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大家好这里是木星际我是晨我是 RioMay I be filled with loving kindnessMay IMay I be peaceful and at easeAnd may IMay I befilled with loving kindnessMay IMay I be peaceful and at easeAnd may I
今天这一期,沃克呢,我们会再来聊一聊《慈悲洗手》
其实关于慈悲洗手我们在第 194 期怎么爱真爱的四个元素里面有从一个角度来聊过当时我们是借着一行禅师的怎么爱这本小书来顺着心的方向探讨我们当时理解的感受到的四无量心慈悲洗手我们也聊到对慈悲洗手的理解会不停地在生长跟迭代
然后这一期关于慈悲习舍呢是想补充另一个角度我在看朱背贤老师的分享的时候被他带出来的原始佛教的慈悲习舍很深的打动了
它是那么的简单那么的动人很容易记住也很容易跟慈悲洗舍产生一种链接对我记得那时候我刚看完就和你分享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像你刚才说的它是那么的简单而清静好像当我们一旦聊到慈悲洗舍的时候在之前还是会感觉跟自己是有一些距离的
觉得它是一个需要上升的某一种境界或者某一种思想某一种状态它跟我的现在是有一个距离感的好像我要完成某一定的练习和休息我才能够达到慈悲洗手那样的心境是的我觉得在朱贝贤老师这里其实因为他的自己的体验所以当他去表达一个义理的时候
它其实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原始佛教的教义但只是在用更现代化更逻辑化的体系来表达但是它的逻辑结构又是完全为了阐述这样的义理而产生的也就是并不是为了逻辑而逻辑的它是为了义理而逻辑的所以它的逻辑是服务于这个义理更好的在它的语言体系下表达因此它
他们是非常和谐的像是一种共振所以有时候在看他表达的时候不觉得这些逻辑化的表述太累赘或者太复杂而是好像在这样的语言体系下就是应该这样子去表达是的而且他带给了我很多个对于意理会有理解的一些全新的角度也是因为像你说的他结合了自己的经历
有它的专业性但它把这些专业性翻译成了更简单的感觉我用感觉这个词是因为确实有时候它所表达的话不一定是简单的但是我读下来心的那种感受是更简单更清晰的
那回到慈悲洗舍我想在播客一开始把朱北贤老师对于慈悲洗舍打动我的这一部分理解分享出来在他的分享中当我们说慈的时候其实慈是一种善意他表达的是当我们由衷地希望自己或者别人能够得到快乐这是一种内心对于快乐的向往对别人跟自己快乐善意的祝福就叫做慈
而在传统里面词会被当作是接下来两个泛住的基础泛住泛是指最高的天神而这一类的众生他们之所以能够受用最高程度的福报是因为他们绝大部分的时间内心都是跟无量无边无际的慈悲喜舍这样的情感这样的态度以及这样的心量相呼应因此传统里面词会被当作是接下来两个泛住的基础
传统上把四无量心称为四饭柱那慈这个饭柱它常常会被当作是接下来两个饭柱也就是悲跟喜的一个基础那为什么是基础呢首先我们刚才说慈它是一种善意我们对于自己或他人能够快乐的一种善良的祝福
那悲是指当我们抱着这样的善意当我们抱着这样的祝福当我们抱着一种慈心来看待这个世间的时候就像我们透过这个慈看世界我们会看到这个世界不仅仅只有快乐有时候我们会看到痛苦
我们会看到苦难我们会看到很多让心会揪起来的情境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情绪的方向以及情感的发动是想要导向于找出这些痛苦的原因想要解除这些痛苦这个时候我们内心就生起了悲心所以这个是悲
而喜呢,它其实是指随喜,也就是当我们以慈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种善意的眼光,一种善意的心态,一种善意的慈来看待这个时间的时候,那不仅仅是前面看到的苦难,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快乐。
然后我们当下会有一种由衷的庆幸感恩跟欣赏我们由衷的希望这个快乐能够被提升希望从发现这个快乐的原因可以导向更大的快乐希望这个快乐可以能够维持下去这样的一个心境它就是随喜所以其实我们会发现当我们拥有一种善意的词的时候我们抱以这样的词心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悲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喜也就是有时候我们看到苦难有时候我们看到快乐当看到痛苦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够找到痛苦的原因并且去解除这种痛苦而当我们看到快乐的时候我们有由衷的庆幸我们希望找到快乐的原因可以让这个快乐继续地维持下去所以这就是
慈悲喜而舍呢一般我们会翻译成平舍那依然我们是以慈心去看待这个世界看待世间的一切状况然后我们会发现这些快乐也好痛苦也好它有一些已经超出了我们控制的范围
并不是我们的慈悲喜能够改变这个世间的状况,而且受限于当前的因缘条件,使得我们不得不去接受它,去接纳它的现状。我们唯一的选项就是以宁静,以及更大的包容来面对这个情境,它就是一种舍。所以总结来说就是,慈是一种善意,而当我们抱以这样的善意来看待这个世界,
有时候会有痛苦,有时候会有快乐,而这些痛苦和快乐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能够去控制的,我们能够去改变的,因此我们会有一个平舍的心态来面对这个世间的状况,所以这就形成了慈悲洗舍这样的解释,所以第一次我看到这个分享我特别的感动。
前面的分享大部分就是按照朱贝贤老师的原文可能稍微变得更通俗一点他所描述的慈悲洗舍真的像一个眼镜戴到了眼睛上然后我在这样看待这个事件
对像涓涓泄流就是过去我们聊到慈悲牺牲有时候会误会这种感觉它不平凡不平常然后它需要多大的能力才能够生起来这样的这种慈悲之力或者说舍的力量其实所有的词语在修行之后我们也常聊就是我们可以换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它就像刚才你在分享的这一段里面
当说到悲的时候有聊到如果我们这个时候情绪的方向跟情感的发动是导向于要找出痛苦的原因想要解除痛苦就叫悲心然后在这个部分其实我们要注意理解的一个重点就是关于痛苦的原因这个原因也包括在聊喜的时候我们会知道快乐的原因喜的原因这个原因我们更多指的并不是一种呃
逻辑思考上面我们真正的在分析这个事情表象的原因对比如说我为什么快乐我快乐是因为今天吃了一个好吃的东西或者我今天做了一件我想做的事情或者我今天去了一个我想去很久没有去的地方或者我不开心是因为今天开车的时候不小心刮擦了或者今天路上有很多的红
或者今天错过了地铁等等这样的一个日常生活的表象对我们会容易误以为我们明白了这个苦但实际上当我们在聊到这个苦的时候苦的层次会比我们在世间讲到的层次要更深一些对
它的这个深层来源于它是一个跟它像是所有质押共同形成的一个基础就是所有这些表象以下究竟是为什么对对它像是就是所有事物的苦的一种共性或者当我们在聊到喜的时候乐的一种共性它不仅仅是指表现出来的一种结果的状态它指的是它们背后类似的一种共性的状态
