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中国人为啥嘴上说“恭喜发财”心里却总“仇富”

中国人为啥嘴上说“恭喜发财”心里却总“仇富”

2024/12/4
logo of podcast 野史下酒

野史下酒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张偏见
Topics
张偏见:中国文化中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矛盾心理,既渴望财富,又对有钱人,特别是炫富者抱有负面评价。这种心理并非简单的仇富,而是对财富来源和社会影响的复杂考量。历史和文化因素共同塑造了这种矛盾心态,导致人们既向往财富,又对巨富心存疑虑。 恶霸波:从历史角度看,评价官员好坏的标准不应该仅仅取决于财富,更应关注其施政措施和政绩。对财富的简单评判容易导致误解,忽视了官员的实际贡献。 张偏见: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有钱的文人或官员往往会给人留下负面印象,容易被冠以“为富不仁”等评价。这种观念与中国传统社会重农抑商的思想密切相关。 恶霸波:中国文化中对炫富的抵制和负面评价,与中国人普遍渴望财富的心理形成矛盾。这种矛盾源于对财富来源和社会公平的担忧。 张偏见:这种矛盾心理并非中国独有,但其在中国的表现尤为突出,这与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阶段有关。 恶霸波:中国人对财富的态度存在矛盾:一方面嘴上说着“恭喜发财”,另一方面又对巨富抱有怀疑和负面评价。这种矛盾源于对财富来源和社会公平的担忧。 张偏见:中国文化中“重本抑商”的思想根深蒂固,是导致中国人对财富矛盾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思想在历史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对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恶霸波:晁错的《论贵粟疏》是导致中国人对财富产生矛盾心理的重要历史根源之一。该疏文中提出的政策,虽然意在解决社会问题,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矛盾,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张偏见:晁错的方案存在缺陷,其核心是提高粮食价值,将其作为赏罚手段,并以此达到国家储蓄、解决贫富差距的目的。然而,这种方案并不理想,甚至可能加剧社会问题。 恶霸波:晁错的思想是“重农抑商”思想的重要体现,对中国文化中对财富的矛盾心理的形成有深远影响。这种思想在历史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对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张偏见: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商人的负面评价根深蒂固,与其原始积累方式和对社会秩序的潜在扰乱有关。这种评价导致了对财富的矛盾态度,既渴望财富,又对其心存疑虑。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了中国人对于财富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嘴上说着恭喜发财,一方面又对炫富者抱有抵触情绪。这种矛盾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农抑商的思想以及对财富来源的质疑。
  • 中国人对于财富的矛盾心理:既向往财富,又对炫富者抱有抵触情绪
  • 这种矛盾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农抑商的思想
  • 对财富来源的质疑,认为暴富者多为不正当手段获取财富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简介】晁错(约前200年~前154年),颍川郡(今河南省禹州市)人,西汉时期大臣、学者、政治家、文学家。少年时师从张恢先学申不害、商鞅的刑名之术。汉文帝二年(前178年)十二月,选贤良方正,因通晓文献典故,为太常掌故。汉文帝此时欲求天下治《尚书》学者,遂遣晁错往齐师从伏生受《尚书》学。回来后诏为太子舍人,又迁博士,后上《太子知术数疏》,得汉文帝赞赏,拜太子家令,太子称其“智囊”。汉景帝即位后,晁错为内史,常与汉景帝密事,官至九卿,并更定了诸多法令,引起丞相申屠嘉等人的怨恨。汉景帝二年(前155年),迁御史大夫。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汉景帝采纳晁错谏言,连削吴、楚、赵、胶西诸郡,吴楚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汉景帝在袁盎的谗言下腰斩了晁错。晁错有文三十一篇,列入法家类,与本传“书凡三十篇”之数差一,但多数已不存,现存有晁错写给皇帝的数篇奏疏。主要有《守边备塞、劝农力本疏》和《论贵粟疏》,其中“贵粟论”和“入粟于边”的政策,为汉朝景、武两帝时期国富民足和安定边疆奠定了基础。【主播】恶霸波、张偏见【公众号】柳南故事【进群方式】13521785295【商务合作】18618145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