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意思的是你发现到第四段他的问题像消失了一样他的问题变成了我自住了一个贫困深他的父母是不要坑我钱很多时候在当下去讲这个青年故事或者类似这种青年群体的故事你离不开这种幽济制度及其在文化上的各种遍体抗衡这个命运的艰难你最后要接受它但是反而这种悲剧是能够带给人很大力量的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新一期的 VMT 部聊天室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五四七年与我们的成长物语
一个青年人通过什么成长起来在少年中国民族青春与成长小说艺术中作者宋明伟关注五四时期讲述青年成长经验的小说这类故事常常会融入更大的关于国家的故事之中青年的个人成长与民族从过青春的主题紧密联系起来
在五四青年节之际回顾当时青年成长历程我们也不由思考当下的青年成长是如何进行的呢对此流行文化中有许多范本不论是流行小说还是电影电视通常都会呈现主人公整个的成长过程
选秀节目里越努力越幸运的叙事脱口秀中关于 passion 的高呼激发着单纯的年轻人这些人物的成长也与我们的个人经验密切相关五四七年是如何成长的我们先从这个话题开始讨论吧我觉得这个视角还
挺重要的因为我其实会在想我们今天很多时候对于五四青年这个概念的讨论其实很多时候是窄化的我们很多时候在讲的五四青年它只是说那一些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的学生知识分子
或者是那个时候的参与五四运动的那些大学生们但其实这一部分人他们已经是社会中就是受教育程度很高的并且有一定加进去支持他们在那个时候去接受这种高等教育的这样子的一群人了我上大学的毕业论文其实写的就是五四时候的一份那个学生刊物叫《新潮》
为什么想写这个是因为有那种个人处境上的那种共同感受吧就当时我们在疫情嘛就是困在学校里面哪都不能去就是感觉自己和周边同辈环境里的其他人其实都是一种很低落的那种困惑的状态
然后我其实就去读了很多五四那一代的那种青年学生他们当时的写的很多报刊文章公共写作也包括他们后来写的一些回忆录和那种书信然后我就会发现其实那一代五四青年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其实他们所争论的很多问题
跟我们当下其实是很像的比如刚才有讲 文杰有讲到因为当时有白话文运动他们会想你应该去接受这种新的语言还是去接受你旧的语言你要不要为了去推崇你的这种新的语言和观念而去跟旧的这种观念和文化割席即使你依然在使用它或者受它的影响你要不要应该主动的去抛弃这样子的一种旧文化
然后也包括我读到他们的一些文章里面会去争论就当时的社会中其实有很多的青年他们会对自己的生活对国运感到失望就会有那种青年自杀的新闻他们其实也会去争论说这种行为到底是不是一种懦弱我感觉其实他们当时的很多讨论跟我们今天的处境都是有相关的
然后当时我就在写那篇论文最后写完我就在想我说我们跟那个时候的青年相比有什么差别其实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五四青年讨论会局限在这种知识领域就觉得他们当时是那种知识分子然后会推动很多知识上的革命变革比如说文字革命啊比如说写很多的新小说新文体啊
其实我感觉并不是这个原因我们从知识上去评判他们 100 年前的那些五四青年他们的知识其实并不一定比我们今天这些人的知识所更充沛或者更先进因为其实我们今天在这种信息已经无限发达的情况下我们其实能接触到远比他们多很多的知识和信息
我觉得可能差别的一点在于他们比我们更勇敢吧我觉得他们会更勇敢地去表达对这种新知识的理解以及更勇敢地去将这种理解投入到公共生活当中我觉得这可能是对我当时写那篇论文的一个启示
就是陈一芳老师她有一本书是叫做青年和与中国社会变迁然后她就有讲到就是青年这个概念其实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社会都是一个相对新进的概念