然后今天并不会每一个都展开来讲更多的我们会聊一聊词跟舍然后其实我想我们这一期播客想要录制带出来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你看了朱备贤老师的这部分的内容有心受到感动我们也想把它分享出来第二个部分也是像之前一样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多一个角度去了解词背戏舍然后
我们会在生活当中可以尝试地去认得他们认得自己心里面有这样的慈心有这样的悲心对然后也从来不是想要去定义他对
或者想要找到哪个定义是对的哪个定义是更好的而只是有哪一个定义更能够打动我们更贴近我们的心更能让我们跟慈悲洗手相呼应是的像这些理论或者是义理层面的概念其实它没有终点永远不会是
我现在这个了解的东西它就是最终的样子了因为它会伴随着我们的体验我们的感悟对于这个理论会有不同层次的一种感受跟感觉而这种觉知这种感受力它才是最终我们对于这一层意理文字层面的头脑层面的最终状态的一种理解
而这个终极也就是当下这一刻可能下一刻我就突然心里面有其他的一种感受对喜的理解会有不一样但就像前面讲原因是一样的
我们会知道这个生成词背后的共性是什么以便于我们能更清晰地去感知这些生起的不一样的境界那我们接下来来聊一聊词因为词在朱贝贤老师的分享里面也带出了一些他可能会有的一些误解或者一些局限以及从原始经典里面这个词可以怎么样被解释出来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
原始佛教的词讲的是一种友善一种温柔一种和善祝福的态度所以在朱贝钱老师这里词也就是 meta 他更多的会把它翻译成一种 goodwillgoodwill 就是善的意愿善的祝福
好比我们多一点点的微笑多一点点的温柔多一点点的友好这个就是一种词的体现而词所要表达的意境它并不是像妈妈对小孩那样的爱而比较像是朋友之间所传递的这种善意
他在分享里说,《曾知布十典一七六经》里面有一段讲到:他是心不称讳者,无憎恨之意向。愿这些众生无怨、无称讳、无恼乱,愿他们自己持续安乐。
而这一句愿他们自己持续安乐的意思呢是希望众生能够为了自己的幸福能够很轻易地照顾自己因此朱老师指出重点并不是我们要如何地帮助众生而是希望众生能够照顾好自己
因为如果众生的幸福都是必须要仰赖我们必须要透过我们的不失而获得那这样的幸福它是非常局限的具有条件的而慈心里面它包含着一种愿望就是希望众生能够承担他们自己快乐的责任所以这是第一个它提出来的我们对慈的一个误解
而第二个误解呢是跟我们怎么样保护自己的慈心有关在分享里面他说经集 1.8 里面有一段经文常常会被英文翻译成犹如母亲以生命护卫自己的独生子愿能如此于众生
释放无限慈爱心解释过来的意思就是我们要像妈妈保护自己唯一的小孩那般来保护所有的众生而朱贝贤老师他指出其实正确的翻译应该是如一位母亲舍命保护亲子独子她应以此种方式看待着
针对一切众生所长养的无量之心也就是说这里面的区别在于常规的翻译会让人以为我们要保护的对象是众生而实际上经文讲的我们要保护的对象是自己的慈心也就是我们其实应该像
保护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的小孩那样甚至为了保护他可以舍弃掉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磁心使得这个磁心不会因为受到阻碍而被称心害心所取代
所以在现实的经验里面我们也会发现当我们想要有一个善的祝福跟意愿我们想要生发出慈心的时候慈心就像生活中很多其他美好的愿望一样它也是会受到很多的限制很多影响它也是无常的它也是没有办法控制的比如说我们
我们当天自己感觉自己能量状态的高低我们对某件事情所看待的诠释和理解我们今天要接触的人我们今天的工作日程安排等等等等我们会发现慈心是会受到这些影响的另外即使我们每天都在努力地以无止境地慈心作为人生的目标我们依然会在某一刻觉得很疲惫很累好像我们在怎么努力
能够给到这个世间的也只是杯水车薪所以朱贝贤老师前面的分享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基础之上来理解我们怎么样可以更好地去建立我们内心的慈心怎么样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慈心所传达的善意以及我们怎么保护它
他更像朋友之间这种独立又相互支持的善意他更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承担我们自己快乐的责任每一个人都能够从自己的内心生长出慈心而不是去依赖于对方的慈心
而当他说我们要像妈妈保护小孩一样保护自己的慈心而不是众生的时候并不是想要让我们不在乎众生而是其实只有当我们自己的心能够生长出这种慈无量的力量我们才有能力去保护众生
所以慈心它并不等同于一种无条件的迎合就好比说在现实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想要从别人身上获得利益的人当我们以慈心去回应的时候其实它并不意味着我们纵容对方的行为也不代表我们必须无条件地去接受伤害我们这里所说的慈心它是一种出自清明之心的善意
而不是一种牺牲自我界限的成全而我们也要承认在这个我们无尽的累生累世当中我们和很多很多的众生之间有过不同的因缘所以我们可能有伤害过别人
或者在意见和利益的差异中,我们产生过对立。所以当我们想要以慈心、以善意去靠近他们,去表达友好的时候,对方也未必能够接受,甚至可能会因此感到不适。这种情况下我们勉强去靠近,反而可能会成为另外一种压力。因此,有时候真正的慈心它是我们要放下我必须要对你好的一种执念。
有时候只是一种安静的祝福愿每一个人都可以依他的业力跟愿望自在前行它像是一种不打扰的善意这也是慈心的表达之一
我记得在书里面朱北贤老师原话有一段表达我也非常的感动那邀请你来读一下想想看宇宙这么的辽阔有多少不同形态的众生追求着不同的需要他们依循不同的业力
追逐着个别心中所认为的乐避开个别心中所认为的苦这么多不同的众生绝大部分跟我们是没有交集也不会有机会交集如果我们发的愿是生生世世去度化他们这是很不切实际是近乎浪漫的理想而对大部分的众生而言这种理想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福音
所以在朱贝贤老师的分享里面他更多在这一段表达的是让我们在慈心中去学习一种尊重一种理解一种对慈心执着的放手以及一种善巧我们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可以靠近什么时候我们是安静的祝福对在过去像我刚刚接触到慈悲习社的时候其实对于慈心的理解就像朱贝贤老师一开始讲的那样子
我会觉得是无条件的需要去度化所有的众生其实到现在我也是这样去理解的但是在实际的我们练习的过程当中真正当我们遇到人事物会发现最初的冲突感非常强其实一部分希望自己是善的自己是能够有这么大的一种包容性一种慈爱力
能够去照射到所有的我们能接触到的人事物但是现实情况好像发现并不是真正能够做到就会在这个里面产生一种很大的冲突感然后为什么现在我还是这么想但是对我来说没有这么大的冲突是因为朱贝贤老师也讲到的一点就是放下必须对你好的执念是
我们尊重业力我们尊重每个人的因缘我们也知道其实在死心层面或者在任何层面那个发心它是最重要的很多时候不仅仅是我们对这个人做了什么而是当我们一开始接触到这件事情我们的心态我们的那个反应的起心动念对
他才是真正我们需要去看见的这一个部分而我也非常认同关于此心当中的独立性就是我们会信任相信每个人他自己所做出的选择不管这个人他是我的妈妈也好我非常亲近的人或者是像你我们如果是在无名当中其实谈不上真正的一种清晰的选择我们还是在
