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118 PTSD不只在战争或灾难后,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消耗战

E118 PTSD不只在战争或灾难后,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消耗战

2025/4/19
logo of podcast 揭秘科技

揭秘科技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播客主创
Topics
播客主创:我观察到现代人普遍承受着持续性心理创伤,这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由战争或灾难引发的创伤性事件。许多人长期处于一种持续的心理压力和焦虑状态,这可能源于职场霸凌、家庭冲突、社交压力以及数字时代的信息过载等多种因素。 我认为,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定义应该更广阔地理解,它不仅仅局限于那些极端事件。关键在于事件对个体心理造成的深远冲击,而非事件本身的严重程度。长期系统性的职场操控、压迫和诋毁,会人为地制造不确定性和焦虑感,不断贬低员工的价值,最终导致类似PTSD的症状,例如焦虑、自我否定、睡眠障碍等。 此外,C-PTSD(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更能解释现代人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长期困扰着我们的心理状态。C-PTSD源于长期重复且无法逃脱的创伤经历,例如家庭暴力、长期校园或职场霸凌、被控制的亲密关系等。它的核心症状比PTSD更深层次,包括持久的情绪不稳定、长期的羞耻与自我厌恶、关系困难、认知扭曲以及难以言喻的空虚感。 现代人更容易患上C-PTSD,是因为生活中充斥着许多隐性暴力:情绪操控的家庭、有毒的亲密关系、压迫性的职场文化、高强度的社交媒体环境以及慢性高压的日常节奏。这些看似微小的创伤,日积月累,反复发生,最终导致个体无力应对。 理解PTSD和C-PTSD并非为了贴标签,而是为了更好地看见受伤的人,包括我们自己。创伤不是终点,也可能是重生的契机。我们可以通过命名创伤、身体疗愈、建立安全关系以及表达能力练习等方式进行自我修复。重要的是,要记住创伤不是个人的错,修复是我们的权利。

Deep Dive

Chapters
现代人更容易经历持续性的心理创伤,而非传统的创伤性事件。关键在于事件对心理的冲击程度,而非事件本身的严重性。职场中的长期操控、压迫和诋毁,以及社交媒体的负面信息,都可能导致低强度的创伤反应。理解PTSD是为了更好地看见受伤的人,包括我们自己。
  • 日常事件也可造成PTSD
  • 持续性心理创伤比单一事件更普遍
  • 职场、社交媒体等环境可造成慢性心理损伤

Shownotes Transcript

“这事儿让我PTSD了”、“听到那个声音我都要PTSD了”。

听起来像是在开玩笑,但为什么我们会用一个形容战争与灾后创伤的名词,来形容一次普通会议的崩溃、一通上司的责骂,甚至一段普通关系的告别?

01:24 大多数人其实并没有经历传统意义上的创伤性事件,而是处在一种持续性的心理创伤之中。

02:04 关键不在于事件本身有多严重,而在于这个事件对当事人的心理产生了多么深远的冲击。

03:10 这里常见的一种形态,就是职场上通过长期的、系统性的操控、压迫和诋毁,人为的制造不确定性与焦虑感,不断的贬低员工的价值。

03:46 在逃离之后,仍然反复的回忆。

04:34 理解PTSD不是为了贴标签,而是为了更好的看见受伤的人,包括我们自己。

05:38 C-PTSD是一种因长期重复无法逃脱的创伤经历所导致的心理障碍。

06:40 C-PTSD的核心症状,比PTSD更加的深层次。

07:37 为什么现代人更容易得C-PTSD呢?

08:47 说完了定义,我们再来说一下创伤的来源。

10:35 创伤不一定要有有血有泪,有时候,一句轻描淡写的否定,一个眼神,一段让你反复怀疑自己的关系就足够了。

11:41 创伤不是终点,也可能是重生的契机。

11:59 如果意识到自己已经受到创伤了怎么办?

12:40 当我们发现家人或朋友经历了创伤之后,我们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