在中国就是像五四运动以来新年的角色主要是从救亡图存的角度进入到历史舞台上的所以就是他们可能所关心的问题也大多就是集中在公共领域包括可能个人命运和国运的连接等等但是他就是有在一次采访当中提到
到了 90 年代之后就是整个中国社会的青年几乎是完全回到了私领域当中也就是说我们现在青年所展现的一些关于成长的困惑要不要去认同整个当下的社会环境怎样算成熟怎样算脆弱
这些我们围绕的可能都是一个消费文化当中的青年角色在展开也就是其实我们现在身边所包含的很多青年成长的叙事是这些文化产品在告诉我们需要拥有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然后怎样拥有这样的生活去进行怎样的奋斗对 这个上一周国的作者他在他结语里面也写到说
有两个比较重要的作品就是带着《星宇说》的这个现象一个是刘慈欣的《微记人》在这个《微记人》这个小说里面它讲述了一群无忧无虑的一个无忧无虑的世界只有一些微小可爱漂亮的人他们是非人类他们是没有责任和负担没有过去的记忆没有历史感
与为人类对应的还有红人就是红官的红人的视角叙述然后他就是从一个宏大的视角去看这个整个人类的命运然后看这个整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它是一个充满着悲伤的宏大的崇高的一个视角然后他还讲了另外一个作品就是郭敬明的《小时代》也就是《小时代》是沉溺于自我中心主义的新世代青年
谈到说历史的遗忘在经济发展和政治冷漠双缓旗下的寝静中便成为了记忆的真空刘慈欣的这个魏济源和郭敬明的小时代就开启了就是新宇刚才说的咱们的这个新的时代
关于那个《五四》包括青年成长以及不同时代的变化我觉得有一个电影其实能够作为一个正后来去作为讨论
应该是几年前的一个清华大学的宣传片叫《无问西东》我觉得这个电影是很典型的因为它其实讲了几段故事第一段第二段是在民国时期然后第三段是在前 30 年的建设时期然后第四段是在当代就是讲不同的清华大学的校友所面临的困境低代的人他们可能面临的是那种
青年的迷茫那种在启蒙时代的迷茫然后到第二代到那个战争时代可能就是旧王图存然后到前 30 年可能他是在一种很浓厚的政治语境里面去寻求一种工业建设很有意思的是你发现到第四段
他的问题像消失了一样他的问题变成了就是会不会我自住了一个贫困深他的父母是不要坑我钱就是你会发现有一个很急剧的转折我觉得就有一种感觉就是问题消失了或者说他的成长消失了我觉得这个可以作为一个分析的引子来讨论就是用光辉有一个观点就是他会觉得整个的中国的叫短 20 世纪
短二十世纪结束之后就进入到我们这样一个新世纪这个新世纪如果用戴景华的话来说其实就是告别革命我们是一个后革命的时代和告别革命的一个时代那相比于短二十世纪就是无论你是在抗战时期或者抗战前的五四时期或者是前三十年
他又会有一个很宏大的命题就是家国同构的个人和社会同构的一些宏大命题去去困扰青年的成长就是去看当时那种青少年的那种迷惘他的那种迷惘是制度性的对于宗法制度封建制度家庭制度或者是对于中国的整个的发展的那种困局吧就是不论是救亡图存还是民主自由
他们的困惑它是一个很宏大的选题这个成长是涉及到这个的就包括这个电影我觉得它虽然是一个现在这个时代电影但它有意无意的它无法回避这个问题但是你当你到 21 世纪的时候你就它无法再表达更宏大的主题了就是就像刚刚星云说他回到了个人化的问题就是他在整个八九年代新死主义转型之后他的将问题或者成长转化为个人化的这种倾向就非常明显
所以他在这个电影的那个现代篇章的时候你会看上去非常的违和就是你会觉得跟前三段他们的问题来说好像你的问题是不值一提的甚至他变成了一种天龙人对于一种底层人民的那种怀疑感了柳发刚刚讲到这个就是特别是从上世纪末的社会转型以来的这个变化我在想他是不是内部也还有一个阶段的差别就是其实在八九十年代包括世纪初的那些文艺作品里面
还是在讨论这种大的社会事件呀时代氛围呀然后包括前面讲到周佳宁的小说其实我觉得也是一个蛮有代表性的一个文本因为我个人会觉得周佳宁他特别是后期的一些故事很多时候有一个很大的母题是建立在世纪初的那种蓬勃向上的走向世界的那个中国