在顺应着我们的习气只是习气告诉我要往这走就去这就像那天跟朋友聊起说我们日常的饮食为什么会影响我们的情绪我们很多时候以为我们的情绪是受我们控制的以为我们的情绪是我来主导的是由我来发生的所以我们经常会去分析我现在有不好的情绪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我们在分析这种表象结果的时候我们也会忽略掉
我们可能或许只是长脑决定了我现在的情绪就当我不足够了解我自己的时候有很多东西它都可以有足够大的力量来影响我而当我意识到其实放手这件事情也并不是我需要非常重的去提起来然后再放下的时候当我真正从内心去尊重理解业力就是这个业力这个因果
它会发生在别人身上它同样也会发生在我身上它确实需要无数次的在生活当中去把这种尊重性把这种理解性渗透进来渗透到我们的生活的很多事情里面我们透过这个事情真正感受到了这个是我不能控制的其实这种不是一种无力感
所以我一直感觉是一种尊重感我发现我们的力量是如此的渺小而这种渺小它是一种现实的力量感正因为这种渺小性会让我理解到其实我现在真正能做的事情是什么也
也包括你前面在分享我们怎么样能够更善巧地去面对当下的情景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真正地去提供帮助其实它需要我们具有一定的能力就像我们的心需要一定的定力我们需要能够看清楚事物的本质我们可能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地说
去帮助到别人否则我们很多时候容易在一种自己的想象当中因为我们有时候遇到事情会有一种强的代入感假如我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我会怎么样但其实当我们陷入这样的一种思维情景的时候
还没有清晰还没有跟这个事情保持距离我们还没有真正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量这件事情因为我们会很快地把这件事情跟自己做了一个链接而其实这件事情不管是别人的也好自己的也好我们都需要稍微展开一点才能够真正看见对方需要的是什么对然后你刚才所说的这种渺小感怎么了
我就知道你要讲这句那你知道接下来要说什么吗我刚才脑袋里出现了你的这一段话所以你说了我觉得很好笑我说了什么就是我脑袋里面出现你刚才说我就知道你要讲这个然后我就觉得现在很好笑这种渺小感
这种渺小感它之所以渺小就像我们上一期说的这个框架这个牢笼感一样它的渺小是因为我们拿了一个容器来看待它我们有时候衡量这种渺小的条件是这个人有没有变得更加的富足当我看到他贫穷的时候
这个人有没有变得更加快乐当我看到他悲伤而向他发出善意的时候这个人有没有能够吃饱喝足当我看到他饥饿而我发出善意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是以这样的结果作为导向来衡量我这个善意我这个慈心的祝愿它是否成功而这个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力量很渺小
类似于我想拯救这个地球,我想保护这个海洋,但是我看到那么多的海洋垃圾,我看到这么多森林的减少,我看到现在气候剧烈的变迁,我看到这些结果好像并没有因为我的善意而发生多么大的改变。
而因此产生的一种渺小感你是在说可能其中一个角度的渺小感对我的意思是说当我们以一个世俗定义层面的框架来衡量这个渺小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因为没有产生相应的结果所以我的力量很渺小而且不管我做多大的努力我也不可能真正实现所有人的富足所有人的安康
然后你刚才所说的一种起心动念一种我们在看到这些世间的情况我们内心所起的这个念头这个善意的良善的祝愿其实它本身的力量是非常的清澈然后力量是非常的强大
可能在这个有形的世界所没有办法衡量的一种能量只是说当我们想要去衡量它的时候当我们希望透过这个世俗意义的角度让这个愿望有所体现的时候反而折损了它的能量反而把它局限掉反而把它扭曲掉反而让它成为了一种渺小我只是补充这一点
对我来说如果形容这种渺小感的一种现实下的情景就是当我们面对大自然面对大海的时候比较容易产生的一种感觉它是一种天然的尊敬的感觉但是并不因此而觉得失落或者是害怕因为我知道这是一种现状这是一种现实其实大海就是那么的辽阔而无边无际
当我站在沙滩边上的时候我看着大海就是会有这样的一种很天然的感觉而这种像你说的渺小感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在这个世俗层面的时候也会有它的这一种感知但可能到了修行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有更多的一些维度的体验来打开这种渺小这个词语的那种感觉
我还想起你曾经跟朋友说的一段话然后你说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好像面对事情我们必须要做些什么好像才是真正的在解决一些事情但很多时候我们是不做什么才是更重要的
其实我是在生活当中越来越多的去体验到这种我们所说的不做什么它带来的那种力量也是因为在不做什么的时候其实这种相对静态的状态给我们的心留下了一些空间其实像慈心也好悲心也好这些它都是需要生长的空间的
如果我们把自己跟这些事情压得太紧凑了,我们没有办法有这个空间能够生长出它。对,它需要有个生长的空间,一种环境。所以接下来我们继续分享朱贝贤老师所提到的,我们怎么样去培养无量慈心的方法。他说首先呢,我们要确保我们的慈心跟善意是没有减则的。
这个检责的意思就是挑选选择所以我们在面对所有的众生跟情境我们都有同样的祝福跟善意我们面对任何情境都不跟称心会害的心相应我们不断地以慈心作为情绪的主导念字在字以正念正知的方式来培养我们的慈心就像前面说的
妈妈在保护自己的小孩一样对我觉得这一段里面像周佩贤老师说面对任何情景都不跟称心会害的心去相应这个相应是特别重要的一个动作
其实我们知道称心也好,会害的心或者我们任何其他的心理状态情绪状态它是不受我们控制而升起的除非我们是长期培养了一个无称无害的心理状态那么它会自然地因为这样的习惯模式而不再升起当它升起的时候我们重要的并不是让它去灭去而是我们看到自己的一个反应状态
对因为当我们看到称心升起想要它灭去的时候这个想要它灭去其实就是一个升起称心的动作这个动作就叫跟它相应对或者是我们认同于这种称心的状态我们陷入到这个称心里面它也是一种相应的表现
对 就是我们称心升起它是一个自然的不受控制的状态但我们不管是喜欢它还是讨厌它它都会形成一种相应对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可能持戒对于我们来说比较重要也包括我们需要去
保护自己的这种慈心它的力量在于说我们可以减少升起称心的一些因缘对这也是前面我为什么跟那个朋友说有时候我们是不做什么更重要这个不做什么里面就包括我们不去跟这些称心会害的心相应对不去反抗也不去顺遂是的
像当我们去面对所有的众生跟情景是不做谴责然后我们都带着同样的祝福跟善意的时候并不是说它需要我们去认同所有人或这个世界大家在做的行为其实我们在讲的这个善意跟祝福的部分它其实
有很多个不同的角度因为过去我卡在这个位置上面我会觉得就是当我要去祝福他们我是认同他们的行为认同他的这个决定认同他的这种概念或者认同他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我才可以去做出慈心或者善心的一种祝福
包括祝福的角度也是会有非常多不同的切片在祝福的时候也可以祝福大家拥有决心祝福我们能够从这个轮回当中从这种无明的状态当中逐渐的清醒这也是一种祝福
