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通过多种策略迅速恢复,包括开发新的电影类型如歌舞片、女性电影和社会写实片,放宽自我审查尺度,利用政策红利如反垄断暂停,以及通过打包发行和双片联映等发行策略。此外,影院也采取了降价、抽奖等促销手段吸引观众。这些措施共同帮助好莱坞在短短两到三年内走出大萧条。
好莱坞通过开发新的电影类型和内容吸引观众,如歌舞片、女性电影、感伤喜剧、无政府主义喜剧、神经喜剧和社会写实电影。这些电影要么贴近观众的生活,引发共鸣,要么提供白日梦般的娱乐,帮助观众暂时逃避现实。此外,好莱坞还通过改编名著、制作高成本优质电影和恐怖片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罗斯福新政通过暂时放松反垄断政策,允许电影公司进行垄断操作,同时要求保障劳工权益。这一政策红利帮助好莱坞片厂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并通过打包发行等策略增加了收入。此外,新政还促进了电影公司从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推动了行业的复苏。
好莱坞通过打包发行和双片联映等发行策略自救。打包发行允许片厂将整年的电影一次性卖给发行商,降低了交易成本和库存压力。双片联映则让观众以一张票的价格观看两部电影,增加了影片的需求量,养活了一批小片厂,并间接促进了B级片的形成。这些策略帮助片厂在大萧条期间维持了收入。
中国电影产业在历史上经历了两次复苏。第一次是文革结束后,国营制片厂重新开始拍片,观众需求得到释放。第二次是2003年产业改革后,电影行业从90年代的谷底迅速腾飞,直至2018年达到高点。这两次复苏都得益于体制改革的推动和市场的开放。
中国电影产业当前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涉及意识形态问题。电影在中国不仅是娱乐产品,还承载着意识形态功能,因此其复苏不能单纯依赖经济手段。此外,当前的经济下行周期是否只是暂时的经济规律,还是更宏观的历史周期,也是影响电影产业复苏的重要因素。
各位电影巨辩的听友,2025年新年好,感谢过去一年半的陪伴。 中国电影在当下面临一个核心问题:产业极度萧条,该怎么办? 我们对此无法回答。因为我们不可能对一个虚假的问题,得出真实的答案。 真实的答案,需要对应一个真实的问题。 中国电影产业为何萧条,如何振兴这个产业,这就不是一个经济学能够回答的真实问题。 本期节目探讨了历史上最典型的一次电影产业在经济下行背景下如何振兴的真实案例,即1930年代发生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好莱坞的产业自救。 美国电影产业在1930年代和当下的中国电影产业面临的局面,各方面都很像,但仍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所以我们最后的结论是,他山之石,并无用处。 主播: 老马:一个中年影评人,在播客领域重新出发。关于电影,了解的东西还不算少。 阿吴:也是一个中年影评人,也要在播客领域重新出发,有很多观点挑战多数人的常识。 详细时间轴: 01:48 最糟糕的时代 90年代末比现在更糟糕 美国电影的两次危机 口红效应的失效 经济危机虽迟但到 有声电影的经济利弊 广播吃饱 罗斯福插刀 米高梅履险如夷 12:38 好莱坞如何度过危机?内容为王 开发全新的电影内容和类型 从名著改编的优质电影 有声片最伟大的发明:歌舞片 巴斯比·伯克利的歌舞片 女性电影是一种类型吗? 「堕落的女人」 30年代的大女主电影 感伤喜剧 无政府主义喜剧 神经喜剧 社会写实电影 比现实更恐怖的恐怖片 33:42 放宽自我审查 海斯法典先停停 搞点暴力色情 两年窗口期,续命成功! 35:41 搞搞垄断 罗斯福的政策红利 反垄断暂停 各退一步,保障劳工权益 高管减薪 明星降酬 40:08 打包发行 强制性打包发行合法化 独立片商被牺牲 42:33 双片连映 大片厂让步 养活一批小片厂 间接促进B级片形成 44:42 现代企业制度 犹太人的家族企业 华尔街不懂拍电影 引入职业经理人 派拉蒙的破产重组 内部制片制度的优化 49:13 微创新 友善的米高梅 剪辑概要 萨尔伯格发明试映制度 撕剧本是为了节约成本 52:27 机智的影院 买一赠一 半价优惠 送吃送喝 看电影就是买彩票 54:01 禁酒令的取消 晚上终于有人出来玩了 55:24 总结:萧条能否逆转? 电影的媒体地位有无变化? 中国电影的两次复苏 经济问题,还是意识形态问题? 普通周期,还是历史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