小说里面很多时候会有一个意象就是那些世纪初的年轻人他们到了北京然后去看声傲成功之后的群众涌上街头的那种狂欢就那种大的时代浪潮出现它会把这种浪潮跟本身青年这个阶段就有的那种荷尔蒙那种欲望生长就是对于未来的那种畅想就是它会把这种大的时代氛围跟情绪
青年个体的这种心境给结合到一起我觉得这个其实是一个世纪初比较明显的一种气候这个到了 2010 年以后其实这个气候感觉就不复存在了所以卓家尼很多时候会把他的小说定义成是一种世纪初的考古就他考古就说明他这个事情是一个过去的一个历史上的事情
我觉得朴树柚的歌蛮能反映这种心态的就他那个 Liu Boi 他还是会表达出一些迷茫就是进入新世纪之后比如说他的一些歌词像比如说快来吧奔腾电脑就让他来代替我思考大家对于一个是世贸之后的全新化一个是那种
新技术带来的那种神话也好 畅想也好大家就很期待 但同时又充满着迷茫但是 90 年代到 21 初那个时候我觉得还是整个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的一个黄金时代在这波右翼上来之前大家那个时候确实是一个繁荣时代
对你说 New World 这个文本其实特别有代表性就是 New World 他在月下不是也唱了一次吗当时是那个潘尼西林做了一个翻唱那个是月下第一季应该就是 19 年吧然后当时不是张亚东就听完之后哭得特别厉害吗就是那个其实当时还挺
挺出圈影响力挺大对大家其实都在讨论这样同一个音乐作品的文本在世纪初和在二十年代前后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社会形态其实还蛮突出的这种差别 1980 年
中国青年杂志有刊登的一个来信叫潘晓来信嘛就是那个人是署名是叫潘晓然后他那个那个来信的题目是说人生的路怎么越走越窄他大概就是讲了他可能以前从小的观念可能是跟之前那个时代所赋予的对于青年的期望是一致的啊
也热爱文学然后想要入党就加入团体当中但是正好他所面临的这个历史背景就是刚好是在国家开始转换了他的发展轨道
所以就是可能相当于他可能在青少年时期接触的那些价值观和那些理想主义就是现在是要被抑制的所以他就会产生这样迷茫然后同时他在这样的新的就是社会环境当中他
也会提出一些比较微观的疑惑就比如为什么大家在办公室里要竭尽全力地维系人际关系为什么会有办公室政治的存在为什么会有友情和爱情当中的背叛其实这些话题又是很聚焦在就是个体层面的一些疑问吧
但是就是虽然 40 年前有这样的疑惑但是可以看到其实现在我们依然也在聊这个问题只是说我们对于这些微观层面的疑惑是抛除掉了这种社会转型的语境就是比如
在前几年就是会有那种综艺节目叫奇葩说嘛其实大家就是在这个综艺节目里探讨的问题也同样跟潘小莱心里讲到的那些关于爱情友情的背叛办公室职场文化这些是是联系起来的我有能差不多理解幸运要说的那个意思就是困惑之后我觉得寻找一个他处吧就是这个其实是一种
你去进入到整个的工作社会和成年社会之后他一定会有他的资本主义逻辑或者市场逻辑或者他原本的中国社会的这一套的逻辑也好就是青年会感到迷惘和困惑就包括我刚工作那一两年我整个的幻灭感也很强
但我觉得可能我们回过头看武四的作品以及表达武四的作品会发现这些作品里面会有一个东西它会出现一个就是你可以去的圣地如果你不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什么时候你有一个地方可以去比如说仰慕的青春之歌也好他最后讲的是一个迷茫的青年如何去进入革命的他有一个攻略如果你对现实社会失望的时候你应该有一个应许之地或者说有一个圣地可以去那个地方是什么或者你往后说这是份子可以去延安
我前几年其实那个叙利亚战争的时候我有关注一些报道当时有一个英国的华人他去叙北叙利亚北部他去做了那个
雇佣兵还是战士吧就是我当时听他那个采访我感觉很有意思就很像那种三十年代的时候四十年代就抗战时候知识分子去延安的那种感觉因为你不管那个地方本身是怎么样他觉得那是一个有解放性的地方就对于年轻人来说那地方很有信任他觉得旭北在实行一种
