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新聞所畢業生,挖掘生活中有趣的哩哩叩叩。每個月會從一個關鍵字出發,透過聲音報導/專訪/讀書會/閒聊,用不同角度走近一個議題,敲開議題的大門。 🗣 我們是誰 Shawn,現居上海,數據新聞記者
活了二十多年,多少會碰到一些喜歡的人,然後被傷到(凝望遠方)……不是啦!是會遇到自己很喜歡的作品和創
在【休息】主題月的第三集節目,我們邀請到了上海市浦東精神衛生中心的李醫生,來和我們聊聊失眠這件事。
本週我們想要聊聊去年底在政大舉辦的第一屆國際發呆大賽,政大校友Sophie在學生交流版上看到發起人天
結束忙碌的一天、回家、洗完澡,整個人懶洋洋地攤在床上,應該是許多人心中最美好的「休息」姿態吧!但若翻
在媒體行業工作了三年的Shawn,準備要出國讀物理治療啦~本碩都是新聞專業的他,也算是大換方向了。
在上一集聲音報導中,三位來賓分享出國重讀大學的經驗。但不出國也能重啟人生嗎?這是Shawn在做完上一
如果重啟人生不是為了讓現在的自己活得更好,而是為了擺脫現有的人生,這個人該怎麼活?這是小說及電影《那
30歲,一隻腳似乎已邁入中年。 很少會再因為被叫叔叔阿姨而皺眉; 身邊的朋友陸續結婚; 自己也逐漸成
我們今天讀的書是《The First 90 Days》,作者是哈佛大學決策科學博士、創世紀顧問公司共
這期想要聊聊遇到天災時的防災避難包,該放入哪些東西,該如何整理,思考這個題目的時間點大約是二月,當時
每次搬家時,我們總會有那樣一抽屜的東西,平時不太用得到,但也不捨得丟掉,這些物品寄託了我們很多回憶,
動物的離世,經過動物標本師的還原,對飼主、動保工作者、小孩皆能帶來不同意義,陳韋廷製作動物已有十多年
第一眼看到《男孩一個人也可以獨力完成的收納整理術》,我們心中的性平警鈴大響。有人覺得對男孩有偏見(O
三月漫遊最後一集,要來聊我們自己的漫遊故事~一開始列大綱,腦中響起的是阿桑的《葉子》「我一個人吃飯旅
每次聽到身邊有朋友要帶爸媽或長輩自助旅行,旁邊的人總會幫忙捏把冷汗,畢竟我們聽過太多來自子女帶長輩出
腦海中第一個跟畫畫有關的記憶,是和一群學齡前小孩擠在畫室畫綿羊……不,好像是在家拿著國語日報,學著當
說到街道名稱,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哪條街?三月的主題是「漫遊」,我們首先從城市街道的名稱開啟這趟漫遊之
「荷蘭」主題月的最後一期,我們坐上時光機,回到數百年前,看看第一批移民是如何來到荷蘭,他們如何開啟在
隨著疫情落幕,「移動」再度成為許多人的日常。來到「荷蘭」主題月的第三集節目,我們也要帶各位聽友來場空
在東亞,我們從小有一個明確的方向,那就是考上大學。 但沖過終點後,我們好像也就失去了一個目標,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