所以当我们在说慈悲洗手的时候它就像四圣地其实是同一时刻产生的就像八正道其实它也是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慈悲洗手也是一样的当我们去练习慈心的时候它里面也一定是已经包含了舍心也就是这种善意它其实里面带着一种平等心它带着一种忠道的
对,我会很深刻地去感觉到为什么大家对于苦会感觉这么地不适应不管是谁,不管有没有修行所有人好像都在想逃离这种世俗层面的苦也好每一个人,包括动物也是这样子所以当我会感受到我们都是一样的这种苦的时候是因为我们对于这种苦的无知性对于苦的无知性
我觉得受到的这些伤害
它的那种苦的层次要深得更多更多我祈愿我能够跟大家一样能够跟所有人总有一天我们能够去理解这种苦能够明白原来苦它的本质是什么而当我们其实明白了这种苦的本质我们也将开始不再苦对
而发出这些祝愿的时候它其实跟我们遇到无论是谁遇到的是一只小蚂蚁也好遇到的是一个我喜欢的人或者我不喜欢的人它并没有本质上大的区别当我现在听到朱贝贤老师说我们发起这样的慈心它是可以没有选择的它是可以平等化一致化的原因对 这种理解来源于我们看见了所有人的机制
大家产生贪嗔痴的机制大家所有贪嗔痴背后的那个源头其实都是一样的我们虽然做着不同的行为但是我们都有
有同样的贪嗔痴所主导我们也有同样的无名所牵引对像之前我们分享有一位法师说的我们能看到我们其实都是那根棍子嗯可能打了你一下我们气了这根棍子而不是气拿着棍子打你的那个人而
拿着棍子打你的那个人他是无名对而不是这个人所以就看到自己很好笑对一根棍子产生恐惧产生生气产生喜爱而看不见这个棍子背后拿着棍子的那个人是的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能对自己比较
比较轻松的一种状态是看自己好像在一个操场上面一直就是这样轮回着跑很小的事情也能看见自己的这种轮回性从大的事情也是这样子所以突然可能某一刻你就觉得
有点累了一方面是有点累一方面觉得还蛮好笑的傻傻的对怎么会这么傻一直会这样跑下去可是在跑的时候就觉得每一次都是一次啊从来不会记得前面那一次跟后面那一次以为
就是在跑步以为这就是可以跑很久很远的地方以为自己根本不在一个轮回的转圈当中甚至可能自己也不太理解到底什么是轮回什么是无名的状态所以当我们要培养出真正的一种无量的磁性的时候我们第一步也需要明白
这种慈心它并不是出于一种情绪的好物不是说我们对亲近的人才有这种柔软也不是说我们对讨厌的人就无法给予善意而这种没有检责的真正的慈心它其实也是一种平舍它也是一种舍不管对方是我们所爱的人陌生人
甚至是我们曾经怨恨或者被伤害过的人我们的内心都能够升起相同的祝福我们愿他平安愿他快乐愿他可以远离痛苦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必须跟所有人亲近
慈心的重点像我们刚刚说的并不是行为上我要对你好而是我们的内心不产生嗔恨我们不希望任何的众生受苦我们也不会主动跟恶意去相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对自己喜欢的人生起温柔和体贴而对让我们不快乐的人很容易生起排斥或者冷漠而无量慈心的修行就是放下这种分别困难
扩大我们善意的范围而像我们刚才所说的他并不是要强迫我们要这样做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而是我们看见了大家之所以会让我们讨厌之所以会做出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
以及我们自己会生产出称心会讨厌它背后的这个原因其实大家都是一样的这种对于苦的理解对于称的理解对于贪的理解会让我们更加接近于这种平等性
而刚才所说的无量磁星里面的这个无量它的意思也是说一种超越范围的界限当我们的磁星不再局限于几个我们所关心的周围的人而是可以扩展到所有的众生哪怕我们从来没有相遇的人动物 植物甚至于我们看不见的众生
如果我们越能够打开自己的心量我们对所有的情境抱有善意有祝福我们自己就会有越高品质的快乐那同样的如果别人对我们有越多的善意跟祝福他自己也会有越多的快乐而这两种快乐有意思的是他们并不会彼此冲突反而还会相互增上所以无量的意思它不仅仅只是说一种无边无际这样的表达
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思朱老师说如果我们用中文去表达比较好的一个词语就是无爱障碍的爱那什么叫做无爱他说无爱的意思就是其实我们一般的人本来是很容易有友善的心的但是只要我们的念头升起来说这个人他曾经那样欺负过我他曾经那样对我我们想起了一个不愉快的曾经我们自己自尊受伤的事情也就是我们的心本来它是要打开的
但是我们跟这样的印象跟这样的回忆相触碰了之后我们的心就受伤了或者他感觉到疼痛他就缩回来了比喻就是有点像一个蜗牛的触角他碰到了一个什么东西他就缩回来了他直觉性反射性地缩回来了
而我们的心常常就是这样的状态就隐隐约约的我们会觉得不愉快会觉得有障碍的这种情绪它会让我们的慈心就没有了一种穿透性让我们的慈心没有办法无坚不摧没有办法很深刻无边无际地渗透到我们的身心里面
他说好比是阳光照射出去的时候我们看有没有什么东西把这个阳光遮碍住了我们要是能够把这个遮碍的东西移除掉或者把它想象成为是像纱窗一样它是有孔洞的它是允许阳光能够穿透它的那么我们的心即使有一些不舒服有一些障碍它也会慢慢地去溶解掉
很多我们内心的伤疤伤痕过去的很多不愉快的经验其实它因为已经习惯性的被我们背负着所以我们以为说这些都过去了不存在了但有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允许这层阳光不断地透射进来我们的心就会慢慢慢慢地把这些磁性培养出来把这些成心把这些过去的伤痛都慢慢地溶解掉对
对 所以其实当我看到朱贝贤老师所说的关于此心部分的这一部分补充理解的时候那这些理论对于我们现实修行当中它提供的一个支撑就是当这个内容有一些我们相应的时候要记得去更新我们对于此心的一些理解而不是可能停留在一个聆听的状态
停留在一个法理义理的状态因为也有朋友会问我说到底如何可以把这些理论结合到生活当中我怎么样让这个修行真正的融入生活其实修行融入生活的开始是一部分是心的合并就是当我们意识到修行是真正可以跟生活在一起的在我心的层面并没有要把理论跟实践分开这是心层面的东西第二个部分是脑层面的东西
也就是其实我们大脑它会有一个习惯性的认知可能过去我会认为这是朱备贤老师说的词信是朱备贤老师的他根本就是
它跟我没有一个直接性的联系,或者我在听的时候,我其实非常自然的一种惯性,我就会把它归为理论派的一种学习,而当我们这样子去把它刻意的归到那个类别的时候,它会没有办法完全的跟我们的心相融合,其实心是听见了,
但我们在生活当中的修行更多的会需要心脑身,其实我们是一致性的在实践着这些东西,然后我们要培养出一个新的一种惯性,新的一种习惯,就是当我听到这些理论的时候,我是不是能够去
了解我到底是怎么样能够把它跟我的生活深深地结合在一起也就是当我听到今天的词心的时候我很快会看到我在生活当中有没有这样的这些词心而并不是需要透过怎么样的一个非常不同的练习才能够去获得的
然后我们也要知道之所以我会需要透过练习其实这还是一个现阶段的一种方式帮助我们去培养一个新的习惯
其实我们并不是没有它,我们透过练习去获得了它,而是我们本来就有它,是忘记掉了之后我透过练习想起了它。对,所以当我今天听到慈心的时候,其实它并不是说我需要有多么强的静坐的体验,我需要懂得多么多的毅力,我才能够是一个具备慈心的人。