不同于当下的制度那种东西可能是社会主义的或者是怎么样的他就愿意去那个地方去可能说你把它框上一些更宏大的目标或者人类的解放也好或者什么社会变革就他有一种冲动到那地方去然后当然他后来好像在那个待了一段时间就回英国了听说好像还被英国审查一下就是我看他采访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我因为这个东西你会觉得 21 世纪已经很难去找到这样一个地方或者说我要去一个地方我可以去寻找到一些什么信仰也好或者人生的真理也好
就是我觉得从 80 年代开始有一个变化什么就是新自由主义崛起然后整个的社会主义阵营它本身自己出现一些问题之后包括学术界讨论的就是 80 年代到 90 年代以来就是整个资本主义它的外部世界是崩塌的
就是你找不到第二种解决方法或者一种新的思路了那这个时候青年人可能会更容易陷入到一种迷茫之中吧我觉得年轻人尤其是处于成长期他总是会受到一种价值观念的引导他不全然是被那个现实政治所引导的那在这个时候你能不能给他一个应许之力如果没有的话他可能就会陷入到这种迷茫和绝望之中
就是我想到子琪之前有说过就是她在分析那个《情深深与某某》的时候就是林心如扮演的那个角色她喜欢何淑环但是经历了那个恋爱的幻灭之后她在结尾就是相比原著她那个电视剧的改编就是她上前线了嘛她
上前线然后做护士就是相当于把自己的这种个体的失望寄托在了更大的使命上确实像说的就是好像现在这种可以寄托我们就是失望迷茫的这个一席之地这个自留地变得越来越窄了或者是它不会存在在那个领域了
然后我就想到其实确实现在很多人逃避成长迷茫和痛苦的方式是转向了一些文化消费然后其中有一个很大的领域就是文化产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
很梦幻的空间比如二战的时期大家感到生活很痛苦然后所以电影产业就出现了歌舞片这种类型然后大家就转而在歌舞片当中寻求一些感官上的享受和刺激和安慰吧我就想联系到有一个国外学者他有讲到就是觉得现在的成年人在
变得越来越幼稚化然后确实也有一个词在形容这个趋势就叫 key dot 就是把那个成年人跟小孩的英文连接在一起然后可能具体的表现在我身边也有很多例子就比如我感觉我的朋友们会很喜欢去迪士尼很喜欢买一些比如那种三立欧的玩偶等等
我之前跟一些高中生讨论过这个问题就是我发现他们都特别受二次元的影响我就跟他们聊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喜欢二次元然后后来我就读一些材料
像《渔夜长欢》它就有讲说日本动漫里面存在一种不愿意长大的心态然后包括还有一种加里敦主义我记得是在在讲这个战后漫画的时候会讲到说战后漫画一个非常非常流行的漫画是《上岩之后看杖》
帐篷卖的是整个行业最好的但是如果你去看帐篷里面的一个模式的话就会发现帐篷它虽然主打的是友情努力胜利但是它有一种模式叫做淘汰赛模式也就是说
虽然漫画可以连载很多很多期但是每一集的模式都是一样的就是不断地去和一个对手进行 PK 然后赢了然后再跟下面一个对手进行 PK 就有无止境地重复一个强大的敌人出现了主人公努力拼搏靠毅力祭祷对手这样相同的故事结构
在這種情況下主人公其實是明明沒有成長但只是在表面上裝作在成長所以這就是確立淘汰賽的故事情式
我补充一下吧,因为我刚刚突然想到一个关于潘晓之温的一个困惑的转移,我是觉得青少年的困惑迷茫或者说他的反抗也罢,就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是一直存在,但是他不停地存在一个话语的转换,甚至于这些左翼情侣也好,或者这些反抗现有社会的情侣也好,他们的很多话语转换之后构成了我们当下的主流的文化和技术。
我觉得一个很典型例子是美国就美国 60 年代因为越战开始走入那个反化运动嘛其实反化运动有两波一波是可能是上街头去反战包括去走激进的那个政治诉求的这些人被他是更像现在所说的新左派马克思马尔库塞还有那个毛泽东他们会有这样一个三个偶像在这里面其实还有另一部分年轻人他回到了那个山林去建立公社在这建立公社的过程中他们会尝试一种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当时有一个叫布兰德他创办了一个杂志叫全球盖蓝这个是给他们提供一份生存的指南就是他吸引一些 DIY 的爱好者在这些杂志上去做一些形形色色的关于那个制造工具的方法来去完成创作其实就是他是一个用户自生产的媒体然后鼓励大家去做一种那种自制作的那种方式去创作一个反文化运动中的乌托邦这个乌托邦最后对什么东西产生了很剧烈的影响对于互联网
