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198.大厂人脱不下长衫?跨境电商有人3个月月入千单;有人一年难于落地。

Vol198.大厂人脱不下长衫?跨境电商有人3个月月入千单;有人一年难于落地。

2025/4/23
logo of podcast 跨境电商独立站新人宝典

跨境电商独立站新人宝典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李嫂
Topics
李嫂:本期分享了杭州线下活动中三类跨境电商从业者的现状和问题,包括大厂跨行新人、老电商人和跨境行业从业者。大厂新人中,部分程序员转型跨境电商,3个月内月均千单,展现了其强大的学习和执行能力;但也有许多人卡在1-1.5万单的瓶颈,虽然出单但利润低,主要问题是流量单一、选品缺乏竞争力等。建议这类人拓展认知,多参与交流,不要追求完美,先做出来再优化。 对于卡在0-1阶段的人,要调整心态,敢于尝试,直面失败,不要过度内耗。 老电商人面临新的挑战,例如需要学习新的平台和营销方式,例如TikTok、独立站等,需要快速搭建组织体系,明确哪些环节需要亲力亲为,哪些环节可以放权。 跨境行业从业者则在各个环节参与讨论,难以总结。 L哥:我和伙伴裸辞,3个月内月均千单,首站选择Etsy,并开发了Etsy的ERP系统来提高效率。 水哥:我的选品和定位经历了多次迭代,从最初的摆烂到自然流出单,再到再次摆烂,始终在寻找稳定的流量来源。 E哥:我专注于一个竞争激烈的品类,虽然持续出单,但流量来源单一,想尝试新的流量来源,但力不从心。 松哥:我选择了一个宠物小众品类,虽然出单,但也在探索新的、稳定的流量和单子。 路哥:我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可能面临的问题,例如在不擅长的执行中挣扎,或者在选品上自我感动,这是一种清醒,也是一种内耗。 S姐/H姐:作为资深产品和营销专家,即使履历丰富,在单干时仍然面临0-1的挑战,容易追求完美,导致项目停滞。 D哥/F哥:作为亚马逊自营产品供应链和成熟卖家,我们也在尝试新的渠道(TikTok、Temu、Shein)和自营策略(DTC独立站),但容易因为预期和心态问题,以及组织体系搭建问题而吃瘪。 T哥/C哥:我们遵循最基础的生意规则,深耕特定国家和品类,没有捷径可走,踏实经营。

Deep Dive

Chapters
分享了大厂程序员转型跨境电商的成功案例L哥,以及他们快速起步的经验和特点。他们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开发工具提升效率,并对目标市场和产品有清晰的认知。
  • 程序员背景转型跨境电商,3个月月均千单
  • 自主开发Etsy ERP提升效率
  • 清晰的市场认知和目标

Shownotes Transcript

活动回顾

情侣档搞跨境电商真香?线下面聊了5对跨境CP后,总结了3个搞钱CP的特征)

4天面基了30个跨境电商实操选手,我提纯了15条干货。7000字长文警告)

419-420在杭州连续举办了两场活动,众所周知的原因,毕竟大杭州,阿里电商之都。

为了进一步提纯,平均每场被我极限压缩至15人,Max实操群友+定向邀请实操大佬含量达到100%+。这两场总共三类人吧:

1)大厂跨行新人

几乎占50%,显而易见,程序员和产品经理居多。再这么下去我准备专门出一期产品经理行业专场了。

2)老电商人或老跨境人。

占35%吧,有从3-5年前就开始接触并深耕东南亚的跨境电商人、有亚马逊自营供应商、有7年宠物行业深耕者。

3)跨境行业从业者。

剩余的是一本来就在跨境电商这个行业比较相关的从业者。谷歌直客、有某厂旗下的AI电商产品、阿里国际站的、TK的、某建站saas的产品经理等等。(注意,我举办的场次没有商务合作,都是真实群友。)

大厂跨行新人的老问题

有人启动3个月便月均千单;有人迟迟难于落地。

  1. 直接0-50的他们:程序员出身的L哥,与伙伴裸辞3个月便月均千单

首战Etsy,和很多etsy伙伴一样经历过店铺问题,但是3个多月的实践取得让他们满意的成果,和伙伴一起裸辞all in跨境电商,目前准备开荒独立站。因此带着很具体的分享,以及很具体的疑问而来。

两个人也是大厂程序员出身,利用这个优势,他们甚至自己开发了Etsy的erp,用于更快速更快速的订单回传等。现场小伙伴羡慕道:这还做什么电商啊?直接卖铲子卖saas不香吗?

这样可以直接0-50起手的新人说实话不常见,但是这类人,特征特质又是如此的明显,从现场听他们的分享和提问就知道了,也能深入钻研解决小问题,也能在方向上知道自己要什么、该做什么。

  1. 卡在1-1.5的他们

每次活动其实80%都是类似的朋友,大家出单了、每天几单或者十几单,但因为投放和各类成本,不赚、甚至只能小赚。

水哥分享了他的定位选品的迭代,这中间也经历了死活不出单摆烂、到自然流能出单又支棱起来、再到又死活不出单的摆烂边缘。

E哥专注于一个自己也知道可能会比较卷的不是他能力擅长的品类;但是执行力够强也是处于持续出单状态。同样的问题,流量来源单一、想尝试新的流量来源却让他觉得有点力不从心。

