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历史问答第二季:关于诸葛亮、庙号谥号、南宋都城、春秋五霸等

历史问答第二季:关于诸葛亮、庙号谥号、南宋都城、春秋五霸等

2025/5/12
logo of podcast 陈说历史

陈说历史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主持人
专注于电动车和能源领域的播客主持人和内容创作者。
Topics
我作为节目主持人,在这一期节目中回答了六个历史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为何两次拒绝为其立庙的请求。我从史料和汉朝祭祀礼制出发,指出刘禅的拒绝主要基于礼制原因,而非个人恩怨。当时汉朝礼制不允许为臣子单独立庙,最多只能在皇帝庙中陪享。刘禅的决定并非个人行为,而是经过朝臣商议的结果。虽然有人提出在成都立庙,但仍不合礼制,且可能威胁到刘备的地位。最终,在诸葛亮墓地附近立庙的折中方案才被采纳。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唐朝之前皇帝一般称为某某帝,而之后一般称为某某祖某某宗的原因。我解释说,唐朝之前主要用谥号称呼皇帝,而唐朝之后则主要用庙号。谥号在皇帝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给予,而庙号则主要用于太庙祭祀。唐朝之后,庙号制度逐渐完善,且谥号字数增加,因此改用庙号称呼更方便。第三个问题是关于南宋都城是杭州还是开封。我指出,南宋官方从未正式宣布迁都,开封始终是法定的京师。但实际上,杭州作为行在所,承担了都城的各种功能,最终成为实际的都城。开封则保留了象征意义。第四个问题是关于春秋五霸的多种说法。我解释说,不同文献记载和评选标准不同,导致春秋五霸的说法众多。最流行的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但也有其他说法,例如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等。这些说法各有文献出处,评选标准也不同。第五个问题是关于古人取名是否随意。我指出,古人取名也有诸多限制,不能与皇帝或长辈重名,也不能使用一些特定字眼,例如宋徽宗时期就禁止使用一些与皇权相关的字眼。第六个问题是关于除了封燕然山铭石刻外,还有哪些祭功碑留存至今。我介绍了陪臣祭功碑和江兴本祭功碑等,并简述了碑文内容和历史背景。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参考文献: 李文澜《诸葛亮祭祀所见魏晋隋唐制祀的变化》 李万生《礼秩与国运——蜀汉亡国原因探讨之一》 程民生《南宋都城的“双城记”》 刘浦江《“春秋五霸”辨》 朱浩毅《春秋五霸之异说及其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