互联网在受这个影响之后产生了一个概念叫什么就是 UGC 做了很多比如说维基以及博客以及论坛以及播客以及视频这些东西就等于是在那一年代青年人的迷惘和反抗的方式最后被互联网这套东西又借用或者说挪用也好它变成一种就是你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去实现自己的表达嘛
形成一种互联网时代新青年当然现在来看他已经被重新又被大资本给改造了而这是一个另外一个可能大家也比较了解就是日本的那个学运嘛学运在也是非常的狂热在那个年代然后但他那个学运被那个有关部门嘛对那个去平息下去之后那个学生他的那种狂热情绪无处发泄最后他就去投入到那个追星之中也就形成了日本的那个偶像经济的一个烂商
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是很有意思的在那种青年人的迷茫和反抗之中他那套寻求的方式但是通过八九年代的整个宏观的转轨他变成了一个互联网也好变成了新的消费也好这样一群迷茫的文化运动的青年和政治运动的青年变成了现在的这样一批的亚文化的互联网和新的消费经济为底座的一群新青年这个转变我觉得是很有意思的
我之前待过一家媒体他们用了新青年这个词但这个词其实就我当时就感觉这个挪用用的还挺好的他们所谓的新青年是什么青年是被新一代文化产品和新一代消费产品勾结的青年就如果说他们认为五四那期的青年是被政治关联
被列宁主义的那套革命欧洲革命被那个一战那套所改变的新青年是政治所驱动的新青年那很典型他们认为这一代的青年是被消费被文娱产品所驱动的所以他们通过这个去分析这些文娱产品怎么去给新青年提供一种新的青年认同嘛举个例子就是我觉得很典型的就是
因为综艺是年轻人很近的有两类综艺简单说一下一类就是选秀综艺选秀综艺它其实就是一种很强烈的情侣文化比如说他会去模拟你们他的口号什么利风翻盘他宣扬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怎么去翻盘其实就是你通过投票去帮助你的偶像出道我觉得这也是对政治这种模拟当然然后他还会在综艺里面去做一些现实的模拟比如说你去
你去不同的班然后你在不同的班里面你表现会分成不同的班 A 班 B 班 C 班然后 A 班 B 班 C 班你又还可以不同的上升和下降我觉得这个是对于社会的那种竞争机制的一种魔力然后让那个偶像进入到里面你去只要你为我打头你帮我我就能够立风
我就能够去利风翻盘我觉得他们是在形成一种青年的观念但你另外一种方式也是给这些年轻的热情提供一个出口就是他们会这群人叫秀粉有一个采访当时做我就是说你只要经历过这样一个夏天你就会怀念每一个这样的夏天你去为他们去努力的你有没有在这个夏天为这些人去努力的奋斗过往深一点说可能说养成一些偶像
也是一样一种概念就是你从少年时代一直到现在像那个易烊仙玺这样一些人你去像妈妈粉一样或者像一直陪伴他们成长整个青年时代偶像的成长是陪伴着你的成长就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你好像要形成了走过了个人的青年的一种成熟的一个状态
当然这些人在那个进入到结婚生子之后他们这种热情就会迅速的烧散那另外一个其实我觉得塑造青年的方式就是最近一二十年的垂内综艺包括街舞说唱电音这样一些很多的垂内综艺推出之后它其实我觉得是在塑造一种身份认同就是我们怎么样是成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的塑造认同方式我们去消费新的文化产品比如说你们可能上一代你们是听那种
