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吴:近年来电影时长普遍变长,尤其在商业片和艺术片领域,好莱坞大片更是普遍时长在2.5-3小时之间,甚至出现过长达14小时的艺术电影。这一现象并非简单的学术话题,更多的是主观感受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导演方面,一部分导演因为舍不得剪辑素材,导致电影时长过长;而商业院线的限制也影响着电影的最终时长,尤其在美国,长片往往会被剪辑,导致最终作品质量下降。
从文化角度来看,香港电影时长较短,这与香港追求高效的电影制作文化有关。而华语电影中,杨德昌和杜琪峰等导演也以拍摄长片著称,但他们的作品也体现出时长与市场、成本之间的平衡。
从观影体验来看,电影时长与阅读体验类似,90-120分钟相当于短篇小说,2-2.5小时相当于中篇小说,3小时以上相当于长篇小说。影院环境减少了外界干扰,观众更容易接受较长的电影时长。电影时长也有助于营造沉浸式观影体验,将观众带入影片的情境之中。
此外,高成本投入的电影需要通过大场面和时长来体现价值,这也是电影时长变长的一个原因。但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电影与游戏等互动性体验不同,不应简单类比。电影时长也可能是片商的一种市场实验,最终时长会根据市场反馈调整。当代艺术电影的时长可能与展映方式有关,例如在博物馆展映的电影可以采用循环播放模式。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