它其实就是一种非常简单的良善的意愿今天我早上醒来的时候我脑子里面的第一个念头可能就是今天怎么下雨了有点烦那在这个时候就可以看见自己的心它在跟某一类的称谓相呼应是你去抓取了这样的一个念头其实我们脑袋里面早上醒来的时候它是有很多念头飘过的但你选择了这么一个
来作为你现在认知到的念头,而没有看见其实有更多的慈心善意的部分在流动,而我们习惯性的没有去选择它,所以要培养的是一种看待这个世界良善的角度,遇到每一个人,
或者遇到每一件事自己在拿外卖也好在坐地铁也好坐在工位上也好刷手机的时候也好常常要做的是回来看见我们自己的心他此刻是怀着一种良善的意愿的吗是在祝福的吗还是说他在起着一些称心起着一些贪心
所以这就是一种日常生活的修学,修学就是我们像你说的怎么样把这些想法,把这些学习到的毅力也好,把这些我们觉得非常相应的角度可以真正的拿来用,而不是说今天有了一件很漂亮的衣服,还不错挂在衣柜里面从来也不拿出来穿。
对,然后我在练习慈心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最大的阻碍是来自于我们内心对于过去自己伤痛的这些理解跟允许这个是会阻塞我们慈心真正从内心心根上面去完全散发出来的一种因素
这也是刚刚朱贝贤老师在描述的其实这种伤痕过去不愉快的经验它是惯性的但是我们一直会背负着这个 8 这种 8 的感觉是我们日常性的会习惯性的去回避而这种回避已经惯性到好像还没有靠近它但是我们身心脑大家就会非常一致的直接转弯会回来
然后因为太多次的回转,我们都已经忘记掉了我们从来没有触碰过这个地方,而那个地方它其实是一个伤口,从来没有被真正的去看到,去做过消毒,做过杀菌,它一直在发炎,它只是偶尔,可能我们突然感觉能量低的时候,那个伤口复发了,我们感受到疼痛了,但我们也没有真正的去对它做过处理,所以它一直在那里。
然后真正能够让他去获得疗愈的并不是我去处理这件事或这件物而是我觉得在我心理层面跟逻辑层面我真正去认知到这件事情它已经发生并且结束了而是我一直不断的在回味跟品味它并没有别人在 push 我需要去回味我需要去品味
现在是我选择主动性的选择我再去回到这个伤害当中而这种认知感会让我清醒地意识到它已经结束的这个事实我发现我存在于一种想要去改变我曾经受伤的这个现实当中而这种扭力让我一直不断地去回到那里
其实有一种隐性的是我如果有一个机会我有一个时光机我希望回到那一刻把那个受伤转变掉因为我觉得它对我造成了一个巨大的创伤可能很多年可能到现在为止都无法释怀的这样的一个创伤但是我没有意识到有另一个现实是
创伤都已经过去了那到底是谁让它不断地再次再发生一直不断地重复并且让它会辐射到蔓延到不同的其他事情里因为我们有时候会有一种惯性的关联性比如说我有这样的这种匮乏感是因为这件事这件事这件事
但实际上我觉得每一件事情都是独立的而且他们其实看待的事情角度有很多种但是当我心没有力量感的时候当我回到那种创伤感里的时候
我的那种躲避我的那种紧缩感会不自觉地希望这个原因是从外部产生的是从别人那里造成的是因为别人才这样的这是现实的一部分就是在事实层面我们从来没有否认过这件事情的发生所以对我自己的这种经历跟体验来讲我在看的是当我面对这些事情的那种新的紧缩的反应
是一种想要改变这种过去结果发生的原因所以我长期的存在于这种扭曲的螺旋环里面对你刚才在说的时候我脑袋里面就产生了我们的 DNA 的图像还有一种就像我们所有的生生世世我们所有的喜好爱物记忆它就像一根
冰糖葫芦我们先拿了一根叫做自我的杆子然后把这些糖葫芦一颗一颗的穿在一起
然后说这是一个冰糖葫芦这是一个 real 这是一个层它就像我们的 DNA 的结构一样它是缠绕得如此的精密以至于我们没有办法理解它是可以分开的对或者以至于我们没有办法理解是我们用这根杆子把它们穿起来的对而这成为了我们底层的一个思维逻辑跟模式它甚至就是我们存在的一个架构所以
我们生活为人是这样的我们去看待这个人世间的每一件事每个物每个情绪其实它也是小的冰糖葫芦
它也是小的串子我们跟每一个人的相处模式它其实都是一个小的 DNA 的一个螺旋结构它都是用这样串联的方式它才能够成立它才能够存在它才能够去建构一个我们早已建构好的自我的一个延续的发生所以这些连接这些回忆这些伤痛它好像是一种自我感的支持
它在支持着这个自我感这样的一种感觉我是真实存在的因为我有过这样的回忆我是真实存在的因为我有着这样的情绪我有着这样的性格我有着这样的爱好好像这些东西都已经像一个一个齿轮一样卡在一起有时候你想去拿掉其中的一个齿轮是
非常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好像所有的东西都按部就班地运行了很久很久了你觉得这个生产线这个齿轮如果一旦停掉你就会面临着巨大的损失对会失去烦恼是
失去痛苦会失去这种无量的无边的自由自在的感觉对会失去这种高品质的快乐会失去这种真正能够洞察这个世间烦恼的原因以及怎么样从这个辛苦中能够解脱出来的道路对我们要允许阳光穿过我们的心
这种允许它不需要事实层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我必须要在现实中跟那个人跟那件事去做一个形式上的告别形式上的和解因为其实我们透过外在的形式和解最终我们达成的效果也就是我内心的一种和解它还是内心的一种感觉面对这件事情的反应状态还是一种心态
对其实所有的事情从来只发生在我们的心对没有到达过心以外的地方所以所有的和解或者所有的穿透它也是发生在我们的心然后
然后朱背贤老师在分享里面也讲到了关于慈心的一种静坐可以借由这种慈心的静坐我们运用自己的正知高度敏感地去检查说我们的慈心它有没有任何受到阻碍的地方那怎么样知道我们的这个慈心的这个穿透过程有没有受到阻碍呢他说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我们去观察
我们内心安乐舒畅放松的感觉它在我们静坐的时候是不是很通透的是不是很通体的我们尽量地去正知正念地观察我们的心有没有一直跟词的这个特质在相处让词能够扩散包围我们的全身一直提醒自己
如果我们发现身体的哪个部分没有浸润在这个瓷里面就有一点像外面在下着大雪我们泡在一个温暖的水里面但我们发现久而久之自己的头皮在发冷或者自己的脚掌在发冷说明我们的头皮并没有浸到水里去我们的脚掌并没有浸到水里去所以这个地方我们也要给它浸润到这个热水里面
所以我们不断地去观察哪个地方没有被那个温暖所滋润着我们就去帮助那个地方能够被慈心的温暖所照拂所滋润我们也并不是用很用力的方式去强迫自己的气流扩散到全身
而是透过一种放松跟觉知,去发现到我们的气流它本身就在全身不断地去扩散,本身就是在任何一个角落都滋补着我们的身心,所以我们就是抱着一个欣赏的,不急迫不强求的心,来品味着当下的那种友善。
它可能就是一种若有若无的一种友善的感觉就连我们对于自己当下做得好不好我们都是抱着一个友善从容的心态我们也这样去看我们身体的肌肉当我们不去强求它不去逼迫它对它没有恶意而只是对我们的身体充满了关怀跟友善的时候去品味那种舒畅的感觉
对外在的噪音也是一样我们没有抵抗没有排斥我们用善意去充分地包容这个外在的环境让我们的身体跟心理对所有的境界都没有一种恶意的反应都没有一种排斥性的反应慈心呢其实并不需要是一个非常浓烈的感觉
有时候它就是一种安然的带着一点点善意的感觉因此我们在静坐的时候它是能够通畅地呼吸的能够清醒地活在当下对于这个当下我们充满了感恩充满了知足就是这样的一个境界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而当我们在进行这样静坐的时候其实我们
我们可以给自己设定如果我们的心没有很强的力量我们一开始慈心没有能够跟平舍很好的链接在一起我们容易对有一些事情起慈心对有一些事情不行对有一些人可以对有一些人不可以其实可以试试
