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从一家大厂离职,结束了六年的产品经理生涯。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离职并非易事,其中策略和技巧至关重要。这次,我想分享我的离职经验,以及在争取自身权益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两种离职策略:光速与权益
我总结出两种主要的离职策略:光速离职和争取权益。
光速离职: 适用于已经找到下家或身心俱疲,急需快速脱离现状的情况。目标是尽快离职,可以采取相对强硬的手段,例如直接告知公司第二天离职(法律允许范围内),或要求高额赔偿以促成快速离职。这是一种以速度换取效率的策略。
争取权益: 适用于尚未找到下家,或希望在离职时获得更多补偿(例如更高的离职补偿金、更长的假期)的情况。这种策略需要耐心谈判,充分利用信息差和公司诉求,最大限度地争取自身权益。
与老板的博弈:技巧与策略
与老板谈判是争取权益的关键环节。我总结了一些技巧:
把握最佳时机: 选择合适的时机提出离职,例如在公司业务调整、人员变动或年底等关键节点,此时老板更倾向于妥协。我选择在午饭时间先与直属上司沟通,随后迅速与上级领导沟通,利用信息差,在他们来不及沟通协调之前,已基本确定离职时间。
利用信息差: 巧妙地利用信息不对称,例如,在与上级领导沟通时,暗示已与直属上司沟通并达成初步共识,从而增加谈判筹码。
应对策略: 老板可能会采取利诱(加薪、升职)、PUA(贬低能力、暗示难以找到新工作)或打感情牌等策略。面对利诱,要保持清醒,切勿轻信空头支票;面对PUA,要坚定立场,不为其所动;面对感情牌,要认清工作关系的本质,不为其所左右。
书面记录: 所有承诺都应以书面形式记录,并明确兑现时间,避免口头承诺无法兑现。离职协议或邮件往来都是重要的证据。
离职前是否告知同事?
我个人建议,离职前不必告知同事。职场关系复杂,信息泄露的风险较高,同事的建议也可能带有立场,未必对你有益。
有下家与没下家的不同策略
有下家: 需要权衡新公司入职时间和原公司离职时间,避免两边都无法兼顾。要明确自身诉求,并与新公司协商,争取签字费等补偿,弥补潜在损失。
没下家: 可以采用慢策略,争取更多权益,例如更高的离职补偿金或更长的假期,给自己更多时间寻找新工作。
处理离职后的gap
坦诚面对离职后的gap,将其解释为职业方向的思考和调整,并积极展示这段时间内的学习和提升,例如考取证书、学习新技能等。
与前同事保持联系
与前同事保持联系的程度,取决于之前的相处模式。可以适度保持联系,例如逢年过节问候,或在行业动态方面进行交流,但不必过于频繁,以免影响现有的工作。
结语
离职是一场博弈,需要策略、技巧和心理准备。希望我的经验能帮助大家在离职过程中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顺利开启新的职业旅程。 记住,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维护自身权益,并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要轻信空头支票,也不要被感情所左右。 最终,选择适合自己的策略,才能在离职过程中获得最佳结果。
主播:菜菜(服务端开发)、kiwi(美国金融公司AI算法团队director)
嘉宾:Sylvan (全网ID:跳水海岛,大厂工作6年的产品经理)
本期shownotes:
01:22 是什么让 sylvan 做出离职决定
03:59 怎么评价一个岗位是不是理想的?
05:11 领导发现自己在看机会怎么办?
11:06 新的工作机会是去招聘网站上找,还是内推或者通过猎头?
12:57 sylvan 再谈两种离职策略:「光速离职版」和「争取权益版」
17:4 离职时候与老板们的一些博弈
23:51 如何为自己最大程度争取权益?
27:35 提离职时候,老板画饼怎么办?
34:33 打算离职这个事儿,要让同事知道吗?
37:02 和老板提离职,有下家和没有下家的两种不同策略
44:29 离职后,还会和同事保持联系吗?
51:57 离职谈判实操小建议
56:11 要如何去准确获取下一家公司/团队的信息
58:19 有一段时间的gap, 怎么向下一家公司解释比较合适?
sylvan 豆瓣原帖 : www.douban.com
往期来信讨论👉【听众来信】2024年再聊关于现在的行情还值不值得转码?
100个女科技人访谈系列探访了来自不同背景、不同领域的女性科技人,希望传播她们真实的声音,展现以女性视角看待程序员行业的独特观点。欢迎通过评论区与我们交流互动,期待你的反馈和建议。也欢迎推荐或者自荐嘉宾~
微信公众号:码农姐妹
听众群:微信号 Marquez0329 备注码农姐妹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