松哥,选择了一个宠物极其小众的品类,什么SEO也没怎么研究,也出了几单。但是目前也在探索新的、稳定的流量和单子。

等等等这类人大家其实都在面临相同性质但是完全不同解决方案的问题。

我的观察和建议是:

1)是其实这些人足够聪明,他们甚至知道自己的问题,只是因为可能由于能力局限,无法更好的真正的落地和改善。比如有人说我应该去多做做社媒,对呀,那就去做呀;有人说我觉得我的产品都是搬运的没竞争力,那就去想办法从产品端做“迭代”呀。

2)是多多参与交流,这些人其实完全不缺什么执行力或者问题解决能力;而是单纯缺一些新的认知。以我对很多过来大佬的观察,0-1纯靠执行,1-100靠的是一个敲门砖,这个砖,不是靠执行出来的;而是靠自己逼自己打开视野和认知局限,去问去试去聊出来的。

3)记住,大部分知识付费型产品包括我,能让你0-1其实就已经是知识付费产品的最强交付了。1-100的经验,一定是你自己通过各类方式、自己亲自去踩,才能获得的。

这世界上如果有知识付费产品说能够教你1-100,说能带你月入百万,你自己想想这里面的逻辑bug。

3.卡在0-1的人:向左是人间清醒,向右是自我内耗。

路哥分享,很多时候自己其实能意识到自己有可能面临的问题,比如自己是否陷在了某一块的自己不擅长的执行中、比如是否陷在了选品自我感动中等等。往好了说,是一种人间清醒,时刻都在自我辩证;但往坏了说,这也是一种内耗,有点过于质疑自己。

这个问题有可能是部分聪明人的最大阻碍。他们太清醒的知道自己的面对问题和可能的失败,但是的确在他们的阶段他们又找不到切实的解决方案。

我的解决建议是,当成儿戏,直面失败。说白了,别当回事,它能怎么样呢?你是会因为一次尝试丢了命?还是倾家荡产?落地以后,就算失败,你会发现并没有更差的事情会发生。

老电商人的新挑战

一切问题的答案永远都是那么的朴实无华

  1. S姐/H姐,资深产品专家营销专家,当决定自己单干时,仍会面临很多0-1挑战.

履历丰富执行力也很强的S姐,曾参与了不少国内头部品牌的产品开发、再到和国内某细分品类淘宝top3品牌合作出海、到后面还做过TK美区shop的店群。

最后一次跨境电商的尝试,是和一个合伙人重新0-1启动做一个站。

在场的小伙伴觉得她最后的一次尝试,可能遇到了所有创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过于追求完美。创业最怕这个,无论是开发实体产品、设计一个独立站、等等等任意事情。我个人始终觉得,都不能过分追求完美,否则很有可能将永远卡在原地。我们看过太多创业励志鸡汤:先做一坨屎出来,然后再优化。

  1. D哥F哥等,亚马逊自营产品供应链、亚马逊成熟卖家,再老玩家不也得学着刷Tiktok短视频、研究独立站。

面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新平台的流量红利、关税政策等),很多老跨境人都在尝试新的渠道(Tiktok、Temu、Shein),甚至是新的自营策略(DTC独立站)。有部分老跨境人会在尝试DTC自营,并尝试各类流量渠道时容易吃瘪。我觉得没那么高深,单纯就是预期和心态问题;以及在切换的过程中无法对应快速的搭建一套组织体系(别管是自己员工还是外包)。更重要的是,什么环节亲力亲为,什么环节抓大放小。

现场的几个老跨境玩家听起来都是挺“实操”的,就是对于实际的执行细节也都比较愿意深入研究的。

  1. T哥和C哥,最朴实无华的

也有很多传统意义上的跨境电商人,他们遵循最基础最正确的生意规则。

这次T哥深耕东南亚某一个国家+某一个品类;C哥深耕宠物品类的各种创新型产品。从这些人的嘴里得到的永远是朴实无华的最正确最简单的分享。

我觉得他们的故事一直都是我最喜欢听到的分享,从他们嘴里根本没有当下互联网上看到的那些0门槛、1个礼拜、爆赚百万的各种牛马蛇神的故事,更没有什么“小技巧大绝招”,就是简单的、踏实的,尊重市场、尊重专业、尊重一个行业的本质。

跨境驴嫂

一些个人碎念

  1. 这一个月内,深度专访了5组真实实操型的嘉宾+组织4场总计超过100实操者的线下沙龙。

一是为了探一下自己的能力边界,毕竟办活动、录内容又相当于一块新的领域。但实测下来感觉还不错,比较得心应手。

二是为了更加广泛的摸底下自己的用户基本盘,不能说藏龙卧虎,只能说每一个人都有无穷的合作共创价值(for内容)。我本来每个小活动都会记录一些重要的后期可深度聊的大佬,但是到后面两场就累了,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特别资深的经历可以拿来分享。

2.下一步,我的活动会再次迭代,往我理想中的最终的形态继续靠近。大体会分2种模式:

一是跨境版谐聊,人数规模30人以上,没有能力要求的门槛。以嘉宾分享+观众互动的形式,同时我会将内容尽可能完整录制,并在自媒体平台发布。

二是把闭门会做深做精,10人以内,门槛继续拔高。主要是深度内部交流。

5月份会去福建和广深;在这之前或许会在上海实验一场。

3.如果用户可以获得价值,那这个事情本身就一定有价值。把变现的事情放在后面,能力和时间的投入也是一种难熬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