在静坐的这 20 分钟半个小时里面给自己做一个游戏一个前提假设是今天我的静坐我扮演一个这样的人他可以做到我对所有的人事物起同等的善意然后完全地让自己沉浸到这个角色里面去并不需要说我今天出门也要这样我今天面对我不喜欢的人我也要微笑
而是就这二十分钟半个小时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一个人去试试看这样的慈心给自己的身体带来的是什么样的改变自己的身心有没有因此感觉到通透有没有能够让阳光照到全身更充分的角落因为我们要改变我们根深蒂固的一个习气刚才所说的人之所以为人的基础
我们想要建立一个新的回路我们是要在自己念以继念日以继日地让自己的心往一个反的方向反螺旋地去运作我们要让自己一念一念都是跟磁性相聚我们要建立起这样的一个磁性的习惯因为我们已经跟贪嗔痴相处了很久了所以那个力道会非常非常的强
我们有时候会觉得我们好像没有能力去化解它们它们而时时刻刻都围绕着我包围着我但实际上它也只是一种模式它也只是一种当下参与的动作我们并不需要去把冰糖葫芦里面的
每一个冰糖葫芦都拿掉我们只要把那根杆子抽掉就可以了其实它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那么的难而我们其实可以透过修行慈心透过修行四饭住四无量心让这种有局限的自我限制的感觉
让它变得更宽广让它甚至可以完全超越这种自我感让原本建立在很多外在的因素上面的那种自我感比如说我很会喝酒比如说我工作上很有能力我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我有很多的朋友这样的一种建立让它可以被超越成为建立在一个因为我有慈悲洗手的能力
因为我有健康良善的生活习惯因为我有一个能力能够影响周遭的人都走向这种良善健康的生活习惯因为我是这样的一个人
如果我们的自我感是建立在这里的,那其实它就已经超越了前一种自我感的建立,那这种全新的一种自我感,它的滋养度就会远远超过前面的这种滋养,就像我们品尝到了更美味的食物,更高品质的快乐一样。
我刚才想到在修行当中我们聊到的这个精进的基础就是我们要具有一定的算是自我约束能力跟自我管束的能力这个能力是在于当我比如说想要练习磁性的时候我会听到脑海当中有很多阻碍的声音我有没有这个勇气不管是用什么样的方法
比如说像你刚才说的我决定今天就做一个新的角色而这个角色是在这 20 分钟的慈心的冥想当中我去扮演一个具有慈心的人来感受这个我作为演员身体上慈心在我这边真实发生的一种绝兽也好我把
我跟这个世界稍微脱离开一点点去尝试给他们发送祝福也好就是我们需要具有一定这部分突破的勇气然后至于方法是一种善巧我有时候觉得很有意思的就是我们常常是在做的是跟自己的头脑合作就是这个合作是看可能前期他并没有很认同我在修行因为我需要打破他过去所有的程序他会觉得不是很舒服
他会觉得你有一点奇怪你为什么最近突然想要这样突然想那样但他还是会像电脑一样按照他过去的一些模式在进行然后在精进的一个基础层面说这种突破性的勇气就是我知道我坚定的知道我现在想要去做这样的这种尝试
然后稍微善巧一点,让自己能够去跨出这一步,也就是在头脑层面,不管他觉得这样有意思也好,那样有意思也好,去做更多的尝试,然后慢慢的这种突破性会带来一些新的收获,是因为其实我们的脑袋,我们的逻辑,它是服务于我们的身体跟我们的,
所以当他意识到原来你现在是要发生变化了他的程序慢慢的会进行调整只是他需要一定的这个时间而这个时间可能有一些会说是 21 天有一些说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七天明天后天都是有可能的我们不必一定要强迫这种变化转化变得非常的大
我觉得更多的是我们要在因地上面取修为什么朱卑贤老师会说护持此心也好为什么我们的发心对于我们很重要是因为我们要知道所有产生的结果它并不是结果本身发生的结果是所有的因缘聚足有它能够形成的因才会有了这样的结果
我们是没有办法在果上求果的所有的东西是当我们看见果的时候其实是对我们自己的一个提醒这个提醒是在下一个瞬间在下一刻我们是不是能够认知到刚才的这个结果是因为有它的因而我深刻地知道这个因是什么那我在下一刻就可以马上发生转化
而不是说一直给自己非常长的一种冗余跟心理准备的时间这个会阻碍我们真正开始修行其实有时候是我们对自己太溺爱了其实我们沉浸在痛苦中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溺爱对自己的一种放纵对自己的一种允许
我的这个角度是它可以体现成为一种需要突破自我的勇气它也可以体现成为另一种不要那么认同于自己的轻松就像我们上一期说到的其实当我 20 分钟半个小时去扮演一个能够充满无量慈悲心的人的时候它也让我们松脱了我其实没有必要那么用尽地去扮演 real 那么用尽地去扮演成这个角色
不管是 20 分钟还是一辈子我们会看到自己那么努力地在认同这个身份以至于觉得我喘不过气我没有办法成为另外一个样子我没有办法做出另外一种决定我就是这样的我就是那样的所以有时候有一种不要那么严肃地看待自己和自己的身份
生命角色定位能够让自己更轻松一点能够更自在一点能够给自己活成另外样子的机会的一种可能这种轻松感我觉得也是一种勇气是
是的然后就像我们所说的其他的悲心喜心其实他们也都能够带着一种舍心能够带着一种轻松的勇气去感受别人的痛苦而不粘连或者融入这份痛苦里面无法自拔喜心也是一样我们能够欣赏别人的这种快乐
而不会说去产生一种比较一种执着或者一种称心觉得那我又不高兴你高兴关我什么事或者我不高兴你为什么能够那么高兴诸如此类的一些较劲而是当我们看见很多世间的美好世间的善良这个世间的幸福因子在其他人的身上发生的时候
我们由衷地可以赞叹说真好呀因为这种善良这种快乐它并不是一种零和游戏这种善它是相互增上的它是无边无际的它是无量的你越扩散它就越多你看到别人快乐然后你由衷地去祝福他不但不会减少你自己的快乐
反而会因此而更加快乐朱贝简老师说就好像我们用一个蜡烛去点亮另外一个蜡烛它可以这样一直一直地延续下去而当我们产生出这样的慈这样的悲这样的喜的感觉的时候我们会体验到内心会完全地放开我们惯性的占有欲我们惯性的这种控制感我们惯性的这种警戒心
然后慢慢慢慢我们会体验到一种平等这种平等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舍在面对境界的生命不管这个境界的特质是什么样的我们喜欢或者不喜欢或者是中性的我们都能够以一个更加开阔的心态心境来接纳它以一个更加泰然更加平舍的心态来面对它
而朱贝全老师所分享的一个体会平舍的技巧就是我们透过放松透过深化自己放松的程度同时保持我们觉知的高度去看到去体验到平舍它是一种放松它是对于粗糙的活动跟反应的一种放下我们每一个反应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相应都是需要用力的
而当我们愿意去抽离开那种用力感去缓和那种用力感的时候我们的心就会自然而然地变得宽坦而放松
所以一个人在禅修的进程里面好像有这样的一个技巧就是我们先让我们的心能够有慈心能够散发善意然后我们的心能够去欢喜能够去得到足够的力量足够的饱足感然后再做接下来特别重要的一个工作
也就是我们先有了慈悲喜这种快乐的经验然后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去对这个世间去做承担去对这个世间去做布施去对这个世间好我们积累了这样的一个经验之后我们就能够很容易地超越世间粗俗的欲求包括那种为了自己的不安感对于钱财或者因为自己内心的匮乏感
