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倍贤教授:修行并非无分别、无所求,而是要善巧地分别与取舍,依着佛法去做分别,了解痛苦形成的原因和消灭痛苦的道路。修行有长程目标(断除对五蕴的爱、抓取和喜贪)、中程目标(培养七觉支或禅支等内在特质)和短程目标(眼前起心动念的抉择),每个选择都应导向长程和中程目标,并符合四正勤(四正勤:令不善法不生起,令已生不善法灭尽;令善法生起,令已生善法增长)。"活在当下"不是目标,而是手段,要结合正见,导向更长远的目标。修行中要从"在家模式"(囤积模式)转向"出家模式"(舍弃囤积模式),以简朴和内在开发为人生主轴。佛陀在修行中不断地把心念分成两类,分别值得想的和不值得想的,并进一步观察念头的利弊,最终放下不必要的执着。
岑:我们一开始以为要消除分别心,但实际上无分别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是通过善分别的修习累积达成的。练习分别心并非孤立进行,可与慈悲心、关心等结合,并关注自身善恶分别。对不公平的感受和情绪,是长期习惯导致的,而非对事件本身的直接反应。
Rio:观心的方法:关注身心状态,观察喜欢、不喜欢,以及心是否称或无称。判断迷失状态:观察心的善恶,不善即迷失,无决心。日常修行方法:固定时间形式性修行(如静坐、散步),以及在生活中随时随地觉知并练习觉性。修行要轻松、平常,并以当下状态精进。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