流行音乐我们可能听那种说唱街舞那种还更具有后现代感的这样一些文化产品然后在这样过程中我们形成一些自己的身份认同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些文化产品其实并没有新的一些观念表达了比如说说上他们老表达一个点就是 keep realreal 但到底什么是 real 他不知道然后这些人一进入到这个环境之后他们一点也不 real 了就是你会发现他这个壳子很新但里面包的东西全是旧的甚至于他
比你看到的那些旧的产品还要旧现在你要说那就是小红书在做这些事他就塑造你的生活方式比如说露营也好飞盘也好给新星联提到一个新的城市空间就是你来玩飞盘我们就是新星联我们就是新旅行对吧但是其实小红书塑造那套消费主义的观念我觉得也很成就比如说小红书会有一段时间他很流行一个什么接南宝你们知道吗
就是比如说有个孕妇生了一个男孩下面评论就说接难保我听到这我就很震惊我觉得这个东西很成就这个东西简直像是上个世纪的东西前面有发讲选秀这个其实我觉得还蛮有代表性的它其实跟前面我们讲日本样文化里面大逃杀模式也是一样的包括其实我们前面讲到说最近十年我们没有看到很好的中国关于讲青年的电影
我其实在想也是它背后其实问题是一样的就是在当下的语境里面你要去讲青年生活你基本上绕不开这种类似于大逃杀的这种教育体制或者幽济制度比如说在 10 年代以来比较有影响力的青年电影比如说我举一部像是少年的你其实他讲各种事情背后还是在讲幽济制度对于青少年生活的一种强大的影响力
然后包括现在如果我们现在看到的能拍出来的那些青年为主角的影视作品基本上就是还是校园剧为主你不管是在读高中还是读大学你像是什么你好旧时光最好的我们其实都还是从校园题材出发就是很多时候在当下去讲这个青年故事或者类似这种青年群体的故事你离不开这种幽济之赌及其在文化上的各种遍体
对就是像养成系偶像你看着他成长也是要放到一个竞争的框架内
看他如何通过这种竞争的体制然后我们可能作为粉丝去支持他以这种方式爬上竞争的阶梯但是其实综艺的话每个人可能也可以在其中去选择自己的支持的价值观比如刚开始创造营在中国
开始播的时候就是杨超越他也出道了嘛然后当时他也很火但是他跟就是那群出道的人其实是有一些格格不入的他没有很好的唱跳的技能就是为他打头的人可能就是希望在这样一个
成功学的综艺里面挑出一个反成功学的叙事是因为就是一些人对于这种竞争体制的不满然后又借用了这种竞争的法则把杨朝越给放到了公众面前让他以一种反成功学的叙事去展现出来我感觉还挺有意思的
我觉得会有一些反抗或者是讨论在包括其实中国游戏还第一年特别火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创造一种对立叫什么 idol 和 undergroundunderground 这个词也非常有意思就是我觉得也是给就是这种年轻人提供一个就是另一种东西的想象就你在这里面他是这个 underground 是一种什么更原始更野生的一个状态当然后面你会发现这个东西他进入到
真正的主流社会之后它一套是没办法去继续存在的其实这种新清流文化最后它还是会变成主流文化还有一个变化就是最近几年影视产品的变化也非常的明显刚刚我们讨论的既有主义也好或者是那种竞争内卷也好
最近两三年改变是挺大的因为我前段时间上周还参加一个综艺节目有一个制片人就说很有意思他说以前我们不都是说那个什么逆风翻盘吗他说我们现在都不提倡这个了他说我们现在就让大家都有点原生态就是让嘉宾请嘉宾比如说我们做侦探推理综艺我们也不请看着特别厉害的嘉宾我们就请那种看着就傻傻的嘉宾就让观众特别有共鸣感你们也不用特别努力
就是你也不用特别有意去推就是这几年的心态就尤其是青年人的心态变化是很大你现在要去再做一个如此竞争内卷的综艺大家会不会买账我觉得也也很难说可能真的是几世纪以前就是会流行一种悲剧艺术嘛然后就是像那种哈姆雷特或者是莎士比亚其他的戏剧就它的故事会首先先给你预判一个你最终的命运然后你一开始不相信你还与之抗衡但是你走到最后发现你
你没有办法抗衡这个命运的艰难你最后要接受它但是反而这种悲剧是能够带给人很大力量的好像这种境遇越困难越能彰显人他的精神或者心灵上的一些伟大之处
然后可能这种悲壮就是能够给人带来力量但是后来就是发现好像这段时间就非常流行这种天选之子的叙事也就是他也确实有一个给你一个命运但这个命运不是不好的而是他可能会存在一些随之而来的负担但是他其实是给你付全了就是