跟空洞感对于情感世界的一些在乎一些执着当我们有了这样的能力之后我们就比较容易脱离出世俗的这种欲乐如果我们首先自己的心没有这样的慈悲喜的能力其实欲乐是很不容易跳出来的因为我们的心它还是会一直去寻找快乐
所以我们先喂饱他快乐先给他吃高品质的快乐他才愿意说我放下那些可能没有那么高品质的快乐他才会愿意放下这些世俗的欲乐所以猪背前老师也分享说等到我们体会到了慈悲喜的快乐之后我们再进一步用舍来转换它以平舍的乐来取代慈悲喜的乐因为这个平舍它是更加宁静更加有包容性的
等我们去熟悉了这样的乐我们反而能够继续看到原来慈悲喜它也有自己局限的地方它也有自己粗糙的地方它也有自己用力的地方所以就像高品质的快乐那一期一样整个佛学的修行它其实从头到尾都是
很快乐的想着我们怎么样善巧地去构架出更棒的快乐而不是非常机械式的让我们一直关苦关无常而是在想我们怎么样可以造一艘更大的船更快地到达彼岸更快乐地去到达彼岸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怎么样才能够让自己更开心更快乐更轻松更自在就像以四圣地的角度来看就是我们知苦我们怎么样能够更乐
我们眼前的这个境界它有什么样的问题这个境界它是我透过什么样的动作所架构起来的那我怎么样调整我的动作或者放下什么样的动作才能够体会到更高层次的快乐更深的宁静感
所以朱备贤老师说佛学从来都不是苦哈哈的这也是我们修行以来我自己很深的体验整个修行之路就像我上一期说的它是一个孤独的快乐之旅快乐的孤独之旅对
而且很多东西很多问题到了修行之后觉得它们不再是问题是真的体验到了那种轻松感我们会慢慢地透过了解看见自己形成问题的机制会看见自己是多么地容易创造出问题然后自己再会创造出一些解决方案然后再会跟他一起互动
很久很久在这个过程下面我们因为一直忙碌于这些所以我们没有时间去接触到自己心的那种平静心的那种自在或者有时候不一定说平静就是好像心如止水一动不动其实这种平静它是非常愉悦的它是非常舒服的它是非常自由的因为
因为它很清楚我们现在眼前面对的这种境界面对的这种现象它是如何发生的对 就像前面说到真正的慈心里面它已经有舍的存在了对 而真正的这种舍心里面它也有一种很深很深的善意是一种我们真正体验并且活出了这种慈悲喜的品质之后我们自然而然地转化成为了一种
融入了慈心,融入了悲心,融入了喜心的一种舍。而就像刚才说的,其实慈悲喜舍它也并不是终点,就像我们前面讲到的一种慈悲心可能会带来的一种疲劳,
朱贝贤老师也分享过在英文里面有一个词叫做 compassion fatigue 意思就是慈悲疲劳或者同情疲劳我们可能在经历这种疲劳之后会有一种冷感一种冷漠的感觉然后我们又会再次想把词心唤起
但这个慈悲它好像一直都是断断续续的它为什么会断断续续呢它说是因为慈悲其实它还是一种有为法它是建立在能量的基础之上的它是需要我们透过自己的意志力去维持它才能够产生的除了意志力之外还需要透过我们的祥运的活动才能够产生的所以我们在修行里面会一直把慈悲喜回向于舍
简单来说就是让我们的慈悲能够回到一种泰然的平和的状态能够降低一些没有注意的抵抗降低一些没有注意的执着和分别以这样的态度来面对所有的境界所以他的修行是慈悲必须要常常回到平舍然后从平舍出发常常回到慈悲像是一个无限循环这样的一个轮替我们可能就是这样不断地练习然后逐渐变得熟练
一开始可能能维持两个小时到后面可能是一天再到后面我们可能可以一直一直这样的维持下去而这种慈善的感觉这种意境它是可以给到我们很大的一种滋养的
只要我们内心词的感觉还很好那我们就可以继续地维持下去朱贝贤老师说不要对自己那么的吝啬那么的小气如果感觉自己还需要就再给自己更多更多的词更多更多的悲更多更多的喜直到喂饱了自己直到自己
自己的整个身心都全部浸润在这种慈悲喜的温暖里面然后任何时候我们觉得够了我们就回到平舍或者当我们开始感觉到疲劳的时候就像我们拿手一直端着一个杯子酒了我们会累的就像我们这样不断地休息慈不断地休息悲不断地休息舍
我们有时候也会感觉有一点勉强,有点累,因为我们发现了它还是一个用力的这样的状态,我们是在用自己的心意,也就是我们的心要用力才能维持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让心抽离开这个词的感觉,让心能够在平舍之中得到休息,所以所谓的平舍就是我们也没有刻意地想要有词,也没有刻意地想要没有词,
而是不管当下有什么我们只是更加充分地去接纳百分之百地去面对而在这种面对当中我们没有
任何多余的反应,没有任何多余的拉扯,而是因为有充分的觉知而完全放下抵抗,允许任何正在发生的境界充分地穿透。所以当我们去修习平舍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做法就是我们在心接触到境界的时候去留意我们的心有没有对这个境界
做多余的没有必要的反应或者反抗所以在这个面对之中我们会把自己留意到的这个多余的反应这个没有用的抓推这些动作释放开也因此我们会处在一种深度的放松深度的接纳的状态所以在这期播客的最后
其实想带出来的是朱贝贤老师分享的关于慈悲洗舍里面的用力慈悲洗舍的造作慈悲洗舍还不是一个终点当我们面对一个境界产生慈悲洗舍的时候其实里面还是有一个想要有一个动机
我们还是需要去选择某一种态度而这个态度它也是伴随着一种想运也就是我们对境界的一种认知其实它都是有条件的它都是一种形
行为的行也就是说我们的心它是要有一个用力的我们要发出慈悲洗手的心境需要用力我们要维持慈悲洗手的心境也需要用力所以朱贝贤老师说里面还存在着我脉也就是当我们修习
慈悲洗手,我们对慈悲洗手是认同的,这个认同的意思是,我会觉得我是一个慈悲的人,或者我是一个安住在慈悲的人,我是一个成就了慈悲的人,慈悲是我,这是我的慈心,我把我的慈心散播出去,利益所有的人,等等的,这类的认知其实它都是一种我慢的表现,也
也就是这个慈悲洗舍的一个修行这个意念它链接上了一个我我是我能我成就了等等这些的一个基础的造我的活动一个建立自我感的活动所以在这个程度上慈悲洗舍它还是有造作的它还是在帮忙去川崎那个冰糖葫芦对也就是说它还是有违法但它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有违法
它是一个很特别的造作的方式这种造作方式朱贝贤老师形容说它带着一些涅槃的芬芳它带着一些解脱道的芬芳而慈悲洗手的这个舍它和不死之心它和一种解脱的一种心态它的接纳是有一些相似的
所以当我们在修习慈悲洗手的时候某种程度上我们是在模拟修学解脱这是一种跟解脱的接近一种贴近可以把它形容成为一种终极的友善所以他说慈悲洗手的修行可以被理解成为是一种模拟解脱
这一段话其实让我想起杨定一博士最新的书《忠道》里面讲到的一种友善的忠道倾向于友善的忠道也像他之前所说的我们其实在有限里面没有办法
去到无限只能够站在有限跟无限的那个边缘不断地去接近它不断地去模拟或者接近一种无限最后让无限来接纳有限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当我们在修习这种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的时候其实那个无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量它是一种局限的它本质还是有造作的它本质上还是一种
用力的一种有为法但是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地在接近那种无为的状态不断地在接近一种平舍的状态我们在用一种特别的造作的方式来体验一种不造作的状态
