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对话尚小明:“黄金与白刃”以及袁世凯的权谋 Vol.54

对话尚小明:“黄金与白刃”以及袁世凯的权谋 Vol.54

2025/2/21
logo of podcast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尚小明
Topics
苗炜:就辛亥革命前后袁世凯的政治行为、策略和最终称帝的动机,以及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关系和互动,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尚小明:对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的政治行为进行细致解读,分析其政治诉求、策略选择、以及与同时代人物(如孙中山、宋教仁等)的互动,并结合史料对一些历史事件(如宋案、二次革命等)进行客观分析,纠正一些历史误读。 重点阐述袁世凯的政治目标并非简单地追求帝制,而是试图在保留清朝皇帝的同时掌握大权,即“虚君共和”。 然而,这一目标由于革命党和清廷内部势力的阻挠而难以实现,最终导致其走向称帝。 同时,也分析了当时社会环境对袁世凯政治行为的影响,以及其权谋手段在当时政治环境下的作用。 此外,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解读,例如宋教仁被刺案,并非简单地将其视为单一事件,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分析其前后关联的多个事件,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苗炜:就辛亥革命时期,特别是南北议和、清帝退位等关键事件中,各方势力(袁世凯、孙中山、清廷等)的博弈和互动,以及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进行探讨。 尚小明:对辛亥革命时期复杂的政治局势进行分析,特别是对袁世凯在南北议和、清帝退位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进行深入探讨。 指出袁世凯并非简单地逼迫清帝退位,而是采取了灵活多变的策略,在与南方革命党和清廷之间周旋,最终达到其政治目的。 同时,分析了当时社会各阶层对共和观念的接受程度,以及这一观念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此外,对一些关键历史人物(如孙中山、宋教仁等)的政治理念和行为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与袁世凯政治策略的互动关系。 最后,对民国初年政治的混乱局面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主播】:

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三联中读《文学的30种滋味》)等专栏主讲人

【嘉宾】:

尚小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清代至民国时期政治、学术、教育研究,著有《鼎革》和《宋案重审》。

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事,我们之前也制作过多期晚清民国历史相关的节目,这一期,苗师傅邀请到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尚小明老师,两位将聚焦在一位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人物——袁世凯,袁世凯的政治诉求是什么?梁启超评价袁世凯总是黄金诱惑于前白刃威胁在后,是这样吗?……

                 

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点击可以直接购买图书))尚小明 著精装·604页·43.3万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9月出版

尚老师在穷搜相关原始资料基础上,写成了新书《鼎革》,本期节目中,你也将听到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你的感受。

【时间轴】

00:01:08 回到辛亥革命爆发的那一年,此时袁世凯有何打算?

00:07:52 《宋案重审》的主角洪述祖,那道以隆裕皇太后名义写过的懿旨用过吗?

00:10:35 让我们试着勾勒出1912-1915年的袁世凯

00:14:46 临时政府定都南京,中间经历了什么过程?

00:20:31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任前的5个多小时,发生了什么?

00:24:16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对袁世凯有多大的冲击?

00:26:42 写一本以袁世凯为主角的书,难度在哪里?

00:33:02 “二次革命”和“宋教仁被杀案”有因果关系吗?

00:47:09 蔡东藩的《民国演义》能代表当时知识分子对民国历史材料的掌握吗?

【节目中提到的内容】

杨度

杨度(1875年1月10日-1931年9月17日),清末反对礼教派的主要人物之一。晚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戊戌变法期间,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的维新思想,反对帝国主义。

爱新觉罗·奕劻(庆王)

爱新觉罗·奕劻(1838年3月24日-1917年1月29日),字辅廷,晚清宗室重臣,清朝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满洲镶蓝旗人。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曾孙,庆僖亲王爱新觉罗·永璘之孙。宣统三年(1911年),裁撤军机处,改设内阁,奕劻任内阁总理大臣、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复出,奕劻让出首相职位改任弼德院总裁。

滦州兵谏

张绍曾于1911年10月27日联络一批将领联名向朝廷施压,请求朝廷尽快立宪,以政治变革回应南方革命党人的合理要求,推动中国政治进步。对于张绍曾等人的建议,朝廷筹议未决,于是张绍曾等又向朝廷请求进兵南苑,以兵临城下迫使朝廷屈服,此事件被称为“滦州兵谏”。

《宋案重审》

百年宋案研究最大的问题在于研究者错将“宋案”等同于“刺宋案”。本书彻底纠正了这一偏差,明确揭示“宋案”实际上是由收抚共进会、调查欢迎国会团、低价购买公债以及刺杀宋教仁等多个情节次第演进与交错进行而酿成的复杂案件,最终令人信服地揭开了宋案一系列谜团。

洪述祖

洪述祖(1859年—1919年),清代名臣洪亮吉玄孙。他在清末以游幕起家,混迹官场多年,在此期间结识袁世凯,曾活跃于辛亥革命中。袁世凯实行独裁,排除异己,洪述祖当了袁世凯的爪牙,密谋杀害宋教仁。

《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

本书根据1909-1949年历届议会选举实录分析民主的困境。细致考察20世纪上半期四次国会选举,观察为什么民主政治在彼时中国不能生根发芽,是历史和政治学界不可或缺的开创巨著。

黄远庸

黄远庸(1885年1月15日—1915年12月27日),远生是他从事新闻工作时的笔名。初年著名记者。宣统三年(1911年)参与发起成立宪友会。入民国后从业新闻,担任《申报》等多家报刊特约记者。

靳云鹏

靳云鹏(1877年—1951年1月30日),中华民国时期北洋军阀、政客、商人、国务总理、“皖系四大金刚”之首、陆军上将,是段祺瑞手下“四大金刚”之一。

蔡东藩

蔡东藩(1877年7月23日—1945年3月5日),本名蔡郕,谱名椿寿,字东藩,笔名东帆、东颿。中国近代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辛亥革命后,担任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编辑,编《中等新论说文范》《高等小学论说文范》。

***《民国演义》**

《民国演义》为《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之一。由蔡东藩、许父编著。该书前一百二十章由蔡东藩原著,后四十章由许父续写,共一百六十章。比较详细地记述了辛亥革命、孙中山下野、袁世凯称帝、蔡锷讨袁、张勋复辟、五四运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始末。

编辑/天健、周雨润(实习)

音频剪辑/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