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95.一位老牌“基金买手”谈FOF审美(上)

95.一位老牌“基金买手”谈FOF审美(上)

2025/4/8
logo of podcast 财自由

财自由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杨培鸿
Topics
杨培鸿:我从事FOF投资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投资过程中,我会不断反思和学习,努力减少错误,尤其避免大的错误。我的投资理念是长期主义,注重价值投资和风险管理。我将指数视为公司,深入分析其底层资产的商业模式和估值,而非依赖表面数据和短期热点。选择优质管理人的标准是基于对底层逻辑和收益来源可持续性的判断,而非短期业绩波动和热点题材。我拒绝那些承诺低回撤高收益的‘庞氏骗局式’策略,因为这种策略违背风险收益匹配原则,不可持续。我的资产配置理念是‘好食材配好厨师’,优先选择高质量资产,并参考耶鲁基金会的模式,容忍短期波动,关注权益资产和实物资产。量化策略在中国市场存在局限性,长期来看需要警惕因子失效的风险。FOF和MOM的本质都是解决资产配置和管理人筛选问题,两者在国内的实践存在监管差异,但核心逻辑与海外一致。在投资中,我注重对商业本质的理解,而非依赖表面数据和短期热点。选择投资资产的关键在于理解其收益来源和风险,并避免那些不可持续的投资策略。世界上所有可持续的收益来源都来自于债权和股权两种方式。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是杨老师和【不止投资】主理人靳佳的对话。

节目录制于2024年下半年,培鸿老师滔滔不绝一口气录了三个多小时,从当年在天则研究所的群星灿烂,到社保期间的跌宕起伏,再到现在容光的配置2.0框架,培鸿老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系统的阐释了他对于资产配置的理解。在我看来,资产配置其实有三个层次:

一是know what,知道配置是什么;

二是knowhow,知道怎么做;

第三个层次是know why,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期望对大家有些启发,enjoy

嘉宾:

杨培鸿:容光投资FOF投资经理,曾历任社保、中投和大型公募基金,从事FOF投资和资产配置十余年

00:08-01:26 开场与嘉宾介绍​

  • ​主持人​​:欢迎杨老师返场,分享FOF投资理念与方法论。
  • ​杨老师背景​​:职业轨迹,宏观视野、跨资产配置经验、对国内外机构投资逻辑的深刻理解。

​01:26-07:29 杨的学术与早期投资启蒙​

  • ​学术起点​​:本科误入公共管理系,自学经济学,大三撰写英文论文探讨“后发劣势”理论,获经济学家茅于轼指导。
  • ​关键经历​​:大学时期广泛涉猎哈耶克、弗里德曼等经济学经典,奠定自由市场理念基础。参与社科院、北大等学术圈层活动,形成跨学科思维(经济学、法学、历史学)。

​07:29-14:28 社保基金与职业转型​

  • ​加入社保的契机​​:通过严格选拔(笔试+两轮面试),成为社保基金海外配置团队成员。
  • ​核心收获​​:全球化配置视角:师从耶鲁基金会模式,学习资产配置与管理人筛选方法论。与顶尖投资人交流:如霍华德·马克斯(橡树资本)、默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14:28-23:19 投资本质与认知误区​

  • ​投资核心逻辑​​:类比企业经营:将指数视为“公司”,分析其底层资产(如沪深300可拆解为金融、制造等板块)。强调“商业理解”而非短期数据:需穿透财报,关注企业竞争力、商业模式和估值合理性。
  • ​批判常见误区​​:过度依赖券商报告:表面数据堆砌,缺乏对生意本质的洞察。无效信息干扰:如追逐短期景气度、热点题材(如电子烟、合并概念),忽视长期风险。

​23:19-34:13 FOF/MOM的本质与实践​

  • ​FOF vs. MOM​​:FOF(基金中的基金):筛选优质基金产品,间接投资底层资产。MOM(管理人的管理人):直接委托基金经理管理资金,更注重管理人能力。​​本质共性​​:均需解决“资产配置+管理人筛选”两大问题。
  • ​国内实践挑战​​:监管分类差异:公募/私募牌照壁垒导致策略受限,但核心逻辑与海外一致(如桥水、耶鲁基金会的运作模式)。

​34:13-44:48 优质管理人的选择标准​

  • ​审美式筛选​​:拒绝“平庸”:剔除业绩波动大、依赖短期热点的管理人(如高频追景气度的选手)。重视底层逻辑:关注收益来源的可持续性(如股权收益、债权收益),规避政策套利等不可持续模式。
  • ​案例分析​​:​​正面案例​​:贵州茅台(高毛利、轻资产、强品牌护城河)。​​反面案例​​:高估值题材股(如电子烟标的估值超500倍,缺乏安全边际)。

​44:48-54:57 量化策略的局限性​

  • ​量化与主观的差异​​:量化:通过大数定律分散投资(如300只股票),牺牲个股深度认知,依赖统计规律。主观:集中持仓(10-30只股票),强调对商业模式的深度理解。
  • ​中国市场现状​​:市场有效性不足,量化短期可能捕获超额收益,但长期需警惕因子失效风险(如动量、市值因子)。

​54:57-01:01:04 配置策略与价值观​

  • ​配置理念​​:“好食材配好厨师”:优先选择高质量资产(如优质股权),而非依赖调仓技巧。拒绝“庞氏骗局式”策略:如承诺低回撤高收益(如年化8%+最大回撤2%),违背风险收益匹配原则。
  • ​长期主义​​:参考耶鲁基金会:容忍短期波动,聚焦权益资产与实物资产(私募股权、地产),穿越周期。

加入星球社群),文字稿和PPT在知识星球社群内。

欢迎进入社群交流播客相关问题 【风险提示】:

本节目音频内容以及文字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

一切问题咨询可联系(微信):cwzy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