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77. 如今租个商铺,房东还想做你的投资人?

77. 如今租个商铺,房东还想做你的投资人?

2022/2/23
logo of podcast 贝望录

贝望录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吴蜀黍
无名氏
李倩玲
陈杰克
Topics
陈杰克:长期从事商业地产,致力于探索新的消费模式,主张经营者和消费者生活在同一社区。认为商业地产领域中,将品牌引入商场并与其合作的模式最为宝贵,并尝试从街区发展品牌,帮助品牌从1-3家店发展到10家店,再吸引资本进入。认为大型平台应专注于自身优势,避免与中小企业竞争;大型地产集团应专注于孵化与自身业务相关的品牌;并学习华住酒店集团的标准化运营模式。 其投资模式中,初期股份占比较低,后期逐步减少,更像天使投资,下场帮被投资方干活。 吴蜀黍:从广告人转型餐饮品牌创始人,拥有街边店和商场店的经营经验。认为品牌发展存在天花板,成本是限制因素之一;中国市场缺乏像华住酒店集团一样的公司,能够对可标准化的业务进行标准化运营。 希望存在一个类似“幼儿园”的平台,帮助新品牌成长,并认为品牌个性化与后台管理体系标准化可以并存。 其观点是地产商投资应关注品牌后台管理体系而非单店股份,并认为华住酒店集团的管理体系值得借鉴。 李倩玲:节目主持人,从商业地产和品牌双视角探讨租赁与投资结合的模式。认为地产商的租赁和投资应分开管理,避免利益冲突;地产商投资应关注品牌而非单店,投资额度应与单店营收相匹配;地产商应明确投资目标是品牌还是单店;核心商场通常容纳的是成熟或半成熟的品牌,难以接纳新兴品牌;大型地产集团通常会先租赁再投资,投资行为相对独立;地产商难以平衡当前租金收益与未来投资回报。 颜婷:节目主持人,主要从地产商视角分析问题。认为地产商投资新兴品牌存在障碍:决策权不足和品牌发展阶段不匹配;大型商场在品牌孵化方面存在局限性;二房东比大业主更容易进行品牌投资;地产商投资的根本原因是招商困难;商场招商困难导致品牌断层,最终可能导致商场衰败;孵化一个品牌不是去填铺,不是拿犄角旮旯的地方。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了商业地产商向租赁+投资模式转变的趋势,以及这种模式下地产商、品牌方各自的考量和面临的挑战。嘉宾从各自视角分析了这种模式的可行性、风险以及潜在的成功案例。
  • 商业地产商开始探索租赁+投资模式
  • 地产商和品牌方在投资逻辑和收益分配上存在冲突
  • 这种模式需要双方的相互理解和配合

Shownotes Transcript

随着商业地产重运营时代的来临,不少商业空间/地产商开始探索租赁+投资/孵化的模式,试图在租赁模式之外还能参与到消费品的投资热潮里。地产的招商运营逻辑和品牌的投资逻辑是否可以并行?短期的租金收益和长期的投资回报这笔账要怎么算?品牌如何看待资源和平台给到的孵化和投资?他们之间有哪些冲突和矛盾?目前有没有可以借鉴和探索的模式?本期节目我们试图从品牌方和地产商的双视角来探讨这个话题。 【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 【嘉宾】 陈杰克 MEET&EAT品牌创始人 吴蜀黍 广告人;商业作者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 中国广告界和营销科技界领军人 碚曦投资协作体创始人 颜婷 Sammy Yan 公众号“塞米小趋势研究室”主理人 【本期内容提要】 [06:26]商业地产也想尝试房东之外的投资人角色 [08:38]到底是要孵化品牌还是要的单店收益? [11:27]品牌方和地产商的互相审视 [16.40]品牌发展阶段和商场投资逻辑的适配 [20:55]品牌各有自己的“天花板” [22:25]街边店和商场店各自的风险和优势 [31:18]商场投资背后的“真实”往往就是招商困难 [33:43]大业主,二房东到底适合以什么角色来做投资和孵化 [38:55]品牌和平台成长步调的不对称 [40:30]政府城市规划部门可以对商业地产规划产生影响吗? [43:50]体系化,标准化和品牌个性化是需要并存的 [46:35]对华住体系的借鉴 [51:03]认真孵化不是去简单填铺 **【后期制作】**蘑菇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汽水儿APP、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