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们的言论往往涉及敏感话题,直指经济形势的核心问题,且在尺度边缘游走,容易引发热议和监管关注。
傅鹏指出,全球意识形态从2016年开始从左向右转变,尤其是特朗普当选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意识形态的周期性演变成为核心。
他认为中美博弈的核心并非意识形态,而是中国崛起威胁到了美国的区域霸主地位,导致美国采取对抗措施,类似于历史上大国之间的零和博弈。
他指出,剔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CPI从2019年就开始下降,远早于疫情,表明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在疫情前就已经显现。
他认为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尤其是中间阶层的消费能力下降,导致经济难以持续增长。
他认为中国与日本在企业层面有所不同,日本企业拥有大量海外资产,而中国企业则更多依赖国内市场,且中国更担心汇率问题。
他建议投资者关注两类人群:富人和老年人,认为奢侈品和增值服务是未来值得投资的领域,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的陪诊服务等。
他将上市公司分为三类:国家鼓励型(如高科技、新能源)、限制型(如地产、教育)、以及既不鼓励也不限制型,认为鼓励型企业数据反映了结构性变化,而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企业数据则反映了周期性变化。
他认为日本人口减少,财富再分配的机会增加,巴菲特投资日本是为了参与这种再分配,尽管他个人对此逻辑有所质疑。
本期主播:无聊、野人
最近财经圈大佬们对经济形势的解读引发热议,今天我们来聊聊其中两位的观点。一位是付鹏,在汇丰私行内部分享会上发表看法,另一位则因尺度问题被约谈。他们的言论为何被称为虎狼之词?我们又能从中看出什么端倪?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分析下这背后的逻辑和意义,看看这些观点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
02:04 国际金融专家的演讲引发热议:中国形势与全球经济展望
05:20 全球意识形态的变化:从左到右的转变与影响
10:42 中国崛起与中美博弈:世界格局的变化与不可调和的矛盾
16:05 超越意识形态的投资视角:中国历史与现代投资的对比分析
21:26 经济学家的言论质量:核心CPI数据的可靠性究竟如何?
26:50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中间阶层的缺失与内债问题
32:11 全球领先还是泡影?产业政策扶持背后的挑战与风险
37:34 经济学家的预言:中国未来与日本的相似之处
42:54 日本财富再分配:巴菲特的投资逻辑与实际情况的差异
48:15 年轻人的钱好挣,老年人的钱更好挣:洞察老年人消费观念的新视角
53:41 理解中国经济的密码:解读富鹏和野人的观点
59:02 通过分析上市企业数据,揭示周期性趋势和结构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