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我们离下一次大地震有多近?如何有效避险?牢记7字真言!

我们离下一次大地震有多近?如何有效避险?牢记7字真言!

2025/1/15
logo of podcast 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曹醒春
范刚
谢莫超
Topics
范刚: 最近地震频发,很多人焦虑,希望这期节目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地震和地震预测,消除恐惧。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保护自己免受坠落物体的伤害,记住口诀:伏地、遮挡、抓牢。在室内,应躲在桌子底下,抓住桌腿;在室外,应选择开阔地带,远离建筑物。夜间地震时,熟睡者反而更安全,因为他们不会在慌乱中受伤。与其苦苦等待地震预测,不如提前做好防范准备,例如加固家具,规划逃生路线等。 谢莫超: 日本九州地震发生在南海海槽,印证了地震的不可预测性。这期节目讨论了地震预测的困难以及地震的多样性,例如日本南海海槽地震频发的原因。 曹醒春: 地震是由地球板块运动和摩擦造成的。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1.6倍。通过地震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的时间差,可以计算出地震的位置和强度。两次银川地震并非余震,而是“双震”或“群震”。小地震没有规律可循,无法预测。日喀则地震与银川地震空间距离和时间间隔都很大,两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10公里深度的震源深度属于浅源地震,破坏力较强。地震预测非常困难,但科学家们仍在努力探索。1975年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测案例,是基于地震前兆的观察。帕克菲尔德地震预测的案例,说明地震预测的难度。意大利阿奎拉地震的案例,说明了地震预测的复杂性和社会影响。地震空区理论是目前比较可靠的地震预测思路之一。日本南海海槽存在发生大地震的风险,但具体时间无法预测。地震云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动物行为异常并非地震可靠的前兆。关于板块运动,大陆漂移的速度非常慢,人类难以在短时间内观察到明显的变化,但它对地球环境的塑造至关重要。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这是一期保命科普。

最近真是不太平。

除了加州山火外,中国和日本接连发生多次地震。其中日喀则、日本九州都发生了6级以上的地震,造成了重大的财产和人员损失。

本期节目是在1月12日录制的,当时在讨论地震预测的时候特意提到了日本的南海海槽就是一个很难预测的地震活跃地带,没想到就在第二天,日本九州就发生了6.9级地震。

对地震越是不了解,可能就越恐惧。在日喀则地震和日本地震发生后,我经常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许多焦急的朋友在四处询问:“我要不要退掉去西藏/日本旅游的机票和酒店?”

希望这期节目可以帮到你。

▍本期嘉宾:

曹醒春 青少年科普作家 地质科普博主

▼ 时间轴

00:05 日本九州岛6.9级地震,证明了地震的不可预测性

03:21 地震到底是怎么回事?

05:00 震级是怎么回事?不同震级的能量差令人震惊,仅相差一级就有32倍之巨;

08:28 地震局是怎么探测到地震的发生和具体位置的?

12:34 颠覆认知的数据:地震伤亡主要来自杂物掉落,建筑倒塌引起的仅占1%;

13:16 最关键的自救原则:伏地、遮挡、抓牢;

16:59 在绝大多数地震中,深夜熟睡者反而更安全,慌乱才是最大威胁;

25:19 与其苦苦等待地震预测,不如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28:04 日喀则与银川地震有关吗?

31:00 地震之后,地震局及相关专家们提供的应急服务都有什么用?

36:24 聊聊地震预测,怎么就那么难?

42:08 地震预测史上的“成功”案例:1975年海城地震;

46:34 美国加州的一个失败的预测案例;

51:57 意大利的一次地震预测曾让科学家被判刑;

53:12 小震能不能起到提前释放能量、来避免大震发生的效果?

55:00 一个靠谱的地震预测思路:地震空区;

56:40 聊聊日本南海大地震,如果发生可能达到9级大地震;

60:30 民间预测方法里,有没有靠谱的?比如地震云、动物行为……

65:49 那些作为“穿越者”来提醒地震的人,是怎么包装自己的?

67:54关于板块漂移,哆啦A梦里也有相关剧情?

69:01 板块运动的速度跟人指甲的生长速度差不多;

70:10 人类是如何一步步证实板块运动的?

73:18 夏威夷7000万年后有可能会漂到日本,但……

76:41 总结本期节目。

🌏

▼ 相关资料

嘉宾后期的一些勘误及扩展: 1.海城地震日期: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

2.代表震级的字母是M。

3.目前中国地震局发布的地震震级消息统一用震级M表示,实际上如果能第一时间测得矩震级就会优先以矩震级发表。详见国标GB17740—2017

4.南海大地震的间隔90到200年不等,上次大地震为1946年昭和南海地震,实际上不足百年。根据过往地震的规律推断,下次地震很可能在上次地震以后88.2年后发生,即2030~2040年前后,目前日本关于南海大地震的恐慌皆源自这个预测 地震发生后,地震局提供的日喀则地区应急服务产品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www.gb18306.net) 活动断层分布:www.activefault-datacenter.cn) 哆啦A梦:夏威夷来了

▍声音及视觉设计:凯特

▼ 拓展收听

问气象首席:北方热不退、南方雨不停,地球还能拥有正常的气候吗?)

🧬欢迎在各个渠道与我们交流🧬

▼ 联络我们

  • 听友群:NaturalSelectionPod
  • 公众号: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 小红书: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 微博:自然选择播客
  •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