类似于告诉你你可以去以一己之力比如说组一个同伴的团队然后大家一起去改变一些不公正的社会现象之类的就比如从指环王到哈利波特
甚至到后来就是《功夫熊猫》它是动画电影但是它也是这样的一个叙事然后我就是觉得这样的电影的出现会不会有一些危险的点在于会让我们很平凡的人也会觉得自己这个平凡的生活当中可能会有一些奇迹会突然砸向你幸运会突然降临让你变得不那么平凡我觉得这样会比较危险吧
我小时候老是问你们长大想当什么大家不都说要当科学家吗我现在怀疑现在小孩还会这么说吗包括戴景华不是老批判我们吗他会觉得年轻作者对于权力机制还有当权者的处境会有一种体认的稀弥或知和同情就他觉得我们对于权力是充满了同情的对当权者是充满了认同的我觉得这个也可以说一些例子就是《庆允联》我觉得《庆允联》就很典型就是我个人看《庆允联》的时候我其实很困惑他讲的是一个反抗的故事
讲的是一个反对沁帝沁帝可能是一种绝对的权力或者是恶的一个集合体但是他在讲这样一个反抗的故事的时候他的主角其实是沁帝的儿子就是他是讲了一个皇子造反的故事然后他还有各种人去保护他猫力自己说他是一个很安全的爽文就是主角永远不会处于真正的危险之中他说这样的东西才能够真正的活过
我当时去年这个大火之后我个人还是比较有在反思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现在只能看一个皇子造反的故事皇子造反这个逻辑其实在一些文物艺作品里面是有贯穿的比如说《火影忍者》你一开始看你会觉得它是一个被大家歧视的异类最后你发现原来他也是皇子因为他是那个四代火影的孩子嘛就是大家也会讨论为什么安门会讲一个这样的故事但是我觉得安门可能生活在日本那个社会之中
它是一个阶层固化的社会它无法想象出一个底层造反的故事最后他就觉得这人就得是个光二代或者褐二代对吧柯南也老说这样的问题就到最后你无法想象一个没有社会资源烘托的人怎么去改造这个社会我觉得这个是我们这一代的很多讲所谓的青年成长也好或者说年轻人反抗的故事也好它都会有这样的一个问题去存在你很难去想象底层造反这个其实很多网文和流行作品我觉得现在也是有这样的一个趋势了
我觉得心语刚才讲的那个点我可能会一分为二的去看这个问题比如说平凡生活中的年轻人被选中但我觉得就是你举的这个例子哈利波特到功夫熊猫这个例子里面会有一些我觉得是比如说哈利波特他很明显是个二代嘛他是个二代但是功夫熊猫他
它是一个普通的小猫所以我觉得就是咱们在今天讨论这个时候因为现在是一个阶层非常文化的社会然后我们会有一种弥漫的焦虑比如说出生代表了人的一切但是我们经常
还会看到有一些非常草根的普通家庭出来的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奋斗或者是通过他们的精彩看来他们本身就是很聪明然后靠去了某个地方的状元或者像全荒产一样他本身就很努力然后也很有天赋然后就去完成这些壮举反而你天选之子他就某种程度上可以破除精决的这个困难
因为如果你还是可以在基因层面上或者是在其他的层面上拥有这个金手指你不一定需要家庭你的出身来推动你成为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反而我觉得这可能是有一点点希望的一点还有关于友发老师刚才说的猫咪的这个近一年我也是觉得
Money 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因为如果你看《幸运年》的话你会觉得它是一个讲述皇子造反的故事 Money 还有另外一个作品叫做《江夜》如果我这不算剧透的话当然肯定是会剧透了就是到最后江夜的主角他去复仇的时候他会告诉大家所有人都以为他是将军的儿子然后来复仇
其实的身份是江队府的二门房的儿子是一个出身低位的小角色所以猫腻他在写这些作品的时候他其实是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一点是在电视剧里面江业的扮演者是陈凯归的儿子
