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些覺得不錯的想法整理出來;面對這個混亂的世界,用我的整理,擺出一個微不足道的挑戰姿態。
我認識的虛無 - 可以不是虛無主義 - 對這個世界的一切抱持著極高的懷疑心態 -有一種虛無是我還沒找
什麼是習慣? 那些我們不需要意志力,或者不太需要思考就會一直重複執行的事情 如何培養好習慣? -
什麼是慢活? - 慢慢來比較快。因為慢下來,所以我們有更多的時間思考,而不是一昧的埋頭苦幹,最後發現
什麼是雙贏? - 在一段關係中雙方都獲得了正面的結果 - 把談判過程當作是創造機會的過程,而不是一個
極簡主義:少即是多。少了數量,多了深度。 為什麼要極簡? - 在時間和資源有限的前提下,深度和廣度
失敗有什麼好的? - 失敗讓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價值觀顯得荒謬,讓我們開始反思。 - 偶爾失敗代表我們
書寫和說話的不同:書寫會運用到比較多的理性和思考,說話則會帶入比較多情緒和直覺。 閱讀和書寫是一體
一個從性別角度來切入社會關懷的方式。在女性主義的視角下,我們承認過去和現在父權社會的現實,並且站在父權社會的反面,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善自己和社會因為性別標籤所面臨的歧視和處境。 歷史和世代的包袱是非常
能動性:自我掌控的能力。擁有比較強的能動性,意味著我們更能夠掌握自己的生命,知道,且相信自己有權利去
我們無法用條列式、清楚的規則去判讀什麼是wabi-sabi所認為的美,但這正是wabi-sabi其中
個人絕對的自由是不存在的,我們所理解的自由空間有非常大程度是建立在社會集體的自由之上的,社會會對個人
什麼是意義? 意義是為什麼的答案,讓我們跟事物產生連結。 任何事情本身皆不帶意義(無意義),只
普遍的概括性會讓個人失去自我探索的可能性,也容易形成刻板印象,面對事情容易因為已經有了預設立場所以喪
015. 恐懼 對於危險的事物產生排斥或是遠離是動物和人類的天性,但在日常生活中,其實很大比例的恐
014. 大人 生理的大人:身體的發育趨於穩定。 討論什麼是稱職的大人:我們成為大人後失去了什麼
比較的快樂:感受到自我價值、自我認同和主體性。 和外界比較是一種既快樂又痛苦的行為,看著比自己差的
睡眠對身體的重要性 - 睡眠不足會增加罹患癌症、阿茲海默症、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 -&nbs
休息是什麼? 一個身體或心靈能量補充的過程。 為什麼需要休息? 如果能量不夠還是繼續前進,效率會越
面對一個這麼巨大的問題,我們往往選擇避而不談。 正面不是樂觀,更不是一昧的相信事情總會有好的結果,
我們每個人都直接或是間接的在傷害或者壓迫他人。 要怎麼愛和同理我們認為的壞人? 把人和他所承載的