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介绍: 当我们说菜市场“新鲜”、“有烟火气”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说什么? 为什么时尚品牌Prada、经济学家、书法家都要和菜市场搞联名? “菜市场”是一个近在咫尺的词,也是一个带点浪漫主义的遥远的词。 本期节目里,我们和专业研究菜市场的钟淑如“皮蛋”老师以及自由撰稿人任其然,从菜市场的个人化体验聊到菜市场里的经济学,还探讨了菜市场与城市变迁的关系,以及菜市场是否正在从我们的生活里消失。 上海曾经最大的菜市场-三角地 (图:高尔强) 93年大木桥路的马路菜场 (图:高尔强) 嘉宾介绍: 任其然 自由撰稿人,曾任文化记者和国际新闻编辑。 嘴上强调食材和风土,但实践中已经适应了被工业化饮食统治的一日三餐。 皮蛋: 就职于中山大学,研究菜市场的人类学家。 曾经的菜市场打工人,当下喜欢到菜市场买猪杂的学术搬砖工。 本期主播: 食通社编辑 王昊 每周买菜的厨房爱好者,但还是摸不清的菜市场门道的小白。 时间轴 l 现场音:@广州 侨怡苑菜市场 0:17) 南方菜市场摊主帮忙剁鸡指甲、烧鸭毛、起鱼片的精细服务震惊北京人一整年 l 菜市场和Prada联名了,然后呢?02:13) 菜市场升级、联名、网红化,当地社区居民怎么看?05:13) 北京的三源里菜市场:特殊区位下有特殊功能的菜市场 05:53) 菜市场中的城市变迁 07:21) l 谁在菜市场买菜?菜市场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吗?其他渠道的消费体验有何不同?12:29) 疫情里骑车几公里去新发地买菜的老人家 13:32) l 菜市场里的经济学:从菜市场向上追溯,谁在种菜?谁在把菜送到菜市场?17:40) 皮蛋老师在海南菜市场当“鱼贩子”的经历 17:40) l 现场音:@广州 侨怡苑菜市场水产摊位 23:06)-24:43) 一棵蔬菜,从地头到餐桌到底发生了什么?24:43) l “年轻人为什么不去菜市场了?” 数据显示,年轻人可能连超市都不去了。再换个角度想,年轻人有空好好吃一顿饭吗?34:51) 菜市场为什么离年轻人越来越远?什么叫一棵好的菜心?在对食物口感的判断上我们可能没有妈妈们有概念 37:05) l 菜市场早就有“预制菜” 37:48) 南方菜市场品类多,服务精,在广州给你剁肉饼的商家还让你买点香菇马蹄一起加进去 38:10) l 菜市场在消失吗?38:35) 罐头、不知来历的冻肉、最便宜的青菜……以香港的连锁廉价超市为预见:当饮食只是为了生存,会变成怎样? 39:33) 当质量统一稳定的超市的菜比菜市场还便宜,我们为什么还要去菜市场?41:06) 烟火气、新鲜 vs 讨价还价、缺斤短两……与其把菜市场文化“浪漫化”,或许只是深入其中能获得更多体验 42:43) 参考资料 皮蛋: 《为什么我们需要菜市场——一位人类学家的田野观察》) 未来还会有菜市场吗?) 任其然: 《菜市场里看香港》) 食通社往期原创文章: 逛菜场遇见网红经济学家,吓得我不敢吃白萝卜和红萝卜了) 创作团队: 节目策划 :王昊 制作:晓晶 封面:万琳 封面图摄影:高尔强 节目片头、片尾:岜农 本期音乐:Gabriel Castellano & Carlos González Martínez - Wave #关于「食日谈」 听众群:添加「食通社」小助手(微信号:foodthinkcn),加入听众讨论群: 联络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