所以我觉得这种平民和精英的感觉就在《救治江夜》里面显得特别明显同时我还想说刚才救治的庆遇年来说庆遇年他这个剧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就是猫腻他在里面藏了两条线一条是这个往皇子造反的故事另外一条线其实是皇子的妈妈也就是叶青梅先从她妈妈的这个线来说的话她其实是一个宏大厨师
他是在这个传言到了这个朝代清帝所在的这个朝代通过现代科技然后成就了体制的改革或者革命然后搞工业发展民主甚至皇权他是一个宏大叙事但是到了这个他儿子的时候到范贤的时候他一开始的想法只是他想要个人意义上的去安全地活下去
就是刚才回到我们关于整个世界和个人的一个回应吧然后还有很有意思的时髦逆还有一个作品就是七云年下面一个作品《尖刻》然后在《尖刻》里面他讲的又是一个很宏大的故事是联邦和帝国联邦代表自由民主帝国代表着专制独裁我觉得这个影射还是挺明显的然后
异国的掌权者是想要满足皇室的虚荣心他不顾民众死活但是表面上很自由民主的联邦背后的最大受益者是金人寡头和军事强权这部作品展现了猫腻对更加宏大的世界的思考但是大家
并不喜欢很多网友就骂他说他装逼同时作者的野心好像和某种价值观相关所以就骂他装道德逼所以这一点也回应到了猫腻他在宏大叙事社个人诉求这两个方面的一些尝试我觉得还是回应到我们刚才谈的转折点上的这个题目
对对对,其实文杰说的那个我还挺有体感因为我好像准备的时候也有聊到这个因为我个人其实看南平的历史穿越文比较多因为我们刚刚一直在讨论五四旧王图存如果还有一个地方还在讨论怎么改造中国那一定是中国的南平历史文他们所有的南平历史文的主题其实有一个点就是如何启蒙确实这样,每一个主角穿越到历史过程中他其实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如何去改造古代社会
就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就给出了非常多不同的一个答案很典型的就是新宋有一个小说叫新宋他新宋里面的那套就是他要引入
学堂引入报纸其实就是五四启蒙的那一套有三种路径一种是工业党路径过去之后就种田它叫种田流我去研究出随发枪我去研究出蒸汽机我有了这些之后就让中国变成一个强盛的国家进入古代社会第二种其实就是政治流派它会更接近于五四自由派那种思想启蒙的感觉它会去办报纸有本小说叫《载之天下》
他当上那个政府之后他要让选那个官员的时候怎么让大家去停推就去投票这很像去议会投票那种形式然后他还搞了一个议会对穿越者过去一定要搞一个议会对这个是那种自由启蒙流派还有一种是那个左翼流派这个也很常见就是他会借鉴那个我党的一些方式吧有一个小说叫指南路是讲那个共产党的战士坚定的共产党战士穿越到那个
文天祥身上那怎么去返援然后文天祥的方法就是去打土豪分田地然后去做游击战但是王毅左翼叙事他会自我阉割一下他们会学习政委制度然后会把那一套底层的解放的叙事给阉割掉比如说有个小说叫北唐它里面有一个很典型的叙事就是叫监军建造连上大家应该能明白监军建造支队还是监军建造连上就很明显他在模仿一些东西用这种方式什么改造旧军队到新军队
南平網文一直在把五四的那套救亡圖存的趨勢搬到古代的川越領文裏面但我覺得最近我個人感覺的一個趨勢不一定對
就我感觉最近的网文作者好像也越来越喜欢写地网文直接穿越成皇帝就你也别搞这么些有的没的就直接皇帝就直接操盘了上层革命了然后另外一个就是系统文也越来越多就大家会接受有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给我一定的奖励给我一定的金手指开历史金手指而且在这种皇帝文里面大家越来越趋近与接近真实历史去反对工业党也好这种启蒙也好就他会
有点拒斥对于这种近代思想的过多的讨论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也算是网文的一种逐渐在网文里面也要去告别启蒙告别革命的一种取舍就大家越来越不激进了其实这在网文里面也这样那我们这段讨论就到这里为止祝大家新年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