像是这样的一种感觉所以朱北贤老师说慈悲喜舍像是一种自我和解的对话它是一种善造作善寻思慈心比起平舍是更用力的平舍的用力会更小然后我们所说的解脱它是完全不用力的它对平舍也不会攀附也不会栖息它也不会
产生出我与我所这就是心念主的一个大义所以到了平舍的乐我们还要继续去超越因为连这种平舍本身它还是一种无常它还是有苦患在里面的因此我们还要继续去接近一种无作的乐
也就是没有造作不透过活动不透过造作本来就有的宁静跟涅槃最后以这样的乐来取代平舍的乐好像这期播客聊到这里也解开了我前阵子大概是搬到新家半个月左右很短的一瞬间心里面产生的困惑就是好像突然对于慈悲洗舍有了一种有一点疲惫的感觉
但这种疲惫的感觉也不是是我做多了或者说因为有多么累而产生了一种疲惫而是对于这种作为感有一种疲惫然后这种疲惫它有一点像有一阵子修行的早期我们练习转念然后练久了你就会有一种疲惫感因为感觉好像多做了点什么绕远路了的那种
疲惫感对然后我其实当时那一瞬间我有感觉这是我其实比较敏感的是在看自己这个疲惫感里面到底是有什么样的东西我发现他是因为做了多了一些东西好像就是用力用多了之后他感觉这个是有点累了
蛮纯粹的一种疲惫然后我发现只要不做它就不累了然后发现是一种新的相对用力对所以我记得有一阵子我们也会有 meta 的冥想嗯刚冥想那会儿其实我们刚开始冥想的时候是从 meta 冥想慢慢开始的
然后当时我觉得 Meta 冥想对我刚刚修行初期有一个非常大的一种引领就是当我们静坐的时候其实我们都是需要有一个注意力的关注度然后那个时候还没有接触思念处所以 Meta 冥想能够让我们的心其实它是在引导去往善的地方当我们的心处于一种善的境界的时候很自然的会有一些善的感受比如说是快乐的是平静的是舒服的
然后会希望更多的去分享这种善意当我们如果在 Meta 冥想当中我们能够透过散发自己的善意来滋养这个世界和透过这个冥想来单纯的滋养我自己的快乐的感受它所在静坐后给我们生活当中带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就是前者的影响是慢慢的让我们的心会打开
因为我每天不断练习的是如何分享我的这一份善意跟爱跟和平给到其他的众生 其他的人事物而后者是不断地透过这样的一种行为希望维持住我心的一种快乐
心的一种平和跟平静的感觉所以也会产生一种现象当我生活当中比较冲突的时候我会希望透过静坐带我回到一个平静的感觉但往往会发现在那个时候会有一点难因为心没有力量的时候其实这个平静它不会无缘无故产生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看到我其实同样是做 meta 冥想那我的发心是什么
我的这个意念的归处是在哪里所以不同的发心它会指向于不同的结果当我们看到自己在 Meta 冥想当中不平静的时候一定是因为在生活中有了不平静的因而当我
其实每次 meta 冥想可能曾经有体验过这种平静爱的感觉然后我不断地在寻找的时候我们这种寻找感是非常好的因为说明我们曾经品尝过更高品质的一种平静超越了普通的那种平静的感觉我们才会想要去追寻所以这是一种很好的感受但是我们可能会忘记掉它的那个产生是产生于更大的爱更大的因而不仅仅是在我这个层面上面
如果我们比较大的关注在我自我的这个层面其实能够得到的爱它是相对比较小的也比较局限让我们的心会相对的范围更小一些刚刚聊到感觉有解答了我内心的这部分的困惑就是那一瞬间的一个困惑在今天感受到了这样的一种答案但其实那一刻我自己已经知道答案了
只是好像今天听到了朱贝贤老师的分享然后让我感觉更清晰一些因为对我们来说在生活当中练习决心它的简单之处就是在于我们不断地回归到自己的心去检查自己当时心面对进阶的状态
如实地去看到它然后有造作看到造作无造作看到无造作就是这么简单地去看好像也没有因此而产生更大的困惑但是今天是又看到了另一个角度来看待我当时的那种情景跟现状
所以如果我们在休息慈悲喜舍的过程当中当我们休息慈心悲心舍心感觉到有一丝的疲惫或者疲倦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慢慢地过渡到一种平舍的状态来休息然后等休息够了我们就继续去练习慈悲喜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要知道慈悲喜舍并不是真正的终点是它
它还是有一层的造作它还是有一层的用力对我们需要去明白其实整一个修行的地图我去练习慈悲习舍是在做什么以及我现在在造作是为了什么
它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趋向于舍这个平等的舍因为当我们不理解这些原因的时候就像你说的我们会以为那个就是终点我练习慈悲习舍就是我最高的追求了但实际上可能不仅仅于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去了解去探寻去回过头来看自己是的
那我觉得这期播客差不多就可以录到这里然后很开心可以有机会跟大家分享朱北贤老师关于慈悲洗舍的一个表达一个取角所以在这一期分享的最后我也希望透过朱北贤老师开示里面的一段话给到大家最后的一段祝福请你把这份祝福送给大家这些东西就算你只是修世间法
他们会在将要到来的长夜里保护你长夜安乐和长夜庇护意思就是说你培养了这些善良的内心的德行这种好的心境它会潜移默化你的人格性它会潜移默化你看事情的角度令你不管是在这一辈子或是未来世之中这个都会使得你导向幸福的种子
你怎么好像在念哭了就是会很感动因为在过去
人生当中我其实不是非常明确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或者是什么事情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然后也包括当我们去在新时代灵性角度看待这个世界这个宇宙观的时候我也总是觉得有哪些部分好像不能完全解答我内心的困惑好像我在寻找我人生的天赋使命
总是觉得然后呢好像就是天赋使命也是不断变化着的不同的人告诉我的使命也在变化可能我很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它也会变化我总是会觉得需要去靠近于我本来就好像应该要做这件事情的这样的一种想法
而当修行之后我突然感觉很轻松是因为我真的有一个东西真正地把我串联起来了
而这个是一根无形的非常自由的轻松的一根线它是随时可以消融的它就很像做手术里面那一根会被我们皮肤或者会被我们身体吸收掉的缝针的线它是在我们从可能造作开始一些刻意的发起之后慢慢的它会融化在我们的皮肤里面它会生长出它的样子它会帮助我们愈合我们现在的伤口
它也会让我变得更清晰因为它就像是一根导向我未来的线我会非常的清楚我需要去做什么对它会在我们最终和这个自我和解的过程当中对在我们最终不畏惧放下这些执着的过程当中给予我们长夜安乐和长夜庇护
在我们不知道还会有多少的生生世世当中给我们导向幸福的种子就是现在这一刻我心里还是很感动就是因为长夜长夜安乐就是我感觉好像生生世世不知道就是想要寻找这种安乐感已经有多久了已经付出了多少辈子或者说多少世的一个努力然后我在寻找这种安乐感
我只能说随喜师兄随喜师兄的这种感动内心的触动这些都会变成导向幸福的力量和种子是的也非常感谢你常常会把看到感动的这些善知识分享给我和我们然后也非常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陪伴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给了我们非常多的力量
那我们这期播客就录到这里祝福大家长夜安乐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