個成本和時間成本和這個金錢成本都會更高所以我是會覺得應該在海外
你能够多待一段时间这个是回答他第二个问题如果能在英国找到工作现在英国待着因为你会积累信念因为你是在一个不同语言这样你还可以 arbitrage 你的经验有可能会用到国内可以更有说服力那么再回到第一个问题他说要不要再读 JD 那你可以用还是用刚才说的测试的方法就是你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是不是再看一看
然后如果有需要再去读一个美国的 JD 也好或美国有其他学位如果你现在已经能找到在国内的一些工作机会的话我不觉得你应该急于读 JD 除非你觉得可能情势不好要具体分析的话那再看要不要去直接再读 JD 我个人倾向路径是英国然后用考简历的方法去测试你在国内的工作机会喜欢去试试不喜欢再去读 JD
好的好的好的谢谢吴律师然后感谢感谢各位嘉宾希望今天的分享有回答到各位的问题再次谢谢大家那我